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sus,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6年该院PDA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216例,其中系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8(男3,女5)例,占3.7%。该组中年龄3~35岁,平均(11.8±8.5)岁,再通的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1.5~4.0mm,采用COOK可控弹簧圈或国产PDA蘑菇伞经导管封堵再通的PDA,术后24h、1、3、6个月和1年随访,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8例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均一次介入封堵成功,介入手术成功率100%。其中应用弹簧圈封堵3例,应用国产PDA蘑菇伞封堵5例。手术时间为25~44min,平均(34.3±6.7)min,X线透视时间为4~9min,平均(6.6±2.1)min。术后定期随访,患者PDA残余漏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无并发症。结论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是可行、有效、安全的,可以作为外科术后再通的PD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导管堵闭法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效果。方法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对16例婴幼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 ,男 6例 ,女 10例 ;年龄 8~ 36月 ,平均 (17.8± 5 .6 )月 ;体重 6 .5~15kg ,平均 (11.5± 2 .3)kg。形态A1型 9例 ,A2型 5例 ,B2型 1例 ,C型 1例 ;Qp/Qs1.4~ 5 .7,平均 2 .6±1.0 ;主动脉造影显示PDA最窄内径 1.3~ 10 .8mm ,平均 (4 .3± 2 .5 )mm。结果 :16例患儿应用弹簧圈 3例、应用蘑菇伞堵闭器 13例 ,成功率 10 0 % ;术后心血管造影显示 ,弹簧圈组未见残余分流 ,蘑菇伞组 38% (5 /13)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2 4h心脏彩超复查 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1月彩超复查 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 ;住院天数 4~ 2 7d ,平均 (9.8± 5 .3)d ;术后住院天数 2~ 9d ,平均 (4 .3± 1.8)d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堵闭法治疗婴幼儿PDA安全、简便、有效、恢复快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心脏移植供心采取及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手术中较合理的供体心脏的采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期缩短供体心脏的采取时间 ,尤其是热缺血时间 ,避免损伤 ,使供体得到有效的保护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在 18例犬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于 2 0 0 1年 1月、3月 ,2 0 0 2年 3月共进行 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观测开胸时间、供心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 ,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8例供体犬热缺血时间 4~ 7分钟 ,平均 (5 2± 1 3)min、冷缺血时间 15 0~ 2 0 0min ,平均(16 3± 18)min ,2例电击复跳 ,余均自动复跳 ,且均获短期存活 ;3例原位心脏移植病人的供体热缺血时间分别为 4 5、3 9、4 2min ,冷缺血时间为 85 9、72 9、78 1min ,术毕心脏均自动复跳 ,呼吸机辅助 13~ 16h ,苏醒后 4 8~ 72h内下床活动 ,术后 1周内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功能正常 ,左室射血分数 (EF) 6 5 %~ 80 %左右 ,随访 8~ 2 2个月未发生心衰。结论 :心脏移植术中供体的正确获取以及有效的心肌保护是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基础 ,并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8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在体外循环(CPB)下行手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经验。方法 CPB采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心肌保护为4:1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后切开肺动脉堵住动脉导管开口,防止灌注肺。结果 CPB时间53~96min,心脏阻断25~63min,均自动复跳,顺利脱机,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深低温低流量CPB行成人动脉导管直视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爱英  孟亚玲  何晓燕  沈静  马荣 《医学争鸣》2000,21(7):S160-S160
0 引言 动脉导管未闭 (PDA)非开胸封堵术 ,成功应用于临床 ,已取得很大的进展 ,使 PDA封堵术成为国内外许多心脏医疗中心的常规治疗方法 ,我院自 1998年采用 Amplatzer封堵器成功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2 0例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全组 2 0 (男 7,女 13)例 ,年龄 0 .8~ 12 (平均6 .4)岁 ,体质量 6~ 2 6 (平均 16 ) kg,本组均经临床、ECG、心脏 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 PDA,均经降主动脉证实 ,肺动脉压正常 10例 ,轻度增高 5例 ,中度增高 2例 ,重度收稿日期 :2 0 0 0 -0 5 -0 8; 修回日期 :2 0 0 0 -0 6-18…  相似文献   

6.
