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大部分动脉瘤破裂前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破裂后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并危及患者生命.部分颅内动脉瘤可有眼部表现,如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及三叉神经病变等.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颅内动脉瘤主要依靠手术治疗,包括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病情及医疗条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颅底骨折的眼部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颅底骨折的眼部表现复杂。现将1970~1975年作者在八一八医院、浙江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参与会诊或诊治的颅底骨折59例的眼部表现分析讨论如下。一般资料59例中男49例,女10例(均为双眼)。年龄27~45岁。全部为头部钝力撞击伤,首诊在9小时内。其眼部表现见附表讨论本组中出现最多的眼部表现是复视和视力障碍,其次为外展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等。但在整个眼部表现中主要是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视神经、三叉神经眼支和面神经损伤的表现。以上表现极少是单一的,常是多个或轻或重地同时伴发。还常有其他依神经损伤的表现。1、单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不同部位的动脉瘤引起眼部不同改变的应用解剖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和介入科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232例患者,对其中有眼部改变的46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后交通动脉瘤有24例(占52.1%),海绵窦段动脉瘤9例(占19.57%),发动脉瘤4例(占8.70%),小脑上动脉瘤3例(占6.52%),颈内动脉瘤2例(占4.34%),前交通动脉瘤2例(占4.34%),大脑前动脉瘤2例(占4.34%);在受累及的颅神经中,动眼神经最多,有31例(占67.39%),其次为视神经7例(占15.22%),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各6例(占13.04%),滑车神经最少,有2例(占4.35%);因眼肌麻痹、复视到眼科首诊的有9例(占19.56%).结论 颅内不同部位的动脉瘤可引起相应的眼部改变,有一定相关性,但无明显特异性,与瘤体位置、大小、形状、生长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甲醇中毒的眼部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
登革热是B组病毒经蚁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东南亚经常有流行。四十年代曾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流行.解放后一直未发现本病。从1978年5月以来,佛山市石湾镇首先发生流行,8月中旬传入广州市。过去认为本病除结膜充血、出血外.无其他眼部改变。1978~1985年,我们收治的178例中发现本病还可出现其他眼部改变,甚至遗留眼部并发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对象:178例中住院175例,门诊3例。男性102例,女性76例,男女之比约为4:3。最小11岁,最大47岁,平均29岁,青壮年占多数107例,尤其是21~40岁年龄组最多。职业:学生7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Trigeminal schwannoma TS)的眼部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法 选取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3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中有眼部改变者27例(81.81%).其中视力下降11例(33.33%);视野缺损2例(6.06%);眼底改变6例(18.18%);眼痛2例(6.06%);复视5例(15.15%);水平眼震3例(9.09%);眼部感觉减退4例(12.12%);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2例(6.06%).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可引起多种眼部改变,主要为三叉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如麻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等;还有临近组织受侵犯的症状和体征,如其他颅神经受侵的症状和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伴有眼征的Behcet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3~51岁,平均38.8±7.3岁;病程3月~10年,平均4.4±2.3年。18例病人中,有口腔溃疡者18例,占100%;外阴溃疡13例,占72.2%;皮肤结节性红斑样皮疹12例,占66.7%;皮肤针刺反应阳性者11例,占61.1%;关节肿胀9例,占50%.全部病例的诊断均符合MaSan诊断标准[1]。2.眼部症状眼部症状于起病后1月~4年出现,平均1.9±1.1年。双眼春10例,单眼者8例,其中右眼6例,左眼2例。患者主诉眼不适症状有限痛14例,占?78%;眼部红肿11例,占61.1%;机物模糊…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眼部表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燕飞 《眼科》2003,12(1):35-3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引起的眼部病变。方法:回顾近5年来在我院神经科住院并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引起的眼部病变进行着重分析。结果:39例中有眼部改变者22例(56.41%)。22你(22只眼,56.41%)均有眼肌麻痹;伴有视力下降者8例(8只眼,20.51%);眼球及眼眶疼痛者8例(8只眼,20.51%));眼底改变者3例(4只眼,7.69%);视野缺损者2例(4只眼,5.13%);角膜反射减弱者2例(2只眼,5.13%);流泪者1例(1只眼,2.56%);眼睑皮肤感觉下降者1例(1只眼,2.56%)。以上睑下垂、复视为主诉到眼科首诊的患者有9例(23.08%)。结论:颅内动脉瘤可引起眼部多种病变,其中最常见的病变为眼肌麻痹。  相似文献   

