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血高甘油三酯与纤溶系统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酶法 ,对 5 1例脑梗塞患者及 5 0例健康对照组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和甘油三酯 (TG)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血高TG、高PAI 1,与低t PA含量变化为脑梗塞患者异常变化特征 ,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高甘油三酯通过改变纤溶活性是诱发脑梗塞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反义RNA对离体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PAI-1表达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PAI-1第2外显子,将PCR产物纯化克隆后连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AI-1反应RNA重组质粒。将pcDNA3.1-反应PAI-1重组质粒转染SMC中。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ELISA检测细胞中PAI-1表达的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中PAI-1表达量的变化对VEGF的影响。 结果 转染后第3天、细胞中PAI-1含量最低,VEGF的表达也减少。第5天、PAI-1含量逐渐高,VEGF也相应增加。第7天、PAI-1含量接近于正常,VEGF也增至正常水平。结论 反义PAI-1RNA能有效阻断SMC中PAI-1的蛋白合成,同时抑制细胞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人胚胎表皮角蛋白细胞分化中PAI-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川  杨恬  曾益军 《解剖学报》2002,33(1):93-96
目的 通过研究人胚胎期表皮分化中PAI 2的表达及变化规律 ,探讨PAI 2与人表皮角蛋白细胞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对早、中、晚期人胚胎表皮角蛋白细胞染色 ,观察PAI 2蛋白及其mRNA原位分布、合成情况 ;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核酸斑点杂交实验检测离体培养的人胚胎表皮角蛋白细胞中PAI 2的表达情况。 结果 PAI 2在人胚胎期主要存在于分化程度高的表皮浅层角蛋白细胞内。胚胎期的表达高峰在胚胎中期 ,胚胎晚期其蛋白水平开始降低 ,而mRNA则维持在相对高位。PAI 2聚集于原位及离体培养的角质蛋白细胞胞浆近胞膜处。 结论 PAI 2可能参与了表皮角蛋白细胞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活性及mRNA水平的影响 ,以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进行HUVECs的培养和鉴定。加入不同浓度TNF α ,并选择最佳时间条件。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AI 1活性 ,Northernblot法检测PAI 1mRNA的水平。运用MAPK激酶抑制剂PD980 5 9观察对上述PAI 1l表达系统的作用。 结果 不同浓度TNF α(5× 10 4IU L、1× 10 5IU L、2× 10 5IU L和 4× 10 5IU L)均明显增高HUVECsPAI 1的活性 (P <0 0 1) ,1× 10 5IU LTNF α作用不同时间 (12、18、2 4h) ,PAI 1活性均明显增加 (P <0 0 1)。 1× 10 5IU LTNF α作用 18h时 ,PAI 1mRNA水平为正常对照组的 2 88倍。MAPK激酶抑制剂PD980 5 9能显著抑制TNF α对PAI 1活性和mRNA表达增强的作用。 结论 TNF α增强HUVECsPAI 1活性与mRNA表达 ;PAI 1活性提高与其mRNA表达增加呈正相关 ;MAPK途径在TNF α诱导PAI 1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光声成像(PAI)是基于光声效应的一种医学成像模式。随着激光技术、微弱信号探测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PAI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无损成像技术,其具有较大的穿透深度、较高的图像对比度和分辨率。文章对生物医学PAI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PAI的基本机制,并阐述了PAI的多个优点,如高特异性和无损性等,之后介绍了PAI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述中国PAI可能在三个方面首先取得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中国汉族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in hibitor 1,PAI1)基因PAI1启动子4G/5G多态性与血浆PAI1抗原水平的关系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了120例中国汉族DVT患者和120名正常人的PAI1启动子4G/5G多态性,并测定了他们的血浆PAI1抗原、tPA抗原、TC、TG、Glu和Fib水平。结果(1)DVT组和正常对照组在PAI1启动子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规律。(2)血浆PAI1含量水平依4G/4G型、4G/5G型和5G/5G型顺序递减,4G/4G型与4G/5G型或5G15G型间差异有显著性。(3)在4G/4G型和4G/5G型,甘油三酯是血浆PAI1抗原水平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的DVT患者中,PAI1启动子4G/5G多态性与其血浆水平有密切关系,该基因多态性与DVT的患病危险性间缺乏关联性,表明其本身在该病发病机制中没有直接的因果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人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转染TGF β1基因及反义TGF β1基因 ,观察该细胞PAI 1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穿孔法进行基因转染 ,并用Westernblot、Northernblot法加以鉴定后 ,分别应用Westernblot及Northernblot观察该细胞表达PAI 1mRNA的变化。结果 :过表达的TGF β1细胞克隆PAI 1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而低表达TGF β1者PAI 1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 :TGF β1可能通过上调肝癌细胞PAI 1的表达 ,在肝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PAI-1活性及其m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致血管病变的机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细胞上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细胞原位杂交及辉度扫描检测PAI-1 mRNA水平。结果表明H 驻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后,PAI-1活性随Hcy浓度增加和Hcy作用时间延长而呈递增趋势,PAI-1 mRNA灰度面积积分值随Hy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Hcy抑制内皮细胞纤溶能力是Hcy致血栓形成和血管病变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糖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t-PA及PAI-1的实验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本研究观察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MC)在不同环境条件培养下 ,其增殖、分泌t-PA及PAI -1的影响 ,寻找较合适的培养条件 ,为体外研究纤溶系统的调节机制提供模型和摸索合适的条件。