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联合免疫措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与时间注射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乙肝孕妇抽血查HBVDNA,按其载量分为A、B、C3组,每组随机分为4小组,应用不同的联合免疫阻断方法,对比其疗效。结果A、B2组在不同组间发生乙肝的阳性率与HBsAb的阳转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组发生乙肝的阳性率与HBsAb的阳转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孕母HBVDNA程度不同宜采取不同方法联合免疫阻断HBV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在母婴传播中的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孕妇不同血清HBV DNA含量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6 9对母婴血清HBV DNA含量 (所测数据经对数转换 ) ,对孕妇不同血清HBV DNA含量进行分组。结果 孕妇HBV DNA含量为 (6 3± 1 9)拷贝 /ml,婴儿为 (4 8± 2 0 )拷贝 /ml,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r=0 310 ,P <0 0 1)。 6 9例婴儿中 ,45例HBV DNA定性和 (或 )HBV血清学检查异常 ,提示HBV母婴垂直传播 ,传播率为 6 5 %;HBV母婴传播率随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增高而增高 ;根据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分别向下和向上累计分析 ,显示孕妇HBV DNA含量在 5 0、6 0和 7 0拷贝 /ml三个界面的上下浓度区域 ,HBV母婴传播率差异有显著性 ,其差值分别为 32 %、34 %和 2 8%。本组资料中 ,孕妇HBeAg阳性 19例 ,HBsAb阳性 17例 ,HBeAg阳性组HBV DNA[(7 6± 1 3)拷贝 /ml]明显高于阴性组 [(5 8± 1 9)拷贝 /ml],其HBV母婴传播率 (90 %)明显高于阴性组 (5 6 %) ;HBsAb阳性组HBV DNA含量 [(5 3± 1 6 )拷贝 /ml]明显低于阴性组 [(6 6± 1 9)拷贝 /ml],HBV母婴传播率 (2 9%)也明显低于阴性组 (77%)。同时 ,HBeAg阳性主要分布在HBV DNA测定值较高的孕妇中 ,HbsAb阳性主要分布在HBV DNA测定值较低的孕妇组。结论 HBV母婴传播率受孕妇血清H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相关性疾病仍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孕妇体内HBV高复制状态是母婴传播的最危险因素,HBV自然突变或在拉米夫定以及主、被动免疫选择压力下发生突变可能是母婴传播、免疫接种失败的重要原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型肝炎疫苗主、被动联合免疫,含有HBV前S2的新型乙型肝炎疫苗应用以及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母乳喂养未必会增加HBV母婴传播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齐多呋啶(ZDV)单剂短程疗法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博茨瓦纳玛琳娜公主医院所有HIV阳性孕妇,自妊娠34周开始口服ZDV,300 mg,2次/d,直到分娩开始.分娩开始时口服ZDV 300 mg,接着每隔3 h口服300 mg直到婴儿娩出,最大剂量1 500 mg.不能口服者ZDV静脉给药,第1小时负荷量2 mg/kg,接着按1 mg/(kg*h)直到婴儿娩出.婴儿治疗,出生后8~10 h开始口服ZDV混悬糖浆,按8 mg/(kg*d),分2次每12h口服,服药到4周.婴儿出生后避免母乳喂养.结果 至出生后第6周共检测335例婴儿PCR-HIV RNA,其中阳性22例,母-婴垂直传播率降至6.6%.结论 ZDV可显著降低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引起的相关性疾病仍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孕妇体内HBV高复制状态是母婴传播的最危险因素 ,HBV自然突变或在拉米夫定以及主、被动免疫选择压力下发生突变可能是母婴传播、免疫接种失败的重要原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型肝炎疫苗主、被动联合免疫 ,含有HBV前S2 的新型乙型肝炎疫苗应用以及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母乳喂养未必会增加HBV母婴传播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母婴宫内传播,评估HCV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CV,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结果检测的4277例孕晚期孕妇血清抗-HCV,其中6例阳性,进一步检查HCV-RNA,结果6例中有5例阳性,且均有受血史,5例阳性孕妇其配对婴儿脐血抗-HCV均阳性,其中2例HCV-RNA阳性,肝功能异常;1例出生时HCV-RNA阴性,到24个月时HCV-RNA阳转。HCV母婴宫内传播率为2/5。结论表明上海地区存在HCV母婴宫内传播,应重视有受血史的生育妇女孕期及孕前的HCV检查及HCV感染儿的随访。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对高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孕妇HBV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血HBsAg、HBeAg阳性及HBV DNA≥1×106拷贝/mL孕妇90例,分为拉米夫定组48例与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组自孕28周起口服拉米夫定。二组孕妇于孕28周、分娩前、产后6个月,其新生儿生后24h内免疫接种前、1、6个月检测HBsAg、HBeAg、HBsAb及HBV DNA。结果拉米夫定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显著下降(P<0.05),其新生儿出生24h内HBsAg、HBV DAN阳性率分别为16.67%、18.75%,低于对照组40.48%、45.23%(Pa<0.05);拉米夫定组6月龄儿HBsAb阳性率81.25%高于对照组59.52%(P<0.05)。二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能降低孕妇HBV DNA载量,减少HBV垂直传播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在台州医院产科初次进行妊娠健康检查,HBsAg测定阳性或HBsAg、HBeAg均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共279例。