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荧光灯制造企业汞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尿汞水平的因素。[方法]根据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中规定的采样原则在每个岗位设置了一个采样点。对汞接触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问诊,内、外科,口腔科,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共调查汞接触工人1031名,其中男性351名,女性680名,年龄20~57岁。[结果]该企业122个检测点空气中汞浓度范围为0.001~0.013mg/m3,均未超标。1031名工人尿汞浓度范围为0.22~58.71μg/m3,中位数为3.26μg/g肌酐,9人尿汞浓度超标,超标率0.87%。尿蛋白阳性198人,阳性率19.20%;神经系统异常113人,异常率10.96%。女性工人的尿汞水平(中位数为3.38μg/g肌酐)商于男性(中位数为3.07μ∥g肌酐)(P=0.036);年龄与尿汞浓度呈正相关(r=-0.089,P=0.011);工龄与尿汞浓度无相关。[结论]该企业各岗位空气中汞浓度均低于O.02mg/m。,O.87%的工人尿汞浓度超标。性别和年龄可能为尿汞浓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第二松花江治理后渔民体内汞蓄积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第二松花江汞污染治理后沿江渔民体内汞蓄积量,分析目前沿江渔民甲基汞中毒的危险性。方法:应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对沿江渔民1195份发样的总汞含量及25份发样的甲基汞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1997年发样中总汞的均值为1.849ug/g,是治理前(13.5ug/g)的1/7.3,目前沿江渔民甲基汞中毒的危险性指数为1.21,仍高于正常值1。结论:渔民汞蓄积水平已有明显下降,但危险性仍未消除,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性预防措施,减少甲基汞毒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低浓度金属汞危害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控制影响评估的混杂和/或干扰因素和规定了相应的各变量和判别标准,对五个地区6个生产体温计和荧光灯管工厂进行了十余年的作业环境空气汞蒸气和检测,以及历年的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相应的对照工人作比较;讨论了金属汞接触水平与汞危害(包括女工月经和生殖结局)之间关系。主要结果表明;接汞水平相当于0.03mg/m^3,尿汞水平低于0.05mg/L,长期接触后轻度汞中毒的发生率为1.9%,不致引起女工月经和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汞引起急性、慢性中毒不断增加。为降低汞对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选择荧光灯生产企业,采取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健康促进等干预措施,并通过知晓率和生物监测等指标测定进行自身对照,综合评价其效果,以形成完整的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1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柏子养心丸中可溶性汞的含量。方法:采用双硫腙比色法在492nm波长下,对3个厂家生产的柏子养心丸进行了测定。结果:河北药都集团(批号:070754、070601和071194)、多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2070656)和吉林鹿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2073064)生产的柏子养心丸中可溶性汞的含量分别为26.39±0.049ug/g、28.31±0.055ug/g、29.14±0.035ug/g、26.42±0.049ug/g和22.45±0.057ug/g。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5%,相对标准偏差(RSD,11=5)为0.58%。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灵敏,精确,适用于中成药中可溶性汞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荧光灯生产改液态汞为固态汞使因汞造成的职业危害减少情况。[方法]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就排气、注汞和封口作业点监督前、后汞浓度进行比较。[结果]企业对排弯机技术改造使排气、注汞和封口作业点的汞蒸气浓度从超标2.0倍、4.5倍和4.0倍降至0。[结论]荧光灯制造业汞的危害十分严重,建立完善企业自测平台,加强汞危害作业点的监控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上海医用仪表厂体温计生产居全国之首,年用汞量约20吨,生产工序多达46道,易造成污染;又上海电子管二厂荧光灯管产品已有60年生产历史,年用汞达1.5吨,仅部分汞为产品所用,多余部分则流失污染环境。两厂用于车间各项防汞技术设施的投资约占车间总资产的20%,投产后又加强设施的维护保养,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而空气汞的合格率仅为35.3%;在现有汞接触水平(0.08mg/m^3以下),慢性轻度汞中毒的发生率平均为2-5%,且中毒的发生与汞的接触程度密切有关。影响车间汞浓度的因素须多,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管教结合,持之以恒的实施十项主要经验,使车间空气汞浓度下降.中毒新病例的发生可得对一定的控制,可见汞中毒的防治仍是当前职业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张若杨 《卫生研究》1994,23(2):74-76
对不同汞接触水平的荧光灯厂生产工人定期健康监护和对生产环境进行定期定点监测汞蒸气浓度,5年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0.04mg/m3接触水平中,汞中毒发生率为8.1%,汞吸收发生率为70%。在0.02mg/m3接触水平中汞中毒发生率为3.75%,汞吸收发生率为43.75%。在0.01mg/m3接触水平中无汞中毒发生,汞吸收发生率为20.5%。可见汞的慢性毒作用阈浓度为0.01mg/m3,与我国现行的汞车间卫生标准一致。  相似文献   

9.
