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癌痛”即癌症相关性疼痛,指肿瘤本身、抗癌治疗、肿瘤转移所致的疼痛,是肿瘤病人最常见、最痛苦、持续时间最长的临床表现之一[1]。有研究表明,新发癌症和中晚期癌症病人均可出现持续性疼痛[2],且在规范应用镇痛药物的基础上仍会有33%~95%的癌症病人出现爆发痛,常为短暂性烧灼样或电击样突发性剧痛,严重影响病人身体、心理健康[3,4]。抑郁症是一种以自我价值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消失为主要表现的精神性疾病,通常伴有躯体任意部位疼痛[5]。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儿童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几乎所有癌症患儿在其病程中都会经历疼痛,其中70%以上患儿会有重度疼痛的经历[1]。相对于成人而言,儿童癌痛的管理明显落后。慢性癌痛可引起睡眠障碍、焦虑、情绪低落、抑郁等伴随症状[2],不但使患儿的躯体和精神承受痛苦,而且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目前,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儿童癌性疼痛的证据很少,相关治疗方案大多基于临床经验和权威机构的建议[3]。  相似文献   

3.
<正>癌痛是晚期癌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对患者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甚至超过死亡[1,2]。延续护理是护理服务从医院到家庭和社区的延续,利于疾病的康复[3]。德清县武康健保集团是国内最早建设的医共体之一,集团化运营和互联网的应用使县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紧密结合,利于延续护理的开展[4]。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互联网+的医共体协同管理模式应用于癌痛延续护理对居家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发生下肢骨折[1],又易受机体功能衰退、术后持续疼痛等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疼痛护理干预以控制患者疼痛为目标[2],在手术全周期进行疼痛控制以促进恢复。研究显示术后早期训练有助于骨折患者身体机能恢复[3]。术后疼痛呈阶段性发展,笼统的康复训练缺乏针对性,不符合疼痛护理理念,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与常规康复训练存在局限性。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是根据患者的恢复与疼痛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针对性护理,既便于实现疼痛控制,又有助于患者的康复[4]。鉴于此,  相似文献   

5.
<正>髋关节置换术常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骨病[1],该群体基础心肺功能差,常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处于清醒状态,同时受创伤、疼痛、麻醉等刺激,创伤应激大,影响手术顺利进行[2],故必须重视此类患者的疼痛管理。中医认为耳穴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因耳穴神经分布丰富,耳穴压贴可刺激相关神经,阻断神经元痛觉信号传导,减轻疼痛感[3]。五行音乐疗法将自然、五音六律、音乐、人体相结合,通过刺激听觉中枢作用于大脑皮层、网状结构等使其放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105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止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癌痛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癌症患者生活质量(FACT-G)通用量表]、癌因性疲乏[采用Piper疲乏量表(PFS)]及免疫功能(包括血浆CD3+、CD4+、CD8+)。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VAS、FACT-G、PFS、CD3+、CD4+、CD8+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癌痛患者实施癌痛规范化护理干预,能够缓解负性情绪和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癌因性疲乏,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骨科的一次革命性进展[1]。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约有50 000例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术,而20世纪90年代为约144 000例[2];我国约有130万骨关节炎患者需要行人工关节手术[3]。目前,应用效果较好且较广泛的人工关节是髋关节和膝关节[4]。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时间相对较长,更多的康复训练是在院外完成,而关节功能的康复对手术疗效的评判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尤为重要。由此延续护理应运而生,它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延伸到患者的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明显不良影响[1]。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指借助人工关节假体更换病变损坏髋关节,促进功能恢复[2]。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癌症学会“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癌症新发患者例数占据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的20%以上[1],其中晚期患者占比60%~70%,患者五年内生存率<30%[2]。恶性肿瘤晚期会呈现出恶病质、失眠、癌痛等症状,严重摧残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其生活质量普遍不高[3]。  相似文献   

10.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老年疾病[1],主要是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2-3],90%以上发生在内侧间室,表现为膝内翻。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4],导致老年疾病的发生率加速增长,60岁以上人群中约35%~50%患有膝骨关节炎[5],因此人们对KOA的治疗越来越重视。目前针对KOA的治疗主要是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6],包括物理治疗、传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减轻疼痛但无法纠正异常的下肢力线,效果有限。传统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效果小且副作用大[7-8]。手术治疗以膝关节置换为主,是目前治疗重度KOA的最有效手术之一,但调查研究表明术后患者满意度仅有81%~89%[9-10]。矫形器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式,花费低无创伤并能有效减轻疼痛,纠正异常力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综述了与K...  相似文献   

