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研究证实,细胞移植和神经营养因子相结合治疗脑损伤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的:观察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48只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于建模后第3天在脑出血部位分别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及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相比,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后1,2周其他2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5)。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比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transplantation modified by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gene on neuronal apoptosis and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genes in ra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Forty-eight rat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by injecting with collagenase and heparin into caudate nucleus through stereotaxic apparatus.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MSCs group, GDNF/BMSCs group and saline group, and were stereotaxically grafed with BMSCs, GDNF/BMSCs and saline respectively at the 3rd day after operation. Each group was sub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feeding time (1 week, 2 weeks).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rea of brain injury were assessed by neurological deficits score and HE staining respectively. Expression of GDNF mRNA was observed by RT-PCR. The number of neuronal apoptosis and the expressions of Bax and Bcl-xl in the margin of the hemorrhagic focus were observed by TUNEL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Significant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increase of GDNF mRNA expression were found in the GDNF/BMSCs group compared with BMSCs and saline group. Both rate of brain injury area and the number of neuronal apoptosis in the GDNF/BMSC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other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the BMSCs and saline group, the number of Bcl-xl positive cells increased in the GDNF/BMSCs group, while the number of Bax positive cells decreased. Conclusion The transplantation BMSCs modified by GDNF gene provides better neuroprotection than native BMSC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may be due to partly inhibited apoptosis, and the expression of up-regulated Bcl-xl and down-regulated Bax protein.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已有实验证实经颅直接给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或携带GDNF基因病毒载体有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但其治疗方法有创,临床应用有限。目的:观察GDNF基因转染的人脐血CD34+细胞经静脉移植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梗死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脂质体方法转染pEGFP-GDNF质粒和pEGFP空载体至CD34+细胞制备pEGFP-GDNF-CD34+和pEGFP-CD34+细胞;制备6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死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pEGFP-GDNF-CD34+细胞移植组(基因细胞组)、pEGFP-CD34+细胞移植组(单纯细胞组)、生理盐水组。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图像分析法观察TTC染色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与脑组织匀浆GDNF水平,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CD34+细胞及其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人神经元核抗原表达。结果与结论:经静脉移植pEGFP-GDNF-CD34+细胞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区域迁移、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GDNF基因转染CD34+细胞在脑组织存活、向神经细胞分化及对大脑神经功能保护作用优于CD34+细胞。脑组织GDNF水平可能是GDNF基因转染CD34+细胞和单纯CD34+细胞移植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疗效差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或化学诱导剂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但外源性诱导剂诱导作用短暂且化学性物质不可避免的对细胞活力造成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空间。 目的:以载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Ad-rGDNF-GFP)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目的基因在靶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的营养作用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转染组中以Ad-rGDNF-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复数分别为10,50,80,100,150,200;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作为对照。转染后12 h,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2组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转染后72 h,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组中转染效率;MTT法测定2组中细胞活力;转染后5,10 d,PCR检测转染组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转染后5 d免疫荧光鉴定2组中神经元烯醇化酶的表达情况,转染后10 d鉴定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转染后12 h,细胞中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加强。以感染复数=100时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强度、稳定性较好,转染后3 d,转染效率近90%;转染后转染组细胞活力增加;转染5 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经元烯醇化酶,细胞伸出神经样细胞突起;转染10 d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显著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微管相关蛋白2,细胞突触样结构明显且相互连接成网,呈现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说明以Ad-rGDNF-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复数=100时,可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后明显提高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并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何佳  鄢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50):8167-8171
