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的潜伏膜蛋白LMP1的序列以及LMP1、EBNA1、EBNA2的mRNA表达来探讨EB病毒的感染状态及其表达产物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LMP1 DNA的存在,并对鼻咽癌来源的LMP1和EB病毒永生化狨猴B淋巴细胞系B95-8来源的LMP1进行测序,比较序列的差异。利用巢式RT-PCR检测鼻咽癌组织中LMP1、EBNA1、EBNA2的mRNA表达。结果: 47例鼻咽癌组织均含有LMP1 DNA,所有鼻咽癌来源的LMP1 DNA与B95-8来源的LMP1 DNA序列比较均存在着多个单核苷酸变异,最明显的是XhoⅠ酶切位点的丢失。测序后显示鼻咽癌来源的LMP1 DNA有30个核苷酸的丢失。巢式RT-PCR显示LMP1、EBNA1、EBNA2在鼻咽癌中的mRNA表达率分别为76.6%、80.0%和74.5%。其中EBNA1的表达是由Qp启动的,而B95-8细胞中EBNA1的表达是由Cp启动的。结论: 鼻咽癌中EB病毒的作用途径比较复杂,LMP1、EBNA1、EBNA2等潜伏期基因还有早期裂解基因BARF1均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EBV潜伏基因产物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EBV潜伏基因产物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65例NHL、64例HL人体标本进行LMP-1、EBNA2对比检测并选择101例NHL进行PCR检测。结果:EBV-PCR检出率(19.8%)高于LMP-1(14.9%),PCR阴性病例LMP-1全部为阴性,EBNA2在全部病例均为阴性,在NHL,LMP-1阳性细胞主要是免疫母细胞样细胞、R-S样细胞和R-S细胞,LMP-1阳性的R-S样细胞我数表达活化分子CD30。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EBV检出率较高(23.1%)。T淋巴瘤EBV检出率(23.8%)高于B淋瘤(10.2%)。结论:EBV潜伏基因产物表达情况能够反映出宿主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或)宿主的免疫监视作用。EVB在R-S样细胞形成可能起作用。EBV感染与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基因转染对人高分化鼻咽癌(NPC)细胞系CNE1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分别将含有来源于B95-8淋巴细胞标准株的LMP1基因(B95-8-LMP1)和来源于NPC组织的LMP1基因(CAO-LMP1)的质粒转染CNE1;RT-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鉴定LMP1mRNA和蛋白表达;结晶紫法、流式细胞术和平板克隆形成法测定不同来源的LMP1对CNE1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稳定表达不同来源LMP1的CNE1细胞系。两种不同来源的LMP1均可促进CNE1细胞的生长(P<0.01);CAO-LMP1比B95-8-LMP1具有更强促进CNE1生长的作用(P<0.01)。结论:不同来源LMP1对CNE1的体外生长均有促进作用,CAO-LMP1比B95-8-LMP1具有更强的促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EB病毒(EB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致癌病毒,是高度相关的淋巴和上皮肿瘤的来源和发展,包括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NPC)等,EBV基因几乎可以在所有细胞中。EBV感染通常与少数潜伏病毒功能的蛋白质表达,包括潜伏膜蛋白LMP1和LMP2A等和巴尔核抗原1(EBNA1)。LMP1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被认为是EBV的主要致瘤蛋白。在EB病毒中通过2个C末端结构域编码基因蛋白LMP1信号来驱动细胞生长,存活和转化。LMP1蛋白目前是惟一已被证实的EB病毒的癌基因,LMP1的表达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目前癌症方面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HD)等的发生有关,肿瘤组织中EBV主要以潜伏感染的形式存在。在EBV潜伏感染细胞中,可表达的EBV基因有10多种,包括EBV核抗原(EB nuclear antigen,EBNA)1,2,3A,3B,3C和LP;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1,2A和2B;EBV编码的小RNA(EBER)1和2;以及BamHⅠ-A向右开放读码框(BARF0)的转录产物。NPC和其他EBV相关恶性肿瘤中可持续检测到LMP2A的转录物,提示LMP2A在体内病毒持续感染和EBV相关疾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HD)等的发生有关,肿瘤组织中EBV主要以潜伏感染的形式存在。在EBV潜伏感染细胞中,可表达的EBV基因有10多种,包括EBV核抗原(EB nuclear antigen,EBNA)1,2,3A,3B,3C和LP;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1,2A和2B;EBV编码的小RNA(EBER)1和2;以及BamHⅠ-A向右开放读码框(BARF0)的转录产物。NPC和其他EBV相关恶性肿瘤中可持续检测到LMP2A的转录物,提示LMP2A在体内病毒持续感染和EBV相关疾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对鼻咽癌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对鼻咽癌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LMP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鼻咽癌CNE1细胞,脂质体介导端粒酶反义核酸处理转染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LMP1和P53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 结果:对照组,转染并表达LMP1基因的细胞的增殖能力、P53蛋白和hTERT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载质粒的细胞。端粒酶反义核酸作用组,LMP1基因转染细胞的LM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MP1基因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载质粒的细胞的增殖能力、P53蛋白和hTERT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LMP1基因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仍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载质粒的细胞(P<0.01)。 结论:EB病毒LMP1可促进鼻咽癌细胞P5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鼻咽癌(NPC)来源潜伏膜蛋白1(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NPC来源LMP1的一般性真核表达载体及上皮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鼻咽癌细胞系CNE-2,用PCR、RT-PCR及蛋白印迹等检测N-LMP1在CNE-2中的整合和表达。结果:①成功构建了N-LMP1的一般性和上皮特异性表达载体。②N-LMP1基因在CNE-2细胞中获得了正确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NPC来源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LMP1在鼻咽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对人鼻咽癌细胞增殖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系CNE1及转染了LMP1基因质粒的CNE1细胞(CNE1-GL细胞),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比较转染LMP1基因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RT-PCR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STAT3及其下游基因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LMP1基因后,CNE1细胞生长加快、克隆形成率增加;STAT3活化程度增加,survivin表达增强.结论:LMP1可促进CNE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STAT3信号通路,进而促进抗凋亡基因survivin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LMP1)促鼻咽癌细胞生长作用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用LMP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鼻咽癌CNE1细胞 ;脂质体介导端粒酶反义核酸处理转染细胞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mRNA表达 ;免疫组化法检测LMP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 :转染LMP1基因的细胞增殖能力和hTERT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染和转染空载质粒的细胞 (均P <0 0 1)。