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组织工程骨成骨功能终末细胞需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加以诱导或在体内以基因转染等技术加以诱导。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和成骨分化的能力。 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分离纯化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经处理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及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共同培养14 d,观察细胞在不同支架表面的黏附生长。 结果:扫描电镜及FDA-PI染色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生长,而与未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容易在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上黏附增殖。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并且有一定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背景: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证实所诱导的细胞和胶原包埋的聚乙醇酸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目的:探讨利用动物皮下作为生物反应器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 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层种植于胶原包埋聚乙醇酸支架表面,然后将细胞-支架复合体种植于动物皮下,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 结果与结论:人工血管组织学观察见管壁结构清晰,其大体结构和天然血管相似,可承受26.6 kPa的血管腔内压力不破裂。皮下培养8周免疫荧光观察Brdu标记的部分细胞核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结果说明利用动物的皮下作为生物反应器,采用静态培养的方式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聚乳酸一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生物支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PLGA支架上,成脂诱导培养1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黏附情况;同时,将细胞一支架复合体异体移植于雌性大鼠体内,观察其成脂情况,并使用原位杂交技术鉴定。结果在生物支架上大量成脂细胞呈簇状生长;1个月时可见脂肪组织形成,3个月时脂肪组织成熟。结论PLGA生物支架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可降解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PLGA生物支架可用于组织工程化脂肪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以及定向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条件。方法 :常规骨髓穿刺获取细胞悬液 ,应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以及贴壁培养技术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 5 -氮胞苷定向诱导分化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特异性心肌收缩蛋白、舒张蛋白以及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 5 aza诱导后第 2 0天 ,约 3 0 %的细胞表达肌钙蛋白T、α 横纹肌肌动蛋白、肌浆网磷酸受钙蛋白和连接蛋白 43。透射电镜观察 ,胞浆内粗面内质网丰富 ,部分内质网正在合成肌丝。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到目前为止,工程化心肌组织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为常用的人工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 目的:观察体外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在正常心肌组织和梗死后心肌组织中的生长情况。 方法: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贴壁分离筛选法进行分离、培养,选取第3代进行体外DAPI标记。制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106/cm2)种植于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上形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培养48 h在电镜下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将补片植入到正常心肌组织和梗死后心肌组织培养5周,行病理学检查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中的存活情况。 结果与结论: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结果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支架中呈三维生长,细胞与支架黏附良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比观察补片植入正常心肌组织后第1周和第5周切片结果,同第1周相比,第5周的心肌组织内出现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区出现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示,梗死区出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支架上贴附生长,黏附良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可用于心肌组织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郭翔  赵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38):7080-7084
背景: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需要适合的三维支架。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行流式细胞术及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将脂肪干细胞分别种植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乳酸-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中,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种植于两种支架材料后生长速度快,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脂肪干细胞呈球型,并伸展形成伪足,贴附于支架材料,细胞间相互连接成团。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其多孔的三维立体状结构适合脂肪干细胞黏附生长。  相似文献   

7.
背景:文献报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化学药物诱导或自体移植体内诱导或模拟心肌样微环境体外诱导等方法可不同程度的诱导心肌细胞分化,但这些方法诱导率低、操作复杂、毒副作用大。目的:验证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培养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运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制备H9C2细胞培养液作为诱导培养液,将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1,3,5,7 d;以单独10%F12-DMEM培养液培养的H9C2细胞为阳性对照组;单独10%F12-DMEM培养液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为阴性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检测其肌钙蛋白T、心肌细胞结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其心肌细胞特征性基因α-肌球蛋白重链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H9C2细胞培养液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培养7 d,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细胞中肌钙蛋白T阳性细胞达(1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western-blot检测诱导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后分化细胞肌钙蛋白T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RT-PCR检测分化细胞α-肌球蛋白重链与β-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均上调(P0.05)。结果提示H9C2细胞培养液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背景:体内实验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对其分化的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肌组织样结构。 方法:选用生长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心肌组织裂解液连续培养4周,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收集诱导后的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采用波形蛋白、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以心肌组织裂解液连续诱导培养4周。第12天部分“竹节样”细胞融合形成多核肌管样结构,第14天肌管样结构出现有节律性的收缩,搏动频率为90~110次/min;透射电镜下细胞内可见肌节样结构,部分肌细胞具自律性搏动的功能特点;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大量肌束样结构。提示心肌组织裂解液可模拟心肌组织微环境,有效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结构特征和相应功能活动的心肌细胞,同时诱导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结缔组织细胞、内皮样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同形成心肌组织样结构。显示在特定微环境的适宜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发育形成多种功能上密切相关的细胞,形成组织样结构的趋势。 关键词:心肌组织裂解液;组织样结构;体外诱导;分化;间充质干细胞;心肌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0.005  相似文献   

9.
