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运动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  相似文献   

2.
3.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医学针灸治疗3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水晶管脉冲治疗仪进行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疗程3个月。结果试验组行康复治疗后,肢体肌力恢复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天数为(16.2±0.2)d少于对照组的(18.3±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医学针灸联合水晶管脉冲治疗仪行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改善循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尹久  熊德菲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17-118,121
目的 评价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可行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u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探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将抽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个组别患者治疗前后的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数值与临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通过观察两个组别患者的各项判定指标,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加快患者恢复肢体活动的能力,肌张力加重程度大幅度缓解。  相似文献   

6.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3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后遗症,进行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同期35例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评定疗效,显效患者23例,占65.7%;有效患者6例,占17.1%;无效患者6例,占17.1%,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显效患者14例,占40.0%;有效患者8例,占22.9%;无效患者13例,占37.1%,总有效率62.9%。两组间总有效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将69例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禁用其他抗痉挛药物,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痉挛,Fuge-Meyer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中药治疗组在降低肌张力减轻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能降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0例,占总数的66.67%,有效6例,占总数的20.0%,无效4例,占总数的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中显效13例,占总数的43.33%,有效6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1例,占总数的36.67%,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雁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78-1779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遗症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2005年11月~2007年1月62例脑卒中后遗症,其中31例进行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为治疗组,31例为药物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经过3个月后评比,31例康复治疗组的患者肌力恢复强于31例药物治疗组的患者。通过Brunnstrom评分标准比较和Barthel指数(下肢步行能力)比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宜尽早介入康复训练及针灸疗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泉州市泉港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参照组(n=30)。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温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Ashworth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参照组的73.33%(χ2=4.320,P=0.038)。治疗3个月后,2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低于治疗前,上、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参照组(P均<0.01);2组NDS评分低于治疗前,MBI评分高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应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老年中风偏瘫患者98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内科治疗,治疗12周后,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吕晶 《家庭医药》2016,(7):27-28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跟据中医分型分别给予中成药治疗。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行正规系统的运动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针灸采用体针治疗方法,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位为主。对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患肢运动功能评价(FMA)、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以及下肢Brunnatro m评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两组下肢Bru nnatrom评级、下肢FMA积分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下肢Brunnatrom评级、下肢FMA积分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中风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针灸并配合康复训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梁志 《首都医药》2021,(16):147-148
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仪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借助下肢等速肌力训练仪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额外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17.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武  刘芹  邵华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18+120-118,12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组配合针灸,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肢痉挛程度均明显减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改善,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能有效降低肌张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 12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各项康复指标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脑卒中痉挛的原因和特点,加用局部和整体针刺穴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9.
高塬  邱晓玲 《贵州医药》2020,(4):605-606
目的观察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的影响性。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5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57例,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58例,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入组时、疗程完成后FMA、BI、Ash-worth评分、肌电图指标变化并比较。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FMA、BI较入组时均显著升高,Ash-worth评分显著下降,且研究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max、M/H较入组时均显著下降,Mmax显著升高,且研究组Mmax显著高于对照组,Hmax、M/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痉挛程度等级1级、2级明显上升,3级、4级显著下降,且研究组1级、2级显著高于对照组,3级、4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能改善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功能,改善FMA、BI功能,促进神经元恢复,改善肢体痉挛偏瘫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治疗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共8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系统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配合以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评测法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比治疗前得到改善,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观察组的患者改善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的改善程度强,其差异也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上疗效显著,应当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