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心脏骤停(CA)以发病急和病死率高为主要特点,心肺复苏(CPR)为CA的主要抢救手段,CPR后各个脏器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而脑复苏恢复更是重中之重〔1,2〕。CA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仍有30%的患者存在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研究证实,CPR后脑损伤与脑细胞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分子机制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但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数人认为缺血缺氧作为始  相似文献   

2.
脑复苏成功与否决定着心肺复苏成功后病人的生存质量 ,所以 ,通常将心肺复苏与脑复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门综合学科——心肺复苏学。1  ICVD脑复苏时限和基础治疗措施心跳骤停后复苏的成功只是整个复苏过程中所要完成工作的一部分 ,因此复苏后的很多医疗、护理工作仍需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 ,才能真正提高复苏预后效果。1.1 脑耐受缺氧的时限 目前脑复苏的时限是指允许脑细胞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和保存的最长缺血时限。多数认为在常温下脑部能耐受全脑缺血时间为 4~ 5 min,超过此界线 ,大脑则不可避免地发生严重的神经缺陷或 (…  相似文献   

3.
李小燕 《内科》2010,5(5):514-516
心脏骤停(CA)使全身各组织器官立即缺血缺氧,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虽可使大多数CA患者恢复心搏,但复苏后出现的全脑损伤仍是复苏最终成功或完全康复的难题。心搏骤停后脑缺血再灌注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决定了脑复苏应该采用多方面病因、特异性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对复苏后脑损伤有效保护策略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院外心脏骤停(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年发生率约为总人口的0.04%~0.13%[1].尽管心肺复苏技术不断推广和提高,OHCA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仍陷入昏迷,存活的大部分患者出院时仍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亚低温治疗被认为是心脏骤停后脑复苏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减轻脑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其疗效得到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 ,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 ,易引起不可逆损害 ,虽然部分病人心肺复苏成功 ,但终因不可逆性脑损伤而致死亡或残留严重后遗症 ,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脏骤停后整个心肺复苏水平。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成功并非仅指心跳和呼吸的恢复 ,重要的是恢复智能和生活能力 ,因此 ,心肺复苏是决定预后的基础 ,脑复苏则是决定预后的关键。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脑复苏的研究越来越多 ,现综述如下。1 低 温低温对脑缺血既有保护作用 ,又有脑复苏作用 ,其机制 :①低温可抑制脑组织需氧…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的最终成功是复苏后大脑功能的恢复。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物的使用,自主循环和呼吸复苏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心肺脑的复苏成功率仍低于20%。即使复苏成功存活者,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病生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提高复苏成功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急救医学和重症医学研究的方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脑保护脑复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就脑保护与脑复苏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心肺复苏术(CPR)的普及和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明显提高,但仍有相当的存活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不能恢复正常生活,甚至意识不能恢复,最后死亡。所以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决定着患者是否生存及生存质量,是治疗的难点、热点,近年来复苏研究的目标则转向脑的研究。本文对脑复苏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脑复苏大鼠心、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用缺氧窒息方法制作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时,谷红注射液对心肌和脑组织结构改变的影响。结果给药组大鼠心、脑组织形态学改变较对照组轻。结论谷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脏骤停后大鼠心肌和脑细胞的缺氧性损害,有利于心脑复苏。  相似文献   