背景:神经干细胞为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解决其定向诱导分化问题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转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诱导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方法:构建PcDNA3-GDNF-GFP表达质粒,用脂质体介导该质粒转染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并进行诱导分化,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β微管蛋白Ⅲ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 结果与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后3 d,可观察到细胞呈绿色荧光细胞球状。诱导分化7 d,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以及多巴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高。结果表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地表达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mRNA,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对缺氧复氧损伤的神经细胞是否有积极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复氧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共培养,采用Hoechst33258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生长相关蛋白43在共培养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缺氧组(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 < 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抑制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共培养细胞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够促进多种神经细胞特别是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运动神经元存活。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信号传递受体是RET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α亚基是它与RET相互作用的媒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生物学活性的发挥需要RET与受体α亚基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8.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1993年Lin等从胶质细胞中纯化获得的一种新型神经营养因子,化学结构为糖蛋白。最初发现它具有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的功能,近来研究表明其功能远远不仅限于此,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它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SCs)是否比单纯NSCs移植对脑卒中有更好的神经保护.方法:用GDNF重组质粒转染NSCs,构建过表达GDNF的NSCs(GDNF/NSCs).插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卒中模型,再灌注3d,脑立体定位分别移植NSCs、 GDNF/NSCs以及生理盐水到同侧侧脑室,实验分为GDNF/NSCs组、NSCs组和对照组.再灌注第1、 2、 3、 5和7周处死大鼠,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H-E染色分别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移植的NSCs数量与分布和突触蛋白Syn、 PSD-95在脑组织的表达.结果:再灌注2、 3周,GDNF/NSCs组较NSCs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在各时间点GDNF/NSCs和NSCs组大鼠脑缺血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GDNF/NSCs组的NSCs细胞数量较NSCs组显著增多.再灌注2和3周,GDNF/NSCs组Syn免疫阳性产物比NSCs组显著增加;各时间点GDNF/NSCs组的PSD-95免疫阳性产物比NSCs组显著增加.结论:GDNF基因修饰的NSCs比NSCs对大鼠脑卒中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基质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可溶性分子促进神经元存活。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缺血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改良的Longa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1 h后再灌注,24 h后治疗组尾静脉注射3×106骨髓基质细胞,盐水对照组尾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注射。 结果与结论:在梗死后第7,14天治疗组的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显示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可改善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后缺血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对大鼠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活性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胚胎脊髓腹侧组织体外分离 ,进行原代细胞培养 ,应用抗神经微丝单克隆抗体 (mAb)SMI32进行运动神经元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从细胞形态学及应用MTT比色法 ,研究GDNF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GDNF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及突起的生长 (P <0 .0 5 ) ,且具有剂量依赖的趋势。结论 :不同浓度的G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 ,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发作后 ,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mRNA的表达及GDNF免疫反应性增强 ,GDNFmRNA的增加可能与海马结构和功能的重组有关。受体Ret与GFRα表达也增强 ,GDNF在癫痫后长时间存在 ,对癫痫发作后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有重要意义。并有证据显示GDNF有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鉴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最终研究目的,是将诱导后的细胞移植入体内参与损伤神经系统的修复过程,因此,保证移植细胞的活性显得十分重要。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隐丹参酮体外诱导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以隐丹参酮为诱导剂诱导第8代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段诱导细胞的凋亡百分比(每间隔0.5 h为1组,共12组)。选择细胞凋亡百分比较高的一个时段,观察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0-100 μg/L,共11组)对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诱导后细胞凋亡百分比逐渐升高,约4 h时达到峰值,维持约1 h后下降(P < 0.05)。 随着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由0 μg/L提高到30 μg/L,细胞凋亡百分比逐渐下降(P < 0.05),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超过30 μg/L后,细胞凋亡水平受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影响不再显著。结果可见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隐丹参酮体外诱导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突触可塑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血管疾病是21世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致死致残率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脑缺血后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神经元的进行性损伤,从可逆变性、不可逆变性、坏死、凋亡、梗塞成熟的进行性发展。神经元功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在机体遭遇外环境改变或病理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被称为突触可塑性。其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等多种神经元有广泛的神经营养作用,以前的大量实验表…  相似文献   

