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nted tomography,CBCT)图像上测量牙槽骨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8个人类湿颅标本经CBCT扫描后测量图像上牙尖点到釉牙骨质界距离(T-CEJ)、牙尖点到牙槽嵴顶距离(T-BM)、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CEJ—BM)。在标本上实际测量以上项目。将两种测量值进行配对f检验。选择一定数量的位点重复测量,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CBCT测量值均略小于标本实际测量值。其中对T-CEJ的测量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差值均值为-0.041mm;对T-BM和CEJ-BM的测量两种方法有统计学差异,差值均值分别为-0.268mm和-0.208mm。所有重复测量的ICC均大于0.96。结论CBCT测量牙槽骨高度与标本测量虽然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差异较小,在临床实际可接受范围之内。CBCT测量的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分析上前牙牙龈厚度与唇侧骨板厚度及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距离的相关性。方法:对30位青年受试者用间接显影法进行 CBCT 扫描,测量并记录以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龈缘下2 mm 牙龈厚度,牙槽嵴顶下2、4、6 mm 骨板厚度,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CBCT 测量的准确性用直接测量法进行检测。结果:牙龈厚度与牙槽嵴顶下2、4、6 mm 处骨板厚度相关系数(r)分别为0.493、0.383、0.342(P <0.001),牙龈厚度与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相关系数(r)为-0.213(P <0.01)。CBCT 扫描法测量与直接测量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21,P =0.603)结论:上前牙唇侧中央牙龈厚度与对应牙槽骨骨板厚度正相关,与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采用CBCT评估非拔牙正畸治疗前后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高度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安氏Ⅰ类错〖HT5”,7”〗牙〖KG-*3〗合〖HT5”〗畸形的患者30例,存在轻中度拥挤。正畸前后进行CBCT扫描影像。分别对每个患者的24颗牙齿从釉牙骨质界与颊侧(n=720)和舌侧(n=720)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 结果 在1 440处测量中,正畸治疗前有130(9.0%)例,治疗后有199例(13.8%)釉牙骨质界到牙槽骨嵴顶的距离超过2 mm(牙槽骨开裂)。 结论 骨开裂在正畸治疗前的牙齿中占9.0%。正畸治疗后,釉牙骨质界与骨嵴顶的距离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口腔医学》2017,(7):615-620
目的评估不同参考线处上颌中切牙唇、腭侧骨板厚度情况及釉牙骨质界到唇侧牙槽嵴顶距离;探究上颌中切牙牙龈生物型与性别、年龄、牙冠唇面形态、牙槽骨厚度以及与釉牙骨质界到唇侧牙槽嵴顶距离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位受试者进行CBCT扫描,测量上颌中切牙唇、腭侧骨板厚度情况、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使用牙周探针法测量上述受试者的牙龈生物型,记录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牙龈生物型与性别、年龄、中切牙唇面形态无明显相关性;上颌中切牙的釉牙骨质界至唇侧牙槽嵴顶距离为(2.63±0.98)mm,牙龈生物型与该距离无相关性(r=-0.051,P>0.05),27.1%的唇侧骨板部分缺失;牙龈生物型与距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5 mm处唇侧骨板厚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7、0.281(P<0.05)结论 (1)上颌中切牙接近1/3的唇侧骨板伴有部分缺失,釉牙骨质界至唇侧牙槽嵴顶距离与牙龈生物型无相关性;(2)当患者上颌中切牙唇侧骨板完整时,牙龈生物型与唇侧骨板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7,(5):444-448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左下第一磨牙,使用CBCT分别测量4次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患者近远中、颊舌侧4个位点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和近远牙槽间隔顶及颊舌侧牙槽嵴顶至根尖水平牙槽骨的高度和密度,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的变化。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4次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第3次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密度较前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可评价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的改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CBCT结合口腔扫描手段,分析青年人上颌前牙区唇侧牙龈厚度与骨板厚度相关性以及釉牙骨质界(CEJ)至牙槽嵴顶(ARC)的距离与牙龈生物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0名受试者进行CBCT拍摄、口内数字化扫描,两组数据配准重建后测量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唇侧CEJ下4 mm处牙龈厚度及对应骨板厚度。结果 厚中薄三种牙龈生物型对应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86,P>0.05);CEJ下4 mm处牙龈厚度与骨板厚度在中切牙及侧切牙区存在负相关(r=-0.319;r=-0.292,P<0.01),在尖牙区无明显相关性(r=-0.197,P>0.05)。