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体外研究一种新型生物人工肝反应器材料-丙稀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PP-g-AAm)对血小板的激活,并评价其血液相容性。方法: 模拟体内条件将PP-g-AAm膜和对照组未改性的聚丙烯(PP)膜与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接触后,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CD62P和CD63的表达,用扫描电镜检测两种膜上血小板粘附情况。 结果: 两种膜材料接触PRP 30 min后,血浆β-TG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 P<0.05),两材料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PP-g-AAm膜激活血小板表达CD62P、CD63的百分率都明显少于PP膜(P<0.05, P<0.01);两种膜材料接触PRP 1 h后,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粘附的血小板都有明显变形,但PP-g-AAm膜表面粘附的血小板明显少于PP膜。结论: PP-g-AAm膜对血小板的激活明显少于PP膜,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兔富血小板血浆进行体外动态血栓形成试验,以评价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在观察不同医用高分子材料形成血栓过程中.发现整个过程可分为少量颗粒出现、大量颗粒涌现(即产生雪暴现象)、颗粒发生凝集、颗粒凝集回缩成块及形成圆柱形血小板血栓。本文对材料与血浆接触时间进行了研究,认为当材料与富血小板血浆接触60分钟后,可充分反映材料对富血小板血浆的作用。最后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五种高分子材料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特异血栓形成时间可作为评价医用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背景: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与血液接触时都导致不同程度凝血,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制有优良抗凝血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成为生物人工肝材料临床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目的:体外检测新型人工肝反应器材料——聚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PP-g-AAm)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对改性前、后的聚丙烯膜行溶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试验,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率,扫描电镜观察两种膜上血小板的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聚丙烯膜和PP-g-AAm膜的溶血率分别为1.32%和1.46%;聚丙烯膜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较PP-g-AAm膜明显缩短(P0.05);PP-g-AAm膜激活血小板表达CD62P、CD63的百分率都明显少于聚丙烯膜(P0.05);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表面黏附的血小板都有明显变形,但PP-g-AAm膜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明显少于聚丙烯膜。提示PP-g-AAm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当血液与异物表面接触时,并形成血栓形成的有利条件,而血浆蛋白吸附就是其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同时还取决于材料表面特性,结晶性及表面带电,内在的凝固及激活系统。血栓形成还取决于流变学条件。低流速区域产生红血球的纤维凝固,而高流速范围血小板吸附最为显著。本文作者应用各种体外方法研究高分子表面生物相容性,据Cazenvave等方法评价体外毛细血管灌流系统,研究异物表面血栓,血小板吸附过程及预涂蛋白的作用,应用人血小板锢标记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血小板吸附面的灌注时间和切变率,并与非涂层聚乙烯相比较。其结果采用纯的人Von Wiliebrand因子,纤维蛋白或fibronectin预涂后,提高了血小板的吸附,因为Von Willebrand因子是一种活性最强的蛋白,用纤维蛋白原涂层聚乙烯,血小板的粘附随切变率的增加而增加,非涂层聚乙烯,血小板粘附随切变率的增加而降低,而通过预先吸附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甘油三酯(triglyce ride,TG)血对体内及体外血小板CD40L表达的影响及非诺贝特的作用。方法:以TG正常的健康对象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仪及ELISA法检测高TG患者服用非诺贝特前后血小板膜CD40L表达阳性率及血浆sCD40L表达;然后通过高TG血浆体外孵育健康血小板并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激动剂WY14643干预,流式细胞仪及Westen blotting法检测血小板膜CD40L表达阳性率及血小板总CD40L蛋白含量。结果:高TG患者CD40L及sCD40L表达显著升高(2.65±0.75vs1.53±0.66,3.72±0.94vs2.27±0.72),服用非诺贝特1个月后随TG浓度降低,血小板膜CD40L表达阳性率及血浆sCD40L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1.89±0.56vs2.65±0.75,2.85±0.74vs3.72±0.94);体外高TG血浆较TG正常血浆更能促进血小板膜CD40L的表达(2.81±0.48vs1.89±0.41),且血小板总CD40L蛋白含量也一定程度升高(1.79±0.13vs1.51±0.15,P0.05);但WY14643对体外血小板膜CD40L表达阳性率及CD40L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高浓度的TG血浆体内体外均能够促进血小板CD40L的表达;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在降低体内TG浓度的同时,也抑制了血小板CD40L的表达;但PPARα激动剂Wy14643体外无直接改变血小板CD40L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材料表面血浆蛋白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生物材料和血液接触后,血浆蛋白在材料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理,材料表面的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的影响因素,吸附蛋白对血小板的作用,材料表面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的影响和血液相容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生物材料表面血浆蛋白的吸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综述了生物材料和血液接触后,血浆蛋白在材料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理,材料表面的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的影响因素,吸附蛋白对血小板的作用,材料表面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的影响和血液相容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在进行体外血液循环中,薄膜血浆过滤器显示了血细胞和体液的改变。