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新生圩港区鼠类本底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摸清新生圩港鼠类本底情况。[方法] 对该港鼠类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 发现新生圩港鼠类为3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全年平均鼠密度0.4l%,低于无鼠害港的标准(1.0%)。[结论] 建议进一步做好防制工作,并向有关部门申请“无鼠害”港验收。  相似文献   

2.
2000年厦门海港口岸鼠密度及种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15年来厦门港对“无鼠害港”成果的巩固情况。[方法]于2000年5月对厦门岛内厦门港码头、港区进行了1次鼠密度的调查。[结果]捕获鼠类87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种3属5种,鼠类种群有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小家鼠、臭鼩鼱,其中臭鼩鼱为优势鼠种。鼠密度:笼日法为7.72%,夹日法为2.09%;粉迹法为6.34%;鼠证法为5.00%。[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厦门港区鼠密度较1985年创建“无鼠害港”时有所回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鼠密度,以巩固“无鼠害港”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常熟口岸鼠类本底情况,做好鼠类监测工作。[方法]从1999年4月~2000年3月,采用夹夜法对常熟口岸的鼠类种群的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438只,隶属4属7种。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42.51%,屋顶鼠为首次发现;全年平均鼠密度为5.0%,3~7月为高峰期;鼠类繁殖高峰期为6、10月。[结论]应根据鼠类季节消长情况和繁殖高峰期特征,适时开展灭鼠工作,并与经常性灭鼠相结合,有效地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摸清阳江港口岸鼠类本底情况,为适时开展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阳江港口岸鼠类的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178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鼠总数的33.71%;其次为臭鼩鼱。鼠类年平均密度为13.67%,生活区的鼠密度最高达19.23%;港区堆场鼠密度最低为4.53%,夏季7~9月鼠密度最高。[结论]本次调查显示,阳江港口岸的鼠密度较高,1年之中应开展3.4次全面灭鼠工作,以有效的控制鼠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绥芬河口岸鼠类的本底情况,为控制检疫传染病和人鼠共患疾病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从1999年6月~2000年6月对绥芬河口岸的鼠类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282只,隶属1目3科7属8种;鼠类种群构成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年平均鼠密度为15.67%;5~9月是鼠类活动的高峰期;3个不同的生境中,野外捕获的鼠类最多,占捕获鼠类总数的90.43%。[结论]为控制鼠传播疾病的发生,应根据绥芬河口岸鼠类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灭鼠工作,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海产鱼类养殖场(鱼排)的鼠害情况及鱼排鼠类控制的研究。[方法]采用新鲜甘薯块和鼠笼法调查鱼排鼠类构成,鼠密度及灭鼠率;用毒鼠盒法,以溴敌隆大米毒饵灭鼠。[结果]鱼排鼠类全为褐家鼠,鼠密度9.8%。经两轮灭鼠,灭鼠率达到94.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南昌口岸鼠类及其携带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的情况,为控制媒介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从1999年12月~2000年12月对南昌口岸的鼠密度、种群及其体外寄生虫和携带的病原体情况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共捕鼠232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7种,鼠类种群有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黄毛鼠、小林姬鼠、臭鼩鼱。昌北机场的优势鼠种为小家鼠;昌北码头、滕王阁码头及李家庄仓库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全年平均鼠密度为2.64%,4个调查点鼠密度季节消长不一致。鼠体外寄生虫有蚤、螨、蜱3种,携带寄生虫率为37.5%。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鼠肾携带钩端螺旋体,54份检样均为阴性。[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南昌口岸鼠类及体外寄生虫和携带病原体的情况,为今后防治鼠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泰州口岸的鼠类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制定有效的长期防制措施。[方法]于2001年5月~2002年4月采用夹夜法对泰州港高港港区和杨湾港区进行鼠情调查。[结果]经过1年的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127只,经过鉴定种群构成有2目2科4属4种,其中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捕获鼠类总数的63.78%;9月份鼠密度最高为2.31%,12月份最低为0.44%,全年平均鼠密度为1.32%。[结论]做好口岸本底调查工作,在鼠类繁殖高峰期前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可降低口岸的鼠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佛山口岸近年鼠类变化情况,为指导口岸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对佛山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季节消长和携带病媒昆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505只,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嗣鼱等),6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板齿鼠、黄毛鼠、臭嗣鼱),以臭嗣鼱为各生境优势种,占鼠类种群构成的61.98%,其次为褐家鼠占19.60%。年平均鼠密度3.88%,全年鼠密度高峰出现在6月和12月,分别为5.45%和6.58%。鼠染革螨率为25.74%,染蚤率为28.31%;革螨指数0.26,蚤指数为0.28。[结论]佛山口岸鼠密度高于1%的无鼠害标准,要降低鼠密度除合理用药灭鼠外,还应加强口岸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安咸阳机场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止鼠害和加强出入境检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0年11月~2001年11月采用夹夜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共捕获鼠类95只,经鉴定隶属l目3科5属6种。年平均鼠密度为1.34%(96/7116)。农场的鼠密度较高,为5.0%(60/1200),全年鼠密度6~7月为高峰期。鼠种构成:大仓鼠为优势鼠种,占42.1l%(40/95);黑线姬鼠占21.05%(20/95);褐家鼠占16.84%(16/95);小家鼠占12.63%(12/95);黄胸鼠占6.32%(6/95);达乌尔黄鼠占1.05%(1/95)。检获鼠体外寄生虫革螨17种、新蚤属蚤及吸虱等。[结论] 咸阳机场口岸鼠密度较低,鼠种构成相对简单,灭鼠重点应放在农场,把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哈尔滨空港鼠类本底情况,为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从1999年4月-2000年4月对哈尔滨空港鼠类进行了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调查。