结论 牙龈生物型分型与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的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上颌前牙区唇侧牙龈厚度及骨板厚度均较薄,两者之间相关性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定量分析牙槽骨水平的新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用AutoCAD软件在数字曲面体层片上分别测量168颗牙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及釉牙骨质界到根尖的面积和线性距离,计算牙槽骨吸收的面积比值和长度比值,对2种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用AutoCAD测量336个面积和672个线性距离,牙槽骨吸收的面积比值与长度比值之间有很高的相关一致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1(P<0.001);不同操作者之间的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01),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8(P<0.001).结论 在二维图像的X线片中,用AutoCAD软件测量牙槽骨吸收面积比值可作为定量评价牙槽骨水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BCT)和数字化X线片诊断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准确性,以期为CBCT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化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牙周科被诊断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患者55例(患牙55颗),分别进行CBCT和数字化X线片扫描,同时行临床探诊检查,确定附着丧失水平及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比较3种方法对患牙牙槽骨缺损高度测量及根分叉病变诊断的差异。结果    CBCT和临床探诊均可对患牙进行近中、远中、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牙槽骨缺损进行测量,而数字化X线牙片仅可以进行近中、远中牙槽骨缺损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X线片、CBCT及临床探诊3种方法测量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近、远中牙槽骨缺损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近中:F = 3.56,远中:F = 5.37;均P <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数字化X线片与CBCT、数字化X线片与临床探诊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患牙各位点[近中、远中、唇(颊)侧、舌(腭)侧)]的牙槽骨缺损高度,采用CBCT与临床探诊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诊断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根分叉病变发生率方面,数字化X线片与CBCT、数字化X线片与临床探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而CBCT与临床探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BCT与临床探诊在评价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牙槽骨缺损程度和根分叉病变发生率方面具有一致性,均优于数字化X线片,CBCT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上应用AutoCAD软件在全口曲面体层片上测量牙槽骨吸收面积比值来代替在全口根尖片测量的可行性。方法 在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拍摄的口内根尖片和数字曲面体层片中,选择53例同时拥有曲面体层片和口内根尖片的牙周病病例,应用AutoCAD软件分别测量口内根尖片和曲面体层片上同一牙齿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面积(S1)和釉牙骨质界到牙根尖的面积(S2),用二者的比值来评价牙槽骨水平,并对口内根尖片和曲面体层片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口内根尖片和曲面体层片上测得同一牙齿的牙槽骨吸收面积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292,P > 0.05),且二者间有高度相关性(r = 0.982,P < 0.001)。结论 应用AutoCAD软件在曲面体层片和口内根尖片上所测量的牙槽骨吸收面积比值具有一致性,临床上全口曲面体层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全口根尖片进行牙槽骨水平测量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基于治疗前的锥体束CT(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测量牙齿长度、前牙倾斜度、下颌平面角。结果 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为(3.34±1.33)mm,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为(1.24±0.51)mm,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30±0.89)mm,上颌侧切牙唇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68±0.88)mm。上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骨高度与切牙唇倾度负相关,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牙齿长度和下颌平面角负相关。结论 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切牙唇侧牙槽骨较薄,附着高度较低,舌侧牙槽骨较厚、附着高度较高。上切牙牙槽骨形态与切牙唇倾度、牙齿长度、下颌平面角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评估一种通用型口腔种植定位器的测量和导向功能。