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巨细胞病毒糖蛋白gp52的原核表达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以表达人巨细胞病毒(HCMV)中抗原性较强的蛋白片断代替全病毒抗原建立HCMV IgM检测试剂盒的可行性。方法 以边反应扩增HCMV聚合酶辅助糖蛋白(gp52)的有效抗原基因序列,导入带有高效转录启动子pTrc和6个串联组氨酸的原核表达载体pTrcHis,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金属鏊和亲和层析(IMAC)法纯化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新生儿血清,并与全病毒抗原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重组gp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抗原SEA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SEA体外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测定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膜表型的变化,并测定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L-4、IL-10、INF-γ的水平。结果不同浓度SEA诱导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不同,在1~4d内的增殖变化也不完全一样,SEA浓度为103ng/mL时,脾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能力最强。SEA对T细胞(无APC)和B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和INF-γ的水平显著升高,IL-4和IL-10含量低。结论在APC递呈作用下,SEA能显著诱导初始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促使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分泌IL-2、IFN-γ等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巨细胞病毒 (HCMV)是疱疹病毒的一种 ,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率为 5 0 %~ 90 %。初次感染后 ,在宿主免疫的控制下潜伏于骨髓等细胞中。当免疫功能受损时 (移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肿瘤等 ) ,潜伏的病毒易被激活 ,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炎、肝炎[1] 。大量研究表明 ,特异性细胞免疫对HCMV感染的控制和疾病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尤其是CD8+ T对控制HCMV感染更为重要[1,2 ] 。Cwynarski等[3 ] 研究发现 ,HCMV潜伏感染期 ,如特异性CD8+ T在免疫正常者中为 0 4~ 0 8× 10 7/L ;而肾移植受者为≥ 1× 10 7/L时 ,均可阻止病毒的激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负载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18-27(HBcAg 18-27)序列肽的活化B淋巴细胞诱导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HBcAg 18-27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能力.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选B淋巴细胞,与CpG寡核苷酸(CpG-ODN)(2 μg/mL)和白细胞介素-4(IL-4)(2 ng/mL)共培养48 h,再加入人工合成的HBcAg 18-27肽(50 μg/mL),继续温育12 h.将负载抗原肽的活化B淋巴细胞与自体PBMC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5 d,采用Pro5TM MHC Pentamers技术检测HBcAg 18-27特异性CTL.结果 免疫磁珠法分选B淋巴细胞纯度为89.60%.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BcAg 18-27抗原肽进入活化B细胞,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抗原负载率为41.3%.以此作为HBcAg 18-27特异性抗原递呈细胞(APC)能够从自体PBMC中诱导出HBcAg 18-27特异性CTL.对照组(不加APC)HBcAg 18-27特异性CTL为(0.20±0.10)%,实验组(加APC)为(0.50±0.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负载了HBcAg 18-27肽的活化B淋巴细胞能够诱导自体PBMC产生HBcAg 18-27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5.
人巨细胞病毒抑制人巨核系祖细胞增殖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人巨核系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份脐血标本,采用巨核系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技术,观察HCMV AD169株对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生长的影响,分别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S-PCR)和RT-PCR检测集落细胞中的HCMV DNA与抑刻早期抗原(IEA)mRNA。结果 HCMV AD169株在体外能明显抑制CFU-MK生长,抑制程度与病毒感染滴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经IS-PCR检测发现病毒感染组CFU-MK细胞中有HCMV DNA存在;RT-PCR检测发现病毒感染组CFU-MK细胞中有IEAmRNA的表达。结论 HCMV AD169株可直接感染巨核系祖细胞,并抑制其增殖与分化;HCMV对巨核系祖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可能是该病毒感染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载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18-27(HBcAg 18-27)序列肽的活化B淋巴细胞诱导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HBcAg 18-27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能力。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B淋巴细胞,与CpG寡核苷酸(CpG-ODN)(2μg/mL)和白细胞介素-4(IL-4)(2 ng/mL)共培养48 h,再加入人工合成的HBcAg 18-27肽(50μg/mL),继续温育12 h。将负载抗原肽的活化B淋巴细胞与自体PBMC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5 d,采用Pro5TMMHC Pentam ers技术检测HBcAg 18-27特异性CTL。