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纤维蛋白是一种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种能促进细胞和外源性生长因子释放的载体,其中血纤维蛋白稳定因子ⅩⅢ已证明有利于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在高度交联的凝胶支架内迁移,并且促进这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 目的:观察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内的行为。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胎肢细胞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别接种于0,5,10,20 g/L纤维蛋白凝胶内,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细胞在凝胶内的形态学变化; 酶标仪和Von Kossa染色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盐沉积。 结果与结论:5 g/L低浓度纤维蛋白凝胶有利于细胞形态的发生,20 g/L高浓度凝胶有利于细胞的成骨分化。20 g/L纤维蛋白凝胶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10和20 g/L浓度纤维蛋白凝胶矿化结节出现在21至28 d,而对照组无矿化结节出现。提示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与成骨分化依赖于纤维蛋白凝胶浓度,提示纤维蛋白凝胶有助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间歇拉伸应变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rBMSC)的增殖与成骨分化效应。方法应用Flexcell-4 000应力系统,将间歇拉伸应变(振幅10%,频率0.5 Hz,每天作用2次,4 h/次)作用于体外分离培养的正常rBMSC,加力1、3、5、7 d后检测应力对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增殖及骨形成核心结合因子Cbfα1、碱性磷酸酶(ALP)和I型胶原等成骨基因和Cbfα1蛋白的影响。结果 rBMSC在间歇牵拉应力作用1 d后即出现增殖速度减缓,一直延续到加力第7 d,ALP和I型胶原等成骨基因的表达自加力3 d后升高了3~6倍(P<0.05),并且Cbfα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力学刺激下都出现上调。结论力学刺激在rBMSC的增殖与分化中起重要作用,适宜的间歇拉伸应变可以减缓BMSC的增殖,促进其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补骨脂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取双侧股骨、胫骨,对大鼠的BMMSCs进行分离、原代培养和细胞表型鉴定。取第3代大鼠BMMSCs,体外利用成骨诱导培养基进行不同浓度补骨脂素的药物诱导,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对大鼠BMMSCs生长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Western blot法和茜素红染色方法评价不同浓度补骨脂素对大鼠BMMSCs成骨分化能力。结果第3代大鼠BMMSCs表面抗原符合干细胞鉴定标准,成骨诱导后给予15μmol/L补骨脂素对大鼠BMMSCs的增殖作用最佳,ALP活性、Runx-2表达和钙化结节数目均明显高于经典成骨诱导组、5μmol/L和10μmol/L和20μmol/L补骨脂素组。结论15μmol/L补骨脂素成骨诱导促进BMMSCs向成骨分化,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表面微观形貌:材料表面所具有的所有微观几何形状及相关物理量统称为表面微观形貌,包括孔径大小、孔径率、表面凹凸程度、底物刚度、弹性模量、表面能等方面,同一种材料不同的表面微观形貌将会对材料表面的物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表面能/润湿性:表面能是指恒温、恒压、恒组成情况下可逆地增加物系表面积须对物质所做的非体积功,润湿性是指一种液体在一种固体表面铺展的能力或倾向性。 背景: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骨缺损或骨损伤的过程中,生物材料对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存活率与增殖分化潜能有影响。 目的:对生物材料如何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导材料合理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生物材料、微观形貌、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Biological materials、The microstructure”,根据标准纳入不同生物材料因素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文献。结果与结论:①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机械性能,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再吸收性及三维塑形性;②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因素众多,即使是同一种材料,表面能/润湿性越高越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表面粗糙程度相对越高越利于细胞的增殖、黏附及分化,孔径直径越大、孔径率越小越利于细胞的成骨分化,底物刚度相对高及弹性模量相对大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以上材料的各种因素等都能够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成骨作用,这些新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提高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各类生物材料用于临床治疗的应用。ORCID: 0000-0001-8325-9867(王旸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的共同作用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作为糖皮质类激素的地塞米松,其浓度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存在着影响。 目的:探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地塞米松的优选浓度。 方法:采用植块法从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进行日常细胞培养和诱导分化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所获细胞的表面标记表达情况,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成骨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含1×10-8 mol/L,5×10-8 mol/L,1×10-7 mol/L 3种浓度地塞米松的成骨诱导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盐酸四环素荧光及Von Kossa染色法对比观察钙结节形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比检测细胞骨桥蛋白基因表达。 结果与结论:植块法分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多为梭形,平行排列生长或旋涡状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73和CD90呈阳性表达,CD31,CD34和HLA-DR呈阴性表达。成脂诱导后可观察到细胞内有脂滴形成,油红O染色呈阳性。盐酸四环素荧光结果和Von Kossa染色结果显示,所形成的钙结节大小及数量,均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增多。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3种浓度地塞米松组的骨桥蛋白基因均有表达,且表达强度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提示成骨诱导液中地塞米松浓度为1×10-7 mol/L时,能更有效地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最早于骨髓中发现,后来陆续在外周血、脂肪等组织中被分离出来。相比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同时还能分泌某些有助于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在骨修复方面,其能在促成骨的同时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再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成骨分化:人体内干细胞在生长增殖过程中,受各种生物因素如细胞调控因子、激素水平以及细胞微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可向不同组织分化。影响成骨分化的因素包括降钙素、锌离子、铜离子、钙离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生长分化因子5等,因此量化每一个影响因素对于骨组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锌离子是人体所必需的金属微量元素,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促进细胞成骨分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不同浓度锌离子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却鲜有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锌离子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索最适宜的锌离子浓度。   方法:从乳兔长骨骨髓内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并传代,分为6组,即10-4,10-5,10-6,10-7,10-8 mol/L锌离子组以及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绘制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试剂盒评价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活/死细胞染色表征细胞的生长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的矿化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除10-4 mol/L锌离子组之外,随着时间延长,各组细胞数量呈增长趋势,且10-7 mol/L锌离子组在培养5 d后细胞数量最多,而10-4 mol/L锌离子组细胞数量最少;②细胞培养14 d后,当锌离子浓度为10-7 mol/L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10-4 mol/L时碱性磷酸酶表达量最低;③活/死细胞染色显示10-7 mol/L锌离子组活细胞数量最多,10-4 mol/L锌离子组则几乎全为死细胞;④细胞培养14 d后,当锌离子浓度为   10-7 mol/L时,可观察到明显的钙结节形成,且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最高;⑤结果表明,锌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有效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且浓度为10-7 mol/L时,其促增殖、成骨诱导及促矿化能力最强。