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1例心脏刀刺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刀刺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所收治的61例心脏刀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生理指数(PI)、胸部穿透伤指数(PTTI)、心脏穿透伤指数(PCTI)进行创伤评分,比较死亡组与生存组评分的差异,以及院前时间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61例死亡5例,痊愈56例,创伤评分在生存者与死亡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评分相同病员院前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分组中PI越高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心脏刀刺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缩短院前时间及紧急剖胸手术。明确诊断的最佳方法是扩创探查,而建立一套与PI评分相适应的救治模式更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不同时期严重胸部创伤(severe chest trauma,SCT)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救治的SCT1 834例(胸部AIS≥3且ISS≥16)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时期分为2000年前组(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和2000年后组(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按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结果 2000年前后比较,钝性伤构成比分别为68.5%和74.7%(P<0.01);交通伤构成比分别为54.37%和58.94%(P=0.069);锐器伤构成比分别为12.21%和15.9%(P<0.05);2000年后院前时间缩短(P<0.01),转院率增高(P<0.05);胸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bbre viated injury injury scale,AIS)、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增高(P<0.01);严重心脏大血管损伤、严重胸腹联合伤及合并严重脑外伤例数、年平均例数明显高于2000年前组(P<0.01)。2000年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14/565,55.58%)比2000年后(673/1 269,53.03%)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2000年后肺部感染及创伤性休克治疗效果有显著性提高(P=0.019,P=0.008);死亡率由7.07%降至4.81%(P<0.05);住院天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首要致死原因为低血容量休克(59.41%);各评分指标在生存组和死亡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2000后SCT的发生率增多,病情更重,但救治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努力提高严重创伤临床救治水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连阳  蒋耀光 《重庆医学》2007,36(22):2247-2248
严重创伤指危及生命或肢体的创伤;或部位伤创伤定级标准(AIS)≥3;或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其中伤后数小时内早期死亡者约占创伤死亡的30%,早期死亡的原因包括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等,健全创伤救治体系,"黄金时间"内给予确定性处理等有望使早期死亡率下降10%.本文就提高严重创伤临床救治水平的相关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州市道路交通伤院内死亡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点,建立有效的院前救护,提高医院救治质量。方法抽样调查分析2005年1-12月温州市5所交通事故定点医院收治的道路交通伤死亡病例138例以致伤方式、部位和创伤严重度(ISS评分)等特点,对死亡时间与原因的关系进行Ridit分析。结果交通伤院内死亡者多数年龄较大,致伤方式多数为机动车肇事致钝性打击伤;头颈和腹部致伤比较常见;ISS值与伤后存活时间成反相关系,ISS值愈高,院内死亡时间愈短。结论提高伤后院前救护水平和院内救治质量,可降低道路交通伤院内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预测多发伤严重度、预后的有关指标及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入ICU的137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早期血乳酸及离子钙水平、ISS评分,同时按ISS评分、预后及有无合并颅脑损伤分组。结果多发伤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82例,59.85%)、坠落伤(27例,19.7%);主要受伤部位颅脑损伤(43例,31.4%)、腹部和骨盆损伤(38例,27.7%)、胸部损伤(22例,16.1%);死亡组患者早期血乳酸水平、IS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P<0.01),死亡组患者早期离子钙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P<0.01),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多发伤致病因素复杂,早期血乳酸离子钙水平和ISS评分对评估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以损伤控制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特别是重视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贾俊  汪涛 《四川医学》2000,21(9):798-798
对 30例严重烧伤生存者与 2 0例死亡者的体温与复苏情况对照分析 ,发现可以预测患者的存活或死亡的预后。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表 1) :50例病例均为近 5年来我院收治的严重火焰烧伤患者 ,两组在年龄、烧伤面积、深度创面以及体表面积和既往史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常规液体复苏 ,创面早期使用 Ag- SD霜剂包扎疗法 ,伤后4~ 6天第一次切痂植皮。室温保持在 32℃左右。表 1 两组病例资料分析生存组死亡组生存组死亡组年龄 (y) 37.1± 2 0 .4 37.6± 2 0 .972小时平均尿量 (ml/ kg· h) 1 .0 1± 0 .40 1 0 .78± 0 .57体重 …  相似文献   

7.
