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分析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接受不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脑瘫患儿按不同的年龄段及脑瘫类型,采用药物、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语言训练(ST)、高压氧、针灸按摩、水疗、中药熏蒸、理疗、引导式教育和培训家长等方法综合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88例患儿的综合运动能力测试均有提高,疗效评定,优良率达59.1%。结论家长与医院配合康复时间越长,疗程越长,疗效越好。脑瘫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太原地区504例脑瘫患儿智力测试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04例脑瘫患儿的智力发育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绝大部分脑瘫患儿伴有智力低下:年龄越小,智力低下的程度越重。病例分析结果显示:脑瘫的病因以产时窒息占第一位,其次是早产和孕产期的因素等。病例中大部分患儿未能及时就诊或者就诊后未能得到正确的诊断。提示:加强孕产期的保健可减少脑瘫的发生,对家长宣传小儿的正常发育过程,培养基层医务人员普及脑瘫疾病的常识,对脑瘫患儿进行智力测验有助于脑瘫的早期发现,对降低智力低下的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强调脑性瘫痪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56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的观察.结果 56例小儿脑瘫患儿,显效28例,有效16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为85.7%,其中1岁以内32岁,显效19例,有效11例,进步1例,总有效率96.88%.结论 脑性瘫痪及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高危儿相关因素及追踪观察对脑瘫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危儿出生地、胎次、性别、病因及追踪观察对小儿脑瘫诊断的影响.方法 将2002~2007年治疗的脑瘫病人,经追踪观察的高危儿分为实验组,与同期未作追踪观察的患儿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统一填写自制的情况调查表,由专业人员进行Gesell发育量表测查,筛查出应物能DQ≤70分,动作能DQ≤70分的患儿登记注册,要求其6个月内每月随访1次.当患儿月龄≤2个月时由专业人员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指导家长进行干预训练,观察1个月后应物能和动作能仍然落后并出现姿势反射异常的患儿作出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诊断,1岁以上的患儿作出小儿脑瘫的诊断.结论 实验组确诊年龄3.58月,明显低于对照组28.56月.出生在县级以下医院的脑瘫患儿71例,多于市级以上医院37例.2组结果经X2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儿保科医师负责对高危儿的追踪观察,不仅有利于早期诊断,更有利于早期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焕新  薛海荣  李德亮 《医学信息》2007,20(9):1690-1691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的主要病因和早期临床表现。方法将260例脑瘫患几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并进行智测,分析其病因及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颅CT征象,对其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脑瘫患儿的病因和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颅CT征象均不相同。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和足月儿,及时发现其早期异常临床表现与神经症状,作出早期诊断,以便早期干预,将脑瘫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减轻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中医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临床对36例患儿运用点穴、推拿以及穴位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价,观察整体康复疗效.结果 患儿的有效率94%.结论 点穴、推拿、穴位注射为主的中医疗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最佳方法之一,经临床运用,疗效显著,值得推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小儿脑瘫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本院住院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96.56%.结论 对小儿脑瘫施行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能大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小儿脑瘫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本院住院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2.5%,其中显效61.8%。结论对小儿脑瘫施行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能大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皮肤综合征中常见之一的神经纤维瘤病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遗传关系。方法1989年-2008年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儿科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及其家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年间共收治患者4例,其中3例属一个家族:为一级亲属。其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表现越不完全,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但如结合其父母临床所见则易确诊。结论神经纤维瘤病多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早期明确诊断需追踪其家族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靳三针疗法纠正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尖足步态的疗效。方法 78例以尖足步态为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均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靳三针疗法。在治疗前、治疗2周、3个月和6个月时对肌张力、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靳三针疗法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疗效显著,靳三针疗法可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8):4588-4592
背景: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是临床研究热点。 目的:分析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天津红桥医院儿科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80例,按治疗方法分别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分别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和单独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儿治疗后脑性瘫痪综合功能评定表及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分值均有所提高(P < 0.05),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升高(P < 0.05),且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所有患儿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说明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重症脑性瘫痪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偏瘫型脑瘫患儿66例分成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2)。两组患儿均接受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还接受患侧上肢的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患侧上肢肌张力及上肢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患侧上肢的肌张力及上肢功能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促进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3.
