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孕酮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敏  廖二元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27-7129
目的:探讨孕酮对正常成人成骨细胞的作用,验证孕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假设机制。方法:以正常成年女性松质骨分离培养的人成骨细胞为对象,用10^-10,10^-8,10^-6M孕酮干预。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记法测定孕激素受体mRNA和蛋白质表达;半定量RT-PCR测定c-fos,c-jun和骨钙紊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10^-10,10^-8,10^-6M孕酮增加人成骨细胞增殖达9.8%,23.O%和32.8%。孕酮不影响孕激素受体mRNA和蛋白质表达,但可增加c-fos,c-jun mRNA表达,分别为5.4%,15.3%,35.5%和7.2%,20.1%,40.3%。孕酮增加骨钙紊mRNA表达为12.2%,23.7%和45.5%。结论:孕酮可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背景: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植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熏要影响,葛根素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在体外以较大范围浓度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葛根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颅盖骨,对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3-10-10mol/L不同浓度葛根素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细胞经葛根素处理后10~-10-9g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第3天增殖最快(P〈0.01),第4天开始下降;诱导第4天,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10μmol/L组最显著(P〈0.01)。然而葛根素10μ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提示葛根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并且具有双向性,即在低浓度(105--10-8mol/L)下刺激骨形成:在高浓度(10^-3-10^-4mol/L)下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3.
背景: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植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重要影响,葛根素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在体外以较大范围浓度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葛根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颅盖骨,对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3~10-10mol/L不同浓度葛根素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细胞经葛根素处理后10-5~10-9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第3天增殖最快(P<0.01),第4天开始下降;诱导第4天,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10-6mol/L组最显著(P<0.01)。然而葛根素10-3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提示葛根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并且具有双向性,即在低浓度(10-5~10-8mol/L)下刺激骨形成;在高浓度(10-3~10-4mol/L)下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课题以往的研究已证实,葛根素在体外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促进骨生长,实验将进一步验证葛根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评价其对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活性筛选室进行。①实验材料:葛根素(Puerarin)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雌酚酮购自浙江仙居制药厂。大鼠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②实验方法:实验分5组:雌酚酮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加药,只加等量细胞悬液和培养基)、0.01,0.1,1μmol/L葛根素组。由新生24hSD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调整成骨活细胞密度为0.9×107L-1,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组12个复孔,分别于第1,3,5天每组取3孔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第1,3,5天采用四唑盐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平均增殖率,采用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测定各组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1,1μmol/L葛根素干预组与雌酚酮阳性对照组第3,5天细胞增殖速度均加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经1μmol/L葛根素处理的第1,3,5天,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经0.1μmol/L葛根素处理第3,5天,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经0.01μmol/L葛根素处理后第5天,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对骨形成的作用:①通过影响碱磷酸酶活性,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②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效应。  相似文献   

5.
背景:钛磨损颗粒在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可能是骨溶解形成的原因之一.目的:观察钛颗粒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8-09/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商晶化纯钛颗粒(货号:00681;Johnson Matthey,Ward Hill,MA,USA),平均粒径4.5 μm,86%的颗粒小于10 μm.方法:分离培养新生24 h内SD大鼠成骨细胞.选用第3代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培养血板中,24 h后细胞完全贴壁,更换无血清培养液孵育24 h,根据是否加入钛颗粒条件培养基分为钛颗粒组和对照组,其后钛颗粒组更换含0.1 g/L钛颗粒的条件培养摹,3 d换液1次.对照组同时换液,但不加入含钛颗粒的条件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于2,4,7,14 d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第7天和第14天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碱性磷酸酶定量观察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第14,21天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观察细胞矿化能力的变化.结果:钛颗粒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异(P>0.05);7 d和14 d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钛颗粒组较对照组减弱,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分析钛颗粒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4,21 d茜素红染色可见钛颗粒组钙结节数量较对厢组明显降低.结论:钛颗粒对大鼠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功能具有抑制作用,但不影响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表明,低氧会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密度减低,使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生长和发育主要的功能细胞。目的: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新生Wistar大鼠颅盖骨,使用胰酶-胶原酶序贯消化法获取成骨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及鉴定。