目的ASCOT创伤评分能预测急诊重度创伤的结局,通过应用北美严重创伤结局研究(MTOS)权重进行研究,探讨急诊重度创伤的结局预测。方法对360例急诊重度创伤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MTOS权重系数进行急诊重度创伤结局的预测,观察预测值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穿透伤组和钝性伤组的预测结果分别为敏感性(88.4%、86.0%)、特异性(80.0%、.9%)、预测准确率(86.9%、84.1%)、误判率(3.06%、12.22%)。结论ASCOT创伤评分的预测准确性较高,适合于我国国情及临床使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艾涛  胡平  高劲谋  赵山红  向江侠 《重庆医学》2015,(11):1507-1509
目的:探讨紧急剖胸术(ET)在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指征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T救治的35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2~65分,平均31.63分。穿透伤23例,钝性伤12例。入院时休克28例(80.00%)。失血量1000~5000mL,平均2400mL,其中22例失血量大于3000mL。急诊室ET6例,手术室ET29例。入院至手术时间均小于30min。死亡12例(34.29%),死亡组平均ISS评分48.26分,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脏压塞及失血性休克。存活23例(65.71%),穿透伤和钝性伤存活率分别为78.26%(18/23)和41.67%(5/12),存活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9.13%(9/23)。结论严重胸部创伤所致大出血、通气障碍和心脏压塞是ET的重要指征;胸部高危部位穿透伤应积极行剖胸探查;对于符合ET指征者,迅速剖胸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创伤的早期诊断与有效的救治方法. 方法: 对我院急诊外科2000-08/2005-07救治94例严重胸部创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治愈86例(91.5%),死亡8例(8.5%),其中胸部严重挤压伤入院即刻死亡2例,心脏刀刺伤、胸主动脉刀刺伤、气管断裂、肝脾破裂延误等失血性休克早期死亡各1例,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后期死亡2例. 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伤情重,表现复杂,早期全面且正确的诊断与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减少死亡,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医学》2017,(9):832-834
目的总结206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救治方法、救治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4-01—2016-12间急诊科收治的206例严重创伤患者,按照年龄分为<20岁组、20~39岁组、40~59岁组、≥60岁组,比较不同组别的多发伤、ISS评分及死亡情况;按照预后分为死亡组、伤残组、治愈组,比较急诊滞留时间、休克比例、抢救次数、重型颅脑损伤及胸腹外伤比例。结果≥60岁组的严重创伤患者多发伤、ISS评分及死亡率显著高于<20岁组、20~39岁组、40~5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伤残组、治愈组的急诊滞留时间、休克比例、抢救次数、重型颅脑损伤比例均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残组与死亡组合并胸腹外伤比例显著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严重创伤患者伤情严重、死亡率高;死亡及伤残严重创伤患者以急诊滞留时间长、休克比例、重型颅脑损伤比例及合并胸腹外伤比例高为特点,急诊救治关键应加强病情检查,抓住"黄金1小时"和"白金10分钟",早期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11.
颅脑交通伤325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颅脑交通伤的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收治 3 2 5例颅脑交通伤患者临床救治经过。结果 :按国际GOS标准 :恢复良好 2 0 4例 ( 62 .77% ) ;中残 42例 ( 12 .92 % ) ;重残 2 5例 ( 7.69% ) ;植物生存 3例 ( 0 .92 % ) ;死亡 5 1例( 15 .69% )。结论 :以手术为主的早期积极规范治疗 ,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叶宁 《安徽医学》2003,24(5):25-26
目的 提高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 1998~ 2 0 0 2年间救治的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大于 16的 8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个或 3个以上部位多发伤 3 6例 ( 4 4.4% )。腹部损伤早期诊断首选B超 ,其对实质脏器伤伴内出血的诊断率达 10 0 %。治愈 77例 ( 95 % ) ,死亡 4例( 5 % ) ,死亡病例平均ISS 41.5 ,明显高于非死亡病例 2 2 .5。结论 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确定性治疗。减少转运和整体救治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于军 《吉林医学》2011,32(23):4768-4769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外伤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因素,以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水平。方法:胸部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70例根据合并伤的不同将之分为两组,分胸部外伤合并腹部损伤组30例,胸部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40例。对两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部外伤合并腹部损伤30例,4例死亡,死亡率13.3%;胸部外伤合并四肢骨折40例,死亡3例,死亡率7.5%。两组死亡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生存和死亡患者的IS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部外伤并多发伤死亡率比较高,且ISS值也能反应其疾病损伤的程度,但是于多发伤部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创伤死亡250例进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法的回顾性评价,结果显示:以颅脑伤为主死亡者占绝对多数(81.6%),但其死亡平均ISS值(27.13)明显低于以非颅脑伤为主死亡者(33.43),且多局限在21~30分值段内(占78.92%),而非颅脑伤死亡者则位于2150分值段,说明AIS 4级和5级颅脑损伤死亡率极高,但评分过低。