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常规心电图在临床上应用具有简明、无创、方便、经济实用等优点,经百年应用发展久盛不衰,得到患者和医生的一致认同。现就心电图发展历程、临床应用和问题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戌爱平 《医疗装备》1991,4(6):25-26
英国产Temtech心脏急救除颤仪,采用积木式结构把示波器、遥测记录仪及恒流充电器和除颤器组合为一体,使用时可迅速分解,在约8秒钟内可使除颤器电极储能320焦耳,实施同步或非同步体外心脏去颤。除颤电极同时又可做移动电极,迅速获得患者心电图。4寸示波器具有心电波形显示和冻结(FREEZE)功能,心搏率指示采用液晶屏数字显示声响监听方式。热笔式遥测记录仪可实时记录除颤前后心电波形。整机还有标准Ⅱ  相似文献   

3.
从硬件、软件和临床应用三方面报告了SYD—100多信息心电检测仪的研制。采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可无创伤测量心室晚电位、高频心电图、体表希氏束和常规心电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又称活动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仪是一种连续记录病人24小时在活动状态下的心电图仪器。这种仪器由美国人创造并于一九六一年应用于临床。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在静态下的1~2分钟几十个心电波群,而动态心电图却能记录在日常生活、工作活动的24~26小时近10万多次的心电波群。这样就使我们有可能了解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心电活动的各种变化,做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短时间的心电变化,无法较全面地评价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24h心电活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24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在54~82岁,平均67.3岁。常规心电图示2:1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右束支阻滞(RBBB)19例,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5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心脏病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和生物医学工程界的一个主要课题。由于心电是反映心脏电活动的信号,带有大量的心脏状态的信息,又能从体表检测到,使得对心电理论和体表心电诊断技术的研究发展很快。心脏电活动的研究一般分为顺、逆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的迅速发展,心脏电讯号的记录也日趋深入,普通心电图只能反映心脏房室的电活动,而希氏束电图(His Bundle Electrogram简称HBE)是房室束激动的电位图,通过它可以了解窦房结发放的冲动由心房经房室结,希氏束及束枝到达心室的传导情况,这是近来国内外心电描记技术的一项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很多老年人来医院就诊时都说有过这样的情况:在家觉得心脏不舒服,胸闷、气短、乏力,可是到医院检查,做心电图,却完全正常.这时您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了.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通过随身携带的记录器,连续不断地监测人体24小时的心脏跳动情况,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为各种心脏病的诊断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在临床应用中,尤其对早期冠心病有较高的检出率.其独特优势在于记录时间长,能反映活动状态的心电变化,从而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只能做短暂静态记录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夏伟  李乔华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2):1695-169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模拟导联(Mason—likar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对心电轴和心电位判定的差别。方法222例患者分别按照常规导联与Mason—likar导联记录体表心电图,分析二者对心电轴和心电位的判定结果。结果(1)Mason—likar导联测出的P波、QRS波及T波心电轴较常规导联时测得的心电轴明显右偏(P〈0.01)。(2)Mason—likar导联对直位、横位、半直位、半横位、不定位的判定与常规导联的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分别为29%、81%、0%、10%、24%及28%。(3)Mason—likar导联测得的Ⅰ导联、aVL导联R波电压较常规导联心电图时变小而Ⅱ导联、Ⅲ导联、aVF导联R波电压变大(P〈0.01)。结论利用Mason—likar导联心电图对心电轴的判定较实际心电轴常偏右;利用Mason—likar导联心电图对心电位的判定与实际心电位符合率甚低。  相似文献   

10.
频域心电图的心电放大器电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域心电图FCG(Frequeney-domain Correlative Cardiography又称频谱心电图)自1978年我国学者封根泉发明以来,作为心脏无创检查的新技术,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极大兴趣。FCG是利用生物控制论的原理及计算机对信号的高度处理能力,将常规时域心电信号通过傅立叶变换转变成频域分析,以获得更多信息。经过国内上千家医院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发现它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其它心电诊断仪一样,心电放大器是FCG仪的关键部件。本文介绍我们联合研制的频域心电图仪的心电放大器电路。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群中有半数以上有心律失常,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0%~90%,有些心律失常无特别主要的临床意义,有些则可能是某些器质性心脏病早期的唯一表现,甚至是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的先兆。由于某些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暂时性或阵发性的,常规心电图检查很难捕捉到,这样,动态心电图则可弥补常规心电图的不足,因动态心电图可长时间(24h)不间断地记录到各种情况下的心电图形,且其最大优点在于不受非静息状态的影响,将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情况下每时每刻所发生的信息客观连续地记录下来,对照病人日记中所记录出现症状的时间与相应时间的心电图的改变,可以诊断病人的症状是否由病理性心律失常所致,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评价有绝对肯定的价值。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严重程度差别很大[1],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因此掩盖了真实病情[2],所以动同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尤其是对易引起猝死的恶性心律失常的检出尤为有意义。早搏是各种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心病等,亦可发生在基本健康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动态心电...  相似文献   

