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进行组织工程研究的首要环节是培养出大量生物活性好、增殖速度快、细胞纯度高的种子细胞。目的:分析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各代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第2代、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全骨髓贴壁法培养3代以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具有典型成纤维样细胞形态而且贴壁生长;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CD29、CD90、CD34、CD45表达分别为91.5%,96.2%,1.3%,8.0%,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为98.2%,98.1%,0.6%,2.0%;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以细胞浓度8×107L-1接种,细胞增殖速度快,获得的细胞总数多。综合形态学及细胞鉴定结果,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好、增殖速度快、细胞纯度高,适合作为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背景:培养出生长状态良好、数量足够多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其作为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 目的:寻求快捷有效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观察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筛选法进行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免疫荧光分析细胞骨架,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边形;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微丝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骨架系统。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29、CD44、CD71、CD90均呈阳性表达,而CD13、CD34、CD45、CD133呈阴性。提示,经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在形态学和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方面具有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经鉴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第3代活性最佳,可用于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3.
背景:如何能简便高效地获得均质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群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30只SD大鼠股骨以及胫骨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生长增殖能力,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结论:(1)刚分离培养的细胞呈圆形、椭圆形,部分细胞呈三角形,接种12-15 d后,细胞开始融合,传代后细胞增殖速度加快,传代2 h后细胞均匀分布在瓶底;(2)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出现下降趋势,第1-5代细胞存活率均超过95%,显著高于第6代和第7代(P<0.05);(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34呈阴性表达,CD44呈阳性表达;(4)结果表明,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可有效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获得的细胞生长稳定,增殖能力强,可选用前5代细胞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背景:临床应用补肾活血中药龙鳖胶囊治疗骨关节炎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龙鳖胶囊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用含龙鳖胶囊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药物质量浓度分为5,1 g/L和250,50,10 mg/L,作用24 h后用 MTT 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与结论:原代细胞呈现不规则形状贴壁生长,第2代细胞呈典型的纤维状,第3代细胞呈长纤维状、漩涡式生长。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分子CD29、CD90呈强阳性表达,CD44呈阳性表达,CD45、CD34呈阴性表达。5 g/L 和1 g/L质量浓度的龙鳖胶囊溶液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结果表明龙鳖胶囊可能是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发挥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发现,脂肪源干细胞具有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样的贴壁和形成成纤维样克隆特性,并具有向骨、脂肪、软骨等多系分化的能力。 目的:比较C57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方法:在无菌的条件下分别从C57小鼠的脂肪和骨髓中获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并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进行细胞形态、表面标记、生长动力学分化潜能测定和Notch信号相关基因的检测。 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相似,第3代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CD29、CD105、Sca-1,不表达CD34、CD133,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表达CD45;生长曲线和细胞克隆分析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向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更易向成骨诱导;Notch相关基因检测显示脂肪源干细胞的Jagged-1表达水平明显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而Hes-1的表达水平脂肪源干细胞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水平。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能力更强,更易向成骨分化,可能与Hes-1表达水平有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枸杞多糖可促进生精细胞的增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枸杞多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何影响,有待深入研究。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内皮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用HG-DMEN+EGM-2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谱系分化,检测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和荆豆凝集素表达。在培养液中加入或不加入枸杞多糖,分析枸杞多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向内皮谱系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枸杞多糖未改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不影响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5、CD106的表达,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呈阴性反应。但明显提高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率,延长细胞增殖的高峰时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EGM-2的内皮诱导培养基或内皮诱导培养基+枸杞多糖诱导,未加枸杞多糖诱导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第10天时已转化为具有内皮特征的细胞;而含有枸杞多糖的内皮诱导液需诱导至第12天,细胞才转化为具有内皮特征的细胞,提示枸杞多糖具有延缓EGM-2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谱系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体外分离培养出生长状态好、高纯度、增殖能力强和数量充足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将其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和细胞移植的重要前提。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有效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将SD大鼠双侧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贴壁接种法进行细胞纯化、传代。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特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采用体外诱导剂诱导细胞分别向成骨、成软骨、成脂方向分化。 结果与结论:全骨髓贴壁接种法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旺盛、纯度高,细胞生长形态呈长梭形,极性排列,细胞生长呈S形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为29 h,细胞在连续传10代后仍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CD44、CD29、CD90均呈阳性表达,CD45、CD34、CD11b则呈阴性表达。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成骨、成软骨、成脂诱导剂诱导后,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von-kossa矿化结节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结果验证全骨髓贴壁接种法是一种简便可靠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能获得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实验鉴定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最佳,且具有多向诱导分化能力,适合作为后续实验的种子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背景:生理条件下机体内多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不明显,然而在一定刺激下可表现出旺盛的有丝分裂活动,具有很强的增殖倍增能力,且体外实验表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目的:进一步验证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与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筛选法进行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法对细胞表面干细胞标志CD44进行鉴定。取传至第4代细胞,分别用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和成神经诱导剂予以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油红O染色、NeuN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化能力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边形,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群体倍增时间约为31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2周后出现钙盐沉积,成软骨诱导培养2周后Ⅱ型胶原检测呈阳性,成脂肪诱导培养2周后在细胞的胞浆内充满大量红色脂肪滴,成神经诱导6h后细胞出现突起,类似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纤维,NeuN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表明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能力旺盛,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9.
