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王跃钢 《临床医学》1992,12(2):74-75
近年来,随着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发现一些非抗心律失常类药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副作用少,现介绍于下。一、硫酸镁随着镁与心脏研究进展,在发现镁可用于治疗某些冠心病之后,发现它还可用于各种快速的心律失常。如室上速、快速房颤、室颤、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早和室速、室扑交替出现的快速心律失常,其有效率达70%以上。另外,还有报道可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塞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理是镁能激  相似文献   

2.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建胜  徐瑛 《临床荟萃》1995,10(6):268-270
心律失常为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往往存在致心律失常及负性肌力等副作用。近年发现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综述如下。 1 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谭峥  李向平 《临床荟萃》2007,22(13):983-985
他汀类药物又称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阻滞胆固醇合成、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揭晓,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逐渐被认识,其中抗心律失常作用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1抗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及机制1.1抗房颤作用近年来不少他汀类药物干预的研究发现其有抗房颤作用。Dernellis等[1]研究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给予安慰剂(安慰剂组),40例给予阿伐他汀(治疗组),随访4~6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阵发性房颤的…  相似文献   

4.
治疗心律失常一直以来多用经典药物治疗,有些药毒副作用也比较大,近年来通过研究和临床应用,发现有些非抗心律失常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发现许多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本文介绍13种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适应症、剂量与用法、作用机理、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一、三磷酸腺苷(ATP)五十年代中期已开始应用 ATP 静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疗效显著,现今已普遍使用。治疗方法:ATP10~20mg 加5%葡萄糖液2~5ml 或 ATP20mg加阿托品0.5mg 5秒钟内静注,若无效则间隔2~3分钟再重复用药。ATP 单剂注入量不超过40mg。注射中一旦有效立即停止注射。治疗过程中应予心电监护,并观察血压、全身反应及出现的瞬间心律失常。单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具有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改善房颤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减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需要药物治疗时,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分类、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种类很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分类是根据其发生机制,分为冲动形成失常和冲动传导障碍以及二者合并,在每一型下按其程度及发生部位再分为各种类型。另一种分类是按照异常心律的快慢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这种分类较实用。快速型心律失常中,除窦性心动过速外,主要为各种快速的异位性心律。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心室扑动(室扑)、心室颤动(室颤)等。房性过早搏动(房早)、交界性过早搏动(结早)、室性过早搏动(室早)与上述异位性快速心律有密切关系,可以认为属于同一类型。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的治疗,应达到制止发作,减少危害,杜绝再发,维持疗效的目  相似文献   

10.
抗心律失常中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说抗心律失常中药 ,是指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具有某种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本文拟对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具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 ,在中医临床中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进行分析、讨论。1 如何认识和理解中药的药理研究随着国内外医药界对中药进行药理研究的不断加强和取得明显进展 ,中药药理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对人们认识中药的药效作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如何分析、认识这些药理试验的结果 ,并科学、合理的运用到临床上去 ,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科学实践的问题。如对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中药的药…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产生的机制心律失常产生的主要原因,系由于心脏组织的自律性,传导性及兴奋性的改变。自律性:取决于4相坡度,坡度愈陡,自律性愈高。愈平、愈低。传导性:取决于0相快 Na~+内流速度,内流速度愈快,振幅愈大,传导速度愈快。内流速度愈慢,振幅愈低,传导速度愈慢。兴奋性:即应激性。①取决于静息电位与阈电位水平间的距离:静息电位愈低(即  相似文献   

12.
张远政  赵崇瑜 《临床荟萃》1997,12(14):628-63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骤然起病的心血管病急症,绝大多数人只需迅速予以终止,便可脱离“病态”。抗心律失常药物异搏定、心律平、胺碘酮、西地兰等治疗PSVT已为大家所熟知,但都存在致心律失常或负性肌力作用的潜在危险。近年发现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PSVT有较好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射频消融,自动心脏起搏转复装置(ICD)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但非药物治疗仍然主要针对药物治疗无效,发作频繁或致严重血流动等障碍的快速心律失常,因此,药物治疗仍是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主线药。1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1991年国外专家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制定了“西西里岛分类(S ic ilian gam b it)[”1],详细表述了每个药物作用的通道和受体、易损环节,一些未能归类的药物也找到了相应的位置,这有助于理解药物作用的机理,但由于心律失常机制的复杂性,难于…  相似文献   

14.
15.
速效救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张鸿升万晓莹宋丽艳本文曾在1995年首届传统医药延缓衰老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作者单位:100084北京市清华大学校医院(张鸿升,万晓莹);110015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科(宋丽艳)张鸿升男52岁副主任医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速效救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是多种3-羟慕-3-甲基戊二酰轴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总称,通过阻断HMG-CoA,显著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他汀类药物代谢主要分布在肝脏,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自1987年美国FDA批准洛伐他汀上市,至今最少有6种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2001年退市的西立伐他汀等)。基于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他汀类药物的销量均成直线上升之势,临床应用发现它不单局限于降低血脂的作用,现就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新开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数不多,而围绕如何合理安全使用这类药物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重要概念。综合在临床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实践,近年来强调要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促)心律失常作用。1987—1989年进行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在临床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从此,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临床实践的模式,被引入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之中。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