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保障病人输血安全。方法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吸收试验、热放散试验及抗体筛选试验,筛查病人的ABO以外抗体;采用直接凝集试验,筛查病人红细胞上的抗原;对筛出的ABO以外抗体,进一步判定其来源,并作相关分析。结果在452例病人中,筛出46例病人有自身抗体,筛出率为10.18%,其中27例、11例及8例病人的自身抗体分别为温型IgG抗体、冷型IgM抗体、(温型IgG+冷型IgM)混合抗体,筛出20例病人有同种抗体,筛出率为4.42%,其中8例、5例、4例、2例及1例病人的同种抗体分别为IgG抗E、IgG抗D、IgG抗C、IgG抗c、IgM抗Mur;各种自身抗体均为病人自身免疫所产生;IgG抗D为病人获得的同种抗体,其余各种同种抗体均为病人自身同种免疫所产生;在271例男性及181例女性病人中,自身抗体的筛出率分别为9.59%、11.05%(P〉0.05),同种抗体的筛出率分别为2.58%、7.18%(P〈0.05)。结论采用若干免疫血液学试验联合应用,可筛查病人的ABO以外抗体,利于保障病人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不合理的原因,以便找出解决措施.方法:分析2008年到2011年我院70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人的免疫血液学检查记录资料,统计病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类型,然后作相关讨论.结果:70例交叉配血不合现象由四大类原因引起:自身抗体原因造成的交叉配血不合18例,大部分患者是身身免疫性疾病,配血表现为主、次侧均有凝集;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和血清蛋白紊乱造成的假凝集14例;因为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6例,主要表现为配血次侧凝集;另外有32例是由红细胞除ABO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这部分患者均有妊娠史或输血史,配血多表现为主侧凝集,次侧无凝集.结论:倡导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尽量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即可减少输血反应和配血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由于不规则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之一。是指ABO血性以外的其他抗体,多为IgG抗体。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中不存在不规则抗体,在妊娠或多次数患者体内可产生,是造成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ABO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血型鉴定困难和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输血患者提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阳性者,找出原因并做好交叉配血,保证病人及时安全的用血非常重要。方法: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136例备血、输血患者血浆(或血清)标本中,检出含不规则抗体者12例,阳性率0.56%。其中包括抗-D2例、抗-E4例、抗-C3例、抗-C2例、抗-e1例。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也是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中心血站接受的各医院血库或输血科送来疑难配血原因及解决方法,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在宝安血站接受的各医院血库或输血科送来的各种原因交叉配血不符合的疑难配血标本共计60例的输血前检查和输血相关记录资料。结果:在所送检的疑难配血样本中,主要发现有ABO血型的疑难配血12例、盐水介质疑难配血15例、IgG并IgM冷凝集素疑难配血12例、IgG性质抗体疑难配血12例和药物性抗体疑难配血9例共5种类型。结论: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确定,确定血型后输入交叉配血相容的血液。在配血试验中,注意避免37℃不反应的抗体对配血的干扰。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应筛选抗体,并鉴定抗体筛选阳性的样本,受血者输入相应抗原(-)的交叉配血相容的血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反复输血后对交叉配血结果影响的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与一般患者各35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并对交叉配血不合病例进行一系列试验确认和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肿瘤患者中出现交叉配血不合(次侧凝集) 33例,相合率为5.7%,一般病例中出现交叉配血不合3例,其相合率为91.4%.肿瘤患者经过反复输血后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是次侧凝集.一般病例中有3例主侧凝集,血清学鉴定为抗2E.两组结果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05).发生次侧凝集肿瘤病例进行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结果为阳性,并且利用单特异性抗C3及抗IgG检测,结果IgG+C3型为29例,IgG是4例.结论:肿瘤患者反复输血后,容易产生ABO血型系统外的抗体,因此,当患者再次输血时,可出现交叉配血不合.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方法:选取龙南 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收治的 DAT 阳性患者 84 例,抽取患者血液标本于输血科进行抗体筛查、血型 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分析 DAT 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试验结果。 结果:84 例 DAT 阳性患者中,DAT 凝集强度为 弱凝集(W +)者 26 例(30.95 %),+者 25 例(29.76 %),++者 31 例(36.90 %),+++者 2 例(2.38 %);抗体 类型为免疫球蛋白(Ig)G 者 24 例(34.52 %),补体 C3 者 16 例(19.05 %),IgG 型+补体 C3 型者 44 例(52.38 %); 不规则抗体筛查显示,阳性 69 例,阴性 15 例。血型鉴定结果中,66 例 ABO 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其中 AB 型血 Rh 阳性 13 例(19.70 %),A 型血 Rh 阳性 20 例(30.30 %),B 型血 Rh 阳性 18 例(27.27 %),O 型血 Rh 阳性 15 例(22.73 %)。 