12.
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速中的发生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冠心病并在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应用振幅法测量窦律及室速时体表心电图Ⅰ、Ⅲ标准导联QRS波振幅的代数和,计算QRS波额面平均心电轴,观察无人区心电轴的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 74例冠心病患者累计发生室速94阵,其中37阵室速的QRS波额面心电轴位于无人区.无人区心电轴发生率在右束支阻滞型室速高于左束支阻滞型室速(P〈0.01),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无人区心电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速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可作为冠心病室速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电话传送心电图(TTC)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电话传送心电图(TTC)是新近才应用于临床的心电监护装置,它使心电监护从室内(CCU)和院内扩展到院外,以至全省和全国,是心电监护的重大进展.病人只要携带TTC心电记录盒无论走到哪里,一旦发生心脏事件即可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把心电变化情况通过电话传送给医生,便能得到及时指导和治疗.正如携带TTC心电记录盒的患者所说“只要我带上TTC心电记录盒,无论我在哪里,24小时医生都在我的身边”.确实,采用TTC监测院外患者,不但使患者在心脏事件发生时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且使患者有安全保障感.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方法,是将一微型的磁带记录盒带在病人身上,若干时间内连续地记录病人的心脏电生理变化情况,携带者可以不受任何影响而从事正常的工作和活动。 动态心电图可以准确地得到病人在各种活动中出现的全部心电信息。由于它有记录时间长,得到的信息多等优点,近年采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医学仪器新进展(四) 第二讲 心电理论与心电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一。长期以来,对心脏病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主要课题,其中特别是对心电的研究,可以认为是研究的核心。其原因是反映心脏电活动的心电信号,带有大量有关心脏状态的信息,而心电信号又可以在体表上无损伤地检测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对额面心电轴的影响.方法 收集23~45岁外伤相对高发年龄段的青壮年90例受检者的常规心电图和左耳与右上肢创新连接方式的心电图,进行心电轴的对比分析.结果 45例男性受检者用标准连接方式记录得出的额面心电轴为( 57.76°±19.41°),45例女性受检者为(60.67°±16.20°);用创新连接方式记录得出的心电轴男性为(90.69°±6.58°),女性为(89.98°±7.51°),两种连接方式所记录的心电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不论标准连接方式还是创新连接方式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受检者左上肢因外伤、烧伤、截肢、安装假肢、帕金森病等情况不便安置电极,无法记录常规心电图时,可将左上肢电极安置在左耳,同样可以记录到满意的心电图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的自动诊断自1959年美国心脏联合会主席Pipberger提出自动诊断模型后,经过十多年的实验室研究现在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在美国1977年的5千~8千万件心电记录中有500万件(约6~10%)是经电子计算机自动诊断的。在日本1977年的2千万件心电记录中有20万件(1%)是经电子计算机自动诊断的。心电图自动诊断是电子计算机引入医学领域的一典型实例,其硬件及软件发展都很迅速。在这里就自动诊断系统和自动诊断程序两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1.心电图自动诊断系统近几年来,随着心电图自动诊断的应用化和商业化,在美国发展成两个方向。其一是在医院里设置电子计算机用来分析心电图  相似文献   

18.
动态心电图(简称DCG),1961年由Holter首先应用,它是携带式心电仪能长时间连续记录病人各种状态下的心电图,可录得大量心电信息。随着技术进步日趋小型、轻便、多通道、多功能化发展。DCG在我国应用已十余年了,使用人数越来越多,日渐普及。现以我们的经验并结合文献就DCG系统,应用指征及临床评价做一简要介绍。一、动态心电图系统主要由心电记录器、分析仪和打印机组成。(一)心电记录器:有磁态或固态式,体积小,重量轻,小电池供电,便于携带,不妨碍病人日常活动,能长时间连续记录病人心电图,同时配有时间记录。导联:DCG多采用两个通道双极导联。Ⅰ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体检者体表心电图,了解异常情况,为早期发现心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 200例体检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体检心电异常主要表现为复极异常、传导阻滞、过早搏动和窦性心律;男性心电异常率高于女性,且异常改变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结论]定期检查心电图对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脏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心电图是从体表记录的心脏电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它可以反映出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位变化。在心电图记录纸上,横轴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