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瑞丽市孕产妇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艾滋病感染情况,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支持依据。[方法]对2010年和2011年8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并进行HIV抗体检测,了解其一般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艾滋病高危险行为存在情况和艾滋病感染情况。[结果]调查对象中以本省户籍(76.25%)、汉族(72.65%)、文化程度初中以下(86.00%)者居多。调查发现,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知晓率为64.13%、UNGASS正确率为35.13%、正确回答6个问题及以上者占66.75%;检测出11个HIV抗体阳性者,其中4人为新发HIV感染者,两年新发感染率均为0.50%。[结论]较2004年基线调查瑞丽市孕产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升高、艾滋病感染率降低;2011年宣教工作开展效果显著,知晓情况明显高于2010年。但瑞丽市作为艾滋病高发区,孕产妇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须引起重视;在产前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及抗体检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HIV低流行区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对由医务人员启动的HIV检测和咨询服务(PITC)的可接受性。方法结合门诊特点在不同级别医院采用分层抽样方式对15岁以上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特征人群PITC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结果 503名就诊者中,423人表示愿意接受HIV检测,接受率为84.10%;检测免费及男性、文化程度高、年轻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的人群更易于接受PITC服务;高级别的医院患者的PITC接受度要高于低级别医院患者。结论艾滋病低流行区综合性医院开展PITC服务患者的接受度较高。加强有关PITC的宣传力度使更多人了解该项服务对于更好的开展检测服务有益。  相似文献   

3.
2005年新泰市艾滋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新泰市今后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1月,对新泰市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各种影响因素及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有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截止2005年底,新泰市累积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5例(均为有既往有偿献血史的农民),现存活HIV感染者9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例。大众人群、青少年、性服务人员、HIV感染者、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2.53%、64.15%、72.26%、75.56%、51.33%;性服务人员最近1次性服务安全套使用率为64.96%,HIV感染者夫妻间最近1次性生活安全套使用率为4/9。目前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5505人中5504人已接受HIV抗体检测。估计有性服务人员600余人,男男同性恋者76人,流动人口51347人,在校学生17万余人。乡村诊所医用高压锅拥有率为67.94%,治疗室紫外线灯拥有率为52.89%,33.61%的医务人员知道普遍性防护原则。[结论]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是新泰市今后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及其配偶(性伴)、暗娼、性病病人、流动人口、同性恋、医疗卫生人员、青少年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普通门诊病人拒绝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与咨询(PITC)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为普通门诊全部就诊者提供PITC服务和问卷调查,计算PITC的接受率,对拒绝PITC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19名就诊者中138人就诊者接受PITC服务,30人交费完成了HIV检测,28人领回报告单,有效检测率为5.39%(28/5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者、月均可支配收入≥1 000元者拒绝PITC的比例低于艾滋病知识不知晓者、月均可支配收入1 000元者;未接受过艾滋病宣传者,少数民族、年龄30岁者、已婚、离异或丧偶者拒绝PITC的比例高于接受过艾滋病宣传者、汉族、18~29岁者以及未婚者;拒绝PITC主要原因是认为HIV检测麻烦(204人,53.54%)、最近检测过(70人,18.37%)、自认为无感染风险(62人,16.27%);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是否接受过相关宣传、不同性别、月均收入、职业、年龄者拒绝PITC的原因不同。结论应针对不同特征及不同原因拒绝PITC的就诊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简化PITC的操作流程,以此提高PITC接受率和检测完成率。  相似文献   

5.