交叉配血试验中,配血不合 69 例(82.14 %),其中显示主、次侧均呈阳性反应 35 例(50.72 %);显示主侧呈阳性,次侧 呈阴性反应 21 例(30.43 %);显示主侧呈阴性、次侧呈阳性反应 13 例(18.84 %)。对于配血不合的患者标本给予针对性 处理后,69 例配血不合的 DAT 阳性患者,56 例(81.16 %)交叉配血相合,13 例(18.84 %)交叉配血不合。 结论:DAT 阳性患者抗体类型以 IgG 型+补体 C3 型为主,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高,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比例较高。通过对交叉 配血不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有利于 DAT 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蔡旭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89-90
目的:分析使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中遇到的配血不合原因,探讨相应防范和处理措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临床输血安全的目的。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MGT)进行交叉配血,凝聚胺试验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对MGT交叉配血不合者,经抗体筛查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及放散试验,并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因纤维蛋白过高引起5例,因冷凝集引起3例,因疾病和药物原因引起13例,因离心不足引起1例。结论:检出直抗阳性红细胞是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对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采用DiaMed血型配血(微柱凝胶)系统,进行交叉配血,手工聚凝胺法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对交叉配血不合者经抗体筛查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和青霉素药物试验,并结合病史分析。结果:4720例次交叉配血MGT法检出112例交叉配血不合。假阳性42例(37.5%),DAT阳性56例(50.0%),青霉素试验阳性14例(12.5%);输血史58例,妊娠史36例,相关药物史30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标本、温度、疾病及输血史、妊娠史、大剂量抗菌药物史等;发现交叉配血不合,要分析原因,应重复试验并选适宜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付登俊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107-107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实验室常见交叉配血不合原因,为实验室血型血清学和输血工作提供帮助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2010年间交叉配血不合原因。结果:在43例交叉配血不舍病例中,其中多次输血(5次以上)16例,多次妊娠(3此以上)1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6例,白血病5倒,肝硬化2例,其他4例。结论:引起交叉配血不舍的原因很多,免疫性因素引起病人交叉配血不合较为常见,非免疫性因素引起交叉配血和的原因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分析抗 –M 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探讨提前识别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及临床输血的意义。 方法:纳入 2018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于河南宏力医院输血科行血型鉴定但于交叉配血时出现 O 型红细胞全凝集的受试者 12例,经反定型鉴定确定血型影响因素为抗–M抗体,直接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IAT)等方法进行抗体鉴定,证实抗– M 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并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及凝聚胺等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影响消除,后再采用正反定型确认已处 理的红细胞和血清,患者的交叉配血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交配血试验和 DAT 卡式配血试验完成。其后回顾 性分析手术围术期输血患者输血反应。 结果:12 例受试者中正反定型不符 11 例,正反定型相符 1 例,但反定型 DAT 复查 时发现 ABO 细胞管对照凝集,而自身细胞对照管均未见凝集现象。经抗体鉴定均检出抗 –M 抗体,且其中 7 例检出免疫球 蛋白(Ig)M + IgG 抗体。9 例受试者交叉配血,其中 4 例均有输注血液成分,但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且输血后均输注有效。 结论:抗 –M 抗体可引起正反定型不符或交叉配血不合,但这类血清在经吸收、放散试验及凝聚胺等方法处理后,可消除 抗 –M 抗体带来的干扰,获得正确血型鉴定结果。在血型鉴定时增加 O 型红细胞对照管则可明显提高抗 –M 抗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交叉配血是安全输血中最重要的一步,实际上是检查不配合性,使供、受者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但在某些情况下,交叉配血结果是不相容的。笔者对2003年7月~2005年12月本市各医院送检的110例交叉配血不合标本进行回顾性总结,对其中主、次侧配血不合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华明  柴辉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55-955
交叉配血是输血前最重要的实验 ,其目的是确保为病人选择合适的血液和测定受血者血清中任何不规则抗体 [1 ]。盐水配血只能检出不相合的完全抗体 ,而不能检出不相合的不完全抗体。为保障临床多次输血病人的受血安全 ,笔者采用自制抗球蛋白血清共为本地区各医院送检的 5 6例多次输血 ,曾有过输血史或有输血反应的患者 ,作配血实验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检材病人和献血者血液标本。1.1.2 抗球蛋白血清的制备系采用纯化人血丙种球蛋白与“O”型人混合血清按 1∶ 1混合后作为免疫原 (即混合免疫原 ) ,少量多…  相似文献   

14.
