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CD4 4V6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4 4V6的表达。 [结果 ]CD4 4V6的表达阳性率在中、低分化组分别为 74 .0 7% (2 0 / 2 7)、80 .76 % (2 1 / 2 6 ) ,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的表达阳性率 4 2 .85 % (3/ 7) (P <0 .0 1 ) ;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为 86 .1 1 % (31 / 36 )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 5 4.1 6 % (1 3/ 2 4 )(P <0 .0 1 )。 [结论 ]乳腺癌中CD4 4V6的高表达可能预示肿瘤的恶性度与高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C-erbB-2、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 -erbB -2、P5 3、ER和PR在乳腺癌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9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C -erbB -2、P5 3、ER和PR检测。结果 阳性表达率:C -erbB -2为3 7.3 7% (74/198) ,P5 3为2 8.79% (5 7/198) ,ER为44 .95 % (89/198) ,PR为49.49% (98/198) ;C -erbB -2和P5 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 <0 .0 1) ;C -erbB -2、P5 3、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 >0 .0 5 ) ;C -erbB -2、P5 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 1)。结论 联合检测乳腺癌C -erbB -2、P5 3、ER和PR基因表达对判断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D44V6、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 P方法 ,对 6 0例乳腺癌及 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了CD44V6、ER、PR检测。结果 :CD44V6、ER、PR在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5 5 .0 %、85 .0 %、80 .0 % ;导管内癌 4 4 .4 %、4 4 .4 %、4 4 .4 % ;浸润性导管癌 6 1.1%、72 .2 %、6 6 .7% ;黏液腺癌 83.3%、5 0 .0 %、5 0 .0 % ;髓样癌 5 7.1%、71.1%、5 7.1% ;乳腺良性病变 33.3%、4 6 .7%、4 0 .0 %。乳腺癌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较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5 )。在浸润型与非浸润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癌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CD44V6在腋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D44V6和ER、PR可作为乳腺癌判断转移、预后的生物学行为 ,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P53、C-erbB-2、及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P5 3、C -erbB - 2基因蛋白及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S -P方法 ,对 75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了P5 3、C -erbB - 2、ER、PR检测。结果 :在 75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P5 3、C -erbB - 2、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乳腺单纯癌 6 0 %、70 %、85 %、80 % ,导管内癌 33.3%、5 5 .6 %、4 4 .4 %、4 4 .4 % ,浸润性导管癌 6 6 .7%、72 .2 %、72 .2 %、6 6 .7% ,粘液腺癌5 0 %、6 6 .7%、5 0 %、5 0 % ,髓样癌 5 7.1%、71.1%、71.1%、5 7.1% ,乳腺良性病变 0 0 .0 %、33.3%、4 6 .7%、4 0 %。乳腺癌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较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5 )。在浸润型与非浸润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P5 3、C -erbB - 2基因蛋白及ER、PR联合检测有利于更好地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细胞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原发灶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CD44V6,CEA和CK19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10 5例乳腺癌原发灶CD44V6的表达及腋下淋巴结 (转移阳性 5 4例 ,阴性 5 1例 )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检出率。结果 淋巴结转移阳性 5 4例 ,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 85 2 % ,90 7%和 10 0 %。淋巴结阴性 5 1例 ,有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 15 7% ,9 8%和15 7% ,三者共在淋巴结转移阴性 5 1例中检出有微转移病灶存在 13例。原发灶CD44V6阳性表达百分率为 74 3 % ,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有关 (χ2 =8 3 8,P <0 0 0 5 ) ,淋巴结转移灶CD44V6阳性表达百分率为 89 6%。结论 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常规检查阴性病例 ,若原发灶表达CD44V6阳性 ,则行淋巴结CD44V6和CK19免疫组化检测 ,有助于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44V6和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 5 8.6 % ,PCNALI为 5 6 .5 1± 18.82。CD44V6阳性表达率和PCNALI在侵及浆膜层者明显高于侵及肌层者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DukesC、D期明显高于A、B期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CNA高LI者CD44V6阳性率明显高于PCNA低LI者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D44V6和PCNA在结直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bcl-2,c-erbB-2和ER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bcl- 2 ,c -erbB - 2和E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bcl- 2 ,c -erbB - 2和ER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bcl- 2及c -erbB - 2表达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Ⅰ级比Ⅱ ,Ⅲ级低 ,ER表达与其相反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cl- 2表达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之间无关 ,c-cerbB - 2表达淋巴结有转移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者 ,ER的表达与其相反 (P <0 0 5 )。癌旁组织bcl- 2及c -erbB - 2表达例数明显低于乳腺癌 ,而ER表达则明显高于乳腺癌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cl- 2 ,c -erbB - 2和ER的检测可作为乳腺癌预后指标 ,bcl- 2和c -erbB - 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赵云霞  赵瑾  刘德纯  承泽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0):1058-1060,1063
目的: 探讨KAI1/CD82及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和11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CD82及C-erbB-2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57例乳腺癌组织和11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CD82、C-erbB-2阳性率分别为31.58%和81.82%、71.93%和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未转移、雌激素受体(ER)阴性者的KAI1/CD82阳性率高于淋巴结转移、ER阳性者(P <0.05);ER阳性患者C-erbB-2的阳性率低于ER阴性者(P < 0.05)。KAI1/CD82与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P >0.05)。结论: KAI1/CD82和C-erbB-2均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及预后评估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乳腺癌中TOPOⅡ、GST -π、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4 2例术前未行化疗的乳腺癌根治标本雌激素受体 (ER)、C -erbB - 2癌基因、TOPOⅡ、GST -π的表达。结果  14 2例乳腺癌中 ,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GST -π、TOPOⅡ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5 2 1%、81 0 %、6 4 1%、76 8% ;C -erbB - 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与ER表达呈负相关 ;GST -π与C -erB - 2表达和淋巴结转移间呈正相关 ,与ER表达呈负相关 ;TOPOⅡ与C -erbB - 2、ER、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青年组 (<4 0岁 )ER表达率低于老年组 (>6 0岁 ) ,C -erbB - 2表达率高于老年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TOPOⅡ、GST -π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乳腺癌患者若出现GST -π高表达 ,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C -erbB - 2、nm2 3蛋白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HE染色 ,对C -erbB - 2、nm2 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5 7例原发性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 32例 ,转移率为 5 6 .1% ,其中C -erbB - 2阳性表达者 ,淋巴结转移的百分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 (P <0 .0 5 ) ,呈正相关 ,而nm2 3则以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 (P <0 .0 5 ) ,呈负相关。结论 :C -erbB - 2、nm2 3检测不仅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且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且对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预后的估计确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