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激酶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室内出血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其发病率很高,约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脑室内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两类,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瘤,脑动静畸形,烟雾病等。脑室内出血是一种自然病程预后差,死亡率和病残率较高的脑出血性急症。我科自1998年1月~2004年5月,采用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4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型脑室出血是指原发性全脑室出血(PVH)或继发性全脑室出血(SIVH),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上一般采用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术,但其术后并发症多且难以护理。2004年6月-2007年2月,本院采用脑室穿刺引流加Ommaya囊埋置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36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型脑室出血是指原发性全脑室出血(PVH)或继发性全脑室出血(SIVH),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上一般采用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术,但其术后并发症多且难以护理。2004年6月-2007年2月,本院采用脑室穿刺引流加Ommaya囊埋置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36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5月昌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研究组41例应用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余血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前与出血时NIHS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残余血量较对照组更低(P<0.01),置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1)。出院时,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相较于脑室外引流术,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与尿激酶脑室灌注持续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脑室引流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脑室灌注持续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颅内感染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脑室灌注持续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脑室内血肿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因:①原发性脑室出血,出血来源于脑室脉络丛、脑室内及脑室壁和脑室旁的血管;②继发性脑室出血,指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破人或逆流入脑室内;③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等.脑室内血肿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治疗方案较多.本院2002年3月-2005年6月收治脑室内血肿患者268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院1996年2月-2007年5月采用脑室单侧或双侧外引流脑室尿激酶灌注、腰大池持续引流方法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3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脑室穿刺引流加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或单侧脑室引流配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病人死亡3例(9.67%),存活病人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加快脑脊液正常化,减少脑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脑室出血是较凶险的急症之一 ,死亡率高达 6 0 %~90 % ,即使有先进的临床救治设备 ,死亡率仍达 6 2 %以上。自 1998年至今 ,笔者对脑室出血患者在脑室引流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灌注方法治疗脑室出血 4 6例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 年龄与性别 :4 6例脑室出血患者中 ,男 2 6例 ,女2 0例 ,男女之比为 1.3∶ 1。年龄为 39~ 87岁。平均年龄为 6 3岁。1.2 出血部位 :见表 1。表 1 脑室出血部位原发性脑室出血 继发性脑室出血外囊丘脑脑叶小脑脑干例数 6 1 0 1 3 1 0 5 2百分比 % 1 3.1 2 1 .72 8.3 2 1 .71 0 .84.31.3 按 CT分型 : 型 …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外伤性脑室出血诊治水平,对外伤性脑室出血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8例,中残3例,死亡9例。认为外伤性脑室出血病病死率高,预后差,治疗重点在于合并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脑室扩大的成因。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63例CT显示脑室扩大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63例中脑萎缩引起脑室扩大者28例,脑积水引起脑室大者22例,2岁以内小儿处于脑发育阶段呈现生理脑室轻度扩大10例,营养不良及不正确使用脱水剂和大量使用类固醇药物致脑室扩大者3例。结论:脑室扩大主要由小儿脑白质萎缩及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脑室系统积水引起者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脑室灌注治疗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6月在重症监护室住院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脑室灌注治疗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护理措施包括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侧脑室引流的监护,术后并发症的加强监护,加强基础护理。结果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加强对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脑室灌注治疗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监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病死率极高。分析其临床特点及CT表现,找出相关因素,对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1月收治的35例脑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患者临床及CT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究脑室镜下脑室内血肿清除术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09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于龙岩人民医院就诊的 120 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为对照组(n = 60,采用脑室镜下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和观察组(n = 60,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 (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量、术后置管时间、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 7 d 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及康复 情况〔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昏迷康复量表(CRS–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置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 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7 d,两组患者 GCS、CRS–R 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相较于脑室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并脑室铸型疗效更为理想,且对患者造成创伤更小,利于加快其术后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6例高血压脑室出血伴脑室铸型患者,采用双侧脑室引流、CT定位血肿腔置管引流辅以尿激酶注射治疗。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总有效率高,病死率低。结论:多通道微创引流治疗脑室内积血,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2月,采用经枕角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大量脑室出血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重型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很多学者对该病的治疗作了有益的探讨,疗效不一。自1995年开始,我们应用锥颅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及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块,拔管后行腰椎刺等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加鞘内注射氟美松治疗36例重型脑室出血病人,取得满意的疗效,并提示在发病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脑室出血分为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而各种原因所致脑内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即为继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出血是病情极为凶险及预后不良的疾病,死亡率高达50~80%[1],尤其是全脑室出血,死亡率100%[2]。近些年来,由于脑室穿刺技术的开展与推广,使其死亡率明显下降。1998年以来我院先后收治各种脑室出血患者43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与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在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的可能性,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11例2003年1月—2006年1月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13例2006年2月—2009年8月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通过侧脑室引流,并对其病情变化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死亡10例;13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11例恢复,2例死亡。结论在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中采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能挽救患者生命,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器在脑室引流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50例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脑室引流分别使用传统引流袋和脑室外引流器,分为传统引流袋组(传统组)和新型脑室外引流器组(新型组)。结果:新型组病人治愈率明显增高,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减少。结论:新型脑室外引流器对脑室引流病人的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