10.
高海拔病的眼部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海拔病的眼部表现西藏军区直属门诊部眼科易贵荣高海拔病[1]是指人体在高原(指海拔3000米以上)低氧环境下,机体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眼部长期暴露在外,除了高原低氧低气压环境影响外,还受强烈的紫外线辐射,风砂刺激,维生素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就...  相似文献   

11.
提高乙酰唑胺滴眼液眼内通透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种类的穿透促进剂对乙酰唑胺滴眼液的眼内通透性作用。方法 每次给兔滴药50μL,30 min后抽取房水并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计算房水中乙酰唑胺的质量浓度。 结果 1%、3.3%、10%乙酰唑胺滴眼液滴眼后30 min,前房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0.073±0.013)μg/mL、(0.250±0.075)μg/mL、(0.032±0.074)μg/mL。与对照组相比,0.01%苯扎溴铵,1%甲基纤维素,1%、5%正丁醇以及5%、10%、20%二甲基亚砜均不能提高房水中乙酰唑胺的质量浓度(P>0.05)。0.012 5%~0.40%氮酮均可促进乙酰唑胺的眼内吸收,分别可提高前房药物质量浓度5.8~38.7倍(P<0.01)。此外,氮酮质量浓度和其对应的房水乙酰唑胺质量浓度的关系呈正相关(r=0.92,P<0.05)。 结论 选择性地应用穿透促进剂可提高乙酰唑胺的眼内通透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行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各26例26眼,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前1d和术后1wk,1、3mo时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 time,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入选的病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mo。两组患者术后1wk,1mo的BUT,FL,SⅠt指标数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3mo基本恢复术前水平。术后1wk,1mo双切口组BUT,SⅠt均明显短于单切口组(P<0.05); FL双切口组术后1wk明显高于单切口组(P<0.05),而术后1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的BUT,FL,SⅠ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切口和双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显微小梁切除术术后均对术眼眼表有影响,双切口组影响更大,且相关指标异常的高峰期出现在术后1mo之内。  相似文献   


13.
A methodology is presented for the measurement in humans of the ocular pulse-pressure relationship and the ophthalmic arterial pressure. It is an objective method based on simultaneous recording of the IOP and pulse as a function of IOP. The pulse amplitude of supine normal subjects was found to decrease as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pressure. The IOP causing extinction of the pulse, the ophthalmic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 was well defined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loss of vision. The pulse-pressure relationships were qualitatively similar in normal eyes of healthy adult subjects and identical in pairs of eyes. In 20 normal subjects with a mean IOP in the supine position of 19·5 mmHg, the mean ophthalmic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 was 82 mmHg, and the mean brachial arterial pressure was 92 mmHg.  相似文献   

14.

