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单盲法测定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和健康体检者血清巨细胞病毒早期抗原的IgG抗体,用X~2检验对各组抗体阳性率作比较。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塞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后二者间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有关,而与小动脉玻璃样变所致的腔隙性脑梗塞无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HCMV感染可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还存在争议。目的:进一步探讨HCMV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HCMV感染可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设计:单盲非随机的对照试验。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98例为冠心病组(年龄42~72岁),广东医学院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年龄40~69岁,已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心脏疾患),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两组的HCMV-IgG,HCMV-IgM和HCMV-IgA抗体阳性率和标本450nm吸光度值/阴性对照450nm吸光度值(S/N值),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组的HCMV-DNA阳性率。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HCMV-IsG,HCMV-IgM和HCMV-IgA抗体阳性率、S/N值和HCMV-DNA阳性率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HCMV-IgG,HCMV-IgM,HCMV-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8%,15.3%和1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冠心病组的S/N值分别为3.57&;#177;1.29,1.98&;#177;0.35和1.99.4-0.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HCMV-DNA阳性率为60.2%,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HCMV抗体和HCMV-DNA阳性率不受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是否伴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影响(除HCMV-IgM抗体阳性率在是否伴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两组间比较P&;lt;0.05外,余均为P&;gt;0.05)。结论:HCMV感染可能与冠心病有关,HCMV感染可能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检测巨细胞病毒(CMV)的方法学及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456例临床疑似HCMV感染的患者分别应用FQ-PCR、ELISA法检测其尿液、血液HCMV-DNA及血清HCMV-IgM抗体水平.结果 尿液HCMV-DNA 阳性281例,血HCMV-DNA阳性238例,HCMV-IgM抗体阳性144例;HCMV-DNA阳性者中,血清IgM抗体阳性HCMVDNA拷贝数对数均值高于阴性(P<0.01).结论 尿液、血液HCMV-DNA定量和血清HCMV-IgM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HCMV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26例妇女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进行CMV-DNA检测,并以118例健康妇女人工流产的绒毛组织的检测作对照。结果:观察组CMV-DNA阳性率为11.1%,与对照组相比3.4%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巨细胞病毒(CMV)的方法学及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6例临床疑似HCMV感染的患者分别应用FQ-PCR、ELISA法检测其尿液、血液HCMV-DNA及血清HCMV-IgM抗体水平。结果尿液HCMV-DNA阳性281例,血HCMV-DNA阳性238例,HCMV-IgM抗体阳性144例 HCMV-DNA阳性者中,血清IgM抗体阳性HCMV-DNA拷贝数对数均值高于阴性(P〈0.01)。结论尿液、血液HCMV-DNA定量和血清HCMV-IgM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HCMV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在小儿各年龄段以及在各种疾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对650例来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疑似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患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尿巨细胞病毒DNA,并有针对性地检测母乳巨细胞病毒DNA含量。结果目标人群中对巨细胞的感染情况:新生儿感染率13.2%,婴儿感染率4.9%,幼儿感染率3.1%,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感染率0.9%。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HCMV感染率40%,早产儿HC-MV感染率40%,支气管炎HCMV感染率17.2%,肺炎HCMV感染率17.6%,发热HCMV感染率11.3%,白血病HCMV感染率6.7%。新生儿感染者其母亲乳汁中的巨细胞阳性率为95%,婴幼儿感染者其母亲乳汁中的巨细胞感染率为92%。结论新生儿及婴幼儿较易感染巨细胞病毒,并且导致的疾病相对也较严重,特别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巨细胞病毒的检出率较高,而且绝大多数的感染来自其母亲。  相似文献   

7.
套式PCR用于检测新生儿及随访CID患儿白细胞及尿中HCMVDNA。两对引物序列取自HCMVIEA基因区,第一对引物扩增721bp片段,第二对引物扩增167bp片段,后者穴居于前者之中,结果33例可疑新生患儿检出CMV感染21例,7例随访患儿中4例尿或血中仍有CMVDNA存在。PCR与病毒分离相比,既快速又敏感,尿标本用于PCR检测CMVDNA较之血本具有检出率高,标本采取及处理均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晚期m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珍  陈福真 《临床》1995,2(2):79-81
  相似文献   

10.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5型,属于疱疹病毒亚科。HCMV是有包膜的DNA病毒,为双链线性DNA分子,其基因组长约240kb。HCMV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只能在人成纤维细胞中培养增殖,并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细胞膨胀增大,细胞核及胞浆内出现包涵体。HCMV在体内除了可感染人成纤维细胞外,还可感染表皮细胞、内皮细胞、精子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引起巨细胞包涵体病、输血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畸形、肝炎、间质性肺炎及视网膜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72例AMI患者与79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CMV抗体水平,同时检测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AMI组巨细胞病素IgG抗体阳性率(61.11%)显著高于对照组(43.04%,P<0.05)。AMI组IL-6(69.08±108.29)、TNF-α(36.79±5.78)、sVCAM-1(30.03±25.86)、hsCRP(23.80±33.44)水平与对照组(22.91±17.37、2.11±3.32、5.53±5.37、2.10±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MV感染可能通过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内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MI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类型的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将50例已排除公认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CI)组、腔隙性脑梗死(LCI)组及心源性脑梗死(CCI)组,分别检测空腹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h后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同时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t(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并分析血脂/载脂蛋白各指标与IRI的相关性。结果ATCI组和LCI组患者I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同时ATCI和LCI患者血清TG、LDL-C及ApoB含量增加,而HDL-C、ApoA.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TG、LDL-C及ApoB与IRI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0、0.918、0.671,均为P〈0.01),HDL-C、ApoA1与IRI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2、-0.378。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ATCI和LCI患者体内存在着IR,而CCI患者体内不存在IR;IR是ATCI和L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老年脑梗死患者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竹英  顾锡华 《新医学》1999,30(5):260-261