11.
<正>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滑囊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2]。肩周炎的患病率约为2%—5%,女性的患病率略高于男性[3—4]。肩周炎患者患肩多出现明显活动受限,可伴随局部疼痛并在夜间疼痛加剧[5]。该病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自限性,平均病程一般在2年左右[6],因此,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解决关节粘连、疼痛的问题,患者可能会承受长期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及急、慢性疼痛。目前,国内外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已取得一定效果,体外冲击波能借助空化效应实现细胞通透性的增大,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肌肉粘连,缓解临床症状[7—8]。然而,该疗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无法处理肩周炎患者关节囊内的病变,  相似文献   

12.
<正>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失眠发生在全球多达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中[2],存在病程慢性化的特点[3]。失眠与呼吸系统疾病、软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躯体疾病及精神健康、疼痛和体能下降的发生密切相关[4],诱发社交、职业、教育、经济、行为等各方面的生活问题,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公共卫生压力[5]。  相似文献   

13.
<正>癫痫是一种神经兴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可预测的、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1]。目前全球癫痫患者的数量达到近7,000万[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的癫痫病例数达240万[3],其中中国的癫痫患者总数超过1,000万,且以每年40~50万的速度递增[4]。相较于正常人群,癫痫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明显增加。癫痫增加患者出现学习记忆障碍、猝死及其他意外死亡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正>恐动症是对运动恐惧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是指患者因受到疼痛性伤害或损伤造成的疼痛敏感性增强而对运动或身体活动产生的一种过度的、非理性的恐惧[1]。恐动症发病率较高,在表现为持续性疼痛的慢性肌骨疼痛患者中,恐动症的患病率高达50%—70%[2]。而且很多研究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5.
<正>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虽然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依靠一些评估工具来监测疼痛,但个人的疼痛体验较难评估[1]。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评估工具将疼痛的内在主观性整合到评估中,是进行疼痛评估方法选择重要且关键的一环。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即“直接来自患者的任何关于其健康状况的报告,不经过临床医生或其他任何人的解释”的结局[2-3],自创立以来不断发展[4-5],在国外逐渐发展形成疼痛评估尤其是慢性疼痛评估的常用工具。  相似文献   

16.
<正>阴部神经痛(pudendal neuralgia,PN)又称为阴部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发生在阴蒂(阴茎)、会阴、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的疾病,易引起阴部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筋膜、韧带产生疼痛与不适[1],其发病率约为6.6%[2]。此病以女性患者居多[3],由于难以启齿,往往不愿就医,因此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痛苦。  相似文献   

17.
<正>癌症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疲乏、失眠等症状困扰,生活质量低下、癌症负担高[1]。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是指患者意识清醒时自主决策确定其在未来失去决策能力时的治疗及护理偏好[2]。ACP不仅使患者得到符合其期望和价值观的治疗及护理,提高其临终期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还能减轻家庭成员决策负担[3]。  相似文献   

18.
<正>胫骨平台系人体膝关节之重要负荷结构,该部位骨折后会引发骨关节炎性病变,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受损、承受活动障碍困扰[1]。手术治疗是该类骨折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患者因疼痛侵袭、并发症困扰、关节功能障碍性活动受限等影响而处于情绪恶劣、生活品质下滑状态,需向其提供积极适用的精心照护[2]。心理护理能让患者重建并维系于良好心境状态[3],康复护理是骨折患者不可或缺的疾控核心内容[4]。本次研究尝试采用心理康复双轨模块干预法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施加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全球有4.63亿糖尿病患者,成人患病率约为9.3%[1]。截止2017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8%,患者人数约有1.298亿,且呈“井喷式”上升趋势[2]。糖尿病为进展性疾病,其引起的继发性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3]。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自我管理是必要且有效的终身治疗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疾病负担[4]。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个体化护理也极为重视[5],  相似文献   

20.
<正>难治性癌痛占癌痛病人的10%~20%,严重困绕临床[1]。1979年Wang等[2]首次报道了低剂量吗啡鞘内注射治疗癌痛,获得了良好镇痛效果。随后植入式吗啡输注系统治疗口服药物未能控制的难治性癌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治疗费用较高,阻碍了其广泛应用。半植入式鞘内吗啡输注系统采用了静脉输液港外接镇痛泵替代全植入式储药池,经济成本大大下降,得到临床青睐[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