早期出现血氧化或血液渗析、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后期出现白细胞崩解、蛋白吸附、补体激活。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激活反应,巨噬细胞吞噬,组织胺释放,淋巴细胞增生及抗体反应。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一种体外模型,在补体的激活作用、大分子的吸附作用及淋巴细胞反应中,确定血清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影响,评价用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无微血管病变者41例,伴微血管病变者36例)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1和CD42b)及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同时用RIA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结果:NIDDM组血小板CD62p、CD63和TSP阳性的百分率(1.51±0.73%、4.93±1.06%、79.37±11.17%)和CD41、CD61的平均荧光道数值(MnX)(15.62±4.22、7.78±1.9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9±0.26%、2.22±0.61%、63.58±9.37%、9.86±1.05、3.03±0.43)(P〈0.05~0.01),伴微血管病变组又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0.01)。NIDDM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CD63、CD61和TSP与血浆ET呈显著正相关(r=0.57、0.52、0.37和0.33,P〈0.05~0.01)。结论:活化血小板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敏CRP、vWF和CD62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对40例冠心病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及30名正常人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ELISA测血浆vWF,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血小板膜CD62P阳性百分率(%)。结果显示,冠心病组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vW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检测hs-CRP、vWF和CD62P对冠心病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和预后观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体外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外实验因其快捷、方便、特点 ,通常被用作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的初步筛选实验。在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中 ,需选用合理的血液与材料接触模型、敏感而又特异的检测指标 ,在整个实验中尽量避免外界非待测材料对血液的激活作用。另外接触时间、接触方式、切变率以及参照材料的选择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 ,体外评价方法虽已取得很大进展 ,但仍有待于标准化 ,以更有效地评价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用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丙稀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 (PP-g-AAm)的生物相容性,来评价FCM在检测医用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中的作用.方法:用材料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24 h后用FCM检测细胞增殖周期; 用改性前、后的膜材料分别与新提取的PRP(富含血小板血浆)和PBMC(末梢血单个核细胞)孵育培养后,用FCM分别检测血小板和PBMC的激活标志物CD62P、CD63和CD69.结果:PP-g-AAm 组的PI与阴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P=0.053),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P-g-AAm膜组CD62P、CD63及CD69的表达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42, P=0.004,P=0.013).结论:PP-g-AAm无细胞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FCM在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内方法研究人工表面的血液相容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复杂的实验模型,虽然人工表面潜在的生物相容性最终评价在体内进行,但首先要选择一种物美价廉的材料,简单而快速需要结合体外试验,简化试验步骤。本文作者应用一种结合方法测定全血与人工表面之间接触的凝固蛋白反应。该方法为血浆蛋白、血小板释放β-血栓球蛋白及酶活性凝固因子发色团  相似文献   

14.
在生物材料体外的血液相容性评价中,血小板计数是常规指标。但通常血液与材料接触前后的计数无法区别是由于血小板粘附或聚集而减少的数量。本文把Wu和Hoak用病人血定量测定循环的聚集血小板方法加以改进,建立了一种能区别血小板粘附及聚集的新方法。作者用EDTA使血小板分散,防止其聚集并用EDTA福尔马林混合液将聚集的血小板固定.对血液和数种聚酰胺材料接触前后的血小板进行了四项指标测定:En及Et分别为与材料接触前和后血液中加EDTA的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15.
