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一株海洋来源的真菌Aspergillus sp. WJP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 从该菌株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S)-(+)-11-dehydrosydonic acid(1)、sydonic acid(2)、hydroxysydonic acid(3)、(+)-austrosene(4)、(7S,11S)-(+)-12-hydroxysydonic acid(5)、(7S,11S)-(+)-11,12-dihydroxysydonic acid(6)、7-O-methylsydonic acid(7)、aspergillusene B(8)、yicathin C(9)和emodin(10);体外抗菌结果显示,化合物9和10对幽门螺旋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深海来源的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筛选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来自深海的海水、海泥样品进行了微生物分离并通过抗肿瘤活性筛选获得活性菌株,并研究活性菌株c2b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从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得到真菌,并采用海虾生物致死法和人体慢性艇性白血病细胞(K562)为筛选模型对分离得到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c2b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渡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SRB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 从深海来源的样品中共分离获得29株真菌,其中7株具有细胞毒活性;从c2b活性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1~6),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N-乙酰色氨(1),chrysogine(2),过氧化麦角甾醇(3),5,8-epidioxy-24-methylcholesta-6,22-dien-3β-ol(4),cerevisterol(5)和(4E,8E)-N-[(2'R,3'E)-2'-hydroxy-3'-hexadecenoyl]-1-O-β-D-glycopyranosyl-9-methyl-4,8-sphingadiene(6),其中化合物3,4对小鼠乳腺癌细胞(tsFT210)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株分离自南海沉淀物的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XJW-5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真菌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XJW-56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分离,通过NMR、MS等波谱学技术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SRB和MTT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asterriquinone类单体化合物(1~10),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petromurin C methyl ether(1)、petromurin D methyl ether...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一株药用红树秋茄(Kandelia candela)来源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solani sp. QJS4-1-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虫活性。方法 综合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真菌QJS4-1-2固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粗浸膏)进行系统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其抗虫活性进行测试。结果 从秋茄内生真菌Fusariumsolani sp. QJS4-1-2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包括9个香豆素类化合物orlandin (1)、demethylkotanin(2)、rubrofusarin B(3)、flavasperone(4)、6-hydroxy-8-methoxy-3-methyl-1H-2-benzopyran-1-one(5)、7-hydroxy-4-methoxy-5-methylcoumarin(6)、5-hydroxy-2-hydroxymethyl-4H-chromen-4-one(7)、3S,4R-(+)-4- hydroxymellein(8)和2-[(R)-hydroxyphenyl- methyl]-4H-pyran-4-one(9);此外还有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aspernigrin A(10)。结论 化合物1~10均是首次从秋茄内生真菌中分得,并具有一定的抗虫活性,该研究为秋茄及其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真菌Aspergillus sp.YN-3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制备薄层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和HPLC法等方法进行对真菌Aspergillus sp.YN-3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台盼蓝法对化合物1~3进行了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生长抑制实验。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rodrimanin E(1)、thailandolide B(2)、thailandolide A(3)、3-(3-羟基-5-甲基苯氧基)-5-甲基苯酚[3-(3-hydroxy-5-methylphenoxy)-5-methylphenol,4]、2,3-二羟基苯甲酸(2,3-dihydroxybenzoic acid,5)、3-羟基-2-甲基苯甲酸(3-hydroxy-2-methylbenzoic acid,6)、环(色-苯丙)二肽[cyclo(Trp-Phe),7]、环(色-亮)二肽[cyclo(Trp-Leu),8]、(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2E,24R)-ergosta-5,7,22-trien-3β-ol,9]和3-乙酰氨基-5-乙酰呋喃(3-acetamido-5-acetylfuran,10)。结论化合物1~3从该属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0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3对于HL-60细胞株显示了较弱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来自深海海水的淡紫拟青霉ZBY-1的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活性跟踪模式分得活性组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F法测试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淡紫拟青霉ZBY.1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paecilaminol(1)、paecilaminol盐酸盐(2)、1(2)-linolyl-2(1)-palmityl—glycero—04’-(N,N,N.trimethyl)homoserine(3)、1,2-dilinolylglycero—O-4’-(N,N,N—tfimethyl)homoserine(4)、肉豆蔻酸甲酯(5)、亚油酸甲酯(6)、亚油酸(7)、油酸(8)、3-吲哚甲醛(9)、3一吲哚甲酸(10)和对羟基苯甲酸(11)等11个化合物。化合物1和2对4种人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1.12~8.63μmol/L,且2对该4种人癌细胞的抑制活性是1的2.2—2.7倍。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淡紫拟青霉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3、4和9—11还系首次从拟青霉属分离报道。化合物1是菌株ZBY-1的主要抗肿瘤活性产物。本文首次报道1和2对人癌细胞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8.
