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短轴局部舒张功能及运动同步性。方法HCM患者(HCM组)33例,对照组32例。获取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与乳头肌水平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2D—STl分别测量各节段径向、周向的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峰值(SRe—R、SRa—R、SRe—C、SRa—C)及达峰时间.并计算左心室短轴12节段径向及周向的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蝴一SD、TASPR-SD、TESPC-SD、TnsRc—SD),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各节段SRe—R均显著降低(均P〈0.01),绝大多数节段SRe—C显著减低(P〈0.05或0.01),部分节段SRa—R、SRa—C减低(P〈0.05或0.01)。HCM组的TEsRR—SD、TESRC—SD明显增大(均P〈0.01),TASRR—SD、TSRR—SD虽较对照组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HCM患者左心室存在舒张功能减低及室壁运动不同步,2D—STI可以准确地定量评价其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研究兔左心室局部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开胸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于实验后3 d分别采集两组动物左心室短轴二尖瓣口、乳头肌、心尖水平动态二维灰阶图像;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心室不同水平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径向应变率(SrR)、周向应变率(SrC)、旋转率(RotR)及扭转角度(Rot),并同步记录左心室压力指标.结果 (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度(Ldp/dtmax)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M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局部梗死段SrR、SrC、RotR及Rot均下降.(3) AMI组梗死节段在3个水平间的SrR、SrC及Rot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规律消失.(4) STI所测得收缩期指标与dp/dtmax具有正相关(r=5.67,P<0.05),舒张期指标与LVEDP具有负相关(r=-5.06,P<0.05).结论 左心室扭转功能与LVdp/dtmax的相关性最强,左心室下壁对前壁心肌梗死的代偿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癍点追踪成像(RT-3DSTI)测量心肌梗死收缩期左心室心肌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PSL)、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及整体径向应变(GRS),探讨其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重复性。方法83例研究对象,包括心肌梗死患者38例,健康对照者45例;采用RT-3DSTI测量收缩期左心室GPSL、GLS、GCS、GAS、GRS;分析心肌梗死组RT-3DSTI特征,并探讨其与实时三维超声(RT-3DE)测量射血分数的相关性;随机选取20例心肌梗死患者,用Bland-Altman法研究RT-3DSTI在观察组内和观察组间的重复性。结果(1)心肌梗死组收缩期左心室GPSL、GLS、GCS、GAS、GR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2)ROC曲线显示GPSL、GLS和GAS能反映心肌梗死组整体应变的变化;(3)GPSL、GLS、GCS、GAS及GRS与RT-3DE射血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4)Bland-Altman法显示心肌梗死患者RT-3DSTI测量在观察组内和观察组间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RT-3DSTI可简便快速评价·,22肌梗死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其测量左心室整体功能不依赖左心室负荷变化的影响,可能是一种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有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无心肌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左心室心肌的功能。方法 选取左心室充盈正常的高血压病人40例(Ⅱ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的高血压病人40例(Ⅲ组)、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应用STI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整体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收缩期长轴应变,通过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分别计算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扭转速度达峰时间(PTV)、解旋速度峰值(PUV)、等容解扭转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UHT)等左心室扭转-解旋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Ⅱ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Ptw、AVCtw、MVOtw、PTV、PUV增加,UntwR减低,UHT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F=3.34-23.75,q=1.69-13.51,P〈0.05);Ⅲ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9.13-11.91,q=2.94-3.64,P〈0.01)。Ⅲ组与Ⅱ组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整体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UntwR减低,差异有显著意义(q=3.12-3.59,P〈0.05)。结论 STI可用于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心肌功能的早期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参数,探讨3D—STI评价其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3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年龄、性别和高血压发病率匹配的对照组26例。经胸采集心尖全容积三维图像,应用三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测量两组病例左室整体长轴应变值(G15)、整体圆周应变值(GCS)、整体径向应变值(GRS)及整体面积应变值(GAS)。绘制各参数ROC曲线,确定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点。并对各参数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各整体心肌应变参数均明显减低fGRS:(47.72±8.66)比(40.05±8.66),P〈0.001;GCS:(-17.88±2.37)比(-14.89±2.61),P〈0.001;GLS:(-14.10±2.61)比(-17.04±2.60),P〈0.001;GAS:(-30.20±2.57)比(-25.63±3.73),P〈0.001]。ROC曲线表明GRS、GCS、GLS、GA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8.8%、65.6%、78.1%、84.4%,特异性分别为65.2%、65.4%、70.0%、78-3%。相关性结果表明:GLS、GCS、GAS与LVEF之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4、-0.655、-0.693(P〈0.001);GRS与LVEF之间呈正相关,r为0.643(P〈0.001)。结论3D—STI能较敏感地评价冠心病患者早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变化,其中面积应变较其他指标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7.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及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短轴室壁运动二维应变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正常人及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短轴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观察正常人室壁二维应变的规律,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对节段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正常人及35例心肌梗死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短轴观3个水平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各节段的径向(Rs)、圆周应变值(Cs)及旋转角度(Rot)。结果:正常组Rs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头肌水平显著高于心尖水平(P<0.05);Cs和Rot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的Rs和Cs显著低于正常组相应节段(均为P<0.01),Rot在某些节段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STI能够准确测量左室短轴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敏感评价心肌缺血程度;Rot指标不如Rs和Cs敏感,可作为辅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朱玉召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2):166-168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A组)、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病人40例(B组)、健康对照者30例(NC组),应用STI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整体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结果与NC组比较,A组、B组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3.75,q=3.50、6.30,P<0.05);B组整体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9.91,q=3.87,P<0.05)。B组与A组相比,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进一步减低,差异有显著性(q=3.02,P<0.05)。结论 STI可以早期、准确识别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病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左心室心肌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ApHCM组)35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40例,应用STI测量左心室各节段的纵向应变,以及整体心肌的纵向应变、应变率、达峰时间,并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HCM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减低(t=2.05~7.27,P<0.05),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应变率减低(t=8.81、3.52,P<0.05)。两组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TI能够准确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的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室间隔中上段肥厚的HCM病人40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40例(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PS)及其应变率(GLSRs)、达峰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M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t=2.00~9.32,P〈0.05),左心室GLPS和GLSRs也减低(t=17.75、4.23,P〈0.05)。结论STI能够准确评价HCM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