背景:藻酸钙敷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止血、外伤止血、鼻腔术后止血、穿刺部位止血等,但有关其止血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较少。 目的:初步探讨藻酸钙敷料的促凝血机制。 方法:将人抗凝血分别滴加至藻酸钙敷料、纳吸棉与医用棉纱布上,室温静置2 min,扫描电镜下观察材料与血液的相互作用;在人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藻酸钙敷料、纳吸棉与医用棉纱布,静置15 s,扫描电镜下观察材料与红细胞的相互作用;在人红细胞中分别加入10,5,2.5 g/L的藻酸钙敷料浸提液,观察作用30,60,120 min的红细胞沉降率;在人富血小板血浆中分别加入10,5,2.5 g/L的藻酸钙敷料浸提液,37 ℃孵育1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 结果与结论:藻酸钙敷料与抗凝血接触后可见致密的纤维蛋白网形成,其中网罗大量血细胞;纳吸棉组与医用棉纱布组仅见少量红细胞及血小板黏附。藻酸钙敷料与红细胞相互作用后可见红细胞变形,有伪足样改变,纳吸棉组与医用棉纱布组红细胞形态无变化。藻酸钙敷料浸提液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提高红细胞沉降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藻酸钙敷料浸提液呈剂量依赖性提高CD62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表明藻酸钙敷料可通过释放钙离子、引起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活化血小板等促进止凝血过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IL-10、TGF-β在哮喘大鼠淋巴液与血液中的水平,以及地塞米松干预的影响,探讨其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收集激发后0、24、48 h淋巴液、血液中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液及血液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及淋巴液中IL-10、TGF-β水平。结果:哮喘组淋巴液和血液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水平、血浆IL-10和TGF-β浓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哮喘组淋巴液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水平、IL-10浓度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血液水平(P0.05),而TGF-β浓度则低于血液水平(P0.05);治疗组淋巴液和血液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水平、血浆IL-10和TGF-β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哮喘大鼠淋巴液中存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功能失调,且淋巴液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血液水平,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影响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对生物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组织因子凝血途径的主要抑制因子,具有抑制组织因子、凝血因子VIIa、和Xa的功能。我们以前的研究显示TFPI在体外可以明显延长被修饰材料表面的凝血时间,在体内显著减少材料表面的血栓形成。本文观察了TFPI包被对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TFPI处理后,上述两种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TFPI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起到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将地塞米松以某种涂层方式固定到体外循环管道表面,既可持续地起到抗炎作用,又不至于由于血药浓度过大而产生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 目的:研制新型抗凝血活性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管路,评价涂层管道稳定性、抗凝活性及抗血小板等性能。 方法:用浓硫酸、聚乙烯亚胺依次预处理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路表面。分别通过预混、离子键两种方式制备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道,对涂层管道进行涂层物定量分析,以未涂层的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路为空白对照,评价3组抗凝血、抗血小板、抗蛋白黏附等性能及涂层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道的体外释放特性。 结果与结论:预混及离子键制备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聚氯乙烯管道表面固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最大固定量分别为(2.06±0.68),(3.33±0.75) μg/cm2。预混制备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聚氯乙烯管道抗凝血、抗血小板及蛋白黏附效果优于离子键制备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聚氯乙烯管道和空白对照组(P < 0.05),且体外释放效果优于离子键制备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聚氯乙烯管道。表明通过预混方式制备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涂层缓释及抗凝性能良好,有抗血小板黏附及血栓形成的功能,能满足体外循环中短期转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生物材料表面粘附的血小板形态变化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狗的股动静脉短路半体内循环试验,使12种高分子材料与血液接触,然后对材料表面粘附的血小板形态结构进行大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粘附的血小板并不一定都发生变性(即被激活);在早期粘附的血小板中大多未变性,在血流作用下,其中许多又重新返回血流,并不导致血栓形成。因此目前流行的把粘附血小板数目作为评价血液相容性的指标有一定局限性,会出现假阳性,而应该把变性的血小板数目作为评价指标。作者把血小板形态变化分成五型和十二个亚型,提出了半定量评价变性血小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因此其在骨再生、创伤愈合等方面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然而其在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检测兔全血、富血小板血浆及激活富血小板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及表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将兔软骨细胞在分别含10%,15%,20%,30%富血小板血浆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7 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QT-PCR检测细胞内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的表达。在兔皮下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软骨细胞复合物,6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富血小板血浆中各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全血(P0.05),激活富血小板血浆中各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富血小板血浆(P0.05)。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均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且20%浓度内呈浓度依赖性。20%浓度组促Ⅱ型胶原表达的能力强于其他浓度组(P0.05),15%浓度组促Sox-9和蛋白聚糖表达的能力强于其他浓度组(P0.05)。富血小板血浆-软骨细胞复合物移植后,新生组织呈软骨样并有明显的软骨陷窝,细胞外富含软骨样基质,表明其作为可注射性支架用于软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