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南宁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0754例,年均发病率79.02/10万,死亡35例,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乙肝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0.44%,年均发病率为63.78/10万。丙型肝炎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为4.03%,至2007年已升至10.67%。南宁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县(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结论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形势严峻。在做好新生儿和低年龄组儿童甲、乙肝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病毒性肝炎预防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肝炎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洪泽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间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751例,乙肝占63.9%。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波浪式变化,平均发病率为38.79/10万,总体发病趋势较平稳,最高峰在2011年,为40.00/10万。病例最多的是高涧镇,其次是岔河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5~69岁,其中55~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发病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工人。结论应制定针对农民、工人等重点高发人群的免疫方案,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2004-2009年广西全州县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全州县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2004-2009年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共3 140例,人群发病率为6.75/万,男性高于女性为2.7∶1。各型肝炎人群发病率分别为甲肝1.12/万、乙肝4.53/万、丙肝0.78/万、戊肝0.04/万、未分型肝炎0.27/万;肝炎高发病例年龄在15~54岁,农民、公职人员和学生发病人数分别占67.36%、7.55%和6.71%,肝炎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以乙型肝炎为主。结论全州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病毒性肝炎防治任务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永胜县2001-2010年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做好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永胜县2001-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永胜县共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1186例,年均发病率30.46/10万,死亡3例,年均死亡率为0.08/10万.永胜县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坝区高于山区(P<0.05),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723例,占发病数的60.96%,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 ~49岁年龄段.结论 永胜县2001-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形势仍然严峻.在做好新生儿和低年龄组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病毒性肝炎预防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肝炎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近6年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年至2009年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6年来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共736例,人群发病率为33.1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甲肝127例,乙肝503例,丙肝45例,未分型肝炎60例,戊肝仅在2009年发现1例。肝炎病例高发年龄在25~34岁年龄组,农民和学生发病人数占64.54%,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县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的防治任务仍然严峻,重点应放在农民和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门市性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2004年江门市的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3~2004年江门市性病发病呈快速增长趋势,由1993年的1403例(发病率63.52/10万)上升到2004年的9101例(发病率225.91/10万),年均增长18.53%,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梅毒,年均增长55.06%,其次依次是生殖器疱疹(GH)、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CA)、淋病,年均增长分别是50.73%、36.14%、15.99%、2.93%;女性性病报告病例数从1993年的500例增长到2004年5010例,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男性的14.7%;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依次为30~39、40~49、≥50岁组,而<15岁组最低;非婚性接触是性病传播的一个最主要感染源。结论江门市性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根据疫情资料,2004年—2008年三原县病毒性肝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6.33/10万,其中甲型肝炎为4.27/10万,乙型肝炎为62.83/10万,丙型肝炎为3.18/10万。多于冬季和春末夏初两季发病,各年龄组都有发病,15岁以下年龄发病构成在30.00%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城乡发病除2005、2007年外,其余年份均有明显波动。说明我县应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胶南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胶南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3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64/10万。男女性别发病之比为2.06:1。发病年龄组以0~9岁发病率最高(44.95/10万),其次为10~60岁年龄组(28.90/10万),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低(21.25/10万)。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39.13%;其次为小学生,占24.10%;再次为工人,占10.06%;其他职业占26.71%。结论: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农民和小学生为主。应进一步加强甲肝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不断提高人群免疫屏障,逐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海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在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 Reported System,NNDRs)中报告的青海省甲肝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青海省报告甲肝病例6 782例,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波动在5.79/10万~22.17/10万之间。5~9岁组人群发病率在各年龄组中排序最高,发病率(32.23/10万)明显高于全人群平均发病率(12.11/10万)。报告病例的地区聚集性明显,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西宁市、海东市和海南州,共报告617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1.08%。结论青海省甲肝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应加强适龄儿童甲肝疫苗接种,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以控制甲肝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乙型肝炎流行趋势.方法 整理分析历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并通过漏报率调查来校正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北京市急性乙型肝炎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18.51/10 万,校正报告发病率为22.21/10 万.1990-2003年病毒性肝炎总发病数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70.78%),而急性乙肝逐年发病水平下降较慢(下降幅度为25.46%),急性乙肝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报告数的百分比却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主要发病集中在20~40岁之问的中青年男性.结论 目前本市乙肝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构成,应注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以外的其他途径的乙肝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和分析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甘肃省2008年年鉴,并采用两步聚类方法对报告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6.82/10万。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以20岁以下儿童为主,0~20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9.92%;7~11月高发(占报告病例数的52.01%),即秋冬春季节高发,发病最高峰为10月。甘肃省各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水平差异较大,发病较高的地区多位于甘肃西部和南部地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可聚为2类,即以农民和非农民人员为代表,以农民为代表的一类大多年龄较大,发病时间在上半年;而非农民人员多数年龄较小,发病时间在下半年。