在缺氧培养下应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率,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测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成骨细胞内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缺氧具有抑制成骨细胞增殖,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下调大鼠成骨细胞中Ⅰ型胶原α1、骨钙素基因表达的作用,随缺氧时间的增加作用更加明显。提示缺氧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下调Ⅰ型胶原α1、骨钙素基因表达而降低成骨能力,从而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低氧会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密度减低,使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生长和发育主要的功能细胞。目的: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新生Wistar大鼠颅盖骨,使用胰酶-胶原酶序贯消化法获取成骨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及鉴定。在缺氧培养下应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率,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测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成骨细胞内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缺氧具有抑制成骨细胞增殖,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下调大鼠成骨细胞中Ⅰ型胶原α1、骨钙素基因表达的作用,随缺氧时间的增加作用更加明显。提示缺氧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下调Ⅰ型胶原α1、骨钙素基因表达而降低成骨能力,从而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酮对正常成人成骨细胞的作用,验证孕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假设机制。方法:以正常成年女性松质骨分离培养的人成骨细胞为对象,用10-10,10-8,10-6M孕酮干预。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记法测定孕激素受体mRNA和蛋白质表达;半定量RT-PCR测定c-fos,c-jun和骨钙素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10-10,10-8,10-6M孕酮增加人成骨细胞增殖达9.8%,23.0%和32.8%。孕酮不影响孕激素受体mRNA和蛋白质表达,但可增加c-fos,c-junmRNA表达,分别为5.4%,15.3%,35.5%和7.2%,20.1%,40.3%。孕酮增加骨钙素mRNA表达为12.2%,23.7%和45.5%。结论:孕酮可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9.
背景: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尤其对连接蛋白43的作用知之甚少。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成骨基因和连接蛋白43表达的调控作用。 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采用颅盖骨消化法培养成骨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625,0.125,0.25,0.5和1.0μmol/L)处理成骨细胞,MTT检测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细胞成骨基因和间隙连接蛋白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细胞培养第3天,辛伐他汀组各浓度组MTT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是培养第4天和第5天,辛伐他汀各浓度组MTT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P 〈0.05)。通过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处理成骨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P〈0.05),且0.25μmol/L 浓度组作用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显著。采用0.25μmol/L辛伐他汀处理成骨细胞后,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成骨细胞骨钙蛋白、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和连接蛋白4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 〈0.05)。提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成骨基因和间隙连接蛋白43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来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分化,这为他汀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频振动对成人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成人的髂骨松质骨,采用胶原酶-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获得人成骨细胞,进行纯化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振动对成骨细胞的影响不同。加载0.5Hz振动可使S期的细胞从10.4%增加到16.12%,增殖指数从20.14增加到28.75;2Hz使S期的细胞降低至8.56%,增殖指数降低到17.68%;而5Hz使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适当频率的低频振动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对临床应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体外冲击波等应力刺激可促进成骨,甲状旁腺激素激素也参与调控骨代谢。目的:实验探讨低剂量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和低能体外冲击波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乳鼠颅骨来源成骨细胞备用。分别用60-150次0.18 mJ/mm2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不同浓度(10-12 mol/L-10-10 mol/L)及作用方式的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以及低能体外冲击波和间歇低剂量(10-11 mol/L)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共同作用后,用锥虫蓝法进行细胞计数、MT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用酶标仪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用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表达来观察大鼠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结果与结论:60-150次0.18 mJ/mm 2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10-11和10-10 mol/L)刺激以及低能体外冲击波+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10-11 mol/L)刺激均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P<0.05),其中60-150次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各组作用最强(P<0.05)。结果证实,适当的低能体外冲击波应力刺激和低剂量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联合应用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冲击波在体内骨骼肌损伤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临床应用冲击波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原代分离培养好的成肌细胞,利用冲击波进行刺激,将实验对象分为空白组、实验组(冲击波刺激)、阳性对照组(成肌诱导剂)。形态学检测肌管形成情况;MTT法检测成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成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肌调节标志物Pax7、MyoD、Myf5、Myf6和Myogenin蛋白;免疫荧光检测Desmin、Pax7、MyoD的表达。结果:(1)结果显示成肌细胞的活力对冲击波刺激呈现剂量依赖性,能流密度高于0.16 mJ/mm2时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凋亡率高于空白组(P<0.05),能流密度为0.08 mJ/mm2时,冲击次数为500时细胞最高活力。(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冲击波可促进MyoD蛋白表达升高,降低Pax7的表达。(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冲击波可促进MyoD、Myf5、Myogenin、Myf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Pax7蛋白表达随着时间...  相似文献   

13.
