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脉冲半导体激光与氩激光对兔视网膜损伤和修复的组织学反应。方法在黄斑水肿治疗参数下分别对兔眼行微脉冲阈下光凝和氩激光光凝,观察视网膜组织学改变。结果微脉冲阈下光斑不可见而氩激光可见;激光后两者光镜下视网膜感光细胞损伤不明显但脉络膜小静脉轻度充血,4周后消退;电镜下氩激光光斑处外节排列稀疏,色素上皮细胞(RPE)和节细胞肿胀,外核层细胞异染色质增多,4周后RPE和胶原增生明显,脉络膜内色素颗粒增生;而微脉冲光斑变化不明显。结论微脉冲激光光凝视网膜较氩激光损伤更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的生物学效应.方法:有色兔8只16眼,每眼上、下方视网膜随机分别行810nm半导体激光连续波阈值光凝及微脉冲阈下光凝,于光凝后即刻观察光斑反应和眼底荧光造影后荧光素渗漏情况,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对视网膜和脉络膜造成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微脉冲激光阈下光凝后光斑不可见,亦无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不明显;阈值光凝后可见光斑反应并有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明显,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内、外核层均出现少量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Bruch膜完整无损.结论:微脉冲激光光凝视网膜不会损伤视网膜,但确定阈能量时要从低能量起,且选择周边视网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研究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的生物学效应。方法8只有色兔(16眼)中每只眼的上、下方视网膜随机分别行810nm半导体激光连续波阈值光凝及微脉冲阈下光凝,于光凝后即刻观察光斑反应和眼底荧光造影后荧光素渗漏情况,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对视网膜和脉络膜造成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微脉冲激光阈下光凝后光斑不可见,亦无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不明显;阈值光凝后可见光斑反应并有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明显,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内、外核层均出现少量核固缩和胞浆空泡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Bruch膜完整无损。结论微脉冲激光光凝视网膜不会损伤视网膜,但确定阈能量时要从低能量起,且选择周边视网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氩绿激光对兔视网膜损伤及修复的组织学改变及对兔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8只有色兔(16眼)中每只眼的上、下方视网膜随机分配为激光光凝区及空白对照区,光凝后24h、4wk通过光镜和电镜及TUNEL技术观察视网膜改变及感光细胞凋亡。结果:(1)光镜观察:光凝处视网膜损伤不明显但脉络膜小静脉充血,4wk后消退。(2)电镜观察:光凝处外节膜盘排列稀疏,神经节细胞轻微肿胀,外核层细胞异染色质增多,4wk后色素增殖,胶原增生。(3)TUNEL染色观察:光凝后24h,光凝处外颗粒层可见较多阳性细胞,内颗粒层偶见,4wk后接近正常。(4)感光细胞凋亡率:光凝后24h,感光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凝后4wk较24h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度氩绿激光光凝视网膜损伤轻微。  相似文献   

5.
氩激光光凝后兔视网膜丙二醛测定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府卫平  莫简 《眼底病》1991,7(4):204-207,13
  相似文献   