湘西自治州2004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志文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387-1388
目的 了解湘西自治州2004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特点,为艾滋病防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全州各类别人员血清样本进行抗HIV检测。结果2004年检测各类人员9760人,检出HIV感染者12例,检出率0.12%,人口总发病率0.45/10万,其中吸毒人员,STD门诊就诊者,输血、手术和HIV可疑病人,HIV感染者配偶检出率分别为0.79%、0.39%、0.43%和25%。在检出的HIV感染者中,农民最多,占75%(9/12)。结论 2004年湘西自治州艾滋病疫情显著上升,但仍处于低流行阶段,应加强全州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评价方法。方法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记录并完成问卷的填写.采集静脉血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在本次调查的485名女性性服务人员中,平均年龄26.4±7.1岁,中位数25岁.低于30岁者占74.8%;53.2%的人在婚或同居,46.8%的人未婚或离异;81.0%的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56.1%的人来自本省其他地区或外省;61.2%的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宾馆/酒店性服务人员对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指标、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86名梅毒阳性,阳性率为17.7%。在此次调查中,没有发现HIV感染者。结论女性性服务人员年龄小、文化层次低、流动性大,性病/艾滋病(STD/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须尽快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仙居县外来婚嫁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流行病学特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情况。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状调查对1996年以后嫁入仙居的外来婚嫁女开展调查,以掌握外来嫁人女性HIV感染状态以及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HIV初筛运用ELISA法,HIV阳性者运用WB法确认。结果:检测1033人HIV抗体阳性1人,既往检测阳性4人,感染率为0.48%,问卷调查1001人,大部分来自贵州,占47.4%,其次为云南25.3%,以汉族为主占67.9%,文化程度小学占39.2%,初中占29.1%,文盲占28.6%,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0.3%。结论:仙居县外来婚嫁女人群存在一定的HIV感染流行,且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应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及自愿咨询检测、阳性告知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3年云南省德宏州乡镇卫生院经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ling,PITC)发现的HIV感染者特征及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方法 对PITC新发现HIV感染者与既往感染者特点及艾滋病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早发现影响因素.结果 经PITC发现HIV感染者179例,76例(42.5%)为新发现感染者.相对于既往感染者,新发现感染者较年轻、外籍比例较高、AIDS患者比例较低.新发现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率及咨询服务接受率均低于既往感染者.但两者在是否坚持使用安全套以及是否受到抗机会感染药物支持、经济支持、结核病检查等艾滋病相关卫生服务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均有P >0.05).58.8% (97/165)为早发现感染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早发现率高于男性,具有统计学意义(OR=2.40,P=0.006);≥45岁年龄组早发现率小于<35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5,P<0.001);外籍人口早发现率低于中国籍,具有统计学意义(OR =0.46,P=0.044).结论 德宏州乡镇卫生院实施免费PITC可发现一定数量的HIV感染者,但对PITC新发现感染者的咨询服务和抗病毒治疗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普洱市1991年~2010年艾滋病疫情分析,了解普洱市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哨点监测、常规监测方法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自1991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每年均有HIV阳性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全市累计检测510865例,发现HIV感染者3742例,分布于全市10县(区),阳性率为0.73%,累计报告艾滋病人(AIDS)600例,死亡260例,病死率43.33%。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岁~49岁占89.42%,男性占58.82%,女性占41.18%。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69.56%)和静脉吸毒(26.19%)。[结论]HIV感染范围波及普洱市九县一区,艾滋病疫情范围扩大,HIV感染途径发生明显改变,正处于从高危人群通过桥梁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缓艾滋病的流行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蒙自市实施医务人员主动提供 HIV检测咨询(PITC)策略以来的工作情况,为完善当地PITC工作模式及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蒙自市2011—2015年HIV检测数据和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蒙自市5年来PITC服务占全市HIV总检测数的65.38%,检出HIV抗体阳性数占全市新检出总数的57.09%。8类不同受检人群中阳性者配偶或性伴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37.47%,139/371);其他就诊者检出阳性人数最多,占56.00%。检出的阳性者中,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95.89%),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66.25%),职业以农民及待业为主(89.76%),教育程度以文化低者为主(87.41%),户籍以外地为主(54.24%)。结论 PITC工作极大地增加了HIV检测数量和检出阳性数,已成为扩大检测和及早发现HIV感染者的主要措施。PITC服务应该多关注文化程度低、已婚、中青年、农民及待业者、老年人等人群,尤其是有高危性行为者,便于及早发现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1.
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漆光紫  黄高明  庞雅琴  李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36-3737,3739
[目的]了解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位于广西HIV感染高发区的某医学院9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6.8%的调查对象知道艾滋病有传染性,96%知道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97.8%知道性接触会传播艾滋病,89.7%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91.2%表示如果得知自己认识的人是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会继续跟对方交往。但仍有75.2%的学生认为HIV携带者即为AIDS患者,22.5%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47%认为应该限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入学、就业等机会。[结论]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和消极态度,应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卫生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邹城市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预防艾滋病信息的可及性及知信行的调查。结果社区居民艾滋病知晓率为97.41%,熟悉艾滋病传播途径的87.78%,62.78%的认为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和正常人享有一样的入学/就业权,38.70%的人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事继续共事,60.19%的人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家人继续共同生活,最近3次性行为100%使用安全套者为26.48%,82.04%的人有医疗用血安全意识,64.81%的人有医疗器械安全意识。