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资料,使用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曲师多平面重建(CMPR)后处理技术。结果病例血管重建图像均显示良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8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4个),肾下段腹主动脉瘤4例,小腿血管瘤4例。结论 MSCTA检查可清楚地观察下肢动脉血管形态,了解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和下肢动脉壁钙化斑块,为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理想成像方法,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方法对45例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图像。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和体会。结果除2例患者因呼吸影响重做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独特的优越性,精心的护理操作配合和扫描前的准备工作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病情评估及治疗决策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129例患者依据病变范围分为冠脉0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3支或3支以上);依据病变程度分为冠脉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分别统计每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及前瞻性研究。结果血尿酸水平:冠脉0支病变组(330±70)μmol/L、单支病变组(370±60)μmol/L、双支病变组(470±70)μmol/L、多支病变组(490±50)μmol/L;冠脉正常组(330±70)μmol/L、轻度狭窄组(370±50)μmol/L、中度狭窄组(470±40)μmol/L、重度狭窄组(490±50)μmol/L、完全闭塞组(450±60)μmol/L,即随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扩大或和狭窄程度增加,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高低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脉病变发展(病变范围或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顾金凤  刘军  苏大建  李晨曦  陈芳云  周宾 《安徽医药》2013,17(12):2093-2094
目的 探讨及评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青壮年(年龄≤50岁)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小于等于50岁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对所有原始资料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 156例中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38例(24%),冠状动脉硬化53例(34%),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例(3%).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对于青壮年的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于洋  于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67-268
目的通过对10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时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的准确度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结果 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检查共发现各类冠状动脉内斑块样病变193个,其中包括软斑块74个,钙化斑块96个,以及混合斑块23个。通过分析可知,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及程度的诊断与64排螺旋CT检查一致性好,对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较高。结论 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准确度高,能够为冠心病等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头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容积、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重影、表面遮盖显示及后处理软件诊断63例,头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结果发现动脉瘤49例、动静脉畸形8例、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6例.结果 63例头部CTA造影检查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SCTA可作为头部血管性疾病筛选影像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女性冠心病疑似患者在1个月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ornary angioiography,CAG)检查,对冠状动脉的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进行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50%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CTA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符合率为78.8%.结论:64排螺旋CT对女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评价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应用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MSCTA)成像对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评价,研究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年共观察53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前常规冠脉造影检查,手术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手术后3个月、1年分别行冠状动脉16层MSCTA,其中17例患者在术后1年冠状动脉16层MSCTA复查后于1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16层MSCTA能够成功显示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状况比例分别为术后3个月99.36%,术后1年98.72%。对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评价,冠状动脉16层MSCTA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其敏感度达到100%。结论应用冠状动脉16层MSCTA对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评价简便、无创、可信可行。  相似文献   

9.
田希存 《河北医药》2012,34(15):2319-2320
冠心病是我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1].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患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冠心病早期发现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病死率0.15%,并发症率1.5%)[2].目前的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仅能对冠状动脉狭窄做出诊断,而且具有相对无创、低成本、成功率高、患者流通快等特点,已成为冠脉筛查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0.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造影(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出率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2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资料,观察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结果 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共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63例,检出率18.9%,其中59例(93.6%)单发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例(6.3%)多发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生于前降支最为多见,为53例(76.8%).心肌桥长度5~68 mm,厚度1.5~5.0mm,其中39例载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近或远段血管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率<50%共30例.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是一种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可靠、无创的方法,尤其可以显示其MSCT的表现特点,载支血管粥样硬化狭窄情况,为临床提供明确直观的诊治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08 ~2019-08接收的冠心病患者63例作为观察对象,在入院时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冠脉CTA成像与CAG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对冠心病患者对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左冠主支病变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1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确诊340个节段图像,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符合率分别为95.48%、97.15%、96.89%、99.98%;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灵敏度为91.58%,特异度为93.47%,阳性预测值为87.92%,阴性预测值为95.63%。结论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上,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可提高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查手段,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在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SCA,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CA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64层螺旋CTC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64层螺旋CTCA检查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69.74%、93.75%、92.31%,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重度狭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轻度狭窄(P 0.05),中、重度狭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64层螺旋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技术对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血管狭窄程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疾病的检查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兴华  兰庚茂  黄菊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63-1863
我院于2006年1月~2007年5月对147例临床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检出心肌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对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的眼底情况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已经金标准眼底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PCV患者50眼作为研究对象,行OCTA检查,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患眼经OCTA检查,其中48眼能发现脉络膜分支血管网(BVN),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临床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共23例患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用16排螺旋CT成像技术(CTA)进行扫描,并通过技术处理,运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对疑似病变部位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16排螺旋CT成像技术优于以往的检测仪器,成像更清晰迅速准确.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更精确的检查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保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63-306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影像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2例AD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7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显示真、假腔22例(100%),显示内膜片(100%),内膜破口17例(77.3%),腔内血栓形成9例(4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AD准确、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评估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64排螺旋CT检查,对支架通畅性情况展开评估,观察支架近端、远端血管造影强开,并对比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图像。结果对58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支架闭塞情况评估,准确度、敏感度均为100%,对冠状动脉支架狭窄的敏感度为94.83%;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狭窄的评估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支架通畅性评估的清晰度、准确性、敏感度均较为理想,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优势及临床筛查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临床疑有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6例患者原始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对近端冠状动脉均成功显示,对中远段的显示,原始横断面图像优于重建图像。16例支架置入者显示内支架22只;1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显示桥血管14条;35例MS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41处,冠状动脉混合性斑块53处,冠状动脉瘤状扩张31处。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技术为有效可靠的冠心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病变血管腔狭窄、硬化斑块及内支架、桥血管情况的评价有较高价值,是疑有冠心病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