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将人工培养的杜氏利什曼1-S株前鞭毛体,经胰蛋白酶处理和甲醛固定后,再用R-250考马斯蓝染色,经尼龙绢过滤,制备成鞭毛体抗原,于4℃保存备用。在V型微孔板中加入不同稀释度的血清50μl,再滴加50μl鞭毛体抗原,振荡半分钟后,置室温(20℃)18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疆喀什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当地人群内脏利什曼病的感染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在喀什地区伯什克拉姆乡的3个大队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住户,采用Ka24单抗抑制ELISA法测定居民血清抗利什曼前鞭毛体可溶性抗原Ka24抗体。结果调查1642人,人群内脏利什曼病血清学阳性302人,阳性率为18.39%;既往利什曼病病人血清学阳性率为48.76%(59/121),无病史者阳性率为15.98%((243/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0.26,P〈0.01)。距发病时间越近,检测的阳性率越高(Х^2=11.55,P〈0.01)。而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利什曼病患者血清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喀什人群利什曼病血清学阳性率较高,该地区仍为利什曼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需加强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3.
自1920年在厄瓜多尔发现首例人体利什曼病以来,相继有不少报道,但仅基于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均认为是巴西利什曼种团。最近用同工酶电泳及单克隆抗体对厄瓜多尔6株利什曼原虫分离物鉴定,结果发现:引起人体皮肤损害的3株原虫为巴西利什曼原虫巴拿马亚种,其余从野生动物分离的为墨西哥利什曼原虫亚马逊亚种。本文报告1986年旱季(7~8月)用皮内试验(ST)和ELISA对皮肤损害的患者、居民和学龄儿童共212人的调查结果。 ST的抗原为巴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可溶性抗原。蛋白浓度为250μg/ml,并经  相似文献   

4.
从1953年起,黑热病就威胁着孟加拉国人民的健康。由于在防治疟疾时大规模地用DDT喷洒和用锑剂作集体治疗,此病才几近消失。70年代起随着喷洒的停止,媒介白蛉的数量上升,黑热病后皮肤型利什曼病和现症黑热病患者的人数在增加,加之因缺乏防治监督、治疗不正规以及病例从印度输入更加重了此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直接凝集实验(direct agglutinationtest,DAT)被认为是一种快速检测内脏利什曼病(VL)的敏感方法,但能否应用于现场尚需评价。本文作者对此方法在现场的可操作性进行了研究。 DAT所用的抗原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1—2×10~7/ml的前鞭毛体经0.4%胰蛋白酶在37℃清洗60分种后,于2℃经  相似文献   

6.
在苏丹中部的一个内脏利什曼病区内对免疫荧光抗体(IFA)、免疫扩散(ID)及对流兔疫电泳(CIE)三种试验诊断黑热病的价值??进行了比较。试验对象有50例病原确诊的黑热病患者,150名流行区内无黑热病病史的正常人和300名供血者。受试血清样本以1/万的硫柳汞防腐,并置于-20℃内保存。IFA试验的血清作倍比稀释;ID与CIE试验的血清则不予稀释,试验用超声处理的  相似文献   

7.
取血的对象分以下4组:(1)现症皮肤利什曼病病人:用肝素化的毛细管从德黑兰虫证实的126例皮肤利什曼病人手指米血,分离血浆用作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2)从伊朗中部有动物源性皮肤利什曼病流行的4个村庄中,对数月~10年前有东方疖病史  相似文献   

8.
ELISA在丝虫病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LISA检测68例马来丝虫病人和84例班氏丝虫病人的抗体,发现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马来微丝蚴可溶性抗原和犬恶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三种抗原测得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测得的消光值和获得材料的难易,认为选用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较好。其敏感性为83.3%~92.6%,特异性为98.8%。分别检测5年和10年前治疗过的马来丝虫病人59例和85例,其ELISA理论转阴率分别为67.1%和82.2%。在一个马来丝虫和三个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四批人群共818名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ELISA阳性检出率以10岁以下儿童为最低。班氏丝虫病流行区ELISA的阳性检出率与血检微丝蚴阳性率呈平行关系。综上所述,认为ELISA作为丝虫病的辅助诊断方法,对考核与监测丝防工作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斑疹伤寒的诊断、分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血清学方法均普遍应用补体结合(CF)试验。然而,它在诊断上阳性率较低,分型又受到原免疫状态的影响,且操作复杂。Fiset等应用立克次体感染鸡胚卵黄囊抗原建立了立克次体微量凝集(MA)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状,为疫情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河南省2020年内脏利什曼病疫情资料和病例个案调查资料。以病例为线索,对有本地感染病例的村进行疫点调查和处置。以病例住处为中心,在半径100 m内采集病例家属及邻居的血样,同时采集病例所在自然村所有家犬及流浪犬的血样,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人及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提取病例(由病例报告医院提供)、人群和部分犬的血样DNA, PCR检测利什曼原虫动基体靶基因,对动基体靶基因阳性者再PCR扩增利什曼原虫内转录间隔区1 (ITS-1)并测序鉴定虫种。5—9月,在有病例的4个村(引驾沟村、小关村、三宗庙村和胡张沟村)采用人工和灯诱相结合的方法捕捉白蛉,并进行解剖和形态学鉴定。提取雌性中华白蛉DNA, PCR扩增利什曼原虫动基体靶基因,检测白蛉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2020年河南省共报告16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68岁;13例有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和脾肿大等典型的临床表现;从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平均为45.3 d,中位数为30 d; 16例病例中13例为本地感染病例,3例为外省输入病例。13例...  相似文献   