将单纯HBsAg阳性孕妇与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分别应用随机数表方法随机分组,分别为单阳注射组(n=80)、单阳对照组(n=60)、双阳注射组(n=79)、双阳对照组(n=60)。单阳注射组、双阳注射组于妊娠加周开始肌肉注射HBIG 200U,每4周注射1次,直至临产。两对照组不注射HBIG。4组孕妇所产婴儿,除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外,均于出生后16h内和2周肌肉注射HBIG。然后随访并测定婴儿HBsAg。结果单阳注射组、单阳对照组、双阳注射组、双阳对照组所生婴儿HBsAg感染率分别为3%、13%、10%、32%。单阳注射组与单阳对照组之间(x^2=6.07,P〈0.05),以及双阳注射组与双阳对照组之间婴儿HBsAg感染率(x^2=10.11,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注射HBIG组,对单纯HBsAg阳性孕妇及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出生婴儿HBsAg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单阳注射组与双阳注射组之间婴儿HBsAg感染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说明HBIG对单纯HBsAg阳性孕妇预防效果优于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结论HBIG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降低HBV感染率。因此,妊娠妇女应及时进行健康检查,发现HBV感染阳性,及时采取注射HBIG等有效措施,以促进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9.
国产及进口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国产及进口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eAg/或抗HBe(+)、HBV-DNA定量PCR(+)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于孕期第6个月起每月给予孕妇进口或国产HBIG2000IU肌注1次,预产期前5-7d再加强注射1次,新生儿娩出后3h内及第15天各肌注1次HBIG,以后按1、2、7、13个月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0μg。结果:生后13个月时小儿HBsAg阳性率:国产HBIG组、进口HBIG Bayer组与Berna组分别为2.7%、2.2%、2.8%;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4.7%、95.6%、97.2%。13个月龄儿国产HBIG组3例、Bayer组和Berna组各1例检获HBsAg(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6.9%、97.4%、96.7%。结论:国产HBIG阻断HBeAg( )孕妇新生儿宫内感染与进口HBIG一样有效,且国产HBIG安全、价廉。 相似文献
10.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目的 最近10多年的研究表明,用乙肝疫苗主被动联合免疫能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HBV)传播,保护效果达到70%-90%,而宫内已感染HBV是生后免疫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研究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多次产前注射,观察阻断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 980例携带HBsAg孕妇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孕妇产前3个月(妊娠28周起)每4周肌注HBIG 200IU-400IU,直至临产,称HBIG组;另一组不注射为对照,称对照组。所有对象和其所生孩子出生时即采外周血,检测HBsAg、HBeAg,部分测HBV DNA,所有新生儿随访1年。结果 496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母亲所生,生后仅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491例新生儿为HBIG组母亲所生,生后同样给予主被动联合免疫。结果显示对照组婴儿的宫内感染率为难4.3%;而HBIG组婴儿的宫内感染率为5.7%(x^2=20.11,P<0.001),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是母亲呈HBsAg、HBeAg双阳性或HBV DNA阳性。结论 研究提出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有效减少HBV的宫内传播,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长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长期效果。方法624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母亲的婴儿随机分组,按0、1、6月龄单用乙肝疫苗20μg或出生时注射HBIG100IU,然后于1、2、7月龄接种乙肝疫苗20μg。静脉采血随访HBsAg,平均(6.34±1.71)年。结果同单用疫苗比较,HBIG联合免疫使1岁时慢性HBV感染率由17.6%降为5.0%;总慢性HBV感染率双阳性组由24.5%降至10.6%(P<0.005),单阳性组由10.7%降至3.8%(P<0.025)。双阳性组初现HBsAg阳性婴儿慢性化率也降低,在出生时HBsAg阴性而1~6个月时出现HBsAg阳性婴儿,慢性化率由40.9%降至0(P<0.05),出生时HBsAg阳性婴儿1月龄HBsAg阴转率由26.4%提高至58.8%(P<0.05)。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明显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减少慢性HBV感染率。其机理之一是减少初现HBsAg阳性婴儿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
12.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72例HBV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分为3组:A组孕妇及其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B组仅新生儿使用HBIG;C组孕妇及新生儿均未使用HBIG.三组新生儿出生后均在0、1、6个月时肌肉注射乙肝疫苗.结果 7月龄时,A组婴儿HBsAg阳性率(1.72%)低于B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81.03%)高于B组(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使用HBIG免疫效果优于未使用者. 相似文献
13.
