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搬运技术联合诱导膜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合并节段性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收治的90例胫骨骨髓炎合并节段性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用传统植骨术治疗,试验组用骨搬运技术联合诱导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愈合时间。结果 术后6个月,试验组膝关节HSS评分、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22%)较对照组(17.78%)低,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对胫骨骨髓炎合并节段性骨缺损患者采用骨搬运技术联合诱导膜技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骨愈合时间,促进膝关节、踝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LISS钢板外置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Gustilo Ⅲ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应用LISS钢板外置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Gustilo Ⅲ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22例患者,男12例,女10例;年龄16~76岁,平均(42.46±3.54)岁;其中Gustilo ⅢA型4例,ⅢB型16例,ⅢC型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 cm×5 cm~25 cm×13 cm。所有外伤患者入院后急诊行清创术,Gustilo ⅢA及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一期使用外置LISS钢板固定6例;Gustilo 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一期简单行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二期外置LISS钢板固定16例,所有病例均二期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覆盖骨外露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对于皮瓣供区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术后随访时主要观察皮瓣成活、骨折愈合、患肢肌力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4±1.2)个月。本组22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其中有2例因转移皮瓣部分浅表坏死,经清创植皮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下肢股骨、胫骨骨缺损等病变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骨科下肢骨缺损患者76例,以骨缺损位置分为股骨组36例、胫骨组40例,均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组骨愈合时间(8.50±1.62)个月长于胫骨组(6.03±1.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1,P<0.05);两组骨缺损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年骨愈合率、半年骨吸收率及半年功能障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诱导对胫骨、股骨骨缺损能达到相当的治疗效果,产生的下肢活动障碍和不良愈合事件较少,均有较好远期疗效,其中胫骨愈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平面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小腿下段开放性骨折固定及保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严重小腿下段开放性骨折,采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跨踝关节结合有限内固定稳定骨折,修复血管神经,分期覆盖创面,二期处理骨不愈或肢体短缩。结果保肢成功16例,截肢1例。其中创面感染6例,经换药后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植皮愈合;针道感染4例,经换药愈合;骨缺损肢体短缩2例,二期行胫骨上端延长;骨缺损骨折不愈1例;二期行胫骨上端延长、骨折端加压治愈。16例恢复行走功能,骨折愈合良好,无踝关节肿痛。结论单平面外固定支架跨踝关节固定应用于小腿下段严重开放性骨折能维持肢体长度和骨端稳定,便于软组织损伤、血管损伤、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分期处理.有利于Gustilo ⅢC型损伤保肢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诊一期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有选择性对22例GustiloⅠ~ⅢA型四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在急诊行彻底清创复位内固定术的同时,对骨缺损部位使用辐照冻干异体骨一期移植治疗。结果 22例均得到随访,术后伤口甲级愈合16例,乙级愈合6例。2l例骨折于伤后10~18个月骨性愈合,1例遗留部分缺损再次植骨0.5a后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急诊一期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具有避免自体骨供区损伤、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疗程、避免多次手术等优点,有利于提高严重创伤抢救成功率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严重创伤后胫骨骨缺损并发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不少见,慢性骨髓炎、骨肿瘤等术后所致局部胫骨缺损在临床也较常见。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争议。传统植骨方法存在治疗周期长、植骨后骨坏死、吸收、骨不连等并发症,多需再次手术,严重时甚至截肢而致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本院2004年9月~2010年1月,对26例胫骨骨缺损合并发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自体髂骨皮瓣移植手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严重创伤后胫骨骨缺损并发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不少见,慢性骨髓炎、骨肿瘤等术后所致局部胫骨缺损在临床也较常见[1].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争议.传统植骨方法存在治疗周期长、植骨后骨坏死、吸收、骨不连等并发症,多需再次手术,严重时甚至截肢而致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本院2004年9月~2010年1月,对26例胫骨骨缺损合并发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自体髂骨皮瓣移植手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戴福祥 《临床医学》2010,30(6):70-73
目的探讨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在基层医院的急诊处理及治疗效果。方法 28例(32肢)患者入院创面反复冲洗清创,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或)同时一期修复软组织和(或)骨缺损。结果 28例均获24个月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时间4~18个月,平均7.5个月,其中延迟愈合2肢占6.2%;不愈合1肢,占3.1%。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早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清创,在此基础上应用外固定架使骨折端稳定,同时进行骨缺损植骨和(或)皮肤软组织的修复,可获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5例胫腓骨骨折伴局部软组织严重损伤伴骨外露患者行外固定架固定结合VSD技术治疗.结果 5例患者术后外固定架固定稳定,其中1例术后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3个月又行骨缺损取髂骨植骨术,3个月后骨折愈合;3例创面行游离植皮术,全部成活,3个月后又行骨缺损同种异体冻干骨植骨术;1例应用两次VSD,创面新鲜并缩小,游离植皮成活,骨折愈合.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VSD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林谦  毛坤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61-462,465