方法    以猪下颌骨的无牙区域作为缺牙区牙槽嵴模型。分别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定位器和游标卡尺测量牙槽嵴颊舌向宽度,以游标卡尺测量结果为标准,比较CBCT和定位器的测量偏差值。分别使用定位器引导种植备洞(定位器组)和自由手种植备洞(自由手组),应用CBCT测量比较两组备洞方向的角度偏差值和距离偏差值,以评估两组侧穿风险差异。结果 (1)测量牙槽嵴颊舌向宽度:定位器的测量偏差值[(1.24 ± 0.491)mm ]稍大于CBCT测量偏差值[(0.81 ± 0.377)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5)。(2)种植备洞方向准确性分析:定位器组的角度偏差(6.05° ± 2.803°)和距离偏差[(1.05 ± 0.302)mm ]分别小于自由手组的角度偏差(20.50° ± 7.199°)和距离偏差[(3.70 ± 0.971)mm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本研究的通用型口腔种植定位器兼具牙槽骨颊舌向宽度测量和辅助口腔种植导向功能,尽管存在一定测量误差,但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模型间接测量法评价前牙拔牙同期位点保存6个月后牙槽嵴骨量及软组织量的变化。方法 纳入29名患者共32颗符合拔牙适应症的前牙,实验处理组牙拔除术后应用去骨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boving bone mineral,DBBM,Bio-Oss?)和可吸收生物膜(海奥)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照组行常规拔牙术后未予特殊处理。全部患者拔牙术前取石膏模型,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CBCT并再次取石膏模型,通过CBCT和模型测量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牙槽骨及软组织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 通过CBCT测量结果对比,牙槽骨高度在唇侧和腭侧牙槽骨的高度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实验处理组唇侧和腭侧牙槽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6.31± 0.94mm和18.61 ± 1.10mm,牙槽骨宽度在根长的20%、70%测量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43 ± 0.32mm和4.79 ± 0.37mm,但在根长50%处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高度在上颌牙龈缘最高点及下颌牙龈缘最低点处对照组(9.26 ± 0.40 mm)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但在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处软组织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前牙拔牙同期进行位点保存术处理,对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宽度和牙龈软组织的保存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三维头影测量与CBCT转化头颅侧位片(Cephalogram from CBCT,CCB)及数字化X线头颅侧位片(Digital Cephalogram,DC)头影测量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方法:对一名成年人进行CBCT扫描并拍摄数字化X线头颅侧位片。使用Invivo Dental 5.0软件对CBCT图像进行三维测量;CCB和DC采用Winceph 8.0软件进行二维头影测量。选择常用测量项目15项,同一操作者对3种图像测量15次。对CBCT,CCB及DC测量可重复性进行统计学分析,三者间可重复性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结果:CCB测量可重复性优于CBCT和DC(P<0.05)。15个测量项目中CCB有8个测量项目精确度明显高于CBCT和DC。结论:CBCT三维影像能真实反映颅颌面空间结构,弥补二维图像失真,解剖结构重叠的不足。 CCB测量可重复性优于CBCT三维测量和传统X线头颅侧位片二维测量,在三维测量系统完善前,CCB是头影测量由二维向三维过度的重要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锥形束CT对牙槽骨线距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PubMed,EBSCO,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CNKI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设定纳入标准为对人类牙槽骨的测量,并评价其测量的准确性和/或可靠性,对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筛选。利用方法学评价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结果检索获得150篇文献,通过筛选共12篇文献纳入本系统综述。其中有8篇文章关注对牙槽骨厚度及/或高度的测量,4篇文章关注对牙槽骨缺损的测量。利用方法学评价表进行评价,仅有3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较高,6篇文章方法学质量较低。锥形束CT对牙槽骨线距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较好,但应注意其有低估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的趋势。CBCT测量与传统二维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有一定差异,当只有二维影像检查资料时,CBCT图像数据不宜纳入纵向比较。结论锥形束CT对牙槽骨线距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切牙区牙槽骨的形态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2例(Ⅱ/1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2例(Ⅲ组)、个别正常牙合患者4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拍摄CBCT影像并行三维重建,选取上颌切牙的正中矢状截面的影像,定点并测量上颌切牙区各牙齿在牙槽嵴顶、根中1/2和根尖处唇腭侧的牙槽骨厚度,以及牙槽骨的倾斜度和高度。