背景:兔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和多系统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及生物治疗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目的:体外培养扩增、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兔骨髓,分别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差速贴壁原理对细胞进行纯化扩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及生长规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时间短,增殖快,经过细胞传代后能够获得进一步纯化的细胞,杂质细胞减少。原代细胞形态即呈现三角形、长梭形、纺锤形的贴壁细胞特征。第 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的极性漩涡状生长,形态单一均匀,不具有表达造血前体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34和白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45的表面标记物功能,但是具有能够表达出整合素家族的成员 CD29 及黏附分子CD44的特点。说明经全骨髓贴壁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体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在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和多向分化能力方面具有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经流式细胞分析鉴定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文献证实以酶消化法可获得在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10代时细胞生长仍良好,但表面标志物表达下降。目的:分离培养大鼠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传代至第4代,检测免疫表型。方法:从6只SD大鼠腹股沟脂肪垫中分离培养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以贴壁细胞扩增传代至第4代。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11b,CD29,CD45,CD49d,CD90和CD106的表达率。结果与结论:大鼠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呈现类似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29和CD90呈阳性,而CD11b、CD45、CD49d和CD106呈阴性反应。结果提示通过这种酶消化法获得的SD大鼠的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显示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背景:髌下脂肪垫在膝关节手术中经常要部分切除,其可以作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来源。 目的:探讨自髌下脂肪垫中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策略及细胞分子表面标记情况。 方法:髌下脂肪垫组织取自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以Ⅰ型胶原酶消化消化脂肪组织获取干细胞,用10%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利用MTT法测定不同代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检测第5代细胞表面CD29及CD44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培养24 h后可见原代细胞贴壁,1周后细胞呈纺锤型并且增殖速度加快,传代后的细胞贴壁及增殖细胞速度加快。生长曲线示第2及第5代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较第8代能力强。所取细胞能够分化为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第5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重96.8%表达CD29,97.6%表达CD44。提示自髌下脂肪垫分离及提取脂肪干细胞简单易行,所得细胞的纯度及增殖能力均符合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基本条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但是不同年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特点有很大差异,有关年龄与骨髓间充质干细数量的关系目前尚缺少系统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鼠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活性的差异。 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纯化、扩增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分化并鉴定。取第3代2,4,6,8,12周龄和10,12月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1,2,3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骨钙素含量。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贴壁生长,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可增殖形成克隆;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29、CD90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CD44部分表达;经成骨分化诱导,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经成软骨分化诱导,阿利辛蓝染色阳性,可见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可成功地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不同鼠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分化后骨钙素含量测定得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随鼠龄的增长而下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多向分化及低免疫原性等优点,是转基因细胞移植镇痛领域中的理想载体细胞,但由于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含量有限、体外培养的复制性衰老等问题,制约其在镇痛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构建永生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为转基因细胞移植镇痛提供载体细胞来源。 方法:构建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慢病毒pLV-Puro-EF1α-hTERT并转染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进行嘌呤霉素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分别采用RT-PCR和TRAP法检测转染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同时观察细胞形态、增殖和诱导分化能力、表面分子以及Nestin、MHC-Ⅰ和MHC-Ⅱ的表达,检测细胞染色体核型和致瘤性。 结果与结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体外连续培养超过30代。与未转染的细胞和对照病毒转染的细胞相比,慢病毒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表达、端粒酶活性以及细胞增殖能力均提高,细胞周期主要处于G2/M以及S期,增殖指数明显升高;细胞表面分子CD29、CD44、CD90表达阳性率大于70%,而CD34、CD45表达阳性率不足5%,胞浆Nestin的表达阳性,而MHC-Ⅰ和MHC-Ⅱ未见表达,保留了干细胞成骨、成脂、成神经的分化能力,细胞形态、染色体核型均正常,裸鼠接种无致瘤性。以上结果提示成功构建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为转基因细胞移植用于镇痛研究提供了生物学性状均一、稳定的安全载体细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研究向骨髓液中加入红细胞裂解液来提高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率,以期获得纯度高、数量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进一步验证红细胞裂解液法体外分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特性,并对其进行细胞生物学鉴定。  