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508例行剖宫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可能与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508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有45例(8.9%,45/508)。不同病理特征分组的组间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多胎妊娠、多次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和子宫切口撕裂均是产妇行剖宫术分娩后产后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子宫切口撕裂和胎盘早剥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子宫切口撕裂和胎盘早剥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7年7月我院分娩的13 415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189例发生产后出血。采用调查问卷及查阅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9例产后出血患者中155例经常规止血方法达到有效止血,3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后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其中行Hayman缝合22例, Cho缝合9例, Hwv缝合2例,子宫下段Hayman缝合1例, 33例达到有效止血,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092±401)ml, 1例羊水栓塞急诊行剖宫产患者经Hayman缝合术及多重纵横压迫缝合仍止血无效,被迫行全子宫切除术。随访1年,患者子宫复旧良好,未发宫腔粘连、子宫坏死等远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后出血与产妇年龄(35岁)、分娩方式(剖宫产)、存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4000 g)、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和(/或)胎盘滞留、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存在中重度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妊娠高血压相关(P0.05),而与孕早期BMI(P=0.647)、产次(P=0.190)、分娩时孕周(P=0.114)和人工流产史(P=0.172)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置胎盘(OR=7.498,P=0.032)、妊娠期高血压(OR=1.325,P=0.002)、胎盘粘连或植入和(/或)胎盘滞留(OR=4.440,P=0.028)、宫缩乏力(OR=8.493,P=0.038)、剖宫产(OR=2.348,P=0.009)、中重度贫血(OR=4.976,P=0.044)及多胎妊娠(OR=0.771,P=0.013)是影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复杂且繁多,临床应警惕存在相关因素特别是存在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的患者,积极做好孕期及产后的保健工作;子宫压迫缝合术可较好地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孕妇分娩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处理方法及并发症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孕产史、临床表现、分娩方式、术中出血及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的高危因素、术中处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分娩9,086例患者,前置胎盘患者共222例,发生率为2.4%,其中边缘性前置胎盘174例,完全性前置胎盘34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4例。222例前置胎盘患者发生产后出血39例(17.6%),无死亡病例。产后出血患者中12例通过宫缩剂及子宫按摩加强宫缩有效,4例患者通过加强宫缩及局部多点8字缝合止血。其余患者在加强宫缩基础上进行其他操作,11例行宫腔填塞治疗(6例行宫纱宫腔填塞,5例行Bakri球囊宫腔填塞),8例行B-Lynch缝合术,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4例,术后发热者2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为5.0d。39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完全性前置胎盘15例,合并胎盘植入或胎盘粘连者13例,前次剖宫产史者5例。结论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或胎盘粘连及前次剖宫产史的前置胎盘患者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在加强宫缩的基础上行局部缝扎、宫纱宫腔填塞、Bakri球囊宫腔填塞、B-Lynch缝合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全子宫切除术阶梯性治疗是治疗前置胎盘所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4682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102例。结果产后出血率为2.18%,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宫缩乏力占63.73%,胎盘因素占26.47%,软产道损伤占7.84%,凝血功能障碍占1.96%。结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9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者72例,占91.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67例,占84.8%。胎盘因素15例,占18.9%。软产道裂伤7例,占8.8%。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5%。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在孕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有流产史、引产史、经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流产史、引产史者和初产妇。多胎妊娠产后出血率高于单胎妊娠。产后出血发生率随胎次增加而增加。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对于严重妊娠并发症及时终止妊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中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加强临床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2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500 ml的患者作为出血组,选择出血病例前后非出血患者252例作为对照,流行病学优势比(OR)分析和多元Logistic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胎盘粘连或植入、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妊高征、子宫切口撕裂和产程异常与术中出血相关联(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独立因素,在控制混杂因素之后其OR值分别是10.522、2.235、4.502和9.910(P<0.01)。结论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最显著的危险因素,重视孕前和孕期保健,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提高医生手术操作技术是减少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姜新霞 《护理学杂志》2004,19(18):24-25
对2398例产妇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68例,占2.8%;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67.6%)、胎盘因素(26.5%)、软产道损伤(4.4%)及凝血功能障碍(1.5%);相关因素中有流产史、分娩史、及妊娠并发症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情况者,双胎显著高于单胎,胎儿体重>4000 g显著高于2500~4000 g者(P<0.05,P<0.01).提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针对病因进行护理、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时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论述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28例产后出血之原因.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在娩出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达到400ml以上,或者在胎儿娩出后24小内出血达到了500ml以上的出血量.结果:经分析,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而宫缩乏力别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胎盘因素居次.结论:应当强化孕前宣传教育与孕期管理,恰当外理异常产程,随时严格掌握剖宫产当中的指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就能有效预防与降低产后出血机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并实施产前保健、心理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3例,占38.3%;胎盘因素13例,占21.7%;其中,前置胎盘5例,胎盘黏连8例。软产道裂伤17例,占28.3%。凝血功能障碍7例,占11.7%。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发病急而危险。