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药阻断大鼠肝癌前病变和癌变的作用及其对信号蛋白ERK的影响。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长期灌胃诱发大鼠肝癌,以苦参素做对照,进行癌前病变及癌变期HE染色、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组化染色,ERK免疫组化。结果:清肝化瘀方药和苦参素癌前病变及癌变期病理改变较病理组明显减轻。癌前病变期病理组肝组织GGT酶组化染色单位切面病灶数、单位面积内病灶面积、病灶平均面积3项指标显著高于各药物预防组(P〈0.05或P〈0.01)。单位切面病灶数、单位面积内病灶面积清肝化瘀方药组低于苦参素组(P〈0.05)。癌前病变期和癌变期清肝化瘀方药组ERK在肝细胞胞浆和胞核着色较病理组明显减轻,毛细胆管轻微着色,苦参素组ERK在肝细胞异型增生灶、癌巢周围及毛细胆管均着色,但较病理组轻。结论:清肝化瘀方药能阻断二乙基亚硝胺所致大鼠肝癌前病变和癌变的发生,效果优于苦参素。清肝化瘀方药能降低MAPKs通路中通路的活性,抑制细胞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对TGFα诱导人肝癌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因子MEK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病理鼠血清作对照,应用MTT比色法观察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对TGFα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对MEK蛋白表达影响,RT-PCR方法检测对MEK1mRNA表达影响.结果:肝化瘀方含药血清对TGFα诱导的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效应呈时间依赖性.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能抑制MEK蛋白的表达和MEK1的mRNA的表达.结论: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能抑制TGFα诱导的人肝癌细胞增殖,抑制MEK1的mRNA的表达和MEK蛋白的表达,阻断TGFα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颗粒连续灌胃对不同性别大鼠的长期毒性,为拟定临床人体用药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95 g/kg、3.90 g/kg、7.80 g/kg的清肝化瘀颗粒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实验动物饮用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6个月。分别在给药中期(第91天)、给药末期(雄鼠第182天、雌鼠第183天)及恢复期(灌胃结束后第28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尿量及饮水量变化,检测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学指标及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实验期间均未见死亡及异常生命活动表现,摄食量、尿量及饮水量均正常,仅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在给药7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第91天及给药末期,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不同性别大鼠尿酮体、尿蛋白量、尿白细胞计数及血液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血红蛋白(Hb)、血糖(GLU)、总胆固醇(TC)、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水平出现变化,但无明确的毒理学意义,灌胃结束后第28天尿液指标、血液常规各项指标均正常。清肝化瘀颗粒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部分脏器系数显著增高,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可出现与受试药物相关的病变程度较轻的病理改变;灌胃结束后第28天除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的甲状腺轻度病变外,其余脏器未见明显的毒性损伤。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较低,17.44 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6倍)为大鼠的无明显不良影响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清肝化瘀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芩、苦参、半枝莲、莪术等组成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君药黄芩、苦参的主要成分黄芩苷及苦参碱的含量。结果:确立了颗粒中黄芩、苦参、莪术、半枝莲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在选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建立了本颗粒中黄芩苷、苦参碱的测定方法,其方法学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本颗粒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热敷联合西药治疗肝癌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保肝护肝对症治疗,手术、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化疗、放射等治疗;热水袋热敷肝区,温度<38℃,6h/次,2次/d。治疗组25例清肝化瘀方(生黄芪30g,川芎10g,醋炙鳖甲15g先下,丹参30g,三棱、莪术各10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30g),倒入棉袋,隔水蒸20~30min,稍凉敷于病灶,30min/次,2~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蛋白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化瘀方热敷联合西药治疗肝癌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王惠明  姜溪  陈芙蓉  岳南 《中草药》2012,43(6):1157-1161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胶囊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牛血清白蛋白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肝化瘀胶囊低、中、高剂量(0.9、1.8、3.6 g/kg)组,复方鳖甲软肝片(2 g/kg)和秋水仙碱(0.25 mg/kg)阳性对照组。观察清肝化瘀胶囊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肝羟脯氨酸(Hyp)、唾液酸(SA)的影响,计算肝脏、脾脏的脏器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清肝化瘀胶囊明显减小肝脏、脾脏的脏器指数,明显降低肝脏Hyp的水平,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结论清肝化瘀胶囊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方药阻断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A组)、清肝化瘀方药等效剂量组(B组)、清肝化瘀方药大剂量组(C组)、对照组(D组),分别用酶组化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γ-谷胺酰转肽酶(1-GT酶)、Notch1、Notch1配体Delta、NF-kB的表达变化。结果:与D组比较,A组γ-GT酶、Notch1、Delta、NF-k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并且NF-kB与Notch1、Delt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5、0.742,P〈0.01)。与A组比较,C组γ-GT酶、Notch1、Delta、NF-kB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清肝化瘀方药可保护肝细胞阻断癌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otch1、Delta、NF-kB有关。  相似文献   

