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E-CR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测定7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E-CR1水平,同时测定SLE患者血细胞计数——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及血小板(PLT)。结果SLE患者E-CR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HGB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与HCT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在活动期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RBC、HGB、HCT均明显正相关(P<0.01);在非活动期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HGB及HCT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E-CR1水平降低可能是引起SLE发病,造成HGB及HCT减少,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亦可能是SLE病理免疫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伴水疱甚或大疱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不多见,Tuffanelli等报告520例SLE中仅发现2例。70年代后有关SLE患者发生水疱、大疱性皮疹的报道日趋增多,但大多是以大疱性类天疱疮(BP)和SLE、疱疹样皮炎(DH)和SLE并发之类标题报道的。随着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尤其是免疫电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SLE水疱大疱性病变的性质及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SLE患者,按是否并发肺动脉高压分组,对症状、体征及血清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SLE患者中共有7例并发PH,但并发PH的SLE患者没有心肺相关症状。SLE并发PH的患者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显著高于无PH组(P<0.01)。SLE并发PH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PH的SLE患者(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是SLE患者发生PH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SLE并发PH的患者往往由于症状不明显而延误诊断。血尿酸水平或许可作为预测SLE并发PH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抗核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明欣 《广西医学》2000,22(1):100-1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普遍认为抗核抗体(ANA)对SLE的诊断有重要价值,ANA(-)的SLE目前国内报道甚少,笔者对我院1990年6月~1998年6月住院的378例SLE中ANA(-)者31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 FAR)对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重度活动性SLE以及预后不良SL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治疗的SLE患者143例,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将患者分为稳定期、活动期,重度活动性SLE、非重度活动性SLE,临床缓解、预后不良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FAR对活动性SLE、重度活动SLE、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SLEDAI、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FAR、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抗dsDNA和抗dsDNA阳性率均高于稳定期,白蛋白(albumin, ALB)、...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5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者外周血清cTnI水平,将SLE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活动组(21例)和稳定组(14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LE病情活动组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SLE病情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SLE病情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病情活动组血清cTnI定量检测增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LE病情稳定组(P<0.01)。结论血清cTnI的增高可作为SLE心肌损伤的诊断指标之一,是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激素应用对SLE合并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本实验用双抗夹心酶联法(ELISA)检测了 10 2例SLE ,SLE病人分为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 (34例 ) ,维持量应用组 (17例 )和未用激素组(5 1例 )。结果  10 2例SLE病人cTnI的阳性率为 16 7%(17/ 10 2 )。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SLE维持量应用组和未用激素对照组的cTnI阳性率分别为 5 9%(2 / 34 )、 17 6 %(3/ 17)和 2 3 5 %(12 / 5 1) ;其中大剂量激素应用组与未用激素对照组卡方检验具有显著意义 (P<0 0 5 )且计量cTnI非参数检验表明 ,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与未用激素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激素能明显治疗SLE的心肌损伤。SLE病人的心肌损伤与激素治疗有关 ,提示SLE的心肌损伤主要是免疫损伤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诊断SLE患者86例,用免疫荧光法与金标法分别检测AECA和ACA。结果AECA、ACA的阳性率与SLE病情的活动性无显著性差异。SLE伴有皮肤血管炎、肾脏损害的患者AECA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此临床表现者(P<0.05);SLE伴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ACA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此临床表现者(P<0.05)。SLE伴有皮肤损害患者的ACEA和ACA无相关性。结论检测AECA对临床SLE合并皮肤及内脏血管炎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而检测ACA可以提示SLE患者的血液系统损害,AECA、ACA可能是SLE血管损害的不同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吴会霞  周毅  杨学莉 《广东医学》2012,33(1):102-10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SLE患者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既往曾多次接受抗狼疮治疗,并复诊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47例SLE患者(SLE组)及同期47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SLE组患者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值及斑块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与SLE组、SLE有斑块组与SLE无斑块组组间的各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差异。选择可能对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影响的参数(37项)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1)的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SLE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SLE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多发(29.8%)且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加;SLE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增高(P=0.007),TG水平增高(P<0.001),HDL-C水平降低(P=0.002),LDL-C水平增高(P=0.002),载脂蛋白B水平增高(P=0.002)。(2)SLE有斑块组与SLE无斑块组比较,两组年龄、绝经率、颈动脉IMT值、高血压患病率、病程时间、疾病损伤指数、治疗后TG、抗Sm抗体阳性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6、P<0.001、P=0.015、P=0.002、P<0.001、P=0.046、P=0.042)。(3)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P=0.004)、病程≥5年(P=0.009)是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SLE患者较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病多发。(2)SLE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绝经、血压、病程、疾病损伤指数、CRP、抗SSB抗体、抗Sm抗体、糖皮质激素使用相关。(3)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绝经及病程≥5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lasma thrombomodulin,PTM)水平变化特点,探讨检测患者PT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27例SLE、33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PTM水平。