摘要:目的 一株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DT-F27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对该真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普解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结果 从真菌Penicillium sp. DT-F27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1),dehydrocyclopeptine(2),3-O-methylviridicatin(3),verrucofortine(4),cyclopenin(5),cyclo(dehydroala-L-Leu)(6),cyclopenol(7),4-hydroxy-2-methoxy acetanilide(8),trans-(3RS,4RS)-3,4-dihydro-3,4,8-trihydroxynaphthalen-1(2H)-one(9),cyclo(D-Pro-D-Val)(10),brevianamide F(11),cyclo(L-Pro-L-Val)(12),anacine(13),cyclo(L-Orn-L-Tyr-L-Orn-L-Ala)(14),cyclo(L-Pro-L-Tyr)(15)。结论 从真菌Penicillium sp. DT-F27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15化合物,其中麦角甾醇(1)和3-O-methylviridicatin(3)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5.6%和34.8%。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1株红树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利用NMR及MS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以斑马鱼血管抑制模型对其进行活性评价。结果 在细胞毒活性的指导下,从Penicillium sp.中分离出抗肿瘤活性化合物brefeldin A,同时还分离出5个天然产物,分别是 (+)-semivioxanthin (1)、(-)-striatisporolide A (2)、dibutyl phthalate (3)、bisdethiobis (methylthio)-acetylapoaranotin (4) 和alternarosin A (5)。其中化合物1和3分别在1 μmol/L和10 μmol/L浓度下显示出斑马鱼血管抑制活性,但同时会导致一定的脊柱弯曲。化合物3还具有抑制硅藻附着的潜在防污活性。结论 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真菌Penicillium sp.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和3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海洋来源的放线菌3295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对海洋来源的放线菌3295代谢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利用细胞周期抑制为抗肿瘤活性指标,采用Sephadex LH—20.硅胶和HPLC等柱色谱技术对3295活性菌株发酵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用流式细胞术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 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I,结构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化合物Ⅰ对小鼠乳腺癌温敏型tsFT210细胞具有G0/G1期细胞周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洋青霉属真菌菌株XGH2321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青霉属真菌XGH2321的发酵液中分离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正相硅胶柱层析、C18柱制备色谱分离获得单体,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及活性测试。结果从菌株XGH2321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己酮烯类化合物及1个酯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ESI-MS、1H-NMR和13C-NMR)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sorbicillin(1),2’,3’-dihydrosorbicillin(2),2,3-Dihydro-7-hydroxy-6,8-dimethyl-2-[(E)-prop-l-enyl]chromen-4-one(3)和dibutylphthalate(4),其中化合物3和4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2、3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和2对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对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化合物2和3的抗MRSA作用,化合物1和3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及化合物1、2和3的抗烟曲霉作用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研究西太平洋海域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
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
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梯度稀释法对化合物开展抑菌活性评价。结果 共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terretonin(1)、terretonin
A(2)、methyl dichloroasterrate(3)、methyl asterrate(4)、methyl 6-acetyl-5,7,8-trihydroxy-4-methoxy-2-naphthalenecarboxylate(5)、
territrem B(6)、alantrypinone(7)、butyrolactone I(8)和versicolactone B(9)。化合物5、8和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化合物5和8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0 μg/mL,化合物9为50 μ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链霉菌CPCC203718中的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链霉菌CPCC 203718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macrolactin B(1)、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2)、环(脯氨酸-酪氨酸)(3)、对羟基苯乙醇(4)、对羟基苯甲醛(5)、环(苯丙氨酸-甘氨酸)(6)、3-羟基吡啶(7)、环(缬氨酸-脯氨酸)(8)、germicidin A(9)。结论从链霉菌CPCC 203718发酵液中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具有良好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MIC为8μg/m L,化合物4具有抗肺炎克雷伯菌活性,MIC为512μg/m 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深海真菌Phomopsis tersa FS44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441的固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从发酵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 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麦角甾醇(2)、12-hydroxydehydrobotrydienol(3)、5,6-二羟基-2,3,6-三甲基环己-2-烯酮(4)、1,2-二羟基-3,4-脱氢蒽酮(5)、(1S,2S,3S,4R) -3-氯-4-(2-羟基丙吡啶-2-基)-1-甲基环己烷-1,2-二醇(6)、(-)-5-methylmellein(7)、酪醇(8)、胸腺嘧啶核苷(9)、(R)-(+)-甘油1-9 (Z),12 (Z)-十八碳二烯酸酯(10)、亚油酸(11)。结论 化合物3~6为首次从Phomopsis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对SF-268、MCF-7、HepG-2和A549 4种肿瘤细胞株具有弱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5.
