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硫酸吗啡控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84例中重度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分成两组,美施康定组44例,初始剂量30mg,q12h,多瑞吉组40例,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疼痛强度有明显下降;治疗后第1、4、7、14天,美组疼痛指数较多组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美组比多组高.结论:两药对晚期癌性疼痛疗效较好,美组优于多组,但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2.
3.
癌症疼痛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痛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也是晚期肿瘤治疗中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癌症病人对自己的病有了心理适应之后,最怕的是疼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00年让癌症病人不痛”的口号。本文就癌症疼痛原因及心理治疗缺点体会。1癌痛原因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最难忍的是疼痛。不仅表现在身体上的疼痛,也表现抑郁导致的精神性疼痛,人际关系及社会地位变化导致的社会性疼痛,以及惧怕死亡而导致的心理性疼痛等“综合痛”[1]。1.1癌症本身正常组织受到癌肿的破坏或浸润,导致邻近神经、神经根的侵犯、受压和破坏,局部组织、脏器缺血坏死,血…  相似文献   

4.
 背景:芬太尼透皮贴剂与口服吗啡控释片的止痛效果相近,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晚期癌痛止痛治疗,但与芬太尼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屡有报道,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受到某些质疑。 目的:探讨长期接受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对罹患晚期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 方法:纳入309例晚期癌痛患者,其中男143例,女166例,年龄26-72岁,前2周使用口服缓释吗啡止痛,第3周开始改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直至第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比较两种药物的止痛效果、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及患者的接受程度。 结果与结论:患者在使用口服缓释吗啡及芬太尼透皮贴剂期间疼痛均获得良好控制。使用口服吗啡缓释片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依次为便秘、恶心、疲劳和食欲减退。在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后,便秘(χ2=5.22,P=0.02)、恶心(χ2=4.38,P=0.04)症状较口服吗啡缓释片治疗明显减轻,呕吐症状虽有所减轻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2.7,P=0.10);有2.3%患者出现皮肤反应,更换贴片区域后好转,皮肤反应在使用后2-10周时有所减轻,一些不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头痛、腹泻、呼吸困难、出汗增多等症状在增加剂量后初期出现。与口服缓释吗啡相比,91%患者偏爱或强烈偏爱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说明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以稳定地控制疼痛,减轻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患者依从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情况,分析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临床护理对策,以求减少患者的疼痛。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50例患者进行了疼痛评估,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癌症晚期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在癌症晚期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疼痛教育在晚期癌痛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癌痛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晚期癌痛患者均给予规范的癌症疼痛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系统的疼痛教育方案,并分别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和睡眠质量变化情况予以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经教育后的数学评分(NRS)值(2.41±1.25)显著降低、爆发痛次数(2.15±1.10)次/天明显减少,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996,4.490;P0.05);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等睡眠质量指标均显著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值(8.86±2.05)分明显降低,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4,3.209,3.144,3.370,4.943,4.114,3.034,3.744;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7.92%)显著提升,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6,P0.05)。结论:疼痛教育能够使晚期癌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得以有效控制,睡眠质量进一步改善,可作为晚期癌痛病人的辅助治疗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孟君艳 《医学信息》2019,(10):146-147
目的 分析晚期癌因性疼痛患者治疗中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的效果、对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晚期癌因性疼痛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参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疼痛评分及疼痛介质水平。结果 用药前两组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NRS评分、5-HT、DA、NE分别为(2.30±0.75)分、(682.05±85.93)ng/L、(13254.51±2546.01)ng/L、(468.63±52.74)ng/L,低于参照组的(4.21±0.63)分、(821.17±71.02)ng/L、(15862.01±2634.51)ng/L、(497.30±53.59)ng/L,且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癌因性疼痛患者治疗中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可减轻疼痛、降低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8.