背景:自体骨髓干细胞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脑瘫治疗缺乏系统有对照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方法:将34例脑性瘫痪者按其家长是否同意使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做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估并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3个月GMFM评分均增高,而GMFM评分增加量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组GMFM评分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 < 0.05)。 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是有效的,对促进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发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脑瘫患儿的步态异常较常见,如何控制改善步态是康复治疗的重点。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步态的生物力学参数,并观察支具控制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比脑瘫患儿和正常儿童在起步过程中以及步行中的生物力学参数,起步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参数包括时空参数,膝、踝关节活动度的运动学参数以及动力学参数;步行中的生物力学参数包括时空参数。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均接受支具控制辅助下徒手体位控制、减重步态训练、S-E-T的3个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88项粗大运动评价量表A区和视频对照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与结论:脑瘫患儿和正常儿童在起步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参数测试对比中,除了右脚为起步脚的额状轴地面反力峰值外,其余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均有明显差异;步行中的生物力学参数测试对比中,脑瘫患儿较正常儿童支撑相和双足支撑相延长、步长和复步长缩短。支具控制脑瘫患儿观察中,与治疗前比较,GMFM88项A区平均得分显著提高,视频示患儿治疗后不自主动作减少,头颈躯干较稳定,生活能力有好转,癫痫及认知障碍和基底节区有影像学改变的患儿进步幅度较小,舞蹈-徐动型和张力障碍型比徐动痉挛型患儿运动能力进步幅度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脑瘫是围产期获得性非进行性脑病导致的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疾病或综合征。国际上脑瘫的发病率为1%~5%,我国脑瘫的发病率为1.8%~4%,每年新增小儿脑瘫患儿40万。脑瘫目前还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的研究越来越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胚胎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形态、功能上具备神经元的特性,与宿主神经元突触联系,接受宿主细胞传递的冲动,与患者大脑发生整合,完成再生功能,从根本上治疗脑瘫。方法提取人胚胎脑组织,体外分化、诱导成神经干细胞,将P2-51-5×105-8神经干细胞通过颈动脉或腰穿的方法移植到病人脑内。一个疗程3~4次,间隔1周,1年2-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疗25例脑瘫病人,好转23例,无效2例。结论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脑瘫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种广泛的神经损伤性疾病,其病因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明确,用于该病分类或监测的分子指标也尚未见报道。目的:分离培养儿童脑瘫患者脑脊液来源的外泌体,使用无标记定量质谱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其外泌体的蛋白质组表达谱特征,为儿童脑瘫群体的分型、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选择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者,其中痉挛型脑瘫患者4例,混合型脑瘫患者3例,每位患者抽取3 mL脑脊液,通过超速离心法分离儿童脑瘫患者脑脊液中的外泌体,并使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透射电镜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对外泌体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儿童脑瘫患者脑脊液内存在外泌体形态的囊泡。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标志蛋白Syntenin-1和Flotillin-1的表达;②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显示囊泡的大小和浓度符合外泌体的异质性特征。对痉挛性脑瘫、混合性脑瘫的脑脊液外泌体进行蛋白质谱分析,共鉴定出551个蛋白;③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鉴定出的脑脊液外泌体蛋白与负责外泌体功能和神经发育过程的分子信号机制相关,这些蛋白主要富集于额叶皮质、运动皮质等脑部区域,与脑瘫病理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儿童脑瘫患者脑脊液内存在外泌体,外泌体蛋白可能与脑瘫分子病理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7.
脑瘫儿的EEG与BAEP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瘫儿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9例脑瘫儿EEG、BAE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EEG、BAEP检测在脑瘫儿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结果:EEG正常14例(35.9%),异常25例(64.1%)。BAEP正常8例(20.5%),异常31例(79.5%)。结论:BAEP异常率较EEG异常率高,说明BAEP对脑瘫儿早期诊断,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可能从根本上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神经元缺失及神经胶质细胞变性,进而改善患儿脑功能障碍,从理论上达到根治目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来源干细胞经不同途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2/2011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脑性瘫痪的治疗及不同来源干细胞在治疗脑性瘫痪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在动物神经功能损伤中的修复作用已有很多国内外报道,但目前其在人体的临床应用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虽然胚胎、骨髓血、胎儿脐带血、脐带来源的干细胞已在部分医院应用到脑性瘫痪患儿中,并取得了初步的疗效,其具体评定标准及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应用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3~15岁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处于Ⅰ~Ⅲ级的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系统进行治疗,包括治疗矫正衣及全方位动态运动器材结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月,每周参与训练5 d,每天训练3 h。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66)和Peabody粗大运动评定量表(PDMS-2)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Peabody姿势项、Peabody移动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GMFM和PDMS-2评分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应用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系统有利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提升,短期内能达到核心稳定的疗效,为脑瘫儿童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