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春  周康 《临床》1997,4(1):14-15
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快速尿酶法与病理染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幽门螺杆杆菌检出符合率达80%以上。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快速尿酶法结果可靠。本文对18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测结果表明胃及十二指肠不怕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6.7%和78.1%。  相似文献   

2.
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5 73例患有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施行胃镜检查及胃粘膜碱性粉红试验。结果 :5 73例胃十二指肠不同疾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各异 ,其中消化性溃疡阳性率高。结论 :Hp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原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其山  苏若瑟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134-113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关系。方法采用珠海珠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幽门螺杆菌诊断试纸检测Hp。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Hp阳性率45.46%,病理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Hp检出率低,是因为胆汁反流造成不适宜Hp生长的微环境,也有人认为一定量胆汁可杀灭Hp,Hp检测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残胃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情况.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改良的Giemsa染色法分别对49例残胃组病人及同期55例做胃镜的消化科病人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比较两者间及各残胃疾病间Hp感染情况.结果残胃组Hp总感染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illroth-I式术后Hp感染率显著高于Billroth-Ⅱ和Roux-en-Y式(P<0.05).残胃吻合 口溃疡组Hp检出率显著高于残胃炎组(P<0.05).残胃癌组Hp检出率较残胃炎组低,但两者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残胃病人Hp感染率降低.不同手术吻合方式、不同残胃病变间Hp感染率不同.Billroth-Ⅰ式术后经药物治疗Hp感染与胆汁因反流未好转者可考虑改行Roux-en-Y术;低 Hp检出率残胃、有恶变倾向尤疑有活检不当所致假阴性者仍需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5.
胃粘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查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邝小枫1崔毅朱定金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文献报道胆盐能抑制HP生长,HP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检出率低,但也有人认为HP的检出与否胃胆汁反流无关。Dixon...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残胃胃液PH值及胆汁返流的关系。方法:对98例胃部份切除术后的残胃进行胃镜检查,同时检测残胃液PH值、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观察胆汁返流。结果:HP阳性率为46.9%;BillmthI式组HP阳性率为64.3%,Billroth Ⅱ式组HP阳性率为33.4%,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胆汁返流组中HP阳性检出率为34.9%,无胆汁返流组HP阳性检出率为68.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残胃液PH值〈4共38例,其中近胃切除组7例,Billroth Ⅰ式组组23例,Billroth Ⅱ式组8例;HP阳性者有18例胃液PH值〈4,占39.1%,52例HP阴性者有20例PH值〈4。占38.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胆汁返流63例,其中Billroth Ⅱ式组为82.3%(51/61),分别显著高于Billroth Ⅰ式组及近胃切除组;。结论:残胃胆汁返流与HP感染与呈负相关性,HP感染对残胃PH值无明确相关性,胆汁反流与残胃液PH值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DIXON积分法在胆汁返流性胃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998年5月-2000年5月间行胃黏膜活检部分病例共295例,从中选取BillrothⅡ病例77例,作为残胃组;68例为胆汁返流组;100例为非胆汁返流组。常规HE染色按DIXON法进行病理形态学积分,同时记录幽门螺杆菌(Heilcobaetor-Pylori,HP)的感染情况。结果:毕-Ⅱ占37.7%,显性返流符合23.2%,非返流组仅为6%。毕-Ⅱ及显性返流组与非返流组的DIXON积分值有显著差异,HP亦少于非返流组,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结论:DIXON胆汁返流积分法可作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指标。HP是否可作为一种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74例,其中低反流组42例,高反流组32例,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电子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动素的表达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低反流组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均较对照组低(F=17.85、70.96,q=3.56~16.84,P〈0.05)。化生性萎缩、非化生性萎缩组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均较浅表性胃炎组低(F=8.11、8.93,q=3.05~5.8I,P〈0.05)。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高于胃窦(t=14.85~30.65,P〈0.01)。高、低反流组化生性萎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χ^3=13.061、4.031,P〈0.05);随着胆汁反流程度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下降(χ^2=3.95i~9.386,P〈0.05)。结论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分泌失调可能在胆汁反流中起作用。