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脊髓损伤(SCI)机制分为初级阶段和次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不可逆转的原发机械性损伤过程,次级阶段是可逆且可控制的继发性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对SCI进行干预治疗,其治疗机制主要为减轻SCI区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促进轴突再生及髓鞘重新形成。SCI机制的发生是一系列多元化生物化学反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其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机制亦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但具体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4,(4)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低免疫原性和遗传性稳定等优点,已成为近几年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种子细胞。本文主要概述MSCs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介绍MSCs及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修饰后的MSCs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阐述其改善心功能的可能机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14)
背景: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缺乏再生能力。因此,找寻新的神经干细胞来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差异。方法: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获取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种植于96孔板中,调整细胞密度为0.25×108L-1,每孔200μ LDMEM/F12培养液,从第0~7天,每天于固定时间在5个孔里加入20μ LMTT,放入培养箱继续培养4h后吸净孔内的培养液,加入二甲基亚砜100μL/孔。另外,一部分细胞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或联合对其进行诱导分化。MTT法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RT-PCR比较两种细胞因子诱导细胞的差异,TRAP(PCR)-ELISA检测诱导后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与结论:未诱导的第4代间充质干细胞有nestin,GFAP和NF-M mRNA的表达,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加强,但是诱导7d后nestin的表达量逐渐下降。MAP2 mRNA的表达在诱导后出现,随着诱导,表达逐渐加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组MAP2 mRNA的表达量明显多于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组,而表皮生长因子组可见较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以及向神经干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的活性,但是不具备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性。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被定义为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恶化、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 目前有2亿多人患有骨质疏松症,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延长,受影响的人数仍在急剧增加,这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开发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药物治疗并不能逆转骨丢失,且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毒副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作用、成骨分化和细胞因子作用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新方法,不仅能避开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而且能从根本上治疗骨质疏松,具有巨大的潜能和应用价值,但许多问题也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6.
肝脏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然而目前对于肝硬化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内科治疗方法疗效欠佳。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功能,有望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以及肝移植后的并发症等。MSCs可通过直接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间接分泌可溶性因子以产生抗氧化、抗调节性细胞死亡、抗纤维化、抑制炎性反应、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从而减轻肝脏损伤和提高生存率。完善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和更加深入的机制探索是未来MSCs用于临床治疗肝脏疾病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目前治疗晚期肝硬化最有效的方法是肝脏移植,但肝源缺乏、费用昂贵、移植排斥反应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引起并发症等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干细胞移植有利于受损肝组织修复,能够代偿部分肝功能,已成为治疗肝病的一种新方法.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基础、临床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肝病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有望治疗晚期重症肝病的方法有原位肝移植、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等,但这些方法都面临着肝或肝细胞源紧缺的问题。如何能够获得体外增殖的、可用于移植疗法的肝细胞资源成为研究的要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既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也具有在合适的微环境里多系横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理论上可提供丰富的肝细胞,BMSCs成为了细胞治疗的研究热门。我们简要综述了体外诱导BMSCs向肝样细胞(HLCs)分化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总结了各种诱导方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小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张文海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4,27(5):314-3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而成为目前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对这方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从诱导因子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物理条件、新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
急性肺损伤: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其发展至严重阶段(氧合指数<200)被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泌体:是细胞外泌囊泡中体积较小的一种,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小膜泡(30-150 nm),所有培养的细胞类型均可分泌外泌体,且外泌体天然存在于体液中,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是近来研究的热点,其可以直接或者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进而发挥保护损伤细胞的作用。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肺损伤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优势。
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损伤的作用和保护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检索万方、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2001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肺损伤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间充质干细胞,肺损伤,肺”和“mesenchymal stem cells,lung injury,pulmonary injury”。排除陈旧以及重复的观点,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共纳入53篇文献来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梳理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定义、生物学特性及治疗肺损伤的机制,发现其可通过自身作用以及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外泌体来治疗肺损伤;②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损伤的相关信号通路,例如PI3K/AK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③总结发现间充质干细胞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治疗肺损伤的效果,例如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等;④上述研究为临床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ORCID: 0000-0002-4555-9102(梁贵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40)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目的:对间充质干细胞分离、鉴别、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6-01/2010-03),以mese nchymal stem cell为检索词;同时检索CNKI数据库(1979/2010-02),以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分化为检索词。结果与结论:共收集400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和分化的文献,中文86篇,英文314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3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虽然有多种方法,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细胞分化诱导的机制仍不清楚,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取材方便,易于培养的多能干细胞,研究者一直在探索MSCs向肌源性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通过生物化学诱导、生物力学刺激诱导等多种方法可使MSCs向肌细胞分化,应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及肌组织创伤后的修复。就目前MSCs诱导成肌方面的研究以及MSCs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而成为目前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对这方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从诱导因子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物理条件、新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6)
脊髓损伤(SCI)机制分为初级阶段和次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不可逆转的原发机械性损伤过程,次级阶段是可逆且可控制的继发性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对SCI进行干预治疗,其治疗机制主要为减轻SCI区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促进轴突再生及髓鞘重新形成。SCI机制的发生是一系列多元化生物化学反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其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机制亦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但具体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并最终导致多器官、多系统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并以病因不明、治疗棘手而著称。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医学领域不懈的追求。自从有人提出自身免疫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以来,干细胞移植疗法方兴未艾,并且随着近几年间充质干细胞新功能的发现,尤其是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功能的进一步阐释,更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因其理想的疗效而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疾病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尚无定论。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SD大鼠后肢缺血的机制。
方法:结扎肾动脉下腹主动脉、腰动脉和髂腰动脉制备雌性SD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将扩增、纯化的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入大鼠缺血的右后肢股直肌中,对照组右后肢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2,4,6周,制备大鼠右股直肌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RY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4,6周移植组右股直肌毛细血管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移植组股直肌切片中SRY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出现于毛细血管壁,并散在分布于肌组织中。结果表明局部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缺血组织迅速生成大量毛细血管,改善大鼠缺血下肢的血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旁分泌细胞,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促使大鼠缺血肢体的血管新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诱导移植耐受、防止移植物排斥的研究 ,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转MHC基因诱导移植耐受是一多种机制参与的过程。封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诱导耐受应用最多的是转CTLA4 Ig基因 ,其表达产物可与CD2 8分子竞争性结合B7分子 ,从而阻断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转抑制性细胞因子基因诱导移植耐受 ,应用最广的是IL 10、TGFβ1,其机制是利用该类因子的免疫抑制活性 ,调节Th1/Th2的平衡。转FasL基因主要是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其诱导效果的可靠性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诱导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殷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2,25(3):113-117
转基因诱导移植耐受,防止移植物排斥的研究。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转MHC基因诱导移植耐受是一多种机制参与的过程,封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诱导耐受应用最多的是转CTLA4-Ig基因,其表达产物可与CD28分子竞争性结合B7分子,从而阻断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转抑制性细胞因子基因诱导移植耐受,应用最广的是IL-10,TGFβ1,其机制是利用该类因子的免疫抑制活性,调节Th1/Th2的平衡,转FasL基因主要是诱导免疫细胞凋亡,其诱导效果的可靠性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和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创伤。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干细胞移植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了新的途径,并有望成为促进神经损伤再生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