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亦称Cushing溃疡。据相关资料报道,颅脑损伤后应激性上消化道病变的发生率为40%~80%,甚至高达91%,其出血发生率为16%~47%,出血后死亡率可高达30%~50%,严重地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针对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原因,早期预防是降低其发生率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3.
西宁地区(海拔2260m)属中度高原,居住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处于低氧环境,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使死亡率增高,因此,我科护理人员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为疾病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方法 将16 9例重型颅脑外伤随机分为4组:无药物预防组、抑酸剂预防组、生长抑素预防组、联合预防组。比较各组对出血预防的效果,然后将各组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利用胃肠张力管检测不同时间pHi值,同时测定不同时段胃液pH值,研究其变化规律及与出血的关系。结果 联合用药对预防重型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更加显著(P <0 .0 1)。联合用药处理未显示更强的抑酸效果。发生出血的患者入院时的pHi均值与未发生溃疡出血者无显著差异;入院后第12、2 4小时、第3、5、7天2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监测pHi值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2岁,肛门排便后肿物脱出间断便血5年余,以混痔住院治疗,术前常规辅助检查均正常,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中出血量不多较顺利,术后12小时病人感党腹胀、排便感不能忍受,检查肠鸣音活跃切口敷料有少量渗血。病人排便为紫红色血及血凝块约800ml左右换药检查切口,开放创面观察未见活动性出血结扎痔核线完整无脱落,病人面色白、血压偏低,考虑为消化道出血,因在夜间,同时病人状态不易做纤维镜检查,补液、输血甲氰咪呱静点治疗病情好转稳定,未再出血,换药创口愈合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普胸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 (SUH)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具有高危因素的普胸手术病人 12 1例 ,分为两组。预防组61例 ,术前 3d和术后 7d ,应用西米替丁 (甲氰咪胍 ) 2 0 0mg加入 0 9%盐水 10ml中静推 ,2次 /d。对照组 60例 ,不用甲氰咪胍作预防。结果 预防组发生SUH 2例 (占 3 2 8%) ,对照组发生 9例 (占 15 0 0 %)。两组SUH发生率相比 ,预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4 2 0 ,P <0 0 5 )。预防组SUH发生时间为 (5 77± 0 3 3 )d ,对照组发生时间为 (2 18± 1 79)d。SUH发生时间 ,预防组明显晚于对照组 (χ2 =1 79,P <0 0 5 )。结论 术前术后静脉应用甲氰咪胍能有效预防普胸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泮托拉唑对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4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治疗组与甲氰咪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泮托拉唑组加用泮托拉唑40mg静脉注射,2次/d:甲氰咪胍组加用甲氰咪胍400rag静脉注射,2次/d。患者出现溃疡出血时均应立即行止血、对症处理。分析对比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出血时间。结果泮托拉唑治疗组与甲氰咪胍治疗组相比,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下降,出血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结论早期预防性应用泮托拉唑可以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是老年人急诊手术围手术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处理,容易演变成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1985年~1997年,我院急诊行老年人胃肠道手术11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8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72例,女38例;年龄均大于60岁。手术情况:嵌顿疝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6例,外伤性胃肠道破裂6例,肠扭转5例,肠系膜动脉栓塞3例,胃肠道肿瘤破裂2例。1.2 心律失常原因 从手术结束到术后1周时间内进行统计,同一患者有多种心律失常者以最严重的一种计算。均进行心电监测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并同时检测电解质、血红蛋白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PUB)221例,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05例(≥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11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出血原因及并存疾病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组PUB主要与自身并存的慢性疾病、多种药物合用、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关。而非老年组PUB主要与生活习惯、饮食及生活工作压力有关。结论老年组PUB的危险因素有别于非老年组,关注老年人PUB的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慢性基础病,合理使用抗凝剂、NSAIDs等药物,对防治老年人PUB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7例烧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本组病例中,41例经保守治疗出血控制,其中13例反复出血;手术治疗6例;1例合并败血症死亡;1例术后再次发生严重出血休克并发DIC死亡;其余均获得痊愈。结论:大面积烧伤后积极防治休克,控制感染,早期进食,应用抑酸药物,是防治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方法;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以内科保守、内镜下或介入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发生率约为1~3%,而吻合口溃疡切除术后并应激性多发穿透性溃疡尚属罕见,本文报告1例如下,供同道参考。男,36岁。住院号2828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12年,于1972年11月14日行胃大部切除术(Ⅱ式),术后4年又出现上腹部疼痛等溃疡病症状。 相似文献
13.