结果免疫磁珠法分选B淋巴细胞纯度为89.60%。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BcAg 18-27抗原肽进入活化B细胞,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抗原负载率为41.3%。以此作为HBcAg 18-27特异性抗原递呈细胞(APC)能够从自体PBMC中诱导出HBcAg 18-27特异性CTL。对照组(不加APC)HBcAg 18-27特异性CTL为(0.20±0.10)%,实验组(加APC)为(0.50±0.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载了HBc...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以人工抗原呈递细胞(artifici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amPfs)体外模拟树突状细胞生物学功能,探讨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以磁性微珠为载体,选取慢性髓系白血病特异性抗原CML28作为目标抗原肽,通过抗原表位预测软件获取CML28表位序列(Vltfaedsv),并以该抗原表位与MHC分子(HLA—A2-Ig)偶联,作为第一信号分子,B7—1分子作为第二信号分子,将两种信号分子同时负载于磁珠表面,构建人工APC复合体;取HLA—A2^+的健康骨髓捐赠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以磁珠分选出CD8^+T淋巴细胞并与人工APC复合体系统共培养。培养过程中加入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5,6-carboxylfluoresc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并以此检测T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特异性T细胞增殖程度。结果发现:实验组中CML28一特异性T细胞增殖程度明显增高,实验组平均值为(17.34±0.35)%,对照组平均值为(2.25±0.4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人工APC复合体系统在体外能模拟人体抗原呈递细胞,刺激CD8^+T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成熟状态的树突状细胞在调节机体Th1/n12免疫应答的不同作用,建立体外淋巴细胞反应的调节模型。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完成。利用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将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分成两组,一组在培养结束前18h加入脂多糖刺激其成熟(以下称成熟树突状细胞组);一组不加入脂多糖刺激,使其保留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特性(以下称未成熟树突状组)。两组分别与同种异型T细胞混合培养,检测各组体外培养上清中自细胞介素12的水平,以及混合培养上清中干扰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以及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 结果:①树突状细胞培养的情况: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前体细胞在培养板中的生长情况良好,细胞大量增殖,到第6天收获,每2只小鼠的骨髓细胞可得到(1.0-2.O)&;#215;10^7个树突状细胞,完全能够满足实验的要求。②白细胞介素的水平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升高(P〈0.01)。在加入脂多糖刺激后,成熟组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的水平高于未成熟组[(903.07&;#177;29.47)ng/L,(238&;#177;23.56)ng/L]。③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中,未成熟组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干扰素1和白细胞介素2含量低于成熟组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上清[(763.12&;#177;101.67),(1421.06&;#177;182.95)ng/L;(133.15&;#177;13.55),(236.15&;#177;14.2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妒〈0.01)。未成熟组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自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略高于成熟组[(90.65&;#177;11.31),(78.76&;#177;10.78)ng/L;(97.34&;#177;7.33),(93.13&;#177;8.60)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不同成熟状态的树突状细胞通过分泌不同水平的细胞因子来调节机体Th1/Th2免疫应答,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少量分泌白细胞介素12,诱导机体向Th2型反应偏倚;成熟树突状细胞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2,诱导机体向Th1型反应偏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一种扩增特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频数的方法。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巨细胞病毒(CMV)特异的表位肽pp65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使CMV特异CTLs在PBMCs中的百分比增高。用四聚体一PE和CD。一FITC双标记PBMCs中的CMV特异CTLs,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这个方法能有效扩增CMV特异CTLs,使在外周血中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不到l%的CMV特异CTLs迅速增加到接近20%,占CDsT淋巴细胞的40%以上,并能从单份血样中获得大量特异CTLs用于流式分析。结论肽刺激培养法简便、易操作,能有效扩增CMV特异CTLs,使不同人的数据更容易对比和连续的评价。该方法也为过继性免疫疗法治疗巨细胞病毒疾病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均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随时间的延长、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72 h,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活化标志CD69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均能明显上调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1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抑制IFN-γ、IL-2的分泌.  相似文献   

11.
