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1562C/T(MMP-9 -1562C/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以及与DN不同病期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T2DM患者按DN诊断标准分为DN组与非肾病(NDN)组,DN组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白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另择5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NC)组。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各组基因型。结果:DN组的HbA1c、SBP、Cr、BUN、UAER值高于NDN、NC组(P<0.01)。DN组分别和NDN组、NC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中CC、CT、TT各基因型DN发病率递减,分别为59.7%、56.7%、34.9%。C和T等位基因DN发病率分别为59.2%、40.5%,携T等位基因者发生DN的风险是携C等位基因者的0.47倍(P<0.01,95%CI 0.29~0.75);DN组内3期TT基因型与T等位基因频率随肾功能降低而递减;结论:MMP-9 -1562C/T基因多态性与DN发生有关,T等位基因是DN患者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二醛酶1(GLO1)基因的A419C和C-7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联。方法使用Taqman探针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2型糖尿病(T2DM)不伴DN患者(NDN组)174例、DN患者(DN组)221例及244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GLO1基因A419C和C-7T多态性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DN组C-7T位点CC基因型者和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DN组(P<0.05,P<0.01)。②A419C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7CC基因型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5,95%CI(1.123.75),P<0.05]。结论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GLO1C-7T多态性与DN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单核苷酸多态性和2.1Kb处(AC)n二核苷酸微卫星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序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AR基因两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比较各组分布频率。结果在DM组和CON组均发现AR基因C(-106)T多态位点存在C、T两种等位基因和CC、CT、TT三种基因型,(AC)n序列的7种等位基因(Z-6~Z+6);T、Z-2等位基因及CT+TT及含有Z-2的基因型在DN组明显高于NDN和CON组,但在DM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R基因C(-106)T多态位点的T等位基因及(AC)n多态位点的Z-2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1562 C>T)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引起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 DFU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12月就诊的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249例作为无并发症T2DM组,DFUs患者110例作为DFUs组,以及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267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对MMP-9基因-1562C>T多态性突变区域进行扩增,并通过PCR-RFLP法检测MMP-9基因-1562C>T的CT、TT、CC基因型的分布,探讨与T2DM引起DFUs的相关性。所有的数据均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组MMP-9基因-1562 C>T基因位点发现C、T等位基因和CT、TT、CC及CT+TT 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出现频率在DFUs组、无并发症T2DM组以及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P<0.05)。以CC型作为对照,CT/TT型在无并发症T2DM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2,P=0.002,95%CI:1.26,2.65);DFU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OR=1.98,P=0.005,95%CI:1.24,3.16)。无并发症T2DM组、DFUs组和健康对照组MMP-9基因-1562 C>T的T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1.87,P<0.001,95%CI:1.38,2.53;OR=2.00,P=0.001,95%CI:1.35,2.98)。结论 MMP-9的异常表达对DFUs的形成以及慢性蔓延有重要作用,是足部溃疡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PCR-RFLP方法 对2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20名健康对照者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 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间C、T两种等位基因和CC、CT、TT三种基因型分布无差异:实验组中,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与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比较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显著增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群中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基因位点CT和,TT基因型与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同;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在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者中显著升高,提示其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型基因.  相似文献   

6.
马金荣  于德民  刘德敏 《天津医药》2006,34(8):527-530,594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固有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cNOS)基因外显子7的Glu298Asp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天津地区2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的ecNOS基因外显子7的基因型,比较各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结果:(1)2型糖尿病合并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组(DN1组)的G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GT基因型者较GG基因型者的DN患病率高(X^2=5.252,P=0.022)。(3)高血压、血纤维蛋白原(FIB)、ecNOS外显子7的GT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合并DN的独立危险因素。(4)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EH组)、糖尿病非高血压组(DM1组)和C组间ecNOS基因外显子7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NOS基因外显子7的基因G894T(Glu298Asp)的变异可能是天津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DN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可能参与DN的启动;该基因多态性不是通过促进高血压的发生而增加DN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MP-9基因(-156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河南省汉族人群糖尿病性白内障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58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病例组)和56例健康人群(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MMP-9(1562C/T)基因多态性在河南省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MMP-9(1562C/T)位点变异等位基因T在病例组及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17.2%和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T、T/T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是69.0%、27.6%、3.4%和75.0%、23.2%、1.8%。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个体携带者并未增加患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风险。结论 MMP-9(156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河南省汉族人群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王睿  张松  时立新 《贵州医药》2007,31(6):500-503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CCR5基因启动子59029G/A基因型,并对各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 结果 A( )基因型:单纯糖尿病组(DNO)与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DN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310),与大量白蛋白尿组(DN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DN1组与DN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2),DNO组与糖尿病肾病组(DN1 DN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7).