最想获取艾滋病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理知识、症状表现、治疗方法、检测途径及检测方法、疫情信息,新闻、电视公益广告、专题报道、反映艾滋病病人生活的电影或电视剧、科普材料、大型公益演出人们最喜欢。结论政府重视,多部门合作,组织机构健全,宣传教育广泛,干预措施到位,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为农村重大传染病防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重庆市承担政府指定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乡村医生进行随机抽样,现场调查收集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和专业培训、收入、对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国家有关政策知晓等情况。结果 69.7%的乡村医生知道肺结核病人的主要症状,79.8%的乡村医生知道如何转诊和所在地区有专门检查与治疗肺结核病的地方,74.2%的乡村医生知道肺结核规范治疗的时间,58.8%的乡村医生知道预防控制肺结核最有效的措施,只有15.7%的乡村医生知道肺结核病人正规治疗后多久一般就没有了传染性。乡村医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63.4%~94.8%之间,总知晓率为58.8%。对于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平均得分仅0.97±0.18分;79.8%的乡村医生认为应该将艾滋感染者/患者集中管理,防止传播他人,39.7%的乡村医生不愿意接触艾滋病感染者/患者,57.7%的乡村医生不愿意为艾滋感染者/患者提供服务;79.8%的乡村医生认为发现可疑肺结核病人后,应该转诊至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专科医院。结论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感染者/患者持有歧视态度,在发现可疑的肺结核病人时,转诊至结核病防治专门机构的比例偏低。应加强乡村医生的健康教育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政策及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总结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的知识与态度。万诸对经济水平和叉滋炳发惰个同地区的两所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中,77.5%发生过职业暴露,49.1%不知道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50.3%不知道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预防服药时间,70.4%没有参加过标准防护培训,27.5%认为对艾滋病病人进行常规检查有风险:如果知道病人是艾滋病感染者,43.8%会避免与其接触;如果在手术前知道病人感染艾滋病,41.0%认为会放弃手术。结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较高,暴露后处理的知识和技能欠缺;艾滋病预防知识存在缺陷:标准防护培训不到位:面对艾滋病病人时。医务人员会通过不接触或拒绝为其手术等方式过度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5.
姚秀梅  苗满仁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5):F0002-F0002,625
[目的]了解晋中市医院临床医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2004年4月对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09名从事各科临床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能正确回答3条传播途径的74人,占67.89%;知道污染器械误伤后处理的为13人,占11.92%;知道窗口期定义的为44人,占40.37%。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接受态度:100.00%的人认为最好别遇到艾滋病病人,有34.86%的医生怕传染自己,但也有25.68%的表示如果患者是AIDS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结论]当前晋中市市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传播途径、临床诊断、发病机理以及防控知识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鹰潭市HIV/AID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鹰潭市HIV/AIDS流行现状。结果 2002-2010年鹰潭市累计共有HIV/AIDS 97例,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人为主,5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58.7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8.14%;样本来源以检测咨询及医院就诊者检测为主。结论鹰潭市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中老年人艾滋病例所占比例偏大,应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策略依据。方法收集2002--2012年间报告的流动人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个案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自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以来,至2012年底累计发现流动人口HIV/AIDS125例,其中AIDS12例。男女性别比为3.31,以20—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民工和无业人员居多。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占75.20%;男男性途径感染占24.80%。在感染者的发现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筛查、主动开展HIV咨询和检测(PITC)和自愿咨询和检测(VCT)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2002--2011年张家港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2012年有所下降,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需进一步强化示范区各项防控工作,保持遏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势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女大学生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方法]在武汉地区的高校医学专业大学生,分层整群抽样,对调查对象进行无记名的自填式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了985名女大学生,她们对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的知晓率均在95%以上,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1%以上。除了对同性恋知晓率较低外,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高危行为和高危人群的知晓率均在85%以上。但有6.90%的学生错误地把蚊子叮咬等当作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道"100%安全套行动"的人仅有1.50%,知道"性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也仅有27.00%。[结论]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生具有一定的性病艾滋病知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孕妇及医务人员对HIV母婴垂直传播的知识、态度,为开展孕产妇宣传教育,开展阻断母婴垂直传播自愿检测、咨询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采用问卷对昆明地区238名孕产妇及227名医务人员进行了HIV母婴传播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结果发现:昆明地区大部分孕产妇及医务人员了解并认识艾滋病相关认识,赞同将HIV检测列入婚检、产前检查,并自愿接受检测。但医务人对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知识了解甚少,还存在歧视HIV感染者现象,临床服务中存在较高职业危险暴露行为。建议逐步在婚检、产前检查中试行HIV自愿检测,加强医务人员对HIV垂直传播及HIV职业暴露防护的知识技能培训,尽快在重点地区探索开展降低孕产妇HIV垂直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市术前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外科手术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术前患者405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0.7%,对共用针具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知晓率最高,为88.6%,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低,为36.5%,最近1年有非婚异性性行为27人(8.1%),有商业性性行为1人(0.27%)。接受检查的手术前患者无一例感染艾滋病病毒,有10例感染梅毒(2.5%)。结论手术前患者艾滋病知识缺乏,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艾滋病病毒抗体监测,对于促进其高危行为的改变和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