方法 :在本实验中以MTT比色法观察了在不同的糖浓度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状况。其它的实验部份包括 :①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液 (5 ,1 0 ,2 0 ,30mmol/L)培养MC2 4 ,4 8,72及 1 6 8小时 (即一周 )。②以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 (FBS) (5 ,1 0 ,2 0 ,2 5 % )培养MC2 4 ,4 8,72及 1 6 8小时。以上培养物的上清液内PAI - 1和t -PA的含量以ELISA法测定。结果 :①高糖对MC增殖有害 ,即有抗增殖作用。②高糖刺激MC分泌PAI - 1 ,其含量持续升高 ,维持一周 ,而t -PA量则在一周培养后有所下降。③增加FBS的浓度可促进PAI- 1的分泌 (r =0 81 3)至降低t-PA ,以 2 0 %的浓度量为合适。④如上②所述 :高糖条件下MC释放PAI - 1显示随时间依赖式增加 ,72小时达高峰 ,并至少在一周内维持较高的水平 ,而t-PA则在培养到一周时发生变化 (下降 )。结论 :在实验室中 ,高糖对MC增殖有抑制作用而增加了PAI - 1的表达 ,由此对细胞外基质 (ECM)的降解亦有抑制  相似文献   

1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纤溶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纤溶功能紊乱和血液高粘滞性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方法 :在家兔皮下注射地塞米松 (实验 1组 )、地塞米松加血速宁 (实验 2组 )后 ,动态观察 15日、3 0日、60日t PA和PAI、t PA/PAI、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的变化。结果 :实验 1组t PA/API比值在实验 15日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在实验 3 0日下降至 1/8,在 60日t PA/PAI比值有所增加 ,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实验 2组在实验第 15日 ,t PA/PAI比值显著低于实验 1组 (P <0 .0 1) ,在实验第 3 0日与实验 1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血液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在实验第 15日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以后逐渐下降 ,在 60日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与血液纤溶功能紊乱、血液的高粘滞性等因素造成的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黄俊  刘昌慧 《微循环学杂志》2003,13(2):56-58,61
纤 溶系统由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 ( plasminogenac tivatorPA)和激活物特异性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 vatorinhibitorPAI)、纤溶酶及纤溶酶抑制物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而将其从循环系统中清除出去。PAI是纤溶系统活性主要的生理调节物 ,它在体内有多种形式 ,包括内皮细胞型 (PAI 1)、胎盘型 (PAI 2 )、尿型 (PAI 3)和连接蛋白酶 1(proteasenexin 1) ,其中PAI 1在纤溶活性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主要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PAI 1和t PA之间的平衡对维持纤溶系统正常功能十分重要。临床和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人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tivator inhibhitor-1,PAI-1)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在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和发色底物法(ELISA),测定了96例脑卒中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者的白细胞PAI-1启动子区4G/5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血浆PAI-1活性。结果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组血浆PAI-1活性明显高于脑出血(cerabral hemorrhage,CH)组及对照组,脑梗死和脑出血组中均以纯合子4G/4G基因型患者的PAI-1血浆活性水平最高,5G/5G基因型最低,杂合子4G/5G基因型居中;4G纯合子基因型与其它二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有显著性,4G/5G与5G/5G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I组4G/4G纯合子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组基因型与CH组及CH组与对照组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I组女性4G纯合子基因型患者血浆PAI-1活性与同型男性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纯合子4G/4G基因型可能是CI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4G纯合子个体可能具有较高的CI发病倾向,尤其可能与女性CI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消化系统肿瘤在我国的肿瘤发病率中占第1位.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首次被描述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链的细胞表面高亲和性激活剂以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表明:uPA,uPAR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与消化系统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对uPA,uPAR及PAI与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侵袭与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uPA阳性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T细胞亚群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RT PCR方法测定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 )和纤溶酶原抑制剂 1、 2型 (PAI 1、PAI 2 )基因的表达 ;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细胞的应答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恶性肿瘤组织中uPA、PAI 1、PAI 2的基因表达分别为 10 0 %、 66 %和 2 2 %。而在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中PAI 1和PAI 2的表达为0 %。表明PAI 1、PAI 2基因的表达与组织中肿瘤的恶性变化有关。实验发现恶性颌面部肿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达到 5 0 1% ,但经超抗原SEB刺激以后这一比例却由最初的 41%降低到 17 1%。