结果 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在牙槽嵴顶处均较薄。(1)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中1/2处,Ⅱ/1组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1.31 ± 0.39)mm ]显著高于对照组[(0.87 ± 0.34)mm ]和Ⅲ组[(0.87 ± 0.49)mm ](P < 0.05);而Ⅲ组的侧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0.62 ± 0.40)mm ]高于Ⅱ/1组[(0.50 ± 0.40)mm ]和对照组[(0.44 ± 0.23)mm ](P < 0.05)。(2)腭侧牙槽骨厚度:在牙槽嵴顶和根中1/2处,Ⅲ组上颌中切牙腭侧牙槽骨厚度[(0.98 ± 0.32)mm、(3.27 ± 1.92)mm ]显著高于对照组[(0.69 ± 0.22)mm、(2.23 ± 0.90)mm ]和Ⅱ/1组[(0.87 ± 0.24)mm、(2.77 ± 0.87)mm ](P < 0.05),而Ⅱ/1组和Ⅲ组侧切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小于对照组(P < 0.05)。(3)牙槽骨高度和倾斜度:Ⅱ/1组上颌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和倾斜度均大于Ⅲ组和对照组。上颌中切牙倾斜度与牙槽骨形态具有相关性,Ⅱ/1组上颌中切牙倾斜度与唇腭侧牙槽骨倾斜度高度相关(P < 0.05)。结论 安氏Ⅱ/1分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具有不同的牙槽骨形态特征,因此在制定正畸治疗方案中要予以考虑不同错牙合畸形对上颌切牙区颌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BCT和全颌曲面断层片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共70枚上颌后牙区种植体,术中均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手术。拍摄术前、术后CBCT或全颌曲面断层片,分别计算和测量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距离,观察3个月后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结果:术前与术后当天X线影像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提升(2.43±1.2)mm,种植术后3个月,未发生骨结合检出率曲面断层为39.13%,CBCT为20.83%,经fisher精确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BCT获取术前影像、术后评价,更能有效地评估上颌窦区种植的手术风险,使上颌窦内提升术更加安全,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recision, reproducibility, and accuracy of alveolar crest level measurements on CBCT images obtained with different voxel sizes.Materials and Methods:CBCT exams were made of 12 dried human mandibles with voxel dimensions of 0.2, 0.3, and 0.4 mm. Bone crest level was measured directly on the mandibles with a digital caliper and on CBCT images. Images were measured twice by two examiners. Intra- and interexaminer precision and reproducibility were assessed using paired and t-tests, respectively. Accuracy was evaluated using t-tests.Results:Precision and reproducibility of bone crest level tomographic measurements was good for all voxel sizes evaluated. The images with 0.2-mm voxel size showed a decreased number of intraexaminer errors. A high accuracy for measurements of bone crest level was observed for all CBCT definitions, except for the mandibular incisors using the 0.4-mm voxel size.Conclusions:Precision and reproducibility of alveolar bone level measurements were good for various voxel sizes. CBCT images demonstrated good accuracy for 0.2-mm and 0.3-mm voxel sizes. The mandibular incisor region needs better resolution than that provided by 0.4-mm voxel size for bone crest leve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定期拍摄锥体束CT(CBCT,Cone-BeamCT)观察小型猪扩弓前后及保持期的后牙颊侧骨板变化,了解扩弓力如何影响后牙颊侧骨板的改建。方法选用10月龄雄性巴马小型猪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对照组3只。分别在扩弓前(T1),扩弓10天后(T2),保持3个月(T3)后拍摄CBCT,测量后牙颊侧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的变化(ABMBL,ABBT)。结果上颌后牙颊侧牙槽骨高度指标BMBL和厚度指标BBT在T2期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T3期与T2期相比,BMBL和BBT均无明显改变(P〉0.05);ABMBL与ABBT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r=-0.96,P〈0.01),扩弓前BBT与△BBT、△BMBL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r=-0.90,P〈0.05;r=-0.84,P〈0.05)。结论上颌快速扩弓后颊侧牙槽骨高度、厚度均发生明显减小;扩弓前颊侧牙槽骨厚度与发生牙槽骨吸收的可能性存在负相关,能为临床选择扩弓方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