背景: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及其可在体外表达多种外源目的基因的特性,将其作为种子细胞用于未来组织器官的修复和替代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已从人和几种动物骨髓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但对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报道很少。目的:建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方法,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猪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后,加入5-氮胞苷诱导分化,用抗desmin、MHC、cTnI、Cx-43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后,部分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阳性表达desmin、MHC、cTnI和Cx-43。结果提示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经5-氮胞苷诱导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发现c-kit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特异分化为心肌细胞,可能成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目的:验证利用c-kit+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心脏脱细胞骨架培育心肌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取成年大鼠心脏脱细胞后备用。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8代后行c-kit富集,采用5μmol/L的5氮杂胞苷诱导2周后行二氢吡啶受体α2富集,然后继续培养行心肌分化鉴定或种植于心脏脱细胞骨架内行心肌组织培养。6周后,利用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表达及动作电位鉴定心肌细胞分化,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新生心肌组织结构。结果与结论:第2次富集6周后,约60%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心肌肌钙蛋白T、GATA结合蛋白4、连接蛋白43,电生理分析显示这些细胞可产生心肌细胞样动作电位,证实c-kit+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特异分化为心肌细胞,种植于脱细胞心脏骨架后可形成排列有序的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1.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一种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黏附和凋亡,在生物发育及组织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 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以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做对照。 结果与结论:①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 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7 d时,相差显微镜观察多紧密平行排列生长,呈类长柱形,少数呈不规则形;14 d后开始出现细胞间连接,形成数个相互连接的长柱形,28 d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积则变小,排列紧密呈条梭状。②转化生长因子β1 诱导4周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见结蛋白、原肌球蛋白及间隙连接蛋白43的阳性细胞,诱导组各指标的积分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1)。③诱导组心肌肌钙蛋白I呈阳性表达。根据心肌肌钙蛋白I阳性率计算出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在诱导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④荧光免疫双标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经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4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I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且呈共表达。⑤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分化细胞的细胞质内可见到平行排列的肌丝,并富含线粒体、糖原和核糖体。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经多种诱导剂均可成功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目前国内外报道中普遍采用的诱导剂为5-氮胞苷。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直径小,可被干细胞吞噬,加上其顺磁性可被MRI探测到信号,因而成为目前广泛应用于活体检测干细胞移植的理想示踪剂。目的:与未经标记的干细胞相比,观察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方式对干细胞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效应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采用P3代细胞经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标记后细胞经5-氮胞苷体外诱导24h后继续培养,对照组直接经5-氮胞苷诱导。2周后用抗结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连接蛋白43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经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细胞内铁颗粒。结果与结论:5-氮胞苷诱导分化后细胞表达抗结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和连接蛋白43,且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诱导细胞内普鲁士蓝染色呈阳性。提示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体外诱导后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二甲基亚砜(DMSO)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终浓度为1.0%的DMSO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MSCs经体外诱导后分化的细胞均阳性表达desmin、α-sarcomeric actin、C-TnT。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平行排列的肌丝和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结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在DMSO诱导下可以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诱导因素刺激后,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同时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移植后可改善心功能或修复受损的心脏起搏传导系统。而缝隙连接蛋白43在维持心脏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变化,及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Percoll非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诱导组加入5-氮胞苷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检验细胞诱导前后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将原代培养1d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两组细胞爬片上,免疫荧光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形成间隙连接的情况。划痕试验设立正常组、诱导组以及添加甘草次酸的阻滞剂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后细胞间隙连接的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正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呈弱表达,5-氮胞苷诱导2,4周后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明显增强(P0.001),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依赖性增强(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后,诱导组缝隙连接蛋白43明显呈线状表达在两个相邻细胞的接触面。