蘑菇伞状未闭动脉导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蘑菇伞状动脉导管封堵器 (ADO)经导管闭塞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即刻和早期疗效。方法  2 2例病人 ,男 7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2 1(3~ 6 5 )岁。PDA平均最小直径为 5 .6 1(2~ 9)mm。应用F6~F7长鞘管经静脉系统输送ADO。结果  2 2例病人均获成功。 13例术后即刻主动脉造影显示PDA完全堵塞。所有病人术后 1周心脏多普勒超声显示PDA完全堵塞 ,无并发症。结论 蘑菇伞状ADO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PD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方法 经右外侧小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脏直视手术 16例。结果 全组平均切口长度 ( 8 2 6± 1 6 7)cm ,体外循环时间 ( 38 2 6± 16 38)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 ( 8 93± 3 2 4)h ,胸腔引流量 ( 14 8 2 3± 5 5 6 2 )ml ,术后住院时间 ( 8 5 1± 2 4 5 )d。术后恢复良好 ,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结论 右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 ,简便安全 ,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治疗 1 2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PDA患者 ,年龄 2~ 1 7( 6 .2± 3)岁 ,体重 8~ 6 2 .5( 2 3.1± 2 .3)kg。其中2例经外科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再通患者。采用美国AGA公司生产的Amplatzer自膨性蘑菇状封堵器 ,选择封堵器的型号较PDA最窄径大 2mm ,用 6F传送鞘经静脉置入 ,术后即刻行胸主动脉造影。手术前、后均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术后 2 4h、3个月、6个月、1 2个月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检查。结果PDA最窄径 1 .8~ 6 .3( 3.7± 1 .4 )mm ,手术成功率 1 0 0 % ,术后即刻听诊杂音消失者 1 1例 ,轻度收缩期杂音者 1例。 1 5min后胸主动脉造影显示 1 1例完全闭塞( 91 .6 % ) ,仅 1例有极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72h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分流消失。全组患者无任何导管及临床并发症发生 ,随访 3~ 1 2 ( 7.3± 2 .7)个月 ,所有患者无PDA再通及封堵器移位。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操作简便 ,安全有效 ,成功率高 ,适用于各种类型PDA ,患者也容易接受 ,是目前介入治疗PDA最理想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美观、损伤小的局限性低位部分胸骨劈开小切口开胸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局限性低位部分胸骨劈开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 14例 ,观测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病种包括 :房间隔缺损 (ASD) 5例、室间隔缺损 (VSD) 4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2例、肺动脉狭窄 (PS) 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2例。其中房缺 (ASD) 5例、室缺 (VSD) 3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1例、肺动脉狭窄 (PS) 1例均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完成手术 ,室缺 (VSD) 1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 2例则在低温心脏停跳下顺利完成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 ,术中及术后均无合并症发生 ,术后无明显疼痛。皮肤切口长度 9.5± 3.5cm ,胸骨纵切口长度 10 .8± 3.6cm ,皮肤切口 /胸骨长度系数为 0 .72± 0 .15 ,显露主动脉 2 .7± 0 .7cm ,显露肺动脉 1.3±0 .5cm。术中心脏停跳者心肌阻断 8~ 72min ,平均 2 3.6min ,体外循环时间 2 7~ 10 8min ,平均 4 8.5min。术后胸液引流量 6 0~ 35 0ml,平均 14 0± 5 0ml,术后住院 6~ 14d ,平均 8.5d。全组切口均甲级愈合 ,无胸骨畸形 ,胸锁关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4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 ,在我院实施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14 3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 6例 ,女 87例。年龄 2岁 4个月~ 5 0岁。体重 10~ 6 2kg。体外循环时间 18~2 10min。其中房间隔缺损 34例 ;室间隔缺损 31例 ;动脉导管未闭 3例 ;肺动脉狭窄 4例 ;法乐三联症 4例 ;部分心内膜垫缺损 2例 ;左房粘液瘤 9例 ;心脏瓣膜置换术 5 6例 ,包括二尖瓣替换术 (MVR) 17例 ,二尖瓣加三尖瓣成形术 (TVP) 12例 ,主动脉瓣替换术 (AVR) 9例 ,AVR加MVR18例 (10例同时行TVP)。1.2 手术…  相似文献   

11.