背景:低氧可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成骨细胞影响骨代谢,对骨生成、骨愈合等产生负面影响。目的:观察低氧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取第2代细胞分别在常氧(体积分数20%O2)与低氧(体积分数3%O2)条件下培养。结果与结论:低氧组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水平及茜素红结节形成数量均明显低于常氧组(P〈0.05或P〈0.01),说明缺氧条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有抑制作用;低氧组骨形成发生蛋白2及Runx2表达低于常氧组(P〈0.05或P〈0.01),说明低氧条件下大鼠成骨细胞Runx2、骨形成发生蛋白2的表达受抑制。结果表明低氧可通过抑制大鼠成骨细胞的Runx2、骨形成发生蛋白2的表达进一步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4.
背景:低氧可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成骨细胞影响骨代谢,对骨生成、骨愈合等产生负面影响。目的:观察低氧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取第2代细胞分别在常氧(体积分数20%O2)与低氧(体积分数3%O2)条件下培养。结果与结论:低氧组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水平及茜素红结节形成数量均明显低于常氧组(P<0.05或P<0.01),说明缺氧条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有抑制作用;低氧组骨形成发生蛋白2及Runx2表达低于常氧组(P<0.05或P<0.01),说明低氧条件下大鼠成骨细胞Runx2、骨形成发生蛋白2的表达受抑制。结果表明低氧可通过抑制大鼠成骨细胞的Runx2、骨形成发生蛋白2的表达进一步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表达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缺氧具有抑制成骨细胞增殖,降低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的作用,并随缺氧时间的增加而更加明显。结论:缺氧具有抑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延缓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帕米磷酸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二磷酸盐类药物帕米磷酸钠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头盖骨分离成骨细胞体外培养 ;不同浓度帕米磷酸钠刺激后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取细胞上清液 ,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在 10 6M— 10 12 M时 ,帕米磷酸钠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 (P <0 .0 5 ) ,10 4M则抑制细胞增殖 (P <0 .0 5 ) ;帕米磷酸钠抑制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帕米磷酸钠能直接作用于大鼠成骨细胞 ,促进其增殖 ,但抑制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有刺激成骨作用的体外冲击波对新西兰大白兔骨不连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验动物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二级)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体质量3.0~3.5kg,兔龄五六个月,每只动物右前肢桡骨为实验肢,左前肢桡骨为对照肢。无菌操作麻醉下截除双侧桡骨中段1cm,缝合伤口,3个月后摄X线片证实骨不连模型形成。麻醉下采用德国多尼尔小王子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对新西兰大白兔实验肢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波焦点能量为0.5mJ/mm2,频率为70~80次/min,冲击量为800次,焦点聚焦范围为1.5cm2,在透视下调整冲击焦点,分别对骨折远、近端边缘进行冲击。对照肢不作任何治疗。采用数码成像X射线机分别于冲击波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2,4,6,8,12周摄实验肢和对照肢前肢正位X射线片,在计算机上精确测量治疗前后骨折间隙的宽度;同时各处死动物1只,取骨折间隙组织进行光学检查,选择第2,6,8周组织作电镜检查。比较实验肢和对照肢以及治疗前后骨折间隙的变化,观察光镜-成骨细胞、骨小梁的数量和排列的形成及电镜-成骨细胞的有丝分裂,线粒体等细胞器的活跃程度。结果:①X线片检测:实验肢4周后可见骨折间隙密度增高,呈云雾状,间隙缩小。