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锌离子,有利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ORCID: 0000-0003-1353-2148(赵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间充质干细胞的广泛研究,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成骨方向分化已得到充分证实。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力学因素对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定向诱导分化的影响。 目的:综述力学因素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产生的影响。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ISI-SCI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_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数据库中1999-01/2012-01关于力学因素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力学因素, 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或“mechanical factors,Mesenchymal Stem Cell,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所述内容涉及力学因素对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分化的作用,并且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索到文献104篇,最终入选3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近年的各项实验都证明,力学因素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态、发育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力学刺激的大小、方式以及作用时间对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调节、功效作用不尽相同。应选择最佳的力学刺激促使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迄今为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尚未形成统一和标准的方法。以往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种子细胞为成体软骨细胞,存在体外培养增殖能力有限且扩增后细胞容易老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纤维蛋白凝胶与几丁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三维支架与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BMSCs分化的关系。 方法 BMSCs与几丁质、纤维蛋白凝胶形成复合物,分别体外培养及植入大鼠关节软骨缺损部位。体外培养14d后,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内培养2周、4周、6周后,对移植物进行形态学观察,表达软骨特异蛋白分析及BMSCs体内示踪。统计学分析BMSCs向软骨分化情况。 结果 体外培养部分,BMSCs纤维蛋白凝胶组和BMSCs几丁质组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体内移植部分,BMSCs-纤维蛋白凝胶组的甲苯胺蓝染色与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积分吸光度(IA)变化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他组别软骨分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在体外纤维蛋白凝胶或几丁质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很弱,在体内BMSC-纤维蛋白凝胶可促进BMSCs分化成类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0.
微重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多能成体于细胞,是组织工程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微重力对BMSCs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可使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这一过程受到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如MAPK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它们协同调节微重力下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研究微重力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可以阐明骨质流失机理,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促进我国太空宇航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背景:姜黄素能明显降低破骨细胞的骨重吸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形成。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采用成骨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在诱导前3 d于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对照),10,15 μmol/L姜黄素。 结果与结论:接种培养7 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分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集落,集落细胞呈放射状生长。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集落增大,细胞形态为长梭形。加入成骨培养基7 d后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随成骨诱导时间延长形态变化更加明显。加入不同浓度姜黄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无变化。姜黄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unx-2、血红素单加氧酶1的表达。提示姜黄素能有效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干细胞血红素单加氧酶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组织工程学领域发展突飞猛进,已被列为一种修复或再生许多组织和器官的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向分化潜能,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向分化受多种力学因素的影响,且不同性质的力学刺激对其定向分化的调节作用不尽相同。目前,许多学者致力于深入探讨力学因素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具体途径,但其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及讨论力学因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产生的增殖、定向成骨分化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力化学信号转导通路作用机制,以期丰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含有多种骨组织修复有关的生长刺激因子,并且在凝聚后可以形成纤维蛋白网络支架利于细胞的黏附而促进骨组织再生。 目的:体外评价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的增殖与成骨活性。 方法:分离培养5 d龄新生大耳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成年大耳白兔外周静脉血的富血小板血浆。设置富血小板血浆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细胞组)、复合α-MEM培养液组及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进行观察。 结果与结论:各组间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复合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明显优于其他组,其凝胶完整、均匀、半透明,细胞不规则多角形散在分布,有较多长突触伸展在凝胶中,在凝胶中散在分布黄绿色荧光亮点和结节,显示有钙化结节形成。数量和大小第3周比第2周稍有增多和增大,而与α-MEM培养液复合未见荧光显色。说明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明显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底硬度与形貌协同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BMSCs)形态、增殖以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在硬度为3.5 MPa、槽、脊宽为0.3μ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基底;硬度为3.5 MPa、槽、脊宽为1.8μm的PDMS基底;硬度为3.5 MPa的平面PDMS基底;硬度为0.27 MPa、槽、脊宽为0.3μm的PDMS基底;硬度为0.27 MPa、槽、脊宽为1.8μm的PDMS基底;硬度为0.27 MPa的平面PDMS基底上培养r BMSCs,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r BMSCs的形态,CCK-8试剂盒检测r BMSCs的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r BMSCs的ALP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及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的表达,qRT-PCR检测Runx2 mRNA的表达。