结论本研究表明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形势不容乐观,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地区分布、职业分布和年龄差异显著,应进一步摸清存在差别的原因,加强甲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规划及相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聊城市2004-201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下一步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汇总分析聊城市2004—2011年乙肝发病资料,用动态数列分析其发病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速度,并描述乙肝的流行特征.结果2004-2011年聊城市共报告乙肝发病19189例,年均发病率42.06/10万,男性发病率(51.15/10万)高于女性(31.81/10万);总体发病呈波动上升趋势,高峰聚集在20~24岁年龄段,但10~25岁年龄组呈显著下降趋势,40-65岁年龄组发病则逐年上升;农民、学生、工人占总发病人数的83.8%,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发病构成顺位上升明显.结论男性青壮年、农民、学生、工人、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为乙肝发病重点人群,应在提高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高危人群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富锦市1995年~2009年STD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 对富锦市区1995年~2009年性传播疾病(STD)疫情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富锦市在1995年~2008年期间,共报告STD474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6.08/10万,年平均增长率14.7%,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②2003和2004年出现发病高峰,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9.64/10万和158.12/10万;③发病病种以淋病最多,尖锐湿疣次之,第3位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④女性STD发病率高于男性;⑤20~29岁,30~39岁年龄组发病高于其它年龄组,占79.15%;⑥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最为多见,占77.34%,文化程度构成中学文化占87.34%,报告病例本市4610例.占97.09%.结论 富锦市STD发病呈增长趋势.加强STD防治知识的普及,在所有娱乐场所实施100%安全套使用项目,是控制STD蔓延的有效措施.也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近9年法定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流行特点,科学评价肝炎流行状况,为今后肝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Excel2003和Origin7.5软件对2004~2012年我国法定病毒性肝炎传染病病例进行回顾统计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我国共报告法定病毒性肝炎发病数13 501 863例,年均发病率为112.960/10万,死亡数9 225例,年均死亡率为1.007/10万,在5种类型肝炎中,乙肝发病数最多,共11 088 434例,占病毒性肝炎传染病总数的82.125%。其次为丙肝发病数1 097 768例,占8.130%。每年3月和11月发病率较高,死亡率比上一年降低几率较多且幅度较大。结论:乙型肝炎发病数远远高于其它类型,仍是今后病毒性肝炎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其次丙肝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4-200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论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乙肝报告发病率显著呈逐年增高趋势,从2004年的80.89/10万增至2009年的127.26/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2.65/10万;2004-2008年未见明显的季节性高峰,2009年1月份报告病例数突然增多,并呈逐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沿海区县高于山区县;发病以20~岁组至45~岁组的青壮年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低;男女比例为2.77∶1;发病以农民、工人、学生等为主;2006年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HBsAg阳性率为12.78%,5~岁组以下儿童阳性率最低(1.30%),25~岁组阳性率最高(19.62%),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32,P=0.000)。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取得显著成效,但发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应采取以阻断母婴传播为主,并加强对20~岁组至45~岁组农民、工人、学生等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赣榆县病毒性肝炎疫情,为病毒性肝炎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人HBsAg、抗-HAVIgM、抗-HBcIgM、抗-HCV、抗-HEVIgM。结果 2008-2012年共监测病毒性肝炎病例779例,年平均发病率19.68/10万。其中,甲型肝炎病例占7.3%、乙型肝炎病例占75.5%、丙型肝炎病例占4.9%、戊型肝炎病例占9.9%、未分型肝炎病例占2.4%。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3月有一发病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3.2∶1;职业发病中农民为主,占66.2%。结论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导的综合防病措施,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有效降低了低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因此疫苗接种是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途径,目前防治的重点应放在20岁以上的成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津南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津南区2011—201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津南区累计报告乙肝病例550例,平均发病率17.24/10万。男性发病率(22.02/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11.31/10万)。20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2.35/10万)低于2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20.37/10万)。结论 2011—2015年津南区乙肝发病趋势平稳,防控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人群分布上呈现了一定特征,这提示今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加强成人疫苗的推广工作,特别是加强农村地区的乙肝防治宣教工作,进一步降低全区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泉州市1979-200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进一步了解泉州市流脑流行情况、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泉州市1979-2008年的流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泉州市1979-2008年报告流脑8 3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1/10万,死亡245人,年平均死亡率0.14/10万,病死率为2.95%.有明显的冬春季发病高峰,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4.44%.农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农村、城市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01/10万、3.33/10万.年龄组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0~岁、5~岁、15~岁.分别占发病数的28.24%、18.56%、13.40%.学生发病最多占36.21%,其次为散居儿童占33.06%,第三为农民占16.94%.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B、C群病例呈散在发生.结论 1982年起实施流脑疫苗接种后,流脑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提示加强疫情监测,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流脑疫苗的接种率,推广接种A+C流脑疫苗,对预防和控制流脑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薇  邓炯  彭秀  李亚楠  陈红  王欢 《医学动物防制》2023,(7):668-671+675
目的 分析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 0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6.59/10万,甲、乙、丙、丁、戊和未分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0.85/10万、 87.41/10万、 43.49/10万、 0.03/10万、 2.27/10万和2.54/10万;死亡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0.05%。各年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27,P<0.01),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78.15,P<0.01)。城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低于乡镇,(X2=169.14,P<0.01),无季节性发病高峰(r=0.03,P>0.05);发病年龄以50~<60岁最高(300.28/10万),0~<10岁最低(4.8...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唐山市200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和相关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唐山市2005-2009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33 468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2.44/10万,病死率为0.01%。甲肝呈稳中略降,乙肝和丙肝有上升的趋势,0~9岁年龄组发病显著下降。结论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甲肝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的发病率。在使用疫苗的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