12周后,骨折间隙基本骨性连接,骨纹理出现较规律的纵向排列,髓腔开始再通。对照肢织无明显变化。②组织光学及电镜检查显示:实验肢第3天光镜下可见活跃的圆形或类圆形成骨细胞,间隙两端见大量的微小碎骨屑。第2周见大量的活跃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形成骨样组织,软骨细胞增生活跃。电镜下可见有丝分裂,胞质内见较多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第6~8周时成骨细胞继续活跃成骨,骨样组织逐渐骨化,纤维组织逐渐转化成软骨组织,并出现钙化和骨化;电镜下可见大量成熟的骨细胞形成,细胞器消失。第12周见大量新生骨小梁,排列规则、致密,形成成熟的骨结构。对照肢各时间度所取骨折间隙组织无明显变化,未见成骨细胞,可见慢性炎症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③冲击波治疗前后动物模型骨不连间隙的变化:实验肢骨折间隙变化治疗前与第4,6,8,12周比较差异显著[(6.02±2.11),(7.05±1.91),(7.35±1.24),(7.51±1.57),(8.62±1.48)mm;t=2.561,3.543,3.922,5.659,P<0.05~0.001];实验肢与对照肢治疗后第4,6,8,12周比较差异显著[(6.36±1.89),(6.42±2.02),(6.40±2.12),(6.51±2.31)mm;t=2.376,2.531,3.744,5.126,P<0.05]。结论:实验肢经冲击波治疗后骨不连间隙成骨活跃,不同时段摄X线片显示骨折逐渐达骨性愈合,说明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治疗骨不连创伤小、效果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体外冲击波刺激成骨作用对骨不连间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有刺激成骨作用的体外冲击波对新西兰大白兔骨不连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验动物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二级)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体质量3.0-3.5kg,兔龄五六个月,每只动物右前肢桡骨为实验肢,左前肢桡骨为对照肢。无菌操作麻醉下截除双侧桡骨中段1cm,缝合伤口,3个月后摄X线片证实骨不连模型形成。麻醉下采用德国多尼尔小王子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对新西兰大白兔实验肢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波焦点能量为0.5mJ/mm^2,频率为70-80次/min,冲击量为800次,焦点聚焦范围为1.5cm^2,在透视下调整冲击焦点,分别对骨折远、近端边缘进行冲击。对照肢不作任何治疗。采用数码成像X射线机分别于冲击波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2,4,6,8,12周摄实验肢和对照肢前肢正位X射线片,在计算机上精确测量治疗前后骨折间隙的宽度;同时各处死动物1只,取骨折间隙组织进行光学检查,选择第2,6,8周组织作电镜检查。比较实验肢和对照肢以及治疗前后骨折间隙的变化,观察光镜-成骨细胞、骨小梁的数量和排列的形成及电镜-成骨细胞的有丝分裂,线粒体等细胞器的活跃程度。结果:①X线片检测:实验肢4周后可见骨折问隙密度增高,呈云雾状,间隙缩小。12周后,骨折间隙基本骨性连接,骨纹理出现较规律的纵向排列,髓腔开始再通。对照肢织无明显变化。②组织光学及电镜检查显示:实验肢第3天光镜下可见活跃的圆形或类圆形成骨细胞,间隙两端见大量的微小碎骨屑。第2周见大量的活跃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形成骨样组织,软骨细胞增生活跃。电镜下可见有丝分裂,胞质内见较多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第6~8周时成骨细胞继续活跃成骨,骨样组织逐渐骨化,纤维组织逐渐转化成软骨组织,并出现钙化和骨化;电镜下可见大量成熟的骨细胞形成,细胞器消失。第12周见大量新生骨小梁,排列规则、致密,形成成熟的骨结构。对照肢各时问度所取骨折间隙组织无明显变化,未见成骨细胞,可见慢性炎症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③冲击波治疗前后动物模型骨不连间隙的变化:实验肢骨折间隙变化治疗前与第4,6,8,12周比较差异显著[(6.02&;#177;2.11),(7.05&;#177;1.91),(7.35&;#177;1.24),(7.51&;#177;1.57),(8.62&;#177;1.48)mm;t=2.561,3.543,3.922,5.659,P〈0.05-0.001];实验肢与对照肢治疗后第4,6,8,12周比较差异显著[(6.36&;#177;1.89),(6.42&;#177;2.02),(6.40&;#177;2.12),(6.51&;#177;2.31)mm;t=2.376,2.531,3.744,5.126,P〈0.05]。结论:实验肢经冲击波治疗后骨不连间隙成骨活跃,不同时段摄X线片显示骨折逐渐达骨性愈合,说明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治疗骨不连创伤小、效果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