方法:使用红细胞裂解液提取含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髓悬混液,于4,7,10,13 d记录比较原代细胞的生长相对数量;观察传代细胞的生长情况,绘出P2、P3、P4及P5代细胞的生长曲线,比较各代细胞的增殖特点;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所获得细胞的CD44、CD34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红细胞裂解液法所获得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均一规则的以梭形为主的贴壁细胞,其胞核胞核均质、核仁明显、胞浆丰富,且CD44抗原表达阳性、CD34抗原表达阴性;原代细胞生长曲线呈类“S”型;P4代细胞具有较好的增殖活性,其生长速度、所获取的细胞数量均优于其他代数细胞。说明红细胞裂解液法可以在体外较好的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P4代细胞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最强的一代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脐带Wharton’s Jelly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低,增殖能力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到广泛关注。 目的:分离、培养人脐带Wharton’s Jelly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并观测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脐带Wharton’s Jelly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 结果与结论:组织块培养第2天时,开始有细胞从组织块爬出;第7天细胞形态开始发生变化,部分细胞呈梭形。传至第3代的细胞形态均一,呈梭形或成纤维形。传至第7代、第10代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仍呈梭形。MTT结果示细胞的倍增时间为三四天,传至10代后细胞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别。分离培养的脐带Wharton’s 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44、CD29、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4。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反应及抗原提呈功能有明显差异,而与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差异。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单一核细胞并培养、传代,传至第2代72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CD34+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磁珠分选仪分选出的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24 h 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活性。 结果与结论:CD34+细胞加入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培养24 h后,细胞形态无差别。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目的:探讨在体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3代以后的细胞胰蛋白酶消化后用流式细胞仪确定其浓度,按照不同浓度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为1×108,1×107L-1两组。取肝素抗凝新鲜2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患者外周血10mL,分离培养T淋巴细胞,以1×109L-1的细胞浓度,100μL/孔,接种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以单纯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计算CD3+T细胞CD25(IL-2R)和CD38细胞的表达率。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1×108L-1浓度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25及CD38的表达呈明显抑制作用(P0.01),1×107L-1浓度组,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的活化,且对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数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但是否每个代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都相同尚无定论。目的:分析不同代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采用细胞计数和BrdU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根据倍增时间公式计算倍增时间,并进行长期传代。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44、CD90和CD105,阴性表达CD14、CD34和CD45;成脂诱导21 d后油红O染色镜下可见红色脂肪滴,成骨诱导35 d茜素红染色镜下可见钙盐结节。细胞从第1代开始计数,直到第15代共获得3.5×1011个细胞。P5代比P10和P15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强,倍增时间短。长期传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到第25代时,其中3例标本细胞形态完全发生改变,呈铺路石样;另外2例标本几乎无贴壁细胞。提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长期传代到第25代,不同代次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不同,P5代增殖能力明显高于P10和P15代,临床应用应以P5代之前为宜。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国内仅见少量报道,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来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的增殖,国内未见报道,其机制值得深入研究。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培养第5天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与第3代健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加入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促树突状细胞成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成熟、成熟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前后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结果与结论: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在脂多糖的刺激诱导下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CD14,CD1a,CD83,CD80表达无变化(P>0.05);成熟树突状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CD14,CD1a,CD83,CD80表达降低(P<0.05)。结果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进而发挥调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含量极低,体外培养难度较大。体外分离培养纯度高、活力强、生物特性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工程及细胞的体内、体外实验显得至关重要。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表面标志物鉴定及多向分化能力检测。 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分别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 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以梭形细胞为主,呈放射状排列的细胞集落,细胞生长旺盛,可连续稳定传代10代以上。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征且生长活跃。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CD90,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呈阴性表达。成脂、成骨诱导后,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法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操作简单,可大量分离、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实验所用的全骨髓贴壁法法为组织工程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