病儿,男,9岁。睡眠打鼾半年,查体:双侧腭扁桃体Ⅲ度肿大、表面光滑,腭扁桃体隐窝口清洁,无分泌物潴留,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之柔软。无反复炎症发作病史。确诊为双侧腭扁桃体生理性肥大。遂在表麻下行“双侧腭扁桃体挤切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当天患者突然呕血3次,并伴黑便,请儿科、外科会诊后考虑为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颅脑损伤引起应激性溃疡出血,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探讨血小板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改善凝血功能异常,是减少继发性颅脑损伤,提高颅脑损伤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凝血酶和甲氰咪胍进行治疗,同时监测血小板计数,对治疗无效者,使用血小板,观察疗效。结果:使用血小板加凝血酶能提高治疗效果。结论:血小板与凝血酶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治疗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出血。颅脑损伤引起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出血,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最终导致继发性颅脑损伤,给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就颅脑损伤后使用血小板治疗SU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总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我院自1983年4月至1991年11月对108例60岁以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采用日本的OLYMPUS.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6月采用TAE诊断治疗的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23例。术中动脉造影明确出血责任动脉,对动脉主干出血予以弹簧圈栓塞动脉远段和近段,对动脉末梢出血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至患者治愈出院或院内死亡。结果 23例患者中造影表现阳性22例,阴性1例,阳性率为95.7%。阳性患者中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8例,动脉破裂伴对比剂外溢14例。所有阳性患者均接受进一步TAE治疗,术后治愈17例,死亡3例,复发2例,临床有效率为86.4%。术后1例死于肝衰竭,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2例复发患者再次TAE治疗后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胃肠坏死和胃肠穿孔等栓塞并发症。结论 动脉造影结合TAE诊断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阳性率高,治疗效果确切,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初始诊断工具的有效性和介入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我科诊治的45例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DSA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疗效.结果 DSA首次血管造影发现45例患者中,31例表现为对比剂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创伤后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菌群变化在呼吸机相关肺炎( ventilator -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内源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45例创伤后发生VAP的患者,在人工气道建立后1,3,7和14 d收集患者的口咽部分泌物、声门下分泌物、深部气道痰液以及胃液进行培养和药敏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大便进行球杆比和真菌检测,对比其声门下分泌物、痰液、胃液和口咽部分泌物菌群的一致率. 结果 VAP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声门下分泌物、痰液和胃液病原学培养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声门下分泌物、痰液、胃液和口咽部分泌物菌种的一致率明显上升;并且随着机械通气天数的增加,培养产β-内酰胺酶阳性( 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菌的例数也明显增加. 结论 口咽部菌群变化与创伤后VAP的发生关系密切,胃内细菌常逆向定植于口咽部,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为VAP的重要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指患者在器官移植前无糖尿病,术后出现糖代谢紊乱、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减低甚至发生糖尿病,是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因诊断标准、随访时间、人种、地区不同而报道不一,总体为2%~53%[1].移植后高血糖可导致术后反复感染、移植物失去功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临床研究显示,移植术后糖尿病是移植物功能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3.72;P =0.04)[2],是增加移植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3].因此,PTDM带来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使得PTDM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预防PTDM、减少PTDM并发症,是器官移植术后面对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