观察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严重危害产妇生命安全。加强孕期护理,重视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正确观察和处理产程,正确应用缩宫素,力戒医源性急产,提高助产技术,避免软产道裂伤等,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产后出血的护理质量,降低产后并发症及母婴死亡率。方法总结本院5年间产后出血资料,分析出血原因和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子宫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是前置胎盘、人工流产。结论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也不可忽视胎盘因素及其他原因。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及进行必要产后保健指导,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0年1~6月68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笔者所在医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子宫收缩乏力40例,占58.8%,胎盘因素20例,占29.4%,软产道损伤6例,占8.8%,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9%。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重视孕期保健、产前宣教及计划生育宣传,能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5676例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进一步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结果产后出血130例,其中宫缩乏力85例,胎盘因素37例,软产道损伤6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采用方法:软产道修补6例,药物治疗68例,B-Lynch缝合20例,宫腔填塞25例,B-Lynch缝合+宫腔填塞6例。结论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联合药物治疗及保守性手术等方法是比较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因素影响,探究预防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6月产后出血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胎儿体重、分娩方式及妊娠并发症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产后出血的出血量呈正相关;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有关,通过分析影响产后出血量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患者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导致子宫切除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剖腹分娩12例,阴道分娩6例;胎盘因素导致出血6例,其中前置胎盘5例,胎盘早剥3例,胎盘植入3例;产后宫缩乏力2例,多次妊娠3例。结论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是子宫切除,这样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子宫切除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剖宫分娩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患者。因此要加强患者围生期的保健措施,预防产后大出发生,减少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内放置Bakri球囊压迫止血应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5例产后出血患者行宫腔内放置Bakri球囊压迫止血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内放置Bakri球囊压迫止血用于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产后出血成功率高,减少了子宫切除率。结论宫腔内放置Bakri球囊控制产后出血,无论用于阴道自然分娩或剖宫产的患者均有效,方法简便、快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妇发生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后的母婴结局,分析导致PPP及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04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整理所纳入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导致产妇发生PPP的相关因素,并分析PPP产妇的母婴结局及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产妇PPP的发生率为23.08%(24/104,例),发生PPP的产妇在新生儿窒息、早产、产后出血、羊水污染、低体重儿及死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PPP的产妇(P<0.05)。年龄(≥35,岁)、孕次(≥3,次)、产次(≥3,次)、剖宫产次数(≥3,次)、距上次剖宫产时间(≥3,年)、双胎妊娠及子宫形态异常均是导致产妇发生P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PP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58.33%(14/24,例)。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前置胎盘类型、前次前置胎盘、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是PPP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产妇发生PPP时婴儿出现窒息、低体重及死亡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年龄、孕次、产次等均是导致产妇发生PPP的独立危险因素。胎盘植入、胎盘粘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防治,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发生的产后出血122例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122例,发生率为1.8%,其中宫缩乏力占80.3%,胎盘因素占16.6%,软产道损伤占2.0%,凝血功能障碍占1.2%。结论产后出血的预防关键是:①做好产前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防治,高危妊娠应做好急救措施的准备;②产时注意胎盘及胎膜的处理,尽早清除完整,注意保护会阴以免软产道撕裂,娩肩时静脉推注缩宫素10 U,产后密切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量;③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早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发生的112例,产后出血原因.结果:2550例阴道顺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2.27%.软产道损伤44饲占39.2%.宫缩乏力43例占38.3%.产程延长22例占19.6%,胎盘粘连9饲占0.8%,巨大儿3例0.26%.产后Zh内出血101例90%.结果:重视孕前与孕产期保健,加强盆底肌肉的锻炼,减少软产道损伤,减少宫编乏力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阶段,特别是产后半小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76例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病例,在处理剖宫产术中出血时,研究组69例应用B-Lynch缝合术,对照组107例采用8字缝合血窦与宫腔填纱。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34.6±6.4)min、(407.6±29.4)ml与(443.8±21.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9.3±10.2)min、(520.7±42.3)ml及(562.4±31.7)ml(P<0.05)。所有产妇无腹痛、恶露排出不畅等不良反应,术后42 d超声检查示子宫复旧好,切口愈合佳,恶露均已净。结论应用B-Lynch缝合术可以有效控制剖宫产产后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之内,因此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产后出血病人36例,年龄20~40岁,其中子宫收缩乏力16例,软产道裂伤10例,胎盘因素8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1.2治疗: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对因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加强宫缩是最有效的方法;对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出血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地止血;对因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要及时将胎盘取出,并做好必要的刮宫准备;对因凝血功能障碍者所致的出血应针对不同病因、疾病种类进行治疗,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应输新鲜血或成分输血,如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进行抗凝与抗纤溶治疗,全力抢救。1.3预防和护理:1.3.1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者,如妊高征、肝炎、贫血、血液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孕妇应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