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Nakagawara  王志清  陆惠良 《民航医学》1994,4(3):45-48,F003
以往的研究表明飞机事故和与年龄相关的视觉疾病有一定的关系。Harper对1963年问通用航空事故的3182名飞行员进行研究发现,有视觉缺陷的空勤人员在有关的飞行事故中为同一样本中全体飞行员的2.1倍,而且,在相关的事故样本中老龄飞行员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体眼的效果。总计观察46例46眼,术后观察4-22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视力在0.1-0.3为6眼,0.3-0.5为13眼。0.5-1.0为27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适用于多种术式的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视力矫正,也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补充或其失败的补效措,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无晶体硅油填充眼的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1眼无晶体硅油填充眼行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回顾性分析,不需要剥膜的患眼在角巩膜缘做隧道切口并轻压切口后唇使硅油排出,需要剥膜者行常规玻璃体切除手术切口。其中6眼行囊袋或睫状沟植入人工晶体,25眼行后房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结果:其术后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结论:无晶体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与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4.
由于晶体挫伤对视力影响较大 ,笔者从 1985年起对有晶体挫伤的所有眼钝挫伤住院病人进行了长期的治疗与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36 6例病人共 381眼 ,其中 15例系双眼同时受伤。本组男2 6 0例 ,女 10 6例 ;7岁以下 5 5例 ,8~ 2 0岁 176例 ,2 1~ 30岁 5 1例 ,31~ 40岁 46例 ,41岁以上 38例。受伤到就诊时间 :2 4h以内者 111例 ,1~ 7d 182例 ,7d以上者 73例 ,最迟 1例伤后 6年因白内障就医。受伤原因以击打伤为主 ,共 30 5例 ,占 83.33% ;鞭炮伤 2 1例 ,占 5 .74% ;爆炸伤 2 8例 ,占 7.76 % ;车祸伤 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玻切术后无晶体眼进行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45例此类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植入人工晶体;其中8例周边囊膜保留良好者常规植入人工晶体,余37例在后房灌注下缝线固定人工晶体。结果:45例均在安全稳定的眼内压条件下完成手术,并显著提高了视力。结论:巩膜隧道切口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及灌注下人工晶体二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玻切术后无晶体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日臻完美,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应症不断扩大,大多数学者已接受2-3岁的儿童可植入入工晶体的观点’‘’。对33只眼儿童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1例(33只眼)儿童白内障。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一13岁,平均9岁。先天性白内障14例(26只眼),外伤除7只眼。术前眼球震颤至例(1只眼),2只眼晶体前囊破裂,皮质突入前房,且部分已吸收。7例外伤障受伤距人工晶体植入时间15天一2个月。1.2手术方法:术前均用日本…  相似文献   

7.
后房型人工晶体,主要目的是矫正近视屈光状态,故习称可植入型接触镜(ICL)。ICL植入术具有矫正预测性好、适应屈光度范围广、效率高、效果好、保留调节功能以及对角膜内皮损伤小、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如因特殊并发症需取出ICL时,眼内原有的组织结构功能不受影响,保留了调节能力,所以此手术可逆性好。自2009-03~2010-10,我院采  相似文献   

8.
前言 白内障通常是指晶状体的任何混浊。无晶体通常与白内障摘除有关。目前有关无晶体和假晶体(用眼内镜矫正无晶体)的发病率的资料甚少。1986年~1989年进行了一项民用航空人员无晶体流行病学研究,专门回顾了根据联邦航空条例121部(执照与经营;国家、旗帜与航增补的航空公司及大型飞机的商业经营)注册的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方法 利用联邦航  相似文献   

9.
我国眼科显微手术近几年发展较快,不少有条件的医院逐步普及了显微手术。我院1988年以来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3眼次,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22例独眼白内障病人施行现状囊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眼术前视力在眼前指数以下者20例,0.07至0.1者2例,术后跟踪随访,最长者三年,平均九个月,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角膜轻度混浊15例,纤维蛋白渗出4例,虹膜部分后粘连2例,作者认为:人工晶体质量的不断提高,操作熟练,粘弹剂的使用,使独眼不再是人工晶体植入的禁忌症,只要术前视功能良好,同样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有晶体眼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准备与配合。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13例25眼有晶体眼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予以精心的术前检查并讲解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正确用药及定期随访。结果8例15眼达到术前最佳预矫视力,5例10眼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置有助于提高ICL成功率,并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获得患者最佳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白内障摘除以后一般需要配戴高度凸透镜方能取得有用视力。配戴高度凸透镜后结点前移、物像变形、视野缩小(一般只有35°~55°),而且不等像率(16~30%),因此单眼白内障术后无法配戴普通眼镜提高视力。角膜接触镜虽无以上缺点,但不等像率仍有0~12%,故少数患者仍不能获得术后双眼单视,且装卸麻烦。有人调查单眼无晶体眼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后,只有2~10%  相似文献   

14.
李昕  高晓明 《武警医学》1999,10(9):523-524
眼部异物停留的位置,按一般统计,晶状体内异物占8%[1]。作者1995~1997年共收治此类患者8例,通过小切口下进行晶体异物取出、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手术损伤小、创口愈合快、术后散光小,提早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8只眼,异物性质均为铁性磁性异物。男7例,女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28岁。钳工5人,电工1人,汽车修理工2人。有典型敲击史。最早就诊时间为伤后3个月,最晚为伤后13个月。术前视力:5例为眼前1m光感,3例为眼前1m指数。光定位、辨色均正常…  相似文献   

15.
16.
欧阳铭 《民航医学》1996,6(3):38-38
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开展的一项治疗技术,是指白内障患手术除混浊的晶体后,植入人工晶体,恢复眼部的正常结构,改变了过去单纯除晶津,造成术眼术后无晶体状态。这项技术不仅使病人获得了双眼视功能,有些甚至超过病前的视功能,同单纯晶体除术相比,简化了术后需配 10.0 DS凸透镜,以调节眼部屈光不正的问题,避免了术后双眼屈光参差而造成的双眼视物不协调。目前,这种手术主要用于老年性、外伤性等各种原因的白内障晶体除的患。  相似文献   

17.
正目的:探讨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更快捷、更安全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无晶体眼13例,通过3.0 mm透明角膜切口,二期植入瑞纳(英国)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 d8只眼裸眼视力达0.5,4只眼裸眼视力达0.4,1只眼眼裸眼视力达0.3。结论:微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是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20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的患者,施行在前房灌注下后房多类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一年.结果:20例一次悬吊成功.术后出现1例玻璃体出血、2例角膜水肿.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均有提高,视力≥0.1者18例占90%,视力≥0.3者10例占50%.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提高视功能的又一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飞秒Lasik和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并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应用膜片钳技术对晶体细胞的研究始于90年代初。结果表明,晶体细胞膜上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离子通道,它们对于调节细胞水合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影响晶体透明性。在晶体电生理特性研究中,多种模式的膜片钳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记录了晶体细胞膜上多种通道活动,还测量了不同种属晶体上皮细胞的静息膜电位的膜电容,以及位于晶体内不同深度的晶体纤维细胞间的缝隙连接电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