结果在硬度为3.5 MPa以及槽、脊宽为0.3μm的PDMS上r BMSCs铺展更好、增殖更快,ALP活性更高,OCN、COL I及Runx2mRNA表达量明显多于其他各组。结论基底硬度对r BMSCs的增殖有明显影响,而硬度与形貌能协同促进r B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生物物理因素在某些疾病(如骨质疏松)发病机制过程中的作用,并可为骨组织工程新材料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超微结构观察的报道甚少。 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并染色鉴定,利用电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 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成骨染色鉴定向成骨方向诱导分化,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活力强,成骨诱导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钙化结节染色均呈阳性。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铺展,不规则,其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空泡明显增多,表明细胞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丙戊酸作为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具有促进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丙戊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从SD大鼠中分离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CCK-8检测不同浓度丙戊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确定丙戊酸的使用浓度;然后加入丙戊酸和成骨培养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在成骨诱导培养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以及第21天进行茜素红染色;成骨诱导培养第3,7天进行q 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及EZH2的表达;成骨诱导培养第5天进行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EZH2和H3K27me3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随着丙戊酸浓度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2)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丙戊酸能提高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增强骨矿化能力;(3)q RT-PCR结果显示,丙戊酸可提高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EZH2基因的表达;(4)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丙戊酸使Runt相关转录因子2蛋白表达增强,EZH2和H3...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成骨分化基础上,揭示其迁移机制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目的:探究浓缩生长因子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脏静脉取血,变速离心提取浓缩生长因子.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用含体积分数5%,10%,20%浓缩生...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中药淫羊藿一直以来被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骨缺损的修复。目的:探讨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影响研究的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检测淫羊藿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钙素、骨涎蛋白等,了解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机制。结果与结论: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在诱导培养的早期淫羊藿苷可以提高细胞的磷酸酶活性,在诱导培养的晚期增加细胞钙化结节数,促进骨钙素分泌量,显著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2、胰岛样生长因子1、骨桥蛋白和骨涎蛋白等的表达水平。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性分化有促进作用,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骨诱导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iR-195 in differentiated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MSC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undifferentiated hBMMSCs. However, miR-195 effect during this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and possible mechanism remain unclear.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iR-195 on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BMMSCs and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hBMMSC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Runx2, osteopontin and SMAD7 protein expression and miR-195 expression level during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BMMSCs were determined by alkaline phosphatase kit, western blot and real-time PCR, respectively. miR-195-downexpressed hBMMSCs were constructed by lipofection transfection, and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R-195 was on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BMMSCs. 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was used to identify whether the 3’UTR of SMAD7 mRNA was a binding target of miR-195. In addition, we transfected hBMMSCs with SMAD7 cDNA (pcDNA-SMAD7), 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MAD7 on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BMMSCs. 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isolated and cultured hBMMSCs had goo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bility in vitro. Expression level of miR-195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induction time,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MAD7 was reversed. miR-195 promote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BMMSCs. Luciferase assay confirmed that miR-195 targeted SMAD7 directly, and overexpression of SMAD7 inhibited the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BMMSCs. Taken together, miR-195 promotes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BMMSCs by targeting SMAD7.  相似文献   

20.
背景:BrdU标记是一种标记率高、标记简便的标记物,但其毒性报道不一。目的:观察BrdU标记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2%Brdu标记后检测其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经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3周后,利用茜素红染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观测标记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Brdu标记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在克隆个数和面积上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增殖能力方面,BrdU标记后第4天开始进入对数增长期时增殖较慢,高峰较低(P0.05);在成骨能力方面,经成骨诱导后BrdU标记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骨钙素、Ⅰ型胶原,并且都有明显的钙结节形成,RT-PCR检测显示标记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钙素基因的表达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BrdU标记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克隆增殖形成能力,但不会降低其成骨分化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干细胞研究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