9.
杨志云  姚树坤  殷飞  修贺明 《中成药》2007,29(2):175-178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方药阻断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A组)、清肝化瘀方药等效剂量组(B组)、清肝化瘀方药大剂量组(C组)、对照组(D组),分别用酶组化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γ-谷胺酰转肽酶(γ-GT酶)、Notch1、Notch1配体Delta、NF-κB的表达变化。结果:与D组比较,A组γ-GT酶、Notch1、Delta、NF-κ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并且NF-κB与Notch1、Delt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5、0.742,P<0.01)。与A组比较,C组γ-GT酶、Notch1、Delta、NF-κB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清肝化瘀方药可保护肝细胞阻断癌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otch1、Delta、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用两种方法制备的清肝化瘀方药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中药血清A为正常状态下大鼠的含药血清,中药血清B为病理状态下大鼠的含药血清,应用MTT比色法比较两种中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药血清B对肝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中药血清A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中药血清B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种血清的抑制效应均呈时间依赖性.中药血清B还能促进肝癌细胞凋亡,使细胞滞留于G0/1期,降低SPF和PI.结论:病理状态下长期给药制备的清肝化瘀方药含药血清能够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叶维宝  冯慧莲  覃塘棉 《光明中医》2021,36(11):1743-1745
目的 探究清肝化痰饮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20例HC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2组均开展TACE治疗,观察组联合清肝化痰饮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殖性疾病是指某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肿瘤性或克隆性异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的统称,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本类增殖性疾病临床以瘀血、毒热、正虚为特征,属于中医学"瘀血"、"癥积"、"毒热"范畴,其发病、治疗、转归均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  朱晓燃  杨振寰  索菲娅  姚树坤 《中草药》2021,52(7):2039-2052
目的 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工具筛选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分析作用靶点的分子机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采用体内外实验验证清肝化瘀颗粒核心有效成分苦参碱对肝癌细胞学行为的作用,并检测苦参碱对核心靶点...  相似文献   

14.
清肝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发病率不断攀升。一部分进展为脂肪性肝炎(NASH),约30%~40%合并进展为肝纤维化,10%~15%并发肝硬化。如何有效防治NASH已经成为肝病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之一。笔者以清肝化瘀方治疗NASH1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对大鼠血管细胞外基质(ECM)重塑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H—TdR和^^3H—Pro掺入实验和血管壁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性及胶原合成与降解程度;应用Northern印迹和Ⅳ型胶原酶(MMP-2)酶图分析检测MMP-2和骨桥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可显著抑制bFGF对VSMC的促胶原合成作用,降低血管内皮剥脱大鼠血管壁胶原转换速率,下调MMP-2和骨桥蛋白在体外培养的VSMC及血管壁中的表达水平,抑制VSMC增殖。中药血清去蛋白后对VSMC的影响不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益气活血化瘀中药通过调节MMP-2和骨桥蛋白基因表达及降低胶原转换速率可抑制和(或)减缓ECM重塑。  相似文献   

16.
益气化瘀方对大鼠颈椎间盘软骨终板内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椎间盘软骨终板内血管状态的影响。了解椎间盘营养供应的情况。方法:选择8月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50只,选择5月对照组,5月模型组为本实验观察时段,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化瘀方,活血通络方,芬必得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体视学分析,Dissector自动计数分析软骨终板内血管芽的数量,面积;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软骨终板的表达情况,进行VEGF与血管芽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益气化瘀方可以增加血管芽的数量和面积,与活血通络方作用相似,优于芬必得;模型组软骨终板内VEGF表达明显,但表达率减少;益气化瘀方VEGF表达量降低,但表达率增加明显。VEGF的表达与血管芽密度有正相关。结论:益气化瘀方可以增加血管芽数量和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修复,再生和增加椎间盘营养供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化瘀通络胶囊对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化瘀通络胶囊大剂量组、化瘀通络胶囊中剂量组、化瘀通络胶囊小剂量组,中西医结合造模后,用药组给与化瘀通络胶囊,再进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检测。结果:①化瘀通络胶囊组对缺血性中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确有显著调节作用;②化瘀通络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对各指标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临床以小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清肝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抗肝纤维化作用疗效。方法将1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6例服用清肝化瘀方煎剂,对照组54例服用易善复片、复方益肝灵片。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81%(P〈0.01)。结论清肝化瘀方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之功效,可明显降低HA、PCⅢ、C-Ⅳ、LN水平,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王鹏利  周小燕  魏辉  罗璐  王希胜 《中成药》2023,(8):2557-2561
目的 探讨清肝抗癌方对肝胆湿热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肝抗癌方,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血清MMP-9、VEGF、AFP、PGE2、IL-6,免疫功能指标(CD4+/CD8+、IgG),KPS评分,肿瘤最大直径,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MP-9、VEGF、AFP、PGE2、IL-6、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免疫功能指标、KPS评分升高(P<0.05),肿瘤最大直径减小(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清肝抗癌方可安全有效地减轻肝胆湿热型晚期肝癌患者炎症反应,抑制疼痛介质分泌,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叶会丽 《光明中医》2020,(17):2691-2693
目的探析中药清肝化瘀方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58例重型肝炎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同时辨证服用清肝化瘀方汤剂,连续治疗2个月,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前蛋白(PA)、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均有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辨证用清肝化瘀方,可有效提升疗效,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