11.
内脏利什曼病的确诊一直依靠显微镜检查骨髓/脾活组织或吸出液中的利-杜体。随之发展起来的特异性抗原试验如补体结合试验(CFI)、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对流免疫电泳(CIE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已成为有效的诊断方法,但由于利什曼病呈区域性流行,更需要一种操作简便,适合当地实验的方法。为此作者对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以常规间接血凝法对本县556份人畜血清样品进行了弓形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在县内20个乡各取牛血清约39份,部分地区抽检一定数量的山羊、人、猪血样,以凝集效价≥1:64判为阳性,其结果为:检牛521头,阳性72头,阳性率13.8%,在其中19个乡检出阳性牛,滴度介于1:64~1:256,最高者为1:512。检不同性别、年龄的山羊23只,阳性率4.35%,滴度为1:128。检测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全国囊虫病、包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质量进行评价。 方法 用相同试剂盒 ,按统一的操作规范 ,对各地检测出全部阳性血清和随机抽取的部分阴性血清进行复测 ,并采用符合率和Kappa统计量评价两次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囊虫病、包虫病两次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 5 8.5 4%和 91.12 % ,阴性符合率分别为 98.83 %和96.5 8% ,总符合率分别为 98.85 %和 97.47%。Kappa值分别为 0 .713 9和 0 .93 62。囊虫病二次检测重现性好 ,包虫病二次检测重现性极好。Kappa统计量分析回代结果一致性都具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本次囊虫病和包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控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对新疆民丰县一个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方法 2007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对民丰县安迪尔乡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中20年来的健康状况、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包括已过世者),并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查(触诊肝、脾);对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 结果 共调查居民313人,未见现症病例。既往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60例,其中13例已过世。171人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检测,阳性率为99.4%(170/171),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者的阳性率为96.6%(28/29)。197人进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阳性率为10.2%(20/197),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的阳性率为19.4%(6/31),追溯诊断为既往内脏利什曼病病例。 结论 新疆民丰县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与缅甸、老挝、泰国等接壤,属亚热带地区,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特有地理特征及气候条件易于各种媒介滋生,是各种媒介源传染病高发地区,尤其是立克次体病.以往资料显示该地区存在有恙虫病、斑疹伤寒、斑点热以及Q热等立克次体病,然而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新发立克次体病如无形体病和埃立克体病的资料十分有限.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当地临床及疾控部门报告每到夏秋季节,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聚增,临床医生高度怀疑立克次体病,因为多数病人非特异的外斐实验阳性(OX19≥1∶160或OX2≥1∶160或OXK≥1∶160),且临床应用抗立克次体药物有效.为了解当地人群及家畜动物立克次体感染状况,2009年3-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立克次体研究室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进行了现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实验设计按地理位置,选择东北寻甸回族彝族自诒县、西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及南部思茅地区3个调查点,分别代表山区半山区、丘陵、林区等地貌.按卫生部下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问卷,按注册户口单、双号随机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年龄、职业、居住地区、是否接触动物、是否被蜱叮咬等.每名调查对象抽取3 mL静脉血分离血清,--20℃当地保存,然后72 h航空运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立克次体研究室进行实验室检测.按WHO推荐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法检测8种常见立克次体包括莫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Karp型、贝氏苛克斯体、横赛巴尔通体、Hainanl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及人粒细胞无形体.Excel录入数据,SAS9.1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地区人群、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抗体阳性率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家畜抗体阳性率.具体方法使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寻甸、玉龙及思茅3个地区成人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发现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及贝氏苛克斯体血清IgG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6.5%(39/237)、6.3% (15/237)和9.3% (22/237).同样,儿童莫氏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最高(12.4%).而家畜动物莫氏立克次体IgG抗体总阳性率高达61.5%.8种立克次体在不同地区分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存在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对于新发蜱传人粒细胞无形体及查菲埃立克体,尽管人群抗体阳性率很低,但家畜动物抗体流行率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查监测这类传染病的相关媒介、宿主以及发热病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强调加强当地临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时应用特效抗生素,避免病人多器官受累甚至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及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省正常人及主要家畜立克次体血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按地理位置,选择云南省东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及南部的思茅地区3个调查点,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莫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贝氏柯克斯体、横赛巴尔通体、查菲埃立克体及人粒细胞无形体等8种常见立克次体血清IgG或IgM抗体。结果3个调查点237份成人,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及贝氏苛克斯体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46%、6.33%、9.28%。50岁人群最高(21.74%、9.57%及14.78%),而4-6岁儿童调查结果显示,英氏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2.35%(10/31),动物8种病原体抗体IgG及IgM抗体均检出,其中莫氏立克次体阳性率最高(61.48%),且地区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云南省正常农业人群及家畜存在多种立克次体感染,以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及贝氏柯克斯体为多。  相似文献   

18.
犬利什曼病的流行,诊断和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动物源性内脏利什曼病(ZVL)是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该病在中美、南欧、北非、东西非的下撒哈拉地区,西南亚和中国流行。特别是罹及小儿和免疫缺陷的成人。其家畜保虫宿主主要是犬,森林中的保虫宿主为犬科动物。在此病存在的地区,感染的野生动物进入农家掠食家禽时,寄生虫进入居家流行环。此时,庭院附近的白蛉因吸食野生动物血而感染,尔后白蛉将病原传染家犬,形成人附近的犬—昆虫—犬传播环。如感染的白蛉叮咬人,人即获感染[1]。现将犬利什曼病的流行、诊断和防制综述如下。1 犬利什曼病的流行在意大利北部维亚艾米利亚地区曾有黑热病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为在同一实验室直接比较和评价粗制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与SEA经阳离子交换层析法部分纯化抗原(CEF6)ELISA用于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