与诱导4周时比较,阻滞剂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明显受到抑制(P0.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自发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在移植后早期能与心肌细胞形成间隙连接,从而有利于移植后心肌电传导,并发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效应。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组蛋白乙酰化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机制之一。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诱导分化的机制。 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取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1 mmol/L丁酸钠诱导其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90,CD29;低表达CD45,CD31。加入丁酸钠后细胞增殖能力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但未发生明显凋亡现象,表明丁酸钠具有低毒性的特征。real-time PCR检测显示,经丁酸钠诱导后细胞GATA-4,MEF-2c,β-MHC等心肌细胞早期标志基因表达率明显增高(P < 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经丁酸钠诱导后细胞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连接蛋白43和肌钙蛋白T的表达明显增高。免疫荧光测得的肌钙蛋白T表达结果与Western blot一致。说明丁酸钠能够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增强组蛋白的乙酰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黄芪甲苷和丹参酮Ⅱa是传统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的有效成分,是否可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过程呢?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酮Ⅱa对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 方法:应用MTT法分别测定黄芪甲苷和丹参酮Ⅱa的最大无毒浓度,确定两者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剂量。将分离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5组进行诱导:黄芪甲苷组、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5-氮胞苷组、空白对照组,ELISA方法观察体外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和肌钙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诱导后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5-氮胞苷组肌钙蛋白、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高于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P < 0.01)。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与5-氮胞苷组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酮Ⅱa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方向转化,而其联合作用高于单一成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干细胞具有“环境依赖性分化”特性,以心肌组织裂解液模拟心肌微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甚少。 目的:观察心肌组织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 方法:选用生长良好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诱导液连续培养5周,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α-Actin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干细胞是否向肌细胞方向分化,收集诱导后的细胞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是否存在闰盘,并通过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结果与结论:加入诱导液后大部分细胞呈“竹节样”,α-Ac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向肌细胞方向分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闰盘,透射电镜下见排列整齐明暗相间的肌丝,扫描电镜下可见胞浆内有纤维状结构,说明“竹节样”细胞具有心肌细胞的典型形态结构特点。连续诱导12 d多个区域出现成片的、具有自律性搏动的多核肌管结构。心肌组织裂解液可模拟心肌细胞的微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结构特征和相应功能活动的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为心衰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5-氮杂胞苷定向诱导,通过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及磷钨酸苏木素染色(PTAH)鉴定。结果诱导后细胞以梭形、柱状为主;部分细胞有分支,核一个、卵圆形、居中,类似心肌细胞形态;诱导24h后培养2周,Sarcomeric Actin和Connexin-43表达较弱,以后表达逐渐增强;诱导细胞PTAH阳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有望成为心衰时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理想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后可修复软骨缺损,但目前采用的种子细胞多来源于自体或同种异体。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及异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后修复喉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分别取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刚出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第3代细胞种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支架上,并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软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软骨细胞。将两种细胞体系植入新西兰白兔体内,并于植入后4,8周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4,8周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有新生组织填充,经组织学观察大部分为软骨细胞,分泌软骨细胞基质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且两种细胞支架复合物所生成的软骨细胞数大致相同,并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提示异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软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诱导下所得的组织工程化软骨,与同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得的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喉软骨缺损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5-氮胞苷(5-az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SCs)为心肌样细胞,对比分析诱导细胞与正常心肌细胞表型的差异,从而分析5-aza的诱导效应。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 SCs,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5-aza诱导后M SCs表面CD 45、CD 54、CD 90分子的表达并与正常心肌细胞表型进行比较,以观察5-aza对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诱导的影响和作用。结果:5-氮胞苷能有效地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诱导后的细胞表面均表达M H C和desm in分子。浓度为10μm ol/L的5-aza诱导组细胞表型更接近于心肌细胞。结论:M SCs在体外条件下经5-aza诱导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10μm ol/L的诱导浓度为最优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