结果 SLE、RA患者PTM水平变化特点:①SLE、RA患者P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SLE有尿蛋白患者PTM水平显著高于SLE无尿蛋白患者(P<0.01);③RA活动期患者PTM水平显著高于RA稳定期患者(P<0.01);④有尿蛋白/活动期患者PTM阳性串显著高于无尿蛋白/稳定期患者。结论 SLE、RA患者体内存在PTM的异常表达,与患者病情正相关,PTM可能是SLE并发尿蛋白/RA活动的早期预测指标。检测SLE、RA患者PTM水平可判断内皮细胞的损害及抗原递呈细胞活化状态,是SLE、RA患者的病情判定及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情况,以探讨SLE患者易发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6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91例SLE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情况,以及当时SLE活动情况(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磷脂抗体(APA)、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低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血栓/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同位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CT、核磁共振(MRI)、血管彩超、核磁共振血管显像(MBA)、血管造影及病理学等检查方法。结果 1091例SLE患者中59例(5.4%)并发血栓/栓塞;死亡5例,占并发血栓/栓塞者的8.5%。血栓/栓塞最常累及的器官包括下肢深静脉(34.4%)、中枢神经系统(29.5%)和肺(21.3%)。并发血栓/栓塞的患者其SLE疾病活动度明显高于无血栓/栓塞者(SLEDAI:16.6±7.02 vs 9.7±5.9分,t检验,P<0.05);同时,并发血栓/栓塞者抗磷脂抗体(AP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2%vs 29.5%,卡方检验,P<0.001)。胆固醇(TC)增高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者在合并血栓/栓塞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血栓/栓塞组(P<0.01)。结论 SLE并发血栓和/或栓塞是SLE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为SLE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SLE疾病明显活动、APA阳性、胆固醇及LDL增高是血栓/栓塞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遗传因素在SLE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探讨与家族性SLE有关的磷脂酶D2(phospholipase D2,PLD2)基因新突变,并进一步探讨该突变致SLE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SLE患...  相似文献   

13.
1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方法 对 131例住院死亡的SLE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死率为 5 6 % ,男女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儿童SLE患者存活期较成年人短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诊断后 2年内死亡的SLE患者明显多于其他存活期组 (P <0 0 1)。死于SLE本身者占 5 5 0 % ,顺序依次为慢性肾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心衰、血管受累及狼疮肺 ,死于感染者占 33 6 %。结论 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SLE本身 ,其次是感染 ,死亡多发生在诊断后的 2年内。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脏器.SLE引起的肾脏病变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LN是SLE的重要临床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管炎的诊断及与SLE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SLE患者血清ANCA阳性率及荧光免疫模型,ANCA与SLE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的关系,统计SLE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结果①SLE组ANCA阳性率52.83%;②SLE血管炎皮损和反映SLE病情活动性、严重性、预后及复发的有关指标,在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狼疮肾炎(LN)组较无LN的SLE组ANC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SLE患者ANCA阳性,有助于SLE血管炎的诊断,并可作为临床上判断SLE活动性、严重性及预测复发的一个有用指标;ANCA对判断SLE合并肾脏损害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处于高凝状态甚或血栓形成。抗活化蛋白C(APCR)是迄今所知引起静脉血栓形成(VT)的主要原因。在遗传性VT的发生率高达到20%~60%,而对于抗血液凝固系统中的蛋白C(PC)系统和AT-Ⅲ指标与SLE发生血栓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检测30例SLE患者血浆PC、蛋白S(PS)和AT-Ⅲ等指标,探讨其在SLE伴血栓形成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环节是大量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而引起组织损伤.SLE的血管炎改变与淋巴细胞游走及黏附密切相关,因此认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能在SL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目前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受重视,包括从粘附分子探讨 SLE的发病机制,粘附分子与病情活动性的判断,抗粘附分子抗体用于SLE的治疗等.本文对SLE患者的可溶性黏附分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旨在了解血清黏附分子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35水平,探讨其在SLE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SLE患者及15名健康体检者血浆IL-35水平,比较其在各组中的差异及其与SLE患者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与临床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的spearmen的相关分析.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10.7±3.9)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55.2±15.6)pg/ml (P<0.01)及SLE稳定组(25.3±8.1)pg/ml (P<0.05),稳定组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红细胞沉降率(ESR)、24h尿蛋白定量、SLE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与补体(C)3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降低,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提示IL-35在SLE的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反映SLE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该文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各项指标检测结果。SLE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12.23±5.99%)低于正常人(17.40±6.50%),P<0.01;而血清对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抑制率(55.70±38.30%)高于正常人(21.40±12.30%),P<0.01,SLE高滴度CIC阳性组红细胞受体花环率明显低了SLE低滴度CIC阳性组值,而SLE高滴度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高于SLE低滴度CIC阳性组(P<0.05)。文内对SLE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机理与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miRNA差异性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风湿免疫科SLE患者,进行二代测序(NGS)以评估来自4例SLE病例和4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miRNA含量。在32例SLE病例和32例健康对照者中,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以验证候选miRNA。此外,还完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评估诊断性能。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SLE病例PBMC共上调157个miRNA,110个miRNA下调,其中miR-183-5p增加和miR-374b-3p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83-5p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和抗dsDNA抗体量呈正相关。结论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SLE病例PBMC中的miRNA表达谱显著改变,miR-183-5p是SLE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miR-183-5p与SLE疾病活动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