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由高能量引起的膝关节损伤日益上升。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最重要的承重关节,其生理功能的稳定性依赖于关节内的骨性结构,即胫骨平台。虽然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约占胫骨平台骨折的4.3%左右[1],但由于位置特殊,解剖结构复杂,重要神经血管较多,导致复位固定较困难。若不及时救治,易引起关节面塌陷等严重后果,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受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胫骨平台后柱的骨折逐渐得到了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7年8月—2010年8月采用膝关节后侧倒L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10例。结果 10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平均13.5)个月。术后即刻X线显示10例均获解剖复位。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5周(12~17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7周(15~24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5°~130°。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7.3分(64~93分),优良率为90%。所有病例均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经膝关节后侧倒L型入路结合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骨折类型、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15例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27~54岁,平均39.2岁。其中后内侧劈裂骨折4例,后外侧劈裂骨折5例,后内、后外侧同时累及6例,2例合并胫骨近端骨折。后侧内固定物类型:3.5系统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6例,3.5系统LC-DCP结合重建钢板4例,1/3管形钢板5例。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4~36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全部平台骨折均骨性愈合。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12周,平均7.2周;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10~22周,平均16.2周。疗效评价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按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步态、活动范围、稳定程度5个方面得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熟悉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技巧和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2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取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多钢板固定,术后通过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26例患者均进行6~18个月随访(平均11.4个月),切口均I/甲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及内置物外露等情况,术后定期行患肢影像学检查,患侧胫骨平台关节面未见再次塌陷。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4.6%。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5.
尤建川  李银和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2028-2029
我院自1998~2004年采用T形或L形支撑钢板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后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1例胫骨平台复杂后柱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倒L联合入路,其中14例合并外侧柱骨折联合前外侧入路,4例单纯后柱骨折后内侧倒L入路,3例合并内侧柱骨折联合前正中有限切口;后侧柱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T、L"型加压钢板,外侧支撑钢板固定。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优11例,良8例,可2例,术后无一例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后内侧倒L入路与前外侧或前正中联合入路能较好地显露骨折,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可直视下复位,固定可靠,后柱骨折块可达到充分支撑,可早期进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胫骨平台复杂后柱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运用胫骨平台三柱分型,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该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3例,随访时间8~26个月.结果 按Merchant 标准:优7例,良4例,中1例,差1 例,优良率为84.6%.结论 运用胫骨平台三柱分型,采用联合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人数约占全身骨折患者总数的1%,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节内骨折,主要伴有后柱关节面压缩和移位,在临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2]。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危害性极大,易伴发腘动脉和胫后神经等重要组织的损伤,如果治疗不当,还易导致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观察组34例则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依次为91.18%、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76.47%,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HSS评分、ROM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骨折复位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后方骨折骨折线隐匿,骨折端冠状劈裂、塌陷在传统X平片上难以发现,而此类型骨折Schatzker六种分型中并未提及,且此处骨折周围血管神经分布较为密集,传统手术入路对后侧骨块显露、复位较困难。近年来国内学者提出[1]运用CT断层扫描技术,对胫骨平台进行"三柱"分型,并能对治疗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运用后方腘窝切口能在直视下对胫骨平台后方骨折块进行解剖复位,治疗效果满意[2]。我院采用腘窝后侧入路或后方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膝侧后方入路治疗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2例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 12例病例随诊12~19个月(平均16.5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定,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 采用侧后方入路切开复位可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直视下复位、固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闫永  徐耀增  耿德春  李荣群  邹俊  杨惠林 《江苏医药》2013,39(12):1404-1406
目的比较Schatzker分型和三柱分型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chatzker分型及三柱理论分型方式分别对11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分型。通过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其Lysholm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情况,综合分析两种不同分型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111例患者获随访9-3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Lysholm和HSS评分分别为80.0-94.0分和79.0-95.0分。三柱骨折分型与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呈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93(P<0.01);Schatzker骨折分型与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呈低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0和0.45(P<0.01)。结论综合运用三柱分型不仅降低漏诊可能性,还能有效评估术中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和总结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 本文拟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文献,汇总、归纳,探讨和分析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损伤机制、辅助检查和诊断、分型与治疗、内固定物进展等方面.结果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中,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在损伤机制和诊断治疗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平台骨折.后柱骨折主要累及胫骨内、外侧髁的后三分之一.传统分型方法不能准确分型,临床易漏诊.手术入路主要采用后侧入路(后正中入路、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临床应用应掌握各入路指征,目前尚缺乏被广泛接受的胫骨平台后柱内固定材料.结论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在分型、手术入路、内固定材料选择上仍有争议,尤其是研制出符合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学形态的内固定物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急切需求,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上,应正确判断膝关节韧带和半月板损伤情况,充分考虑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各病例间不同的损伤机制、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患者全身情况不同,制定的手术方案也不尽相同,以争取最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三柱分型法的分型不同分为单纯压缩组(35例)、单柱骨折组(30例)、双柱骨折组(39例)、三柱骨折组(16例).四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比较四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0个月纽约特种外科医院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75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根据评分时间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术后即刻进行评分,观察组45例术后12个月评定疗效,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2~18分,平均为(15.65±1.23)分,研究组HSS膝关节评分62~96分,平均约为(91.09±5.97)分;且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度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AO支撑网板临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至2002年间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AO支撑钢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8个月-4年,对手术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优良率达90.13%,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应用AO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可靠的临床治疗方法,其固定牢固,允许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6例Schatzker分型Ⅳ型、v型、Ⅵ型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全获得愈合。按Rasmusse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9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1%。结论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固定材料均采用双侧入路、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随访10~16个月,应用HSS评分系统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大小。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TPA、PA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患者HSS评分为75~98分。结论双侧入路软组织损伤小,双解剖钢板固定牢靠,避免原始及继发复位丢失,患者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少见,主要累及胫骨平台的后柱,侧位平片可见明显的劈裂塌陷,CT及三维重建可见后内髁以劈裂为主,后外髁以劈裂塌陷为主,可合并腓骨头骨折。回顾张家口市第二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联合后内、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3.1岁;左侧3例,右侧2例。外侧半月板撕裂2例,合并腓骨头骨折2例。伤后就诊时间4~18h。4例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人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人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手术入路为“S”形传统切口,治疗组手术切口位于膝关节后外侧。结果治疗组患肢膝关节HSS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膝关节后外侧人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大都可以实现充分、直接的显露,方便在直视下复位、固定,创伤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