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420例乳腺癌术后105例上肢淋巴水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0例乳癌根治术患者中,160例行Halsted根治术,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54例,发生率33.75%(54/160),其中Ⅰ级27例、Ⅱ级18例、Ⅲ级9例;260例行Patey改良根治术,51例发生淋巴上肢水肿,发生率为19.61%(51/260)其中Ⅰ级27例、Ⅱ级15例、Ⅲ级9例。根治组术后放疗127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47例。改良根治组放疗112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37例。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与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147-149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单侧乳腺癌女性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分为上肢淋巴水肿组103例和非上肢淋巴水肿组297例;对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清扫、放射治疗及术后愈合并发症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腋窝淋巴结清扫、放射治疗及术后愈合并发症是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诸多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出现以上危险因素的手术者应给与高度重视,以便对其采取措施,减少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乳腺癌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治疗效果。结果15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2例,切口皮缘坏死6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8例。3年生存率为86.07%,5年生存率70.88%。结论采用保留胸大、小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避免损伤神经,术后综合性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胸廓外形和肢体功能,提高了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案例总结出引发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因素。方法对4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不同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伤口愈合等不同状况下,病患出现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情况。结果 408例乳腺癌淋巴清扫案例中,85例(17.7%)出现上肢水肿,其中轻度水肿43例(50.6%),中度水肿34例(40%),重度水肿8例(9.4%)。引发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因素为手术方式、化疗、伤口愈合等。结论在实际治疗中避免危险因素可降低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的出现概率。  相似文献   

5.
王永凤  刘月梅 《河北医药》2010,32(7):890-89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外科治疗以改良根治手术为主,保乳手术和根治术为辅,由于手术切除组织广泛,创伤大,往往切除了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脂肪及淋巴组织,影响了患侧上肢的静脉淋巴回流及运动功能,使患者术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上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分为淋巴水肿组、无淋巴水肿组,对导致乳腺癌患者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共有21例出现上肢淋巴水肿,其发生率为21.00%。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局部放疗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受到体质量指数、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局部放疗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出现上肢淋巴水肿,临床上应针对其上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少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倪珏皓 《上海医药》2022,(17):32-34+76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一的癌症,难治愈且术后并发症多且反复,死亡率较高。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 BCRL)是该病最主要的并发症,尽管有许多处理措施,但始终无法根治,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持续性的影响。本文综合多篇文献,介绍负压理疗方法对BCRL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使用情况,并从负压淋巴回流促进技术角度进行讨论分析,以期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推动BCRL的治疗和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8.
朱弘艳 《安徽医药》2013,17(1):107-10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处理对策.方法 20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肿瘤大小、辅检情况等,行改良Ⅰ式根治术47例,改良Ⅱ式根治术49 例,传统根治手术54例,保乳手术50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切口感染、皮下积液、上肢水肿以及皮瓣坏死等.传统根治术为37.04%,改良Ⅰ式为25.53%,改良Ⅱ式为22.49%,保乳术为14%.4种手术方式单项并发症比较,皮下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81,P< 0.05),其他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种手术方式并发症合计比较,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12,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术中及术后及时正确的处理能有效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2680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4年来对2 68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2 680例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462例,切口皮缘坏死35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5例,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5例;局部复发19例,腋下复发26例,远处转移17例;3年生存率为97.7%,5年生存率92.6%,10年生存率82.1%(316/385).结论:改良根治术可作为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术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中保护胸部主要神经可获得良好的胸廓外形,保持肢体功能,术后给予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2680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4年来对2 68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2 680例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462例,切口皮缘坏死35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5例,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5例;局部复发19例,腋下复发26例,远处转移17例;3年生存率为97.7%,5年生存率92.6%,10年生存率82.1%(316/385).结论:改良根治术可作为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术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中保护胸部主要神经可获得良好的胸廓外形,保持肢体功能,术后给予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与传统开放腋窝淋巴清扫术后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观察2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其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其中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根治术100例,传统开放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2例,所有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根治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由于血管和神经损伤导致的并发症,术后5~6d拔除腋窝引流管后,均未发生皮下积液、淋巴漏、感染等。对于患者出院6个月之内进行了随访,患者均未出现患侧上肢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肩关节活动良好,以及无腋窝复发和伤口处种植转移。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淋巴瘘15例,静脉回流障碍,患侧上肢肩关节运动障碍各14例,患侧上肢的感觉障碍13例。结论与传统开放腋窝淋巴清扫术相比,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在保证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20%~30%[1].患者会出现肿胀、活动受限、麻木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及社交工作造成困扰[2].综合消肿治疗(CDT)是目前使用最广、疗效最好的淋巴水肿治疗方法[3].它包括院内治疗期及居家维持期2个阶段[4].由于CDT无法解决患者淋巴引流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3.
费阳  王世斌 《医药导报》2010,29(10):1310-1311
目的 研究地奥司明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方面的临床作用. 方法将8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 由同一手术组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骨旁及腋窝置“Y”型管接负压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治疗组术后除常规抗生素治疗外,第1天开始口服地奥司明片, 每次500 mg ,bid,共14 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 结果 治疗组发生皮下积液6例(14.0%)、皮瓣坏死1例(2.3%)、患侧上肢水肿3例(7.0%);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14例(32.6%)、皮瓣坏死3例(7.0%)、患侧上肢水肿10例(23.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地奥司明能有效降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晓锋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42-3542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膜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生物膜包绕手术野神经,术后随访观察患侧上肢功能.结果:34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4例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11.8%),1例患侧上肢水肿,活动障碍(2.9%).结论:应用生物膜包绕可有效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神经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地奥司明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方面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5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由同一手术组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地奥司明片,每次500mg,1日2次,共14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5.1%)、皮瓣坏死2例(2.6%)、患侧上肢水肿3例(3.8%);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12例(15.4%)、皮瓣坏死8例(10.3%)、患侧上肢水肿11例(14.1%),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地奥司明能有效降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和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常见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整理本科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11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历,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总结预防措施.结果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共发生并发症33例(29.20%),其中出血发生率18.18%(6/33),皮瓣坏死发生率33.33%(11/33),皮下积液发生率24.44%(8/33),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9.09%(3/33),腋窝血管和神经损伤发生率15.15%(5/33).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与术中操作不当和术后护理不规范等因素有关,通过强化手术技巧和护理规范等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保乳根治术与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乳根治术,观察组采取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上肢感觉异常及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7.50%(12/32)、18.75%(6/32);淋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为40.63%(13/32)、9.38%(3/32);经χ2检验,观察组的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及淋巴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与传统保乳根治术相比,采用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患者,能有效减少术后上肢感觉异常及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乳腺癌施行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术后发生皮缘坏死8例(8%),皮下积液6例(6%),上肢淋巴性水肿5例(5%),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5例(5%)。3年生存率81%,5年生存率62%。结论术中规范操作和正确处理,术后早期化疗、放疗及综合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远期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为皮下积液,患肢淋巴水肿和皮瓣坏死.由于治疗措施的不断完善,并发症越来越少,疗效越来越显著,现将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最新治疗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最大限度的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不同时间段病例的临床资料,调查分组,进行有序分类计数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受限,肌力低下,精细运动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运动后出现疲劳两组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术后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避免淋巴水肿问题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