婴儿期心内直视术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脏手术技巧和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提高 ,婴儿期心脏手术日益增多。笔者于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进行了 45例婴儿心内直视手术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34例 ,女性 11例 ,年龄 7.1± 3.2月 (2 4天~ 12月 ) ,体重 6 .8± 2 .3kg(3.5~ 8.5 kg)。病种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ASD)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1例 ;室间隔缺损 (VSD) 33例 ,其中合并 ASD2例 ,PDA4例 ;法洛三联症 2例 ;法洛四联症 (TOF) 5例 ,其中合并肺动脉瓣闭锁(PA) 2例、PDA 4例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 (ECD…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6月份共实施各类心脏手术 10 0例 ,无死亡。现将术后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 0例中男 4 5例 ,女 5 5例 ;年龄 1~ 5 5岁 ,小于 6岁者 2 2例 ,6~ 10岁者 2 8例 ,11~ 15岁者 10例 ,16~ 2 0岁者 12例 ,大于 2 0岁者 2 8例。体重 11~ 6 5kg ,其中房缺 (ASD) 17例 ,室缺 (VSD) 5 3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 16例 ,部分心内膜垫缺损(PECD) 2例 ,三尖瓣下移畸型 (Ebstin) 2例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3例 ,主动脉窦瘤破裂 2例 ,左房黏液瘤2例 ,3房心 1例 ,右室双出 (DORV) 1例 ,肺动脉狭窄 1例。术前…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6例冠心病人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 ,心脏不停跳下行搭桥手术。 结果 :对 2 4例患者使用了左侧乳内动脉 ( L IMA)。搭桥 1~ 5根 ,平均 3.1根。手术时间 6 0~ 180 min,平均( 12 0± 5 9) min。术后 2 4 h引流量为 180~ 10 0 0 m l,平均 ( 2 2 0± 5 0 ) m l,输血或血制品 0~ 14 0 0 m l,平均 ( 2 5 0± 6 0 )ml。术后死亡 1例 ,死亡率 3.8%。术后住院天数 ( 8~ 16 ) d,平均 ( 11.5± 2 .5 ) d;术后随访 1~ 7个月 ,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消失。 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经济和临床效果很好的手术技术 ,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婴儿心脏直视手术心肌保护4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 1990~ 2 0 0 2年婴儿心脏直视手术 4 96例的心肌保护情况 ,对其心肌保护方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 9例未行主动脉阻断 (ACC) ,其余 4 6 7例ACC时间7~ 199(4 9.0± 30 .5 )min。ACC组中 4 5 7例行冷晶体停搏液灌注 ;4 0 6例灌注 1次 ;4 6 2例顺行灌注。升主动脉开放 (CCR)后 ,自动复跳 4 5 6例 ,电击复跳 8例 ,起搏复跳 3例。 4 5例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分组对照研究显示 ,灌注压力为 4 5mmHg时心肌保护效果最佳。 5 3例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 (LCOS) ,紫绀型先心病LCOS发生率为2 6 .2 % (33/ 12 6 ) ,显著高于非紫绀型及手术总LCOS发生率 P <0 .0 5。LCOS组年龄、体重、CCR时灌注流量、CCR时温度显著低于无LCOS组 ,ACC时间显著长于无LCOS组 (P <0 .0 5 ) ;心律失常组年龄、体重、CCR时灌注流量、CCR时温度显著低于无心律失常组 ,ACC时间显著长于无心律失常组 (P <0 .0 1)。结论 冷晶体停搏液一次性顺行灌注能满足大多数婴儿心脏手术的要求 ;监控停搏液灌注过程中的压力十分必要 ;重视广义的心肌保护 ;LCOS及心律失常易发生于低年龄、低体重、ACC时间长的患儿 ,这类患儿是心肌保护的重点 ;对于心脏畸形复杂的手术 ,尤其紫绀型先心病 ,心肌  相似文献   

15.