9.
任倩 《内科》2006,1(2)
心肺脑复苏(Cardiac-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CPCR)是指心肺复苏(CardioPalmonaryResuscitation,CPR)的全过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复苏的成功并非指心搏和呼吸的恢复,而必须达到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护士在心肺复苏中既是医生的助手,又是现场协调组织者,更是发现病情变化、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的“哨兵”。复苏中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不可弥补的损失护士在CPCR中配合默契操作,操作得心应手,可提高复苏抢救质量[1]。1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在瞬间决定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脑保护是指在尚未发生脑损害之前或在脑遭受损害的早期过程中 ,采取保护脑组织细胞的预防治疗措施 ,使脑功能得以恢复。目前认为早期应用脑细胞保护药物 ,如尼莫地平、纳络酮、神经节苷脂 - 1(GM1 )、甲强龙、维生素 C、维生素 E等 ,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1 常用的脑保护药物脑细胞保护药物种类繁多 ,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1 钙离子拮抗剂 如尼莫地平 ,对局灶性、全脑性脑缺血均有治疗作用 ,其治疗作用机理有二 :1可选择性作用脑组织和脑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依赖性钙通道 ,解除脑血管痉挛 ,增加脑血…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脑功能恢复是持续生命支持的核心,研究显示亚低温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功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措施。本文就心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亚低温治疗脑保护机制及治疗策略、常用降温技术、温控监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后约有20%遗留永久性脑损害,约40%意识不能恢复乃至死亡。因此,脑复苏仍是心肺复苏后的难题。 一、尽早开始心肺复苏是脑复苏成功的关键 脑组织对缺氧异常敏感。缺氧10秒即可意识消失,缺氧15秒可有数分钟昏迷,缺氧3分钟可致数日昏迷。心跳停搏4~6分钟可造成大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完全无氧的情况下,大脑皮层细胞生命时间不超过8分钟。心跳骤停经过复苏后,不同器官内氧供应恢复的时间为1~40分钟。而脑组织在复苏开始数分钟仅有某些部位得到氧供应,大部分在10~20分钟后才有氧供应,30~40分钟后脑组织才完全转入有氧代谢。而无氧代谢产生丙酸、乳酸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37例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12年2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突发心跳骤停患者共7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例)和观察组(n=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的复苏情况、复苏成功率以及48h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χ2自主循环恢复率=7.439,P=0.006;χ2自主呼吸恢复率=7.820,P=0.005),意识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t意识恢复时间=6.250,P=0.000)。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48h生存率分别为51.4%、45.9%,对照组分别为22.2%、16.7%,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复苏成功率=6.643,P=0.010;χ2生存率=7.249,P=0.007)。结论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应用纳洛酮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1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采取的一切为了提高生存率的抢救措施[1]。复苏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患者神志清醒和脑功能恢复,因此,又称  相似文献   

15.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四分之三有不同程度地劳动能力丧失,而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其病理生理改变以脑组织缺血﹑缺氧及脑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最终致脑细胞坏死软化,其治疗关键在于抢救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恢复其功能.  相似文献   

16.
心肺复苏后的脑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因素,然而迄今为止针对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治疗手段仍非常有限,如何针对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有效的脑保护,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针对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氧化樟脑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大鼠模型复苏后多器官组织细胞急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4只实验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均通过实验造成心肺复苏动物模型,治疗组于心跳恢复时给予氧化樟脑腹腔注入,复苏后12 h再给同等剂量;常规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仅进行插管等手术操作,不进行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术后24 h采血,并取左心室心肌、左侧颞叶皮质区脑皮质、左肾上极髓质组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心肌细胞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心肌细胞结构正常;常规复苏组可见明显心肌细胞损伤;氧化樟脑治疗组心肌细胞核形态基本正常,少数细胞线粒体肿胀、部分心肌纤维断裂,排列尚规则有序。脑细胞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对照组脑神经元结构正常;常规复苏组可见明显神经元损伤,正常形态消失;氧化樟脑治疗组神经元形态基本正常,仅见少数细胞线粒体胀。肾脏组织细胞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常规复苏组可见肾小管细胞损伤明显,正常形态消失;氧化樟脑治疗组肾小管细胞基本完整,少数细胞线粒体肿胀。结论氧化樟脑具有减轻心肺复苏后多器官组织细胞急性损伤、保护多器官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完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Ca2+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白术、附子、肉桂合剂对老年小鼠脑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分为青年组、对照组和合剂组,合剂组按11.6 g/kg灌服白术、附子、肉桂合剂(简称合剂),30 d后检测脑线粒体Ca2+,以及脑细胞凋亡率。结果与青年组比较,对照组脑线粒体Ca2+的含量减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合剂组脑线粒体Ca2+的含量升高(P0.01),脑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白术、附子、肉桂合剂能增加老年小鼠脑线粒体Ca2+含量,降低脑细胞凋亡数,改善脑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脑缺血可以导致脑细胞损伤,恢复脑缺血区的血供后,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使脑细胞死亡数量进一步增加,加重病情,这一病理过程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RI)。CRI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氧自由基产生增加、炎症反应、细胞凋亡、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作用有关。针刺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紊乱的病理机制。1抗氧应激作用CRI发生时可出现明显的氧化应激现象,生成大量自由  相似文献   

20.
近代医学认为,在临床上因急性原因所致死亡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逆的,为使心跳、呼吸和脑功能恢复而进行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术,而这系列治疗中脑功能恢复是最关键问题。本文作者就目前脑功能恢复的治疗概貌进行了总结表明,在常用的巴比妥类药物负荷疗法、钙通道阻滞药疗法、多种药物复合疗法和低温与脱水综合疗法中,以后者治疗效果较确切。其预后可根据脑缺血受损程度和复苏效果,常分级(OPC)为5个等级:①OPC-1级:脑及总体情况优良。患者清醒、健康、思维能力正常,能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能从事工作,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