经端粒酶反义核酸作用 4 8h ,LMP1基因转染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hTERTmRNA和LM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 (均P <0 0 1) ,反义核酸和脂质体处理组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变化 ;反义核酸组LMP1基因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和hTERTmRNA表达水平仍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载质粒的细胞 (均P <0 0 1)。以上结果提示 :EB病毒LMP1的促鼻咽癌细胞生长作用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mic2基因与CD99蛋白和Eber-1基因与潜伏膜蛋白-1(LMP1)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H/RS细胞中的表达,探讨mic2/CD99表达与Eber-1/LMP-1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并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59例石蜡包埋淋巴瘤组织标本[43例cHL,1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mic2/CD99和Eber-1/LMP-1的表达,比较分析mic2/CD99在两组中的表达及与Eber-1/LMP-1的关系。 结果: cHL组CD9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3%,mic2基因表达为55.8%,LMP1表达为58.1%,Eber-1表达为53.5%;NHL组CD99蛋白与mic2基因表达高于cHL组(P<0.05);LMP1和Eber-1的表达低于cHL组(P<0.05);mic2基因的表达高于CD99蛋白的表达(P<0.05);Eber-1与LMP1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D99蛋白与LMP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各项指标的表达与性别无关。CD99蛋白与LMP1的表达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mic2与Eber-1的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 结论: CD99蛋白在cHL H/RS细胞中低表达,并与LMP1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RNA干扰方法下调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1)的表达,探讨LMP1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分子干扰片段转染EB病毒阳性淋巴瘤B95.8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MP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联合应用化疗药物顺铂,通过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性变化。结果干扰LMP1后,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并且细胞对顺铂的IC50明显降低。结论干扰LMP1提高了B95.8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揭示LMP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两个口腔鳞癌细胞系 (KB和Tca81 1 3)中HLAI类抗原的表达水平及其异常的分子机制。利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检测细胞系中HLAI类抗原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RT PCR检测细胞系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两个口腔鳞癌细胞系中HLAI类抗原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 ;RT PCR结果显示Tca81 1 3细胞系中A、B、C、LMP2、LMP7、LMP1 0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 ;在KB细胞系中除了A、B、C、LMP7、LMP1 0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 ,LMP2、PA2 8α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或缺失 ;而TAP1、TAP2、Tapasin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无改变。IFN γ诱导后纠正了多个基因在mRNA水平的异常表达。两个口腔鳞癌细胞系中HLAI类抗原表达下调 ,且多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异常也即转录效率的低下很可能是该下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寻找在真核细胞中表达Epstein Barr(EB)病毒潜伏膜蛋白 2 (Latentmembraneprotein 2 ,LMP2 )的有效途径 ,研究LMP2蛋白功能及深入探讨其在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将EB病毒LMP2蛋白的基因重组至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上 ,通过脂质体将重组质粒导入PT6 7细胞 ,G418筛选抗性克隆 ,收集含重组病毒的上清 ,将其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 3T3 ,测定病毒滴度 ,提取转染细胞DNA进行PCR鉴定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源基因在感染病毒的NIH 3T3中的表达。结果 培养上清的病毒滴度为 5 .8× 10 5 PFU ml,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果证实 ,转染细胞的DNA中含有目的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免疫荧光结果表明EBV LMP2基因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 重组逆转录病毒成功地将EB病毒LMP2基因整合到细胞中并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2A(LMP2A)全长基因, 并构建含有该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LMP2A, 转染真核细胞后获得稳定表达LMP2A的细胞株.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B95.8细胞中获得EB病毒LMP2A全长基因, 克隆到测序载体pMD18-T中, 经测序后再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Term中, 与两辅助病毒载体PHIT456、 PHIT60通过Lipofectamine2000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 测定产生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并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 经Zeocine筛选后得到稳定的细胞克隆, 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LMP2A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LMP2A经测序鉴定正确;转染后上清中病毒的滴度为5×108 cfu/L, 感染L929细胞后用Zeocine筛选出稳定的细胞克隆;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细胞克隆能稳定表达EBV-LMP2A.结论:表达EBV-LMP2A细胞株的构建为蛋白制备与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也为后续的EBV相关性疾病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EB病毒潜伏期膜蛋白1(LM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电穿孔法转染人B淋巴瘤细胞株Ramos细胞,建立稳定的LMP1表达细胞株。方法扩增带有EcoRⅠ与BamHⅠ酶切位点的LMP1编码基因,克隆至pcDNA3.1-EF1a-mcs-3FLAG-CMV-EGFP真核表达载体,挑取阳性单克隆感受态细胞行PCR以及测序后将重组质粒通过电穿孔法转染Ramos细胞, G418筛选稳定表达LMP1的细胞株,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LMP1 mRNA和蛋白在Ramos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PCR与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LMP1重组质粒,建立了稳定转染的Ramos细胞,且LMP1蛋白可在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LMP1的Ramos细胞。  相似文献   

17.