重症患者置管技术要求较高 ,在整个心脏手术中占去较多的时间。自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5月 ,我们改进手术置管顺序并加强心肌保护应用于重症患者手术 38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治疗结果及体会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中男 2 3例 ,女 15例 ;年龄 3~ 76岁。术前心功能 (NYHA)Ⅲ级 17例 ,Ⅳ级2 1例 ;心胸比率 0 5~ 0 8。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 3例 ,心房间隔缺损 5例 (继发孔房缺 3例 ,原发孔房缺 2例 )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2例 ,左房巨大黏液瘤 2例 ,右心房转移瘤 1例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疾患…  相似文献   

16.
毛庆军  别世杰  李启飞  夏瑞 《西部医学》2009,21(11):1963-1963,1966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及其经验。方法2000年2月-2009年4月我院心胸外科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0例,均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管理,心肌保护为4∶1氧合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后即切开肺动脉堵住动脉导管开口,防止灌注肺的产生。结果本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在48-120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0-68 min,均心脏自动复跳,脱机顺利,痊愈出院。结论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管理下动脉导管直视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原位心脏移植111例供心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的心肌保护方法和经验.方法43例主动脉根部灌注4 ℃ Stanford大学心肌保护液,切下的供心置于4 ℃ Stanford大学心肌保护液中低温保存;68例主动脉根部先灌注1 000 mL 8 ℃ HTK液,快速取下供心后再灌注4 ℃ HTK液,并放置于4 ℃ HTK液中低温保存.本组心肌保护液按200~300 mL/min灌注;灌注时间Stanford溶液6~7 min,HTK液10~15 min;灌注压力60~90 mmHg.结果全组热缺血时间(7±4)min(0~15 min),冷缺血时间(81±23)min(52~310 min),体外循环时间(108±24)min(60~26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18)min(58~129 min).本组前43例心肌自动复跳35例,8例电除颤复跳;后68例心肌自动复跳65例,3例电除颤复跳.本组移植早期(1周内)死亡8例,分别死于急性右心衰竭(6例)、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亡率为7.2%;晚期死亡5例,分别死于急性排斥反应(2例)、心律失常(1例)和感染(2例),占存活总数4.8%,远期生存率95.2%.结论心脏移植术中供体的正确获取以及整个围手术期有效的心肌保护是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泵双管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主动脉瘤患者25例,行bentall手术13例,行bentall+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手术3例,行bentall+次全弓置换6例,行升主动脉置换3例。均经右侧股动脉、右侧腋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时钳夹股动脉插管,经右侧腋动脉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流量控制在10~15mL·kg-1·min-1。结果 25例患者中,体外循环时间118~376(197.6±42.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264(141.7±32.3)min,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时间12~38(23.2±10.3)min。升主动脉开放后,8例心脏自动复跳,17例行电击除颤复跳。25例患者术后4~73h内神志清醒。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在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单泵双管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可以提供有效的脑保护。  相似文献   

19.
动脉导管未闭 (PDA)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1 5 % [1 ,2 ] 。适时手术处理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1 999年 8月~ 2 0 0 1年 1 1月 ,本科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78例 ,作者改进了传统术式的部分操作 ,对其中 56例进行了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 ,手术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 56例。男 32例 ,女 2 4例。年龄 1~ 1 4岁 , x±s(5 .5± 1 .8)岁 ;体重 8~ 46kg;血压 90~ 1 2 6mmHg/ 60~ 86mmHg ,平均 (1 1 0± 7) / (74± 6)mmHg(1mmHg=0 .1 33kPa)。家族中均无类似病例记载。1 .2 主要临床症状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56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体会。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8月共进行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手术56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37例,瓣膜手术17例,心脏粘液瘤切除2例。术中未使用任何特殊的手术器械。结果全组无早晚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8—58min,平均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42min,平均36min。27例完成心脏不停跳手术,心脏停跳手术的29例中,开放循环后25例自动复跳,4例电击一次复跳。术后气管插管时间2—5h,平均3.2h。术后胸腔引流量120—350ml,平均280ml;术后42例需要输血,输血量(400±100)ml,平均200ml。全组术后ICU时间1d,术后恢复良好,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住院7—11d,平均8d。47例获随访,随访率83.6%,随访时间6—48个月,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皮肤切口小,美观;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易行,在特定病例中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