恒磁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的恒磁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第 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分为对照组及不同剂量磁场组。各剂量磁场作用组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 0 .0 5mT、0 .1mT、1mT、10mT、30mT、60mT和 10 0mT ,磁场作用时间均为 48h。用3H TdR法及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0 .0 5mT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对照组 (0 .2 92± 0 .0 10对 0 .2 2 0± 0 .0 0 8,P <0 .0 5 ) ;0 .1mT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0 .2 31± 0 .0 0 9对 0 .2 2 0± 0 .0 0 8,P >0 .0 5 ) ;其余剂量组细胞增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0 .0 5mT的恒磁场可以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胰岛素是否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具有毒性或者保护作用。方法使用人腹膜间皮细胞细胞株,传代培养。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HPMC的增殖程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示细胞损伤,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及计算凋亡细胞百分比。分为单纯培养基对照组,4.25%葡萄糖组,不同浓度胰岛素组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加4.25%葡萄糖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25%葡萄糖致LDH水平明显增高,并显著降低NIT渗入量,明显增加凋亡细胞百分比;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HPMC增殖无影响,不同浓度胰岛素24h后可明显升高LDH水平(P<0.05),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12h均后导致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葡萄糖胰岛素组12h、24hMMT渗入量较葡萄糖组明显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浓度大于25U/L胰岛素加葡萄糖组作用24h后与葡萄糖组相比显著降低LDH水平(P<0.05);不同浓度胰岛素加葡萄糖组作用12h后与葡萄糖组相比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能导致HPMC损伤、诱导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可缓解高糖对HPMC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明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后干扰(模型1)及预干扰(模型2)的细胞模型,采用MTT法和倒置光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观察不同分子量明胶(40000道尔顿、60000道尔顿、70000道尔顿)、不同质量分数(5%、10%、15%)对HUVECs细胞相容性的影响。实验分为10组:对照组,明胶Aa、Ab、Ac组(明胶分子量为40000道尔顿,明胶溶液浓度分别为5%、10%、15%),明胶Ba、Bb、Bc组(明胶分子量为60000道尔顿,明胶溶液浓度分别为5%、10%、15%),明胶Ca、Cb、Cc组(明胶分子量为70000道尔顿,明胶溶液浓度分别为5%、10%、15%)。结果 (1)倒置光镜动态观察显示:模型1:对照组HUVECs呈正常生长状态,3个时间段(24、48、72h)细胞形态及密度无明显变化,而与对照组比较,明胶各实验组细胞大量死亡,仅少数细胞贴壁存活;模型2:对照组HUVECs呈正常生长状态,与对照组比较,3个时间段(24、48、72h)内明胶各实验组细胞生长状态好,无明显差异,并于72h时出现细胞密度明显增加的现象。(2)MTT检测:模型1:与对照组比较,明胶各实验组3个时间段(24、48、72h)细胞增殖有明显降低,至72h,HUVECs增殖无明显增加;模型2:与对照组比较,随着观察时间增加,3个时间段(24、48、72h)明胶各实验组细胞增殖逐渐增加,其中48h明胶Aa组、72h明胶Cc组两组与对照组HUVECs细胞增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范围内,采用预干扰模型(模型2)对较高分子量明胶进行细胞实验较适合;较高分子量明胶可能对微血管在一定时间内的修复与重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辐射后骨髓基质细胞(MSC)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释放,研究HMGB1对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SC)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髓MSC,利用ELISA方法 检测经12 Gy γ射线照射后培养上清中HMGB1含量的变化.HMGB1与CD34~+的人脐血HSC体外液体共培养6 d,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分化指标(CD13、CD14、CD11c、CD41、CD71)的变化.集落形成实验观察HMGB1对HSC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辐射后,骨髓MSC培养上清中HMGBl含量为(4.3±0.9)ng/ml,较对照组HMGB1含量[(0.4±0.2)ng/ml]明显升高(P<0.01).脐血CD34~+细胞表面表达HMGB1受体RAGE、TLR2和TLR4.HSC与HMGB1共培养6d后,与对照组比较,红系(CD71)和粒单系(CD13、CD14、CD11c)标记的表达明显增强,分别为CD13(18.4±3.8)%和(32.6±5.9)%、CD14(12.6±2.7)%和(25.4±4.4)%、CD11c(9.8±2.1)%和(20.3±3.9)%、CD71(26.6±4.6)%和(47.1±7.4)%,而巨核系标记CD41的表达[(1.1±0.4)%和(1.3±0.5)%]无明显变化.集落形成实验示共培养14 d后,红系集落、粒-巨噬细胞集落和总集落的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联用抗-TLR2和抗-TLR4抗体可部分抑制这一作用.结论 辐射促进骨髓MSC释放HMGB1,胞外HMGB1可以促进HSC的增殖分化.辐射后,骨髓MSC释放的HMGB1与造血恢复或造血重建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骨碎补对体外培养的人的牙髓、牙龈、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外培养人牙髓、牙龈、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取第4、5代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不同浓度的骨碎补,对照组只加培养液。通过HE染色观察其对牙髓、牙龈、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生长增殖的影响,通过MTT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生长情况和总蛋白合成的检测。结果 1在1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骨碎补对人牙髓、牙龈、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均有促增殖作用(P0.05),尤以100μg/ml浓度最为明显(P0.01);2总蛋白测定结果显示在骨碎补浓度为10μg/ml时,对照组与其总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总蛋白含量随骨碎补浓度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尤以500μg/ml骨碎补浓度组作用牙髓成纤维细胞最佳;而100μg/ml骨碎补浓度组作用牙龈、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最显著。结论骨碎补在有效作用浓度范围内,其促增殖效应和总蛋白含量与骨碎补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随着浓度的增加促增殖作用增强、总蛋白含量增加,浓度达到最大作用后,随着浓度增加作用反而呈现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姜黄素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生长增殖及其抗肿瘤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Caco-2,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姜黄素在相同浓度下、不同时间对于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量(IC50)值;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 MTT:相同干预浓度姜黄素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其24 h,48 h,72 h的IC50分别为:205.737±14.929μmol/L、102.023±6.809μmol/L、86.627±9.005μmol/L;RT-PCR:人结肠癌细胞Caco-2正常对照组及姜黄素干预组MMP-9 mRNA灰度值分别为:0.786±0.101、0.310±0.046,P<0.05;COX-2 mRNA灰度值分别为0.830±0.173、0.063±0.035,(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COX-2及MMP-9的mRNA的表达来抑制结肠癌细胞Caco-2增殖。  相似文献   

17.