15.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对PD大鼠纹状体内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D模型相比,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均能提高PD大鼠纹状体内的DA含量(P<0.05);在术后30d和60d,DA含量在GDNF+NSCs组的增加幅度比NSCs组更加明显,动物旋转行为亦得到明显改善(P<0.05)。上述结果表明,NSCs单独或联合GDNF移植均对PD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NSCs联合GDNF移植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胶质细胞源的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ine-Der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自发现以后,其分子结构和基因序列都已搞清楚,重组基因也已表达成功,同时针对其生物学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至今已取得可喜进展。这里就GDNF的蛋白和分子结构作简要介绍,对人GDNF基因定位、鼠GDNF基因表达及调节、人GDNF基因表达,以及GDNF的作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前  言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 cell line-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在 1993年由大鼠胶质瘤细胞系 B49中分离的糖基化的二硫键结合的同二聚体蛋白质 ,含有 134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 33~ 35 k D。因其具有 7个保守的半光氨酸残基 ,并且它们在分子出现的位置与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 ing growth factor- β,TGF- β)超家族的全体成员均相同 ,所以 GDNF被认为是 TGF- β超家族的一员。人和大鼠的 GDNF基因业已被克隆 ,二者的氨基酸序列有 93%的同源性 [1 ] 。 GDNF的受体是多成分的复合物 ,它是由固定于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蛋白对脓毒性心肌病(SIC)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ANF组,每组15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刺制备脓毒症心肌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盲肠不结扎不穿孔,MANF组大鼠从造模开始给予200μg/kg外源MANF蛋白腹腔注射,12 h重复给药,24 h时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心肌标志物(CK-MB、cTnI)水平及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采血后处死大鼠取其心肌组织伊红-苏木素(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学改变,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CAAT区/增强子结合蛋白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MANF组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心肌细胞形态结构趋于正常,心肌细胞轻度肿胀,横纹清楚,间质充血水肿不明显,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CK-MB、cTnI及心肌细胞中GRP94、CHOP、caspase-12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NF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CK-MB、cTnI及心肌细胞中GRP94、CHOP、caspase-1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MANF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CK-MB、cTnI及心肌细胞中GRP94、CHOP、caspase-12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NF蛋白可能通过抑制ERS激活的GRP94、CHOP、caspase-12表达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损伤,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这可能为脓毒性心肌病的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促进猕猴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目的:验证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猴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是否优于单纯细胞移植。 方法:将急性重度脊髓损伤模型恒河猴分为3组,联合移植组采用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单纯细胞移植组给予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制备脊髓组织石蜡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空洞形成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空洞面积。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脊髓结构严重破坏,空洞面积大、累及范围广;单纯细胞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较好,有小面积空洞,偶有较大空洞形成;联合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最好,仅存在小面积空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1)。提示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比较,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更佳,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脊髓空洞的形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大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后BDNF的表达,并观察其对NSCs体外诱导分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并鉴定;构建BDNF基因重组质粒,非脂质体法转染NSCs,实验分为pcDNA3-1- BDNF组、pcDNA3-1组和未转染NSCs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RT-PCR检测转染后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含5%胎牛血清的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βIII微管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和突触素( SY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并观察pcDNA3-1-BDNF转染NSCs分化过程中SYP的表达变化。 结果 体外培养获得巢蛋白(nestin)阳性的NSCs。成功构建BDNF基因重组质粒,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均显示,与pcDNA3-1组和NSCs组比较,pcDNA3-1-BDNF组NSCs的BDNF表达明显增强(P<0.05)。pcDNA3-1组和NSC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化后第4天,各组细胞均可分化为Βiii-微管蛋白阳性和GFAP阳性细胞,pcDNA3-1-BDNF组可见少量SYP阳性表达细胞。分化后第7天,与pcDNA3-1组和NSCs组比较,pcDNA3-1-BDNF组NSCs分化为βIII微管蛋白阳性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SYP阳性细胞数增多,表达增强。 结论 BDNF转染NSCs具有体外分泌BDNF的能力,能够促进N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SYP表达增强,可能在促进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