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上述变化的意义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uPA、PAI鄄1和VEGF与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和侵袭行为的关系及各因子间的相互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2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uPA、PAI鄄1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12例中低度恶性胶质瘤中,uPA、PAI鄄1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50.0%、33.3%,30例高度恶性胶质瘤的阳性率分别为96.7%、86.7%、93.3%,两组间各指标相比较,uPA和VEGF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Al鄄1差异有显著性(P<0.05)。uPA、PAI鄄1和VEGF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瘤细胞胞浆,以肿瘤侵袭边缘和坏死组织周围多见。uPA与VEGF、PAI鄄1与VEGF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8例正常脑组织除1例有PAl鄄1微弱表达外,其余均为阴性。结论随脑胶质瘤恶性度增高,uPA、PAl鄄1和VEGF表达增强,三者协同作用,可作为胶质瘤恶性度高和侵袭能力强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PA/PAI)系统是一个蛋白水解酶激活剂 /激活剂抑制剂系统 ,包括 6种成员 ,即尿激酶型PA(uPA)、组织型PA(tPA)、1型PA抑制剂 (PAI 1)、2型PA抑制剂 (PAI 2 )、3型抑制剂 (PAI 3)及uPA受体 (uPAR) ,其中uPA/uPAR系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成分。uPA/uPAR参与细胞因子和其他因子的激活、黏着键的裂解、细胞外基质的破坏、生物活性介质的失活、细胞内蛋白的水解以及信号的转换等重要活动。它与体内纤溶、生殖、皮肤上皮分化生长和再生过程及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人类纤溶酶原激活物换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在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和发色底物法(ELISA),测定96例脑血管病病人,其中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组65例,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CH)组31例和60例对照组的白细胞PAI-1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血浆PAI-1活性。结果;CI组血浆PAI-1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二组,各组中均以纯合子4G/4G基因型患者的PAI-1血浆活性水平为最高,5G/5G基因型最低,杂合子4G/5G基因型居中;4G纯合子基因型与其它二型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意义,4G/5G与5G/5G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CI组4G/4G纯合子型基因型与对照组(Control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I组基因型与CH组及CH组与对照组基因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妇性CI 4G纯合子基因型患者血浆PAI-1活性与同型男性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纯合子4G/4G基因型可能是CI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4G纯合子个体可能具有较高的CI发病倾向,尤其可能与女性CI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分子影像技术是一种在分子、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以非入侵的手段对生物进行可视化的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临床研究中。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因其具备高穿透深度、低散射、高空间分辨率等特征使其在胎儿观察、肿瘤治疗、生殖器官检查等方向具有广泛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胺碘酮、美托洛尔对兔急性心肌梗死 (AMI)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家兔 5 0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只。Ⅰ组 :假手术组 ,Ⅱ组 :AMI组 ,Ⅲ组 :AMI+利多卡因组 ,Ⅳ组 :AMI+胺碘酮组 ,Ⅴ组 :AMI+美托洛尔组 ;Ⅱ、Ⅲ、Ⅳ、Ⅴ组分别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中点后 ,4h取血分别测定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PGF1α)、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水平 ;摘取心脏 ,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Ⅱ、Ⅲ、Ⅳ、Ⅴ组血浆TXB2 、ET、NO浓度和PAI活性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1) ,6 -Keto-PGF1α浓度和t-PA活性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1) ,Ⅱ、Ⅲ、Ⅳ组之间比较 ,血浆TXB2 、6 -Keto-PGF1α浓度、t-PA活性及心肌梗塞范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Ⅳ组血浆ET、NO浓度和PAI水平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1) ,Ⅴ组血浆TXB2 、ET、NO浓度和PAI水平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1) ,6 -Keto -PGF1α浓度、t-PA活性显著高于Ⅱ组 (P <0 0 1) ,心肌梗塞范围小于Ⅱ组 (P <0 0 1)。结论 :胺碘酮抑制AMI早期PAI活性 ,减少ET和NO的释放 ;美托洛尔抑制AMI早期血小板活化 ,改善纤溶活性 ,减少ET和NO的再释放 ,缩小  相似文献   

20.
黄俊  刘昌慧  张黎军 《微循环学杂志》2004,14(2):30-31,34,F004
目的 :比较早期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和正常雄性同周龄WistarKyoto大鼠 (WKY)主动脉内膜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的表达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雄性SHR随机分成二组 ,每组 10只 ,其中一组灌喂氯沙坦 2 0mg/kg/天 ,另一对照组给正常饮水 ,共 12周 ,并与WKY 10只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组大鼠主动脉内膜ICAM 1和PAI 1的表达。结果 :与WKY大鼠比较 ,SHR对照组主动脉内膜ICAM 1和PAI 1表达明显增高 ;经氯沙坦治疗 12周后SHR血压显著降低 ,主动脉内膜ICAM 1和PAI 1表达亦明显下降。结论 :氯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也明显抑制SHR主动脉内膜ICAM 1和PAI 1的表达 ,提示氯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 1拮抗剂 (AT1 R)在抗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