胆汁反流是胃黏膜损害的危险因素之一,胆汁反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定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残胃炎患者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探讨Hp与残胃病变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46例胃癌术后残胃炎患者及46例非残胃炎患者,按其疾病分为观察组(残胃炎)及对照组(非残胃炎),对H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究胃癌术后残胃炎的发生与Hp之间关系。结果:观察组Hp阳性率(45.65%)与对照组(47.8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毕Ⅱ式手术方法 Hp阳性率(75.00%)显著比毕Ⅰ式(23.08%)高(P0.05);有胆汁反流者Hp阳性率(82.35%)显著比无胆汁反流者(33.33%)高(P0.05)。结论:Hp与胃癌术后残胃炎的发生无明显联系,但与胆汁反流及手术方式有关,临床应密切注意,采取相关措施,从而减少此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内镜诊断27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我院胃镜检查中发现胆汁反流性胃炎高发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共进行胃镜检查703例,均用PENTAX 2930K型电子胃镜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内镜下可见有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腔(安静状态下)胃黏液湖呈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黏膜上有胆汁淤斑,黏膜充血、水肿、变脆或糜烂.结果 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279例(39.7%).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主要与胆囊疾病、胃排空障碍有关,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糜烂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三种常见慢性胃炎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3种常见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273例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以及反流胃炎的患者,并用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124例,HP阳性67例,阳性率为54.0%;慢性糜烂性胃炎96例,HP阳性89例,阳性率92.7%,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HP阳性15例,阳性率34.0%。3组间H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这3种常见慢性胃炎与HP感染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在胃癌及不同胃粘膜病变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择2 0 9例病例,包括慢性胃炎2 0例、肠上皮化生18例、轻度不典型增生4 1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76例及胃癌5 4例;HP检测采用Giemsa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或14 C尿素呼气试验;SP法检测MMP 9的表达。结果 慢性胃炎粘膜组未见MMP 9表达,肠上皮化生粘膜组MMP 9阳性率为4 4 .4 % ,轻度不典型增生粘膜组MMP 9阳性率为4 8.9%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粘膜组MMP 9阳性率为71.1% ,胃癌组MMP 9阳性率为83.3% ,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粘膜组(P <0 .0 1) ,高于不典型增生粘膜组(P <0 .0 1)。MMP 9在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HP阳性组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P <0 .0 5 )。结论 MMP 9在胃癌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HP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胃癌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陈鸿  刘芸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611-16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胆汁反流对残胃黏膜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1999~2005年间接受胃镜检查的201例残胃病人临床资料及同期进行胃镜检查而未接受手术的对照组176例,根据胃黏膜的慢性活动性炎症、萎缩性胃炎(CAG)、肠化生(IM)、不典型增生(DYS)进行分组,结合胆汁反流、HP感染、手术方式不同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残胃组胆汁反流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HP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有胆汁反流的残胃黏膜上述各种病变检出率较无胆汁反流组的明显增高(P〈0.05),同时存在胆汁反流和HP感染残胃黏膜损伤最为严重与无胆汁反流无HP感染残胃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胆汁反流是残胃黏膜组织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存在HP感染对上述残胃黏膜病变的影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胃癌中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lility ,MSI)的关系 ,探讨HP感染致胃癌发生的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及Warthin Starry嗜银染色 (W S染色 ) ,分别对 18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5 2例胃癌 (19例乳头状及管状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16例黏液腺癌 )进行MSI及HP感染情况的研究。结果 各型胃癌MSI阳性率及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P <0 0 5 ) ;35例HP感染阳性胃癌组MSI表现阳性 19例 ,阳性率5 4 3% ,2 2例HP感染阴性者MSI表现阳性 6例 ,阳性率 2 7 3% ,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MSI及HP感染在胃癌发生中均有一定作用 ,但HP感染诱发胃癌可能不是通过MSI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胃黏膜癌前病变中bcl-2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鸣  罗旭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10(2):94-95,T028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黏膜癌前病变中bcl—2蛋白表达的特点,探讨服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WS染色),对56例慢性胃炎、46例慢性胃炎伴肠化生、34例异型增生进行bcl—2蛋白表达及服检测的研究。