癌痛是可以控制的,疼痛是无益的,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学习,全面掌握癌痛知识和控制方法,正确认识癌痛,精确评估癌痛,有效控制癌痛,使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彭晶  张超  曹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1):1889-1891
目的:探究喉癌术后患者应用以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为核心的心理灵活性干预对患者心理灵活性、癌性疼痛控制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0例喉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终末期癌症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以ACT为核心的心理灵活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灵活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文版接纳与行动问卷(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Ⅱ,AAQ-Ⅱ)评分及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归属感、焦虑/抑郁、态度、自我效能/自我控制、自尊及自我接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数字评分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癌性疼痛控制障碍问卷(Barriers questionnaire,B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ACT为核心的心理灵活性干预对喉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提升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性水平及心理灵活性,提高疼痛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芬太尼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诱导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气、应激指标以及疼痛指标的变化。结果:瑞芬太尼组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在切皮后2 h、术后4 h和术后12 h较麻醉前波动较大,而联合用药组在术后12 h时恢复麻醉前水平;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较麻醉前无明显改变;瑞芬太尼组的血糖、皮质醇等指标在切皮后2 h、术后4 h和术后12 h时变化较联合用药组明显(P<0.05);两组术后1 d时的VAS得分及5-HT水平无明显差别,术后3 d时,两组患者的VAS得分及5-HT水平均较术后1 d时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可减轻老年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建立免疫复合物致痛模型并与甲醛致炎性痛模型比较,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局部炎症反应及p38 MAPK在脊髓表达的改变,探讨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与普通炎性介质致痛的不同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成年SD健康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及免疫复合物组,每组10只。每组中各取5只大鼠分别鞘内注 射DMSO(对照组)或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各组分别在大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入20 μL PBS、甲醛及免疫复合物,于30 min、1 h、2 h、4 h、8 h、12 h测定疼痛行为,并于12 h后取大鼠脊髓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p38及活化p-p38蛋白表达。结果: (1) 致痛模型比较:甲醛致痛后大鼠后足立即出现红肿及自发痛,疼痛阈值30 min内迅速下降之后随时间推移缓解,脊髓活化的p-p38表达增加。免疫复合物组大鼠注射部位无红肿表现,疼痛阈值缓慢下降,至注射后8 h达到低谷,脊髓p38无明显活化。(2) 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可使甲醛组大鼠局部炎症反应及疼痛阈值下降,但对免疫复合物组及对照组大鼠无效。结论: p38 MAPK活化参与了甲醛所致炎症性疼痛的机制,但不参与免疫复合物致痛机制。本实验建立的抗体复合物致痛模型表现出与甲醛炎性痛不同的疼痛特点。  相似文献   

13.
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癌与腺样囊性癌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与腺样囊性癌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基底细胞腺瘤,5例基底细胞腺癌和7例腺样囊性癌进行了免疫组化和双重免疫电镜(2例)的观察。结果 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在免疫表型方面非常相似;基底细胞腺瘤(癌)与腺样囊性癌之间在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的鉴别诊断基于两者的生长方式和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观察有助于基底细胞腺瘤(癌)与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结合基本的护理以及临床治疗措施,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方法 医护工作者以暗示、疏泄安慰和死亡教育等多种手段,帮助患者树立起正确的疾病、死亡观.结果 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但可以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晚期癌症患者可以获得正确的死亡观,同时引发其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使得每位患者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平静、安详,远离恐惧,正确的理解与看待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后焦虑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AS评分并进行术后疼痛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术后SAS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评分(干预前:t=-0.270,P=0.788;干预后:t=-7.110,P=0.000);干预组对疼痛的耐受性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χ2=6.631,P=0.036)。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术后焦虑与疼痛,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疼痛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6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病例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护理后,干预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OVCF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但能良好抑制疼痛症状,也可迅速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差异,为认知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患者和家属关注较多的19个问题编制成疾病认知问卷,调查60对首次入院治疗的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结果:患者和家属对以下5个条目回答差异明显,①是否知道诊断(患者知道的占83%,家属知道的占97%,χ^2=5.93,P=0.015);②是否应该告知患者诊断(87%患者和65%家属认为是,χ^2=7.69,P=0.006);③患者本人是否必要知道治疗的详细方案(77%患者和62%家属认为有必要,χ^2=8.71,P=0.013);④应该由谁来决定患者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患者认为由自己决定的占7%,家属认为由患者决定的占17%,χ^2=7.19,P=0.028);⑤假如治疗只能延缓病程,减轻痛苦,你会怎样选择(患者选择继续治疗的占80%,家属选择继续治疗的占97%,χ^2=8.09,P=0.004)。受教育程度高(χ^2=5.63,P=0.018)和有固定职业(χ^2=4.10,P=0.043)的患者希望被告知详细治疗方案。结论:患者之间以及患者和家属之间在知情及治疗的认知上存在差异,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封闭和开放两种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本研究采取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分到封闭吸痰组和开放吸痰组,每组30例。封闭吸痰为试验组,开放吸痰为对照组。在吸痰操作之前、过程中、结束后即刻、结束后5 min、结束后20 min分别进行行为疼痛评分和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的BPS和RASS评分在吸痰操作后均有增高,两种吸痰方法所引起的疼痛和躁动水平增加的幅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两种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能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证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使用主动自锁托槽与被动自锁托槽正畸治疗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方法选取接受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年龄11~26岁)46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使用主动自锁托槽矫治,另一组使用被动自锁托槽矫治,通过调查表采用VAS评分表评估初戴后1w的疼痛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主动托槽组初始正畸疼痛发生率为60.8%,被动托槽组为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的类型对于患者疼痛感的影响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感知控制、心理健康与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某院收治的93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癌症经验与效能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癌症疲乏量表对患者感知控制、心理健康、癌因性疲乏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感知控制、心理健康与癌因性疲乏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化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