某厂采取新建活性炭吸附系统和改造空调机过滤段等措施, 治理涤纶长丝后纺工房油雾危害, 使油雾浓度均值由治理前的17.70mg/m 3 下降到5.42mg/ m3 , 净化效率69.38 % , 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了解生物质发电项目粉尘作业危害状况,提出其控制措施,为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粉尘治理及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职业卫生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所存在的粉尘作业岗位进行检测,并评估粉尘作业场所防尘设施的防护效果。结果现场调查发现,该项目的粉尘危害主要存在于燃料输送系统及除灰系统。经现场检测,发现粉尘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点较多,粉尘作业岗位合格率仅为53.8%。针对粉尘超标岗位,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治理措施。整改后粉尘作业岗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较整改前大幅下降,整改治理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的粉尘危害不容忽视。采取适当的卫生工程防护措施,增强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提高其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是遏制生物质发电项目粉尘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荧光灯制造企业汞作业人员职业卫生知识和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探索良好的健康教育模式,评价其效果。方法组织某荧光灯厂从事汞作业人员78名,开展现场培训,发放知识读本,观看图谱,分别于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后汞作业人员对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有较大提高,由培训前的19.23%提高到培训后的75.64%,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对提高汞作业人员职业卫生知识有积极作用,是一种适宜在荧光灯制造企业中推广应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电子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控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综合分析法、检查表法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确定其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已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生产工艺流程中最终检查抗氧化工序的乙酸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高达2025.6mg/m^3,超过国家标准限值(20mg/m^3)101.28倍,整改后复检测STEL结果未超标(〈8.0mg/m^3)。其他各检测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可防可控的,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3.
吕敏  盛红艳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492-2494
目的对某市9家蓄电池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了解蓄电池企业职业性铅接触危害现状,为采取具体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对铅职业接触人群进行尿铅和血常规检测。结果某市的蓄电池企业生产规模小,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设备和防护设施简陋,空气中铅检测合格率仅为36.4%,尿铅超过诊断值0.58μmol/L者达59.1%。结论蓄电池生产企业铅的职业危害十分严重,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铅职业危害的干预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粉尘职业暴露水平,提出整改治理措施,为现代水泥生产企业的粉尘治理及职业卫生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工作场所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对粉尘浓度不合格的作业岗位进行整改治理,评估整改粉尘作业场所防尘设施的防护效果.结果 现场调查发现,整改前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粉尘作业岗位存在防尘设施密闭不严、吸尘罩设置不当、漏尘点过多等不足,其防尘设施难以起到有效的除尘效果.经现场检测,绝大多数作业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岗位合格率仅为31.8%.采取一系列整改治理措施,整改后粉尘作业岗位的CTWA较整改前大幅下降,作业岗位粉尘浓度合格率上升为90.9%.结论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作业的粉尘危害不容忽视.采取适当的卫生工程防护措施是遏止现代水泥生产作业粉尘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固汞代替液汞技术改造项目汞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某照明有限公司荧光灯生产线用固汞代替液汞综合技术改造对汞危害的控制效果。[方法]对3条荧光灯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车间汞浓度,评价汞危害控制效果。[结果]技术改造项目生产线布局合理,卫生防护设施完善,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健全,检测8个汞作业点48个汞样品汞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用固汞代替液汞综合技术改造对控制企业的汞危害是行之有效的,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某荧光灯管制造厂汞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我市荧光灯管制造企业汞危害情况 ,我们对某荧光灯制造厂进行了汞中毒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内容  了解该厂基本情况 ,对生产现场的有关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对汞接触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包括询问职业史、自觉症状、体格检查、尿汞测定和尿常规检查等。1 2 体检对象  选择某荧光灯管制造厂排气注汞车间在岗职工 70人作为汞接触组 ,其中男37人 ,女 33人 ,年龄 17~ 43岁 ,平均年龄 2 4 9岁 ,汞接触工龄为 1个月~ 5年 ,平均工龄 2 15年 ;另选不接触化学毒物的行政和医务人员 2 5人为对照组 ,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樟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评价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定量分析方法。结果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樟脑(升华室内短时间接触浓度为168.6mg/m^3、包装工位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32.1mg/m^3)、二甲苯(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0.1mg/m^3)、噪声[82dB(A)]及高温(湿球黑球温度WBGT24.2℃)。结论樟脑包装车间通风排毒设施未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应增设樟脑包装车间局部通风排毒罩,加强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和保障一系列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如按修订后汞卫生标准0.02mg/m^3估测,在体温计和/或荧光灯管生产行业中空气中汞浓度超标率将降低至30~40%左右,再进一步加强防汞控制有可能基本达到这一修订标准值。这无疑有利于标准的执行和保护工人的健康;有利于国家的经济投资和促进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为有关部门为制订汞的劳动保护措施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职业汞接触者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与健康效应关系的分析,探讨职业接触汞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显示,汞冶炼过程中短时间接触浓度达11.574 mg/m3,炉前工8 h TWA达0.430 mg/m3。平均尿汞含量(104.7±3.6)μg/g肌酐,尿汞增高检出率81.4%;职业性慢性轻度汞中毒及观察对象检出率分别为22.2%和59.3%。尿汞含量、中毒程度均与接触剂量存在等级相关和关联性(P0.05)。控制职业汞接触者的接触剂量是预防控制职业性汞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体温计厂汞作业职工的健康状况。[方法]检测某体温计厂工作场所空气中汞浓度,并对147名汞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汞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重汞作业岗位的封头、制坯下、涨真空岗位的采样点汞蒸气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48名汞作业工人具有类神经征,检出率32.65%(48/147),28人具有口腔.牙龈炎,检出率19.05%(28/147),122名汞作业工人尿汞超标,尿汞平均值为(129.83±82.14)肚∥g肌酐。[结论]该体温计厂汞作业环境汞蒸气超标,怍业工人慢性汞中毒症状和体征检出率较高,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