Lobaplatin, as the third-generation platinum antineoplastic agent, showed promising antineoplastic effects in variety of preclinical test tumor models. We investigated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lobaplatin on the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 line LOVO in vitro, and explore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The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hibitory effect and inhibition ratio of lobaplatin on LOVO at various lobaplatin concentrations (500 μM, 1000 μM, 2000 μM).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ling (TUNEL). The cell cycle and apoptotic rate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and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8,9 in cells was detected by chromometry. The results of MTT assay showed that proliferation of LOVO cells was inhibited by lobaplatin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Apoptosis was detected in LOVO cells by TUNEL. The FCM assay indicated that lobaplatin altered the cell cycle and induced apoptosis of the LOVO cells when treated for 24 h, the percentages of cells in the S phase transition were increased, whereas the percentages of cells in the G2 transition were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s of caspase-389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LOVO cells were treated by lobaplatin. Lobaplatin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 line LOVO by inducing apoptosis in vitro.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S” cycle arrest in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the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caspase-8 and caspase-9 which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相似文献   

18.
四种人胃癌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组织来源、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MGC-803、HGC-27、BGC-823、SGC-7901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方法分别培养四种细胞,用直接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其群体倍增时间;以细胞克隆形成率比较其增殖能力;体外划痕法和Transwells法比较四种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与MGC-803和HGC-27相比,BGC-823和SGC-7901的生长速度依次减慢,群体倍增时间依次增加(P<0.05);平板克隆形成率从MGC-803、HGC-27、BGC-823到SGC-7901分别是42.7±2.2、38.6±1.6、28.9±1.7、2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划痕法和Transwells小室侵袭实验均表明MGC-803和HGC-27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较BGC-823和SGC-790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株胃癌细胞株,从MGC-803、HGC-27、BGC-823到SGC-7901其增殖和侵袭能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热化疗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EADM)热化疗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浴加热法进行体外细胞毒实验(MTT)、透射电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热疗、化疗、热化疗对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结果42℃以上单纯热疗对QBC939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P<0.01),42℃以上热化疗对QBC939细胞有明显的协同或相加作用(P<0.01)。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均观察到热疗、化疗、热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P<0.01);热化疗有协同作用(P<0.01)。结论热疗、化疗、热化疗均抑制QBC939细胞增殖;热疗、化疗、热化疗诱导细胞凋亡为其抗癌机制之一;热疗提高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3种不同培养基以及细胞接种密度对体外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向血小板方向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添加干细胞因子(SCF)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等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temSpan(SFEM和X-VIVO10)或IMDM/10%FBS来扩增脐血CD34+细胞向血小板定向分化,比较不同培养基的培养效果;CD34+细胞接种浓度为5×103/ml、104/ml和105/ml,比较不同接种浓度对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培养d 14、d 24和d 29时,StemSpan(SFEM培养基体系中细胞分别扩增了(11 000±577.35)、(196 666.67±14 529.66)和(176 666.67±8 819.17)倍,显著高于X-VIVO10和IMDM/10%FBS组,其中在d 24和d 29时,巨核系细胞所占比例分别是(54.57±2.32)%和(69.4±2.02)%,显著高于X-VIVO10和IMDM/10%FBS组。培养14 d后初始接种浓度为104/ml的CD34+细胞在StemSpan(SFEM培养基体系中扩增(11 000±577.35)倍,显著高于初始接种浓度为5×103/ml和105/ml组。结论和X-VIVO10和IMDM/10%FBS相比,StemSpan(SPEM培养基最有利于脐血CD34+细胞体外向血小板定向扩增和分化;104/ml的CD34+细胞接种密度最有利于细胞扩增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