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丽霞  乔福斌  张郁 《中国药业》2008,17(11):70-71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UAP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000U,每12h 1次),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72h,口服氟伐他汀、阿司匹林、洛汀新、倍他乐克,使血压及血糖控制达标;治疗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滴注(起始负荷剂量0.4μg/(kg·min),30min后0.1μg/(kg·min)维持72h,低分子肝素剂量减半。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6.0%;随访30d治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牙龈出血3例。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抗缺血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以负荷量0.4μg/(kg·min),30min内微量泵泵人,继以维持量0.1μg/(kg·min)微量泵泵入48h。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冈、血小板、凝血功能(APTT)、肌钙蛋白T及主要出血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ST—T改变方面有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96.97%)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比较血小板数目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48h后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对照组治疗前后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观察组肌钙蛋白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血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替罗非班是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益心康泰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起始30 min滴注速率为0.4μg/(kg·min),输注量完成后,继续以0.1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益心康泰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应用药物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搏输出量(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S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 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53%)明显高于对照组(85.29%,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应用在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植入术(PCI)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介入前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并继续静脉泵入36h,对照组不应用替罗非班。观察并比较2组术中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术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出血、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治疗组PCI术中TIMI0~2级血流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0.00%;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出血率为14.29%,对照组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2组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中血流,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再发心绞痛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思考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诊疗的9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6例、实验组46例。即患者均执行PCI介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药物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参照组则为82.61%,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 <0.05)。参照组氧自由基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明显较差于实验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以PCI介入治疗为前提,联合替罗非班药物,能够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的情况下,改善其氧自由基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昌  林琍  宗文霞 《中国药业》2009,18(7):41-4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加用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min)30min,维持量0.1μg/(kg·min)48h],比较两组48h和3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48h及30d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h:2.04%对16.33%;30d:6.12%对30.61%。P〈0.01);出血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7例在常规休息、吸氧、三联抗凝等治疗3~5d后不能缓解症状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开始30min内0.4μg(/kg.min)静脉推注,继以0.1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结果治疗48h后87例患者中76例心绞痛症状消失,9例症状明显减轻,2例发展为心肌梗死。显效率为87.4%,有效率为97.7%。结论替罗非班治疗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未见出血及心血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于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物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根据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观察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毒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安全性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接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初始以10μg/kg进行静脉推注,3 min内完成,之后以0.15μg/(kg·min)维持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灯盏生脉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和IL-6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各组患者血清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 TC、TG 及 LDL-C 均明显降低,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学药治疗及体外反搏。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2丸/次,3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评分、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心脏耐受性和心功能分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水平评分、身体受限评分、发作程度评分、稳定水平评分、满意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T段压低最大程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运动持续时间、6 min步行试验(6MWT)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心肌缺血和心脏耐受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YHA心功能III级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更大程度改善心绞痛SAQ评分、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及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心脏耐受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5%和91.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0.4%和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肌供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意义。方法 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30±3.52)分、综合运动能力评分(36.42±5.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35±3.51)、(47.48±5.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患有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比较2组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2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治疗后[2.26±1.99)mmol/L]与对照组治疗后[3.25±1.03)mmol/L]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郊效。  相似文献   

17.
李乔  张博 《安徽医药》2021,25(5):1052-1056
目的 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DPN(气虚血瘀证)病人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即西药组、颗粒组、汤药组、联合组,每组41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常规西药+木丹颗粒、常规西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常规西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木丹颗粒治疗,均持续8周.对比治疗前后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安全性.结果 四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主症[西药组(7.41±1.50)分比(14.32±2.05)分、颗粒组(4.15±1.21)分比(14.17±2.00)分、汤药组(4.10±1.23)分比(14.11±2.01)分、联合组(2.03±0.56)分比(14.20±2.05)分]、次症积分[西药组(8.52±2.03)分比(16.09±2.48)分、颗粒组(5.20±1.43)分比(16.11±2.36)分、汤药组(5.12±1.40)分比(16.05±2.44)分、联合组(2.30±0.55)分比(16.22±2.41)分]和总积分[西药组(15.93±2.40)分比(30.41±4.48)分、颗粒组(9.35±1.67)分比(30.28±4.50)分、汤药组(9.22±1.72)分比(30.16±4.36)分、联合组(4.33±0.71)分比(30.42±4.38)分]均下降(P<0.05),联合组<颗粒组/汤药组<西药组;四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P<0.05),联合组>颗粒组/汤药组>西药组;四组疗效分布、总有效率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组间对比,联合组>颗粒组/汤药组>西药组;治疗后颗粒组、汤药组、联合组红细胞压积(Ht)均下降(P<0.05),西药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联合组<颗粒组/汤药组<西药组;治疗后四组纤维蛋白原(Fbg)、血浆黏度(Vp)、全血黏度(Va)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颗粒组/汤药组<西药组;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DPN(气虚血瘀证)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木丹颗粒治疗均可减轻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强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二者合用的作用更佳,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通脉养心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成对照组(61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初始计量0.4μg/(kg?min),用药3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