并指出将ISS>20者定为严重损伤较为合适,而ISS值≥50者则极难存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0~10分死亡者100%,11~20分死亡者60%,21~30分死亡者33.5%,31~40分死亡者26.7%,41~50分死亡者10%与医源性及其他因素有关,争取11~50分之间的救治成功率是临床的重点,并评价了ISS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种疾病危重评分方法对NICU内小早产或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8月我院NICU救治的74例胎龄<31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CRIB)、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Ⅱ(CRIB-Ⅱ)及新生儿多器官功能障碍(NEOMOD)评分。结果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显示,死亡组评分明显低于非死亡组(t=9.028,P<0.01);具备单项指标越多,死亡率越高(χ2=6.317,P<0.01)。死亡组CRIB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组(t=-5.245,P<0.01);≥6分组病死率较≤5分组高(χ2=20.23,P<0.01)。死亡组CRIB-Ⅱ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组(t=-5.413,P<0.05);≥6分组病死率较≤5分组高(χ2=11.11,P<0.01)。死亡组NEOMOD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组(t=-10.092,P<0.01);≥6分组病死率较≤5分组高(χ2=41.26,P<0.01)。CRIB、CRIB-Ⅱ、NEOMOD与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均呈高度负相关(r=-0.774~-0.386,P<0.05)。对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CRIB、CRIB-Ⅱ及NEOMOD进行ROC曲线分析,4种评分方法对预测小早产或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风险均有显著意义(P<0.01);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3(SE 0.033)0、.814(SE 0.051)0、.807(SE 0.051)与0.949(SE 0.022)。结论 4种评分方法均适合我国新生儿临床实际,对小早产或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危险度有很好的预测价值,评分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及NEOMOD评分对小早产或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死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简明损伤计分法 (abbreviatedinjurysdcale ,AIS(90 ) )及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 (injuryseverityscore ,ISS) [1] 对本院 1998~ 2 0 0 0年 942例外伤患者回顾性地进行创伤评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6月本院急诊科救治伤员 96 1例 ,其中来时已经死亡者 19例 (1.98%) ;得到救治的伤员 942例 ,男 70 9例 (75 .2 6 %) ,女 2 33例 (2 4.74%) ,平均年龄 34 .7岁。经救治生存 896例 (95 .12 %) ,死亡 46例(4 .88%)。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致伤 46 1例 (…  相似文献   

17.
胸部火器伤致伤参数对家兔实验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参数对家兔胸部火器伤模型建立的影响及致死原因 .方法 分别用 3个档次速度 [V1 =( 35 0± 2 0 ) m.s- 1 ;V2 =40 0~ 5 0 0 m.s- 1 ;V3=70 0~ 80 0 m.s- 1 ]造成家兔右下胸穿透伤 ( n=2 8) ,每种伤型又分模型组与救治组 .结果  1V2 和 V3弹片伤组 ,无论救治与否 ,死亡率均为10 0 % ;V1 为枪弹伤组 ,致伤模型组与救治组死亡率分别为 :83%和 5 0 % . 2各组致伤瞬间动脉压、静脉压、气道压均骤然上升 ,分别高达伤前 3.5 ,9.0和 8.0倍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二氧化碳储留及混合性酸中毒 . 3大体解剖见有肋骨骨折、肋间动脉破裂、右下肺伤道周围肺挫伤和胸腔积血 ,积血量 3组分别为 32 .5 ,2 6 .5和 17.5 m L.结论 V1 枪弹伤适合于家兔胸部火器伤救治研究的实验模型 ;V2 和 V3弹片伤伤情重 ,出血速度快 ,均在伤后 1h内死亡 ,属致死性胸部火器伤模型 .并提示用家兔制造弹片伤救治研究的实验模型非常困难 .致伤速度的选择应根据动物种属和耐量来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460例胸部创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460例外伤致胸部损伤的各种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对分类后胸部创伤的诊治经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共治愈415例,治愈率90%,死亡48例,死亡者主要是伤及心脏、大血管,胸腹联合伤或合并重度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胸部创伤多合并多发伤,病情复杂而危急,应尽快明确诊断,分清主次,组织相关专科人员,密切合作,迅速果断、正确处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92例创伤急诊手术患者综合创伤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我院192例急诊手术创伤患者的救治结果,并对比分析创伤和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和创伤严重程度特征评价法(ASCOT)预测生存概率(Ps)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对192例创伤急诊手术患者分别应用TRISS、ASCOT评分法预测其Ps,并比较其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192例患者实际存活172例(89.6%),TRISS预测存活178例(92.7%),ASCOT预测存活173例(90.1%),两种方法预测Ps值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本组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结局与北美创伤数据库预后结局相当;ASCOT预测的死亡组Ps值<0.5,与实际相符,可信度较高,优于TRISS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临床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选取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应用DCS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DCS组,以传统方式抢救的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6例(96.7%)治愈出院,其中DCS组死亡1例(3.3%),对照组死亡3例(10%);DCS组发生并发症6例(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5例(50.0%)。DCS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DCS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PT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 DCS理念应用于急诊外科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是可行的,能有效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