结论 CCR5 59029G/A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88例,并根据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肾功能不全的DN组(A组,20例)、肾功能正常而有大量蛋白尿的DN组(B组,18例)、仅有微量白蛋白尿的DN组(C组,25例)、非DN患者的T2DM组(D组,25例)及非T2DM的正常对照组(E组,2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A、B、C、D、E组血浆NT-pro-BNP水平依次递减,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且随肾功能损害的加重逐级升高,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val 66 me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伴抑郁的关系.方法 用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246例T2DM(DM组)患者和186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BDNF基因val 66 met多态性.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T2DM患者,HAMD≥17分者组成T2DM伴抑郁(D)组.结果 与C组相比,DM和D组患者以及其中的男性患者的等位基因G(val)和基因型G/G分布频率增高,等位基因A(met)和基因型A/A降低(P<0.05).而两组女性患者的基因型A/A和基因型G/G均显著低于C组(P<0.05).C组中,男性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女性,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显著低于女性(P<0.05).D组中,男性抑郁发病率显著低子女性(P<0.05).结论 BDNF基因val 66 met多态性与T2DM、T2DM伴抑郁可能存在相关性;女性T2DM患者较男性可能易伴发抑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的诊断效能及餐后2h血清C肽(2hP-C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某院治疗的75例T2DM患者作为T2DM组,同时选取同期治疗的7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作为DN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测...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是否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一个287bp的插入/缺失基因片段,1.5%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线灯下观察结果。结果各组间ACE I/D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 3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 41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 4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cy、MMP-9、IL-6及TNF-α水平.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Hcy、MMP-9、IL-6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及DM组,DN2组血清中Hcy、MMP-9、IL-6及TNF-α水平高于DN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Hcy、MMP-9、IL-6及TNF-α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炎症介质,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Hcy、MMP-9、IL-6及TNF-α有助于DN患者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曹磊  胡恩赑  李晓楠 《天津医药》2022,50(2):190-19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vWF裂解酶(ADAMTS13)的水平及其作 用。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50例和2型糖尿病(T2DM)组合并DN患者144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与尿 肌酐比值(ACR),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42例,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56例,30 mg/g≤ACR˂300 mg/g), 大量白蛋白尿组(46例,ACR≥300 mg/g)。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vWF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检测ADAMTS13水平, 并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等,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 过率(eGFR)。结果 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HbA1c、Fib、D-二聚体及vWF依 次增加,而ADAMTS13依次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与D-二聚体是血清vWF的影响因素,而 D-二聚体是ADAMTS13水平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vWF诊断DN肾脏损伤敏感度较高,D-二聚体诊断 DN肾脏损伤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均衡,特异度更有优势。结论 血清vWF、ADAMTS13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 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可以成为DN早期的诊断和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尿白蛋白(Alb),尿Ig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GF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Alb、IgG、β2-M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β2-M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mAlb/Cr结果分为无微量白蛋白尿组(DM组)及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组(DN组)。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观察各项指标与尿mAlb/Cr的关系。对照组20例。结果对照组TG、TC、LDL与DN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DM组TG、TC、LDL明显低于DN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四组:(1)糖尿病非肾病组(DM组,UACR〈30 mg/g)30例;(2)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UACR 30-300 mg/g)26例;(3)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UACR〉300 mg/g,血清肌酐(SCr)〈133μmol/L]36例;(4)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组(DN3组,UACR〉300 mg/g,SCr≥133μmol/L)32例。测定血清Hcy、SCr、BU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组检测指标结果比较,Hcy、SCr、BUN水平均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呈升高趋势。Hcy水平在DM组和DN1组、DN2组、DN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UACR水平呈正相关(r=0.546,P〈0.05),SCr水平与Hcy呈正相关(r=0.361,P<0.05),HbA1c水平与Hcy呈负相关(r=-0.203,P<0.05)。结论 Hcy高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PCX,Nephrin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进行检测,探讨三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1年12月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正常对照(N)组36例,尿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30 mg/g为糖尿病(DM)组56例,UAlb/UCR≥30 mg/g为糖尿病肾病(DN)组76例。检测尿PCX(UPCX),Nephrin(UNephrin),MCP-1(UMCP-1),白蛋白(UAlb)及尿肌酐(UCR)。比较各组UPCX/UCR,UNephrin/UCR,UMCP-1/UCR的差异及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UAlb/UCR的相关性,计算糖尿病患者UMCP-1/UCR,UNephrin/UCR,UPCX/UCR及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与UAlb/UCR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UPCX/UCR,UMCP-1/UCR水平糖尿病组分别为(37.37±22.83)μg/g和(47.19±29.98)ng/g,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UAlb/UCR,UPCX/UCR和UMCP-1/UCR水平DN组比DM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UNephrin/UCR水平DN组较DM组明显升高(P<0.05)。2型糖尿病患者UPCX/UCR,UMCP-1/UCR和UNephrin/UCR水平与UAlb/UCR呈正相关(r=0.619;0.568;0.535)(P<0.05);UPCX/UCR水平与UMCP-1/UCR和UNephrin/UCR呈正相关(r=0.799;0.718)(P<0.05),UNephrin/UCR水平与UMCP-1/UCR水平呈正相关(r=0.635,P<0.05);UMCP-1/UCR,UNephrin/UCR and UPCX/UCR的阳性率较UAlb/UCR显著升高(χ2=9.818,6.673,5.395,P<0.05)。结论:尿PCX,Nephrin和MCP-1单独或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