结果 胃黏膜肠化生组及异型增生组的服感染率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86例HP阳性者bcl-2蛋白表达39例,阳性率45.3%,50例HP阴性者bcl—2蛋白表达12例,阳性率24%,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进展过程中,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增高。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是服致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小儿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2 0 0 2年 14 0 4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儿进行胃黏膜活检 ,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改良Giemsa染色找Hp ,同时患儿行血清抗HpIgG检测和 (或 ) 13 碳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和 (或 )粪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Helicobacterpyloristoolantigen ,HpSA)。 结果 :14 0 4例慢性胃炎患儿中 ,Hp感染率为 4 5 .3%。各种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中 ,以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的患儿Hp感染率为最高 ,分别为 71.2 %和 6 8.0 % ,明显高于其他胃炎组 (P <0 .0 1)。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 ,Hp感染组引起的黏膜炎症程度较重 ,淋巴滤泡形成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小儿时期Hp感染率已较高 ,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增高。并且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 ,其中与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最为密切。胃黏膜组织炎症程度越重 ,Hp感染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黏膜癌前病变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方法,对58例慢性胃炎、42例慢性胃炎伴肠化生、36例异型增生进行比bcl-2蛋白表达及HP检测研究。结果 胃黏膜化生组及异型增生组的Hp感染率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84例Hp阳性者bcl-2蛋白表达34例,阳性率40.5%,52例HP阴性者bcl-2蛋白表达11例,阳性率2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胃黏膜HP的感染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步增高,说明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pres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 gastric biopsy specimens of 500 patients referred for routin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for various abdominal complaints was investigated histologically and microbiologically. HP was detected in 429 of the 500 patients (86%). Antral biopsy specimens revealed gastritis in 457 out of 500 cases (91.4%). In the 43 patients who had normal histological findings, only 3 had HP infection (7%). The prevalence of HP in the patients with 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s was 91%. In 95.6% of the ulcer patients, biopsy specimens showed gastriti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ise in the prevalence of HP with ag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stologic and microbiologic diagnostic methods was good. This study shows that HP positivity and gastritis are common in a routine endoscopy population and that there is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H. pylori, gastritis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梁红亮  杨曦  陈旭平  蒋志凌 《华西医学》2012,(10):1479-1482
目的探讨和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1月间胃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334例,所有患者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其中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消化性渍疡5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02例。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1.6%,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消化性溃疡,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解剖结构和动力障碍性疾病绝大多数并发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A和B级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多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在A级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8.0%,B级为8.4%,C+D级为0.O%。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多并发于消化性溃疡,提示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粘液池是内镜下常见的征象。为探讨十二指肠粘液池的临床意义,对250例病人的胃镜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84例的十二指肠球部有粘液池,检出率占73.6%,并根据十二指肠粘液池的内镜下特点可分为0°~Ⅲ°,本组0°:26.4%、Ⅰ°:37.2%、Ⅱ°:25.2%、Ⅲ°:11.2%。同时具有十二指肠粘液池和胃镜可见胆汁反流者61例,占33.15%,主要是Ⅱ°和Ⅲ°十二指肠粘液池者,尤以Ⅲ°均见胆汁反流。结合十二指肠粘液池的外观和性状,认为十二指肠粘液池与胆汁反流密切相关,是诊断胆汁反流的一项重要内镜指标之一。也讨论了十二指肠粘液池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