产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1次HBIG(20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两组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生后分别行联合免疫和主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和12个月时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与22.5%)P<0.05。出生后婴儿12个月随访,研究组新生儿单用疫苗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单用疫苗血清抗—HBs阳性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研究组血清抗—NBs阳性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抗—HBs阳性率(75.0%)P<0.05。结论 产前应用HBIG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且使出生后婴儿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妊娠晚期乙肝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于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2组,A组孕妇于孕期第28、32及36周时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 IU;B组孕妇未注射HBIG.分别检测两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乙肝病毒DNA(HBV DNA).结果 A组孕妇378例,共分娩新生儿378例,其中新生儿血HBV DNA>500 copies/ml 17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为4.497%;B组孕妇391例,共分娩新生儿391例,新生儿血HBVDNA>500 copies/ml 17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为4.348%(X<'2>=0.005 6,P>0.05).血清抗-HBs阴性的孕妇所生新生儿中,A组有9例血清抗-HBs阳性,B组未见血清抗-HBs阳性(X<'2>=7.474,P<0.05).结论 给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于妊娠晚期注射HBIG 3次,每次200 IU不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机会,但部分新生儿可获得血清抗-HBs.HBIG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妊娠妇女中的应用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17.
Changes in hepatitis Be antigen/antibody system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F Bortolotti P Cadrobbi C Crivellaro A Alberti M Rugge A Bertaggia G Realdi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1983,103(5):718-722
The long-term changes in the HBeAg/anti-HBe system were examined in 55 children with chronic type B hepatitis (52 patients) or cirrhosis (three patients)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two to 10 years. At the time of presentation, positive reactions to HBeAg were seen in 46 children, and to anti-HBe in nine. Spontaneous seroconversion from HBeAg to anti-HBe occurred in 13 of 38 patients (average annual rate 16%), mainly those with acute onset of hepatitis B or with features of active liver disease at presentation and with a fo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in the liver. Normalization of transaminase activity and disappearance of histologic features of activity were the rule in patients in whom seroconversion occurred, but the exception in those who maintained persistently HBeAg-positivity. In contrast to the favorable evolution of illness observed in children showing anti-HBe seroconversion, three of nine patients who had anti-HBe-positive reactions at presentation were found to have liver cirrhosis, and a fourth patient had features of active hepatitis throughout the observation period. Because delta antigen was detected in the liver in two of these patients, it is conceivable that etiologic cofactors could have influenced their course of chronic hepatitis. 相似文献
18.
19.
Aghakhani A Banifazl M Izadi N McFarland W Sofian M Khadem-Sadegh A Pournasiri Z Foroughi M Eslamifar A Ramezani A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 WJP》2011,7(4):358-360
Background
A potential problem of hepatitis B immunization is that vaccine-induced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ti-HBs) declines to low levels with ag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ersistence of anti-HBs in vaccinated children in a low hepatitis B virus (HBV) endemic area. 相似文献20.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筛查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较敏感的筛查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监测方法 和指标,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4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为16.2%(23/142),高于脐带血HBsAg的阳性率9.8%(14/142)(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0%(16/39),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6.8%(7/103)(P<0.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传播的较敏感指标;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