放线菌是发现大量药用天然产物的资源宝库,在微生物新药研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海洋放线菌生活环境特殊造就了其不同于陆地微生物独特的代谢途径,具有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是天然药用活性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从不同海洋生境来源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已经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化合物,为新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本文主要对近3年(2015~2017)不同海洋生境来源且具有明显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生物活性的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1株药用红树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来源篮状菌属真菌Talaromyces flavus TGGP3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综合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TGGP35液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粗浸膏进行系统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1D NMR)、质谱(MS)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 从真菌T. flavus TGGP35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包括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thymidine(1)和2"-O-methyluridine(2),3个内酯类化合物aspergilactone A(3)、aspergilactone B(4)和nafuredin(5),1个糖苷类化合物carnemycin E(6),3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cyclo-(L-Val-L-Pro)(7)、cyclo(L-Pro-L-Leu)(8)和cyclo(L-Pro-L-Leu)(9),其中化合物6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0.37 mM。结论 化合物1~4和6为首次从篮状菌属真菌(Talaromyces sp.)中分离得到,发现1个具有中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对1株植物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稻米培养基培养,通过正反相
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
共振、圆二色谱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该菌株中共分离鉴定11个已知化
合物,其中包括9个聚酮类化合物(1~9)和2个环肽类化合物(10和11),分别为1-deoxyrubralactone(1)、alternariol(2)、alternariol
5-methyl ether(3)、altenuisol(4)、3-hydroxyalternariol 5-O-methyl ether(5)、(2'R,4'R,5'R)-altenuene(6)、(2'S,4'R,5'R)-isoaltenuene(7)、
(2'R,4'R,5'R)-altenuene-5'-acetoxyester(8)、7-hydroxy-3,5-dimethyl-isochromen-1-one(9)、腾毒素(10)和二氢腾毒素(11)。结论 化合
物1、化合物3~11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分离,化合物2和3在100 μmol/L的浓度下对人膀胱癌J82细胞株具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分
别为56.9%和59.7%。 相似文献
18.
摘要:研究真菌Neoascochyta argentina中抗菌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从Neoascochyta argentina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scomfuran A(1),phenylpyropene B(2),phenylpyropene C(3),phenylpyropene F(4),phenylpyropene A(5),pyripyropene A(6),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Neoascochyta属分离得到。采用微量稀释法,测试分离化合物对于5种病原细菌和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2,4和5对于灰葡萄孢菌具有抑制活性(MIC均为50 μg/mL)。研究结果表明真菌Neoascochyta argentina中主要代谢产物为pyripyropene和phenylpyropene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的活性,为开发其成为微生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 对1株来源于中国西沙群岛的珊瑚Sarcophyton trocheliophorum共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18XS79ZP-2)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方法,并通过与报道的数据进行对比,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1-Acetyl-β-carboline(1)、(K)-3a-hydroxyfuroindoline(2)、3-Hydroxyacetylindole(3)、(R)-3-Hydroxy-3-(2-hydroxyethyl)indolin-2-one(4)、(R)-3-hydroxy-3-( 2"-oxopro-pyl) indolin-2-one(5)、Nb-acetyltryptamine(6)、cyclo-(L-Pro-L-Leu)(7)、cyclo(L-Pro-L-Phe(8)、cyclo-(L-Val-L-Tyr)(9)、cyclo-(L-Val-L-Leu)(10)。结论 从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已知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分别属于β-carboline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和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中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