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心脏或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共同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依据CRS原发于心脏亦或肾脏而将CRS分为5型。即I型:急性心肾综合征;Ⅱ型:慢性心肾综合征;Ⅲ型:急性肾心综合征;Ⅳ型:慢性肾心综合征;V型:继发性心肾综合征。在临床上,如能得到早期诊治、及时纠正相关紊  相似文献   

2.
朱颖辉  李国刚 《临床荟萃》2013,(12):1383-1385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心脏和肾脏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可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Ⅱ型CRS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慢性肾脏病进行性恶化的情况,即狭义的CRSE.  相似文献   

3.
正心肾综合征(CRS)是指心与肾两个器官中任一器官发生功能减退或衰竭而引起另一器官的功能损坏,导致心肾功能障碍同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发病率的增长导致CRS成为心血管病科及肾病科医生不得不关注的问题~[2]。随着对CRS认识的不断深入,西医治疗CRS呈现出常规化、规律化的对症治疗。最近数据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CRS得到较为理想的疗效,故笔者对近期相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心肾综合征(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时相互影响、相互加重而导致的心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临床综合征.Ronco等[1-2]将CRS分为5个亚型:Ⅰ型:急性CRS,即急性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KI);Ⅱ型:慢性CRS,是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肾功能不全的过程;Ⅲ型:急性肾心综合征,指急性缺血性肾功能障碍导致的急性心脏功能受损;Ⅳ型:慢性肾心综合征,即慢性肾功能不全造成的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等心脏损害情况;Ⅴ型:继发性CRS,指在心肾功能不全中出现的全身系统事件的情况.在美国,30%住院的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史(血清肌酐水平>2 mg/dl)[3].Smith等[4]进行了文献荟萃,分析了16个中心共80098例HF患者与肾功能损害和病死率的关联,发现63%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有轻度肾功能不全,其中20%有中度或重度肾功能不全,而肾小球滤过率(GFR)每下降10 ml/min,死亡率增加7%.我国一项临床调查中发现,66例肾性高血压发生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64例次,抢救成功252例次,成功率95.4%[5].提示CRS是一种临床常见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有关CRS临床早期诊断与病情监测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广泛重视,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脏和肾脏的功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相互调控。心肾综合征(CRS)定义为由于心脏或肾脏急/慢性功能不全导致的另一器官功能的急/慢性失代偿状态。1型CRS以心功能急性恶化导致的急性肾损伤为特征。1型CRS患者病情更为复杂,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死亡率也更高。近年来许多研究开始关注1型CRS发病涉及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本综述的目的在于分析总结1型心肾综合征发病过程中涉及的血流动力学和非血流动力学因素,为1型CRS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脏和肾脏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一起维护着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各器官的血流灌注,两者中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慢性功能不全,导致另一器官急、慢性功能不全称为心肾综合征(CRS)。CRS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显著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患者的死亡风险。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对心肾综合征的定义、分型、发病机制、相关指标及治疗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心脏和肾脏其中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继而导致另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最终进展到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疾病终末阶段[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平均寿命的增加,高龄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患者人数增多,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累及心脏和肾脏的疾病患者人数也迅速增加,心肾综合征已成为常见疾病,据统计,急性和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发生心肾综合征的比例分别高达25%、45%~63%[2]。  相似文献   