Epstein Barr病毒 (EBV)属于疱疹病毒科γ亚科 ,在人类中广泛传播。大多数EBV的初次感染是在患者幼儿时期 ,而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终身携带病毒。EBV与越来越多的人类肿瘤相关 ,包括由于免疫抑制引起的免疫增生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NPC、HD和多种T细胞淋巴瘤等疾病。EBV潜伏感染时表达 8种蛋白 (6种核蛋白EBNA1、EBNA2、EBNA3A、EBNA3B、EBNA3C、EBNALP和 2种膜蛋白LMP1和LMP2 )。在这些与转化相关的病毒蛋白中 ,EBNA1、LMP1、LMP2是在NPC肿瘤标本和EBV相关肿瘤中可以检测到的蛋白。1 LMP2的功能198…  相似文献   

18.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通过NF-κB、AP-1促进IL-8分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病毒LMP1分子致瘤机制,在已证实鼻咽癌细胞系中LMP1有效激活NF-κB 或AP-1的基础上,对LMP1是否通过NF-κB 或AP-1促进IL-8分泌进行探讨。方法:以稳定表达LMP1及其3种突变体,空白载体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LMP1,NHE2-MLP1(1-185),HNE2-LMP1(1-231),HNE2-LMP1Δ187-351和HNF3-pSG5]及antisense-LMP1处理的HNF2-LMP1鼻咽癌的细胞系为材料,将IL-8报道质粒瞬时导入这些细胞系中,通过测定luciferase值以反映LMP1是否促进IL-8转录;将mut AP-1/IL-8-luc或IκB α(S32A/S36A)表达质粒导入HNE2-LMP1细胞系中,比较其IL-8报道活性,以确定LMP1是否通过AP-1或NF-κB 诱导IL-8转录;利用ELISA方法测定HNE2-LMP1,HNE2-pSG5,anti-sese-LMP1处理的HNE2-LMP1鼻咽癌细胞系中的IL-8浓度,进一步从蛋白水平上确定LMP1是否促进IL-8分泌。结果:与HNE2-pSG5相比,在HNE2-LMP1,HNE2-LMP1Δ187-351和HNE2-LMP1(1-231)细胞系中IL-8报道活性分别升高了原来水平的11.5,8.6和3.4倍,而HNE2-LMP1(1-185)对IL-8报道活性不影响。在HNE2-LMP1细胞系中IL-8蛋白水平提高了17.4倍,而antisense-LMP1则使HNE2-LMP1细胞的IL-8报道活性及蛋白水平分别下降到原来水平的18.3%和9.2%,导入mutAP-1/IL-8-luc或IκBα(S32A/S36A)的HNE2-LMP1细胞中IL-8报道活性分别下降到原有水平39%和26%,结论:鼻咽癌细胞系中LMP1可能通过NF-κAP-1促进IL-8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汉族人LMP基因的分布特点,并与其它地区人群进行比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正常人低分子量多肽基因LMP2和LMP7进行扩增以cfoI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结果:广东汉族人的LMP2LMP7的基因频率分别是LMP2A0.3200,LMP2B0.6800,LMP7A0.4166,LMP7B0.5834。结论:广东汉族人LMP基因的分布与其它地区人群的分布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鼻咽部慢性炎症和扁桃体炎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基因30bp碱基缺失的检出率,初步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LMP1缺失型的检出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5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19例鼻咽部慢性炎症和扁桃体炎中EB病毒LMP1基因30bp的缺失情况,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LMP1野生型和野生为主型9例,LMP1缺失型和缺失为主型46例;鼻咽部慢性炎症和扁桃体炎中LMP1缺失型和缺失为主型16例。LMP1缺失型和缺失为主型的检出率在NK/T细胞淋巴瘤与鼻咽部慢性炎症和扁桃体炎病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LMP1野生型和野生为主型病例比缺失型和缺失为主型病例预后好。结论 不能简单地将LMP1缺失型作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致病因素,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其促进该淋巴瘤演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