【目的】探讨支架外固定结合局部转移皮瓣在修复伴皮肤缺损胫腓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胫骨或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缺损无法直接修复的患者(Gustilo ⅢB型、ⅢC型)采取急诊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一期或二期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术后常规抗感染,对症处理,术后1周开始膝、踝关节保护性功能锻炼,术后4周开始扶拐下地负重。每隔4~6周复查一次X线片,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结果】按照Johne-Wruhs评分标准,38例患者中34例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良好,患肢功能基本恢复,2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2例患者出现感染及骨髓炎、骨不连,后经抗感染、置管冲洗、感染控制后植骨等措施亦予以修复。【结论】支架外固定结合局部转移皮瓣手术修复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减少骨折局部损伤,保护并改善局部血运,有效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不连及骨髓炎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不需借助特殊设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既往尚无有效的方法彻底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Ilizarov技术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短缩畸形、软组织损伤及关节挛缩等相关问题。 目的:探讨Ilizarov牵拉架外固定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效果及钢环的参数选择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胫骨骨缺损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既往有胫骨骨折并一期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有胫骨骨髓炎合并骨与软组织损伤,在患肢上安放Ilizarov环形架外固定。比较外固定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胫骨缺损长度和软组织缺损面积,观察外固定前后踝关节Kofoed评分和膝关节ROM评分有无差异,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诊疗评价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67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35个月。67例骨缺损得以重建,骨折愈合,但其中5例效果较差;44例软组织缺损病例中,40例创面闭合,4例创面未愈合。外固定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胫骨缺损长度和软组织缺损面积均较外固定前改善(P 〈 0.05);外固定后踝关节Kofoed评分及膝关节ROM均较外固定前改善(P 〈 0.05);末次随访时各种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优良率为85%。对于合并皮肤缺损的胫骨骨髓炎性骨缺损,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创伤小,能够避免多次复杂手术,缩短治疗时间和节省治疗费用,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选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钢环的大小和材质对外固定效果和固定后调整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一种新的方法。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4例胫骨感染骨缺损的患者,联合应用开放植骨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结果 14例患者感染性骨缺损,13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出现窦道,反复换药,半年后X线摄片见植骨愈合,发现有一死骨,取出死骨后,窦道愈合。结论开放植骨和VSD联合应用对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效果好,治愈率高,既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又可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联合带蒂皮瓣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4.5 cm×3.0 cm~10.0 cm×4.5 cm)患者一期使用VSD技术处理创面,二期带蒂皮瓣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创面。结果 1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5月。术后皮瓣均存活,创面一期闭合,未再次出现钢板外露、窦道形成及骨髓炎现象。2例患者中厚皮植皮区部分坏死,行换药保守治疗后愈合。住院时间21~30 d,平均住院时间24.3 d。结论早期应用VSD技术结合带蒂皮瓣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诱导膜技术与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诱导膜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owa膝关节评分及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Iowa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效果优于诱导膜技术,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及踝关节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或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胫骨骨髓炎或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用物准备;术后做好外固定架护理,协助并指导患者控制骨搬移速度,加强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结果:1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1例较重马蹄足患者行跟腱延长术予以矫正,其余9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恢复良好.结论:认真执行骨搬移护理常规,严格控制搬移速度,使骨髓炎或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患肢愈合良好,达到延长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延长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延长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15例。术前根据患肢最大周径、内踝到胫骨结节长度、病灶范围和骨缺损长度设计Ilizarov外固定延长架。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区炎性肉芽、坏死组织及死骨块,把外固定延长架套入小腿,在相应胫骨部位进行穿针固定和干骺部截骨,手术后4~7 d以1.0 mm/d的速度进行延长。结果:经7~16周(平均12周)推进延长,骨缺损两断端会合,继续维持外固定架固定3~9个月(平均6.5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实施骨延长未发生错位或明显偏离轴线。其骨延长5.0~15.0 cm,平均8.5 cm。对15例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优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延长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创伤小,能有效缩短骨不连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器下骨内移位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节段性骨缺损的临床结果以及功能情况。方法分析12例胫骨创伤后节段性骨缺损的病例,缺损长度6~10cm,均采用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器下骨内移位技术治疗,根据ASAMI评定标准进行骨修复情况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例患者骨缺损均得到治愈,随访时间平均14个月。骨愈合的时间是9~14个月。结论使用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器下骨内移位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节段性骨缺损方法简便、创伤小、不需植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刘明莉 《全科护理》2013,(16):1458-1459
[目的]总结外伤性胫骨骨缺损病人行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0例外伤性胫骨骨缺损病人行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术后18例病人3个月内骨性愈合,无缩短与成角畸形,半年后可步行,2例骨髓炎发作病人经取出内固定物及抗感染治疗18个月后痊愈。[结论]加强外伤性胫骨骨缺损病人行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骨端清创、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及胫骨干骺端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3例双下肢长度基本恢复一致,2例仍有1.5—2cm肢体短缩畸形存在。术后截骨端骨延长4~8cm,平均延长5.6cm,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的症状出现,所有病例骨延长区新骨组织形成良好。结论骨搬移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骨折的疗效。 方法 将符合Gustilo Ⅲb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成2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1例。2组均用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运用骨搬移技术治疗,观察组于搬移术后第2天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隔1个月后行第二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观察24周,记录2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和例数,并于观察24周后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AOFAS)和Paley骨愈合标准评分法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和新生骨骨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24周内骨折愈合比例和平均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为(95.38±4.2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46±5.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新生骨骨化优良率为76.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骨搬移技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骨折,可显著提高其骨折愈合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踝关节功能和促进新生骨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