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M)是一种由珠蛋白合成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该病需要长期输血和服用祛铁剂药物治疗,可引起眼部组织的各种继发性变化。与正常同龄人相比,β-TM患者的眼部表现为角膜曲率更为陡峭、前房更浅、晶状体厚度增加、眼轴更短和泪液分泌减少等改变; 同时,营养缺乏和使用铁螯合剂药物治疗会增加罹患并发性白内障及视网膜变性的风险,从而影响β-TM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β-TM患者眼部相关变化进行探讨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穿透促进剂提高滴眼液眼内通透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瑛  杨国华  陈祖基 《眼科研究》2003,21(6):664-666
滴眼液是常用的眼药剂型,但许多药物的眼内通透性差,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研究发现,穿透促进剂可以提高药物的角膜通透性,主要通过扩大细胞间途径和增加细胞内转运两种途径实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穿透促进剂研制配方提高滴眼液的角膜透性。证明氮酮等可提高亲水性药物的眼内透性,而苯扎氯胺等可提高亲脂性药物的眼内透性。研究者采用各种途径来提高肽类和蛋白类药物滴眼液的生物利用度,其中最有效的则是穿透促进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郭佳  汪军  赵蕾  孟忻 《眼科新进展》2015,(2):171-173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对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carotidarterystenosis,ICAS)的患者进行眼动脉血流的检测,观察眼动脉血流与眼部缺血性疾病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单侧重度ICAS的31例及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19例患者纳入研究。利用TCD检查ICAS侧眼动脉血流方向、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对比分析眼动脉逆向血流(re-versedophthalmicarteryflow,ROAF)患眼及对侧眼眼动脉PSV及RI值,同时对眼动脉血流方向与眼部缺血以及ICAS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经TCD检查发现ROAF24眼,其中单侧重度ICAS者9眼,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者15眼,ROAF在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组更易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P=0.001)。24例ROAF患者的阻塞侧PSV值为(38.68±11.58)cm?s-1,与健侧的(33.53±2.74)cm?s-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3,P=0.000);阻塞侧RI值为0.60±0.10,与健侧的0.78±0.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00)。24只ROAF眼中58.3%有明确的眼部缺血体征,而26只正流患侧眼中该比例为15.4%,ROAF组患眼更容易出现眼部缺血体征(χ2=9.99,P=0.002)。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ROAF与眼部缺血的关系:回归系数为0.211(χ2=12.26,P=0.000),OR值为1.235。结论 当出现ROAF时,提示重度ICAS甚至完全闭塞;ROAF的流速越快,提示眼部出现缺血性病变的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17.
惠玲  程燕  宋金鑫  吴洁  朱海峰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2):2185-218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眼部碱烧伤综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9-01/12我院收治的眼部碱烧伤患者124例166眼,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多项综合治疗措施,分别应用药物及手术联合治疗,随访6~12mo,观察眼部碱烧伤愈合情况及疾病转归。

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缓解,患眼角膜结膜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住院时间13d,其中治愈118眼(71.1%),好转43眼(25.9%),无效5眼(3.0%)。眼部碱烧伤Ⅰ度、Ⅱ度患者治疗后无并发症发生; Ⅲ度患者眼表修复及视力恢复情况好于Ⅳ度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Ⅳ度患者。

结论:根据角膜结膜及眼睑损伤评估眼部碱烧伤程度,选择恰当的时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给予全身及局部药物治疗,结合眼表冲洗、前房穿刺、羊膜移植、结膜瓣遮盖、角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Ophthalmic artery hypoperfusion is a relatively uncommon clinical entity.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e posterior segment findings of ophthalmic artery hypoperfusion in a series of nine patients. Colour photographs and relevant fluorescein angiograms highlighting the findings are shown. The retinal manifestations of ophthalmic artery hypoperfusion in this series of patients include midperipheral haemorrhages, dilated retinal veins, optic disk collaterals, optic disk neo-vascularization, cotton wool spots, grey intraretinal lesions, fundus pallor, optic disk swelling and choroidal infarcts. Recognition of the ophthalmic changes in this condition may lead to detection of carotid artery disease, the surgical and medical treatment of which has important bearing on patien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德州市眼外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德州市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眼外伤的发生特点。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2092例眼外伤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092例眼外伤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5.03: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1),左右眼之间无明显差异。发病年龄以青壮年(21~50岁)居多。职业主要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其次是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眼外伤的种类依次为挫伤(41.25%)、穿孔伤(23.47%)、化学伤(12.29%)、破裂伤(10.28%)、爆炸伤(8.17%)和其他(4.54%)。眼外伤常见的致伤原因依次为车祸、拳击、化学药品和爆炸等。治疗后致盲率为8.41%,眼球摘除率为1.78%。结论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劳动安全防护对预防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及时、有效的药物和显微镜手术治疗是决定最终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