[结果] 共捕鼠321只,经鉴定分为3科4属6种;鼠类种群构成有达乌尔黄鼠、大仓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仓鼠;优势种依次为大仓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年均鼠密度为4.97%,6、7、8、9、10月份鼠密度较高。[结论] 哈尔滨空港夏、秋季是灭鼠的有利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新现黄岛港区蝇类及鼠类的本底情况,为防止肠道传染病提供生态依据;为创建无鼠害港打下基础.[方法]2004年4~9月份采用ELTON夹夜法、笼诱法对青岛港前湾港区进行春夏季鼠类密度及种群分布调查;对黄岛油港、前湾港区蝇类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捕鼠25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黑线姬鼠数量下降,平均鼠密度1.21%.本次调查共采集蝇类1011只,经分类鉴定为4科11属19种,根据季节变化蝇密度发生变化.[结论]青岛港前湾港区春夏季鼠密度比以往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生境的改变与港口建设过程中加强了防除设施的配套建设;灭鼠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寄生虫的杀灭工作.本次调查为今后有针对性地搞好港区的灭蝇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皇岗口岸鼠类、蚊类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11月采用鼠笼法对皇岗口岸的鼠类进行了调查,采用灯诱法进行蚊类调查。[结果]共捕鼠104只,经鉴定为2目2科3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年平均鼠密度为8.76%。捕蚊249只,经鉴定为1亚科2属3科,致倦库蚊为优势种,蚊类平均密度为0.56只/h·灯。[结论]皇岗口岸鼠密度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强灭鼠工作,减低鼠害发生的风险。成蚊密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应继续开展口岸生物媒介本底调查,掌握其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灭鼠、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东兴口岸鼠类种群和密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东兴口岸鼠类的基本情况,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年6~11月对东兴口岸鼠类进行调查。[结果]共捕鼠类177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5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平均鼠密度为18.59%。[结论]根据东兴口岸鼠密度较高的状况,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强东兴口岸的灭鼠工作,把鼠类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全面掌握太原航空口岸鼠类、蚤类密度、种群结构和季节消长规律,指导制定长期有效的鼠类防制措施,为控制口岸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采用Elton夹日法对太原航空口岸的鼠类、蚤类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经调查共捕获鼠类115只,经鉴定啮齿动物种群构成1目3科5属6种;其中优势鼠种为大仓鼠和长尾仓鼠,分别占35.6%和20.8%。6月份鼠密度最高为9.06%,1月份最低,全年平均鼠密度为2.98%。鼠体染蚤率为27.59%。[结论]做好口岸鼠类本底调查工作,根据鼠类、蚤类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特点,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可降低口岸鼠密度。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国境口岸鼠类专项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山东省内各国境口岸鼠患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制工作。[方法]2001年9月中旬对山东省18个国境口岸进行秋季鼠类专项调查。各口岸采用ELTON夹夜法、粉剂法进行调查,分2次进行,每次3d。[结果]共捕鼠类144只,经鉴定隶属2目3科7种。褐家鼠为优势种,黄胸鼠所占比率上升至17.36%,平均鼠密度为1.77%。[结论]山东省国境口岸秋季鼠密度比以往有所升高,黄胸鼠数量上升,应继续加强国境口岸尤其是内陆口岸的鼠害监测与防制工作,把鼠类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太仓口岸鼠类和蝇类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太仓口岸鼠类和蝇类的本底情况以便适时灭鼠灭蝇。[方法] 1999年4月-2000年3月对太仓口岸鼠类、蝇类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鼠351只,隶属2目2科4属5种,以臭鼩蝇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密度季节消长以4—7月份为高峰,全年平均鼠密度为3.18%。共捕成蝇3.548只,隶属4科6属,金蝇为优势种群,占51.83%,季节消长高峰为8、9月份。[结论] 根据太仓口岸鼠类、蝇类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应加强对办公、仓储、堆场的灭鼠、灭蝇工作.才能把鼠类、蝇类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防制国境口岸因鼠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对口岸人民带来的健康危害,我国已有19个口岸将鼠密度降低到不足为害水平。[方法] 根据国境口岸鼠类生物学特征采取综合防制手段,即以改造环境与生态灭鼠为主导,并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以及各种科学防制手段,选经过试点再逐步推广到全面。[结果] 经过两部一委组织专家考核鉴定19个口岸室内外夹日法鼠密度在1.0%以下,粉迹法不超过2.0%,鼠迹监测法不超过3处。[结论] 被国家授予无鼠害口岸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鼠类本底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鼠类的本底情况。[方法] 从2000年12月~2001年11月采用ELTON夹日法,对郑州新国际机场口岸鼠类的密度及季节消长、种群构成、繁殖力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鼠类353只,隶属3目4科7属8种,即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棕色田鼠、臭鼩粦、草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调查年度平均鼠密度2.44%,以10月份为最高(3.98%)。鼠类平均雌雄比为1.25:1(188/150),雌鼠平均妊娠率为2.13%。[结论] 本口岸啮齿动物种群具有多样性,应加强不同生境各种鼠类高峰期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东兴口岸鼠类的本底情况,为防止鼠疫在东兴口岸地区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4月-2002年3月,对东兴口岸及附近的居住区,防风林的鼠类的种群密度、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766只,经鉴定分为2目2科4属7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2,09%;其次为黄胸鼠,占36.03%。年平均鼠密度为5.73%,鼠密度最高月份在9月;最低月份在3月。居住区的年平均鼠密度最高,为9.27%,口岸作业区最低为1.85%。[结论]本次调查显示,东兴口岸地区的鼠密度已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一旦有鼠疫传入,极易造成流行。应动员全社会,开展长期有效的灭鼠工作,将鼠类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下,防止鼠疫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