8.
1型心肾综合征(CRS)是指急性失代偿期心衰(ADHF)、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源性休克以及心脏外科手术、冠状动脉造影等相关操作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KI)。实验证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同时或续贯作用致血肌酐升高、少尿、利尿剂抵抗,使失代偿期心衰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心肾综合征的发生。而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情况下,肥胖、恶病质、高血压、糖尿病、蛋白尿、钠水潴留、贫血、重叠感染、免疫反应、脓毒血症以及医源性因素导致了1型心肾综合征的发生。氧化应激是导致心肾损伤,发生CRS的最终共同通路。本文对导致1型CRS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心和肾两个器官问病理生理变化相互影响,其中一个器官急性或慢性病理生理功能异常,引起另一个器官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统称为心肾综合征。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肾功能异常,肾衰竭反过来又加重心力衰竭,使患者对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的反应差,增加患者住院天数和病死率,愈后更加凶险。近年来,心肾综合征引起心脏和肾脏科专家的广泛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心肾综合征。传统的血液透析由于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大,患者耐受性差,而连续性血液净化能缓慢、连续、渐进地清除水分,并能清除一些不利的神经体液因子,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心、肾负荷,改善患者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心肾综合征(CRS)可能涉及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及肾稳态调节机制不良.心肾交互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往往被肾功能不全复杂化;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往往因肾功能恶化或利尿剂抵抗预后更差.B 型尿钠肽、床旁超滤、持续速尿输注和加压素拮抗剂等的综合治疗可能效果更好.CRS 的发病和治疗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Klotho是一种抗衰老基因,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Klotho基因编码α-Klotho蛋白,具有心脏和肾脏双重保护功能。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导致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α-Klotho蛋白与心肾综合征关系密切,α-Klotho蛋白是急性肾损伤后早期生物学标志之一,并可通过调控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下调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通路、抑制Wnt通路、调节钙磷代谢、抑制氧化应激等机制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抑制心肌肥厚和心血管钙化。因此,提高Klotho基因表达或外源性补充α-Klotho蛋白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方法。本文就α-Klotho蛋白与急性和慢性心肾综合征的关系及其对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心肾疾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心肾综合征(CRS)概念的提出,流行病学提示CRS临床较常见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最新的研究认为,CRS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中心静脉充血、神经激素作用、贫血、氧化应激和肾交感神经兴奋等.为更好的了解CRS,本文就CRS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对心脏和肾脏疾病研究的深入,心肾之间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定义心肾疾病之间的广泛联系,2004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提出了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的概念,2007年Ronco等人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了CRS并将之细分为五种亚型.目前,对于CRS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但由于其发病率高,对其认识有限,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特别是CRS的病理生理及预防方面相关研究不多,所以仍然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基于CRS的病理生理机制再次重点阐述CRS不同亚型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在1型心肾综合征(CRS)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将23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并发CRS分成对照组(177例)及CRS组(55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且于所有患者发病后24h左右监测血浆NT-proBNP浓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早期诊断Ⅰ型心肾综合征的价值,并找出其早期诊断Ⅰ型心肾综合征的切点。结果两组患者仅在年龄、糖尿病史及慢性心功能不全史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CRS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NT.proBNP诊断Ⅰ型心肾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36(95%CI:0.775。0.898)。根据ROC曲线,NT—proBNP早期诊断Ⅰ型心肾综合征的切点值定为6000Pg/ml,此时预测Ⅰ型心肾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和准确性分别是61.8%、87.O%、0.488和81.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6%和86.5%。结论 NT-proBNP在Ⅰ型心肾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心肾综合征(CRS)因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疾病共存,二者相互影响并产生恶性循环,导致临床用药矛盾,治疗困难,死亡风险高于单一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故引起广泛关注。关于其病理生理机制已在神经内分泌激活、血流动力学紊乱、全身炎症激活等方面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临床实践证实尽管控制了这些发病途径却仍未能阻止CRS的进展,这提示可能存在其他途径导致心、肾交互损害。随着肾移植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透析患者在肾移植以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及全因死亡率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替代疗法(RRT)序贯持续输注利尿剂对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急性心肾综合征(CRS)患者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病中心ICU自2014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6例急性CRS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行RRT序贯持续输注利尿剂治疗的10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行连续RRT的180例患者纳...  相似文献   

17.
Ⅰ型心肾综合征的概念及诊断 本文将重点讨论Ⅰ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的诊断问题,故需先对其概念及分型作一简介. CRS这一术语在2004年已被提出,但其概念及内容一直在演变,并不统一[1].直到2008年,在Ronco等[2]发起下,由"急性肾损害联络网"(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主持,在意大利维琴察召开了首届国际研讨会,才第1次制定出对CRS概念及分型的共识,此共识已于2010年发表.  相似文献   

18.
心脏和肾脏疾病均为常见病,常常同时存在,从而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和治疗上的复杂性。目前将心脏和肾脏的急性或慢性功能减退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称为心肾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B型利钠肽与心肾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功能不全与肾功能不全常同时存在于一个患者中,被称为“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即使轻度的肾功能受损也能使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更差,且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惑。因此,心肾综合征近年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是1991年由美国胸科医师学院与危重病学会共同推荐的一个新的临床综合征,用以说明它是一个不依赖于病因的炎症过程。机体在遭受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打击后,通过各种炎性介质表达,可产生全身过度炎症反应,或称瀑布样反应(cascade),从而引起组织器官继发性损害,表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综合征。1998年5月我院成功地抢救了一例急性鱼肥中毒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伴有重度肝、肺、肾、心等多脏器损害,临床发病经过典型,特予报道,以期有助于对SIRS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