<正>电子配血是在红细胞ABO、Rh血型鉴定及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的基础上,将供血者的血液信息和受血者的血液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系统为受血者选择相容性血液输注,而不再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血样进行血型免疫学配血实验。电子配血准确、高效、便捷的特点已经引起了临床输血相关领域的关注;本科室对我院临床用血患者进行了模拟电子配血应用,并于常规免疫学配血结果进行比对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血样标本1.1.1受血者血样标本:本院住院可能输血患者的枸盐酸钠抗凝血3-4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疑难配血原因及输血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难配血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疑难配血原因,并寻找针对性的输血处理方式。结果:造成疑难配血的原因多样,主要包括不规则抗体阳性、自身抗体阳性、ABO血型抗原减弱、ABO血型抗体减弱、ABO亚型与A2B。结论:促使疑难配血出现的原因多种,临床上要及早将原因找出,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对策,在进行输血治疗之前,要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信息进行仔细了解,然后再对其血型进行正确鉴定,对输血安全性与交叉配血安全性进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1什么是不规则抗体 所谓不规则抗体是指不符合ABO血型系Landsteiner法则的血型抗体,也就是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ABO系中的亚型抗-A1或某种抗-B等抗体,也称为不规则抗体:其多为IgG抗体,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参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介质(酶、抗人球蛋白、polybrene等),才能使致敏红细胞膜出现凝集反应,临床上通常所称的同型血,实际上是指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相同。其它红细胞检查不出ABO血型系统之外的不规则抗体,而此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筛实验7200例,交叉配血2760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55例(其中外科10例、妇科6例、内科28例),血型鉴定中Rh(-)13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69例,血交叉主侧不合4例,次侧不合49例。结论:微柱凝胶试验可作为血型和交叉配血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异同。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配血卡配血,供血者与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相同的血液标本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凝集2例,次侧凝集21例。对照组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侧凝集2例,次侧凝集5例。观察组交叉配血次侧不匹配原因依次为红细胞浓度过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对照组交叉配血次侧不匹配原因依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浓度过高、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结论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结合使用,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供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配血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异同。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配血卡配血,供血者与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相同的血液标本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凝集2例,次侧凝集21例。对照组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侧凝集2例,次侧凝集5例。观察组交叉配血次侧不匹配原因依次为红细胞浓度过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对照组交叉配血次侧不匹配原因依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浓度过高、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结论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结合使用,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供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坤草安胎汤治疗ABO血型不合所致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母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中药坤草安胎汤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中药茵陈蒿汤治疗。两组患者于妊娠中晚期均予西医综合治疗10日。两组病例服药至分娩或动态观察抗体效价降至1∶64以下时可停药。主要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降低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流产、死胎及早产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坤草安胎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自然流产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抗体效价水平,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与状态达到保胎效果,提示中药治疗ABO血型不合所致的自然流产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