6.
背景 近年来研究表明,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疾病可达到传统577 nm激光光凝的治疗作用且对视网膜组织损伤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敏感的靶细胞尚未完全阐明. 目的 探讨和比较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577 nm激光光凝视网膜后成年中华黑兔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为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抽签法按照视网膜光凝条件不同将26只中华黑兔分为正常对照组(2只)、577 nm激光组(6只)和阈下微脉冲激光组(18只),其中阈下微脉冲激光组按照激光工作负载率的不同亚分为9%、12%和15%阈下微脉冲激光组,每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光凝后行彩色眼底照相及OCT检查,摘取兔眼球壁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兔脉络膜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彩色眼底照相和OCT显示正常对照组兔眼视网膜组织结构清晰.9%阈下微脉冲激光组OCT扫描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稍模糊;12%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光凝斑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轻度水肿,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稍模糊;15%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可见光凝斑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明显水肿,RPE层局限性隆起;各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彩色眼底照相均未见光凝斑.577 nm激光组兔眼彩色眼底照相可见灰白色光凝斑,OCT扫描层面可见视网膜呈多灶性隆起,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模糊,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与正常对照组兔眼相比,9%和12%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兔眼脉络膜血管变形或出血,但视细胞形态结构、双极细胞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层未见明显改变;15%阈下微脉冲激光组视细胞扁平状膜盘肿胀,双极细胞层和RGC层未见明显改变;577 nm激光组兔眼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RGC层结构紊乱,RPE层变薄.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对脉络膜层和RPE层具有高度选择性,视网膜光凝后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损伤程度轻微,既可发挥治疗作用,又不损伤视网膜神经上皮;577 nm激光视网膜光凝可对视网膜全层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效果。方法对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病变的程度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光凝治疗变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有效226只眼,总有效率 86.5%,其中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4只眼,有效60只眼,有效率93.7%;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97只眼,有效眼166,有效率84.2%%。经统计学检验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讨论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如有光凝指征,应尽早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这对于控制或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氩激光在治疗视网膜裂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5 例67 眼视网膜裂孔采用德国Rodenstock 公司制造的Orion3001 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进行治疗。结果 经3~21m o 随访,裂孔封闭60例62 眼,占92.54% ,5例5眼未封闭。结论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干性裂孔,方便、组织损伤小、疗效高。  相似文献   

9.
目前,激光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其副作用抑或误操作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损伤,其中以视网膜损伤为甚,本文将对视网膜激光损伤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防治办法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兔眼视网膜二极管激光和氩离子激光光凝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二极管激光和氩离子激光光凝后不同级别光斑与视网膜组织学改变,以指导二极管激光在临床的使用。方法 23只青紫蓝兔42只眼,按不同光斑级别和光凝后不同时间分组,分别行二极管激光和氩离子激光光凝,光镜下观察、比较其组织学改变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 两种激光同级光斑组织学改变比较,急性期2,3级光斑均无明显差异,恢复期2级光斑二极管激光病灶外核层细胞全部萎缩消失,而氩激光仅表现为外核层细胞减少。图像分析显示两种激光同级光斑即刻组面积均值二极管激光均明显大于氩离子激光(P<0.05),但光凝后1天的面积增长率二极管激光(8%)明显低氩激光(23%)。结论 810nm二极管激光可以起到氩激光等同的治疗作用,而且其迟发损伤反应小于氩激光,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激光光凝治疗已经在多种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已成为眼底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微脉冲阈值下半导体激光(subthreshold diode micropulse laser,SDM)是近年来激光治疗中研究较热门的一种,目前SDM在多种视网膜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的治疗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且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SDM的概念、治疗原理以及其对视网膜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并就其在多种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脉冲半导体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自身对照病例研究。将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典型性CSC患者12例12眼行微脉冲半导体激光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观察1,2wk;1,3mo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以治疗前后的视力、自觉症状、眼底情况、FFA及OCT检查的改变为观察指标,以评价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CSC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退,视力及视觉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激光光凝2wk和1mo后,分别有9眼(75.0%)和11眼(91.7%)的黄斑区水肿完全消退,3mo后全部患者黄斑区水肿消退。光凝2wk后,FFA检查发现有9眼荧光素渗漏完全消失,3眼渗漏减轻;OCT检查有9眼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消失,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3眼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大部分吸收。光凝1mo后,FFA检查有11眼荧光素渗漏完全消失;OCT检查有11眼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消失,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光凝3mo后,FFA显示所有患眼的荧光素渗漏完全消失,未见明显"窗样缺损"样荧光;OCT检查发现所有患眼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结论:微脉冲半导体激光治疗CS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缩短病程,提高患者视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激光光凝是视网膜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时至今日,视网膜激光仍在不断发展。以往数十年,研究者试图发现一种既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同时又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激光治疗。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 SML)因其光毒性低、散射小、穿透力较强,与传统激光相比损伤小、反应轻、无疼痛等特点,让这一目标不再是梦想,使激光治疗眼底疾病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本文就577 nm SML的概念、作用机制、相关参数及在多种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予临床治疗以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微脉冲半导体激光是一种阈下光凝技术 ,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避免损伤视网膜神经层 ,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视功能 ,对治疗黄斑水肿、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浆 )和玻璃膜疣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阐述了微脉冲半导体激光的原理、临床应用及激光光凝斑检测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