目的:探讨高胰岛素血症(HIS),胰岛素抵抗(IR)与老年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34例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血糖,胰岛素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和胰岛素/血糖,血脂变化。结果;脑梗死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胰岛素/血糖,AUC以及总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糖负荷后1小时,2小时胰岛素及其AUC与舒张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B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mRNA及血清中GPI抗原表达与RA发病机制及活动性的关系,分析比较GPI与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E)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FQ-RT)-PCR检测60例RA患者(活动期28例、缓解期32例)、3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30名健康体检者PBMC中GPI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1(待测基因)-Ct2(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同时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GPI和抗MCV抗体,抗CCP抗体和RF水平.结果 RA患者GPI mRNA表达水平[△Ct=4.21(3.04~7.23)]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Ct=8.42(5.16~9.98),P<0.01]和健康对照组[△Ct=8.66(4.90~10.01),P<0.01],活动期组GPI mRNA表达水平[△Ct=3.78(1.28~6.09)]与缓解期组[△Ct=5.88(3.23~8.9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760,P<0.01);RA组血清GPI水平[3.02(2.02~8.39)mg/L]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0.20(0.11~0.32)mg/L]和健康对照组[0.18(0.08~0.30)mg/L],且RA活动期组血清GPI水平[4.84(2.81~10.38)mg/L]与缓解期组[2.12(1.26~4.34)mg/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H=9.830,P<0.01).同时检测GPI、抗MCV抗体和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度分别为68%(41/60)、57%(34/60)、58%(35/60);特异度分别为95%(57/60)、92%(55/60)、93%(56/60).结论 GPI mRNA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血清中GPI对RA诊断有相对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临床诊断RA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早期监测人巨细胞病毒激活感染的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低基质磷酸化蛋白 (pp6 5 )抗原血症检测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方法 ,对不同人群中HCMV活动性感染的检测价值。方法 用 2种方法对从不同人群 (共 10 6例 )中收集的 2 0 4份血标本进行平行检测比较。结果 HCMVpp6 5抗原血症与血浆中HCMV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 84 .8% ,相关性很高 (r=0 .86 1) ;与外周血多形核细胞 (PMNLs)中HCMV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 79.8%。6例骨髓移植患者有 5例均在术后 30~ 5 0d间出现HCMVDNA拷贝数增加 ,同一时间PMNLs中HCMVDNA的拷贝数高于血浆 (81 7% )。免疫状况不同群体间HCMV激活程度不同 ,但无论有无免疫能力 ,有症状HCMV感染者HCMVDNA拷贝数平均值(7.71× 10 3 /ml)与HCMVpp6 5抗原阳染细胞数平均值 (10 4个 / 2× 10 5)均大于无症状HCMV感染者(1 5 3× 10 2 /ml;2 7个 / 2× 10 5)。结论 FQ PCR方法对监测低水平HCMV复制更为敏感 ,但HCMVpp6 5抗原血症检测对HCMV病的预测以及对抗HCMV药 (更昔洛韦 )的敏感性均高于DNA检测。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对监测HCMV活动性感染、临床疗效及预后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老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的 79例脑梗死患者分别测定HP抗体、血脂、血糖 (PG)及一氧化氮 (NO) ,其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①脑梗死组HP阳性率为 74 7%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②脑梗死组TG、VLD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NO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③脑梗死组中HP抗体与TG呈正相关 ,与NO呈负相关 (P =0 0 0 3)。结论 HP感染促进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73例脑梗死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回声类型。结果脑梗死组IMT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4.9%)高于对照组(16.0%)(P<0.05);脑梗死组低回声斑块及混合性斑块多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动脉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低回声或混合性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高尿酸血症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关系,探讨早期预防、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必要性。方法将近5年住院的60岁以上的34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同期入院的60岁以上的非脑梗死、非冠心病的304例其他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血脂、血糖、血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脑梗死组高尿酸血症阳性为33·43%,对照组为11·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将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多因素与高尿酸血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尿酸血症与老年人脑梗死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回归系数=0·6846,P=0·0014,OR=1·983)。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老年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治疗高尿酸血症,减少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脑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判定标准,将首次发病的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者为研究组(脑梗死后抑郁组)224例,<8分者对照组(无抑郁症状组)25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两组患者脑血流量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左侧半球除中央区外,其他各部位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右侧对应部位;双侧半球平均脑血流量,额叶、颞叶、顶叶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脑血流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9.02,P<0.01);抑郁程度越严重,大脑各部位脑血流量越低。研究组卒中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程度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病残程度重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脑血流量下降有关,脑血流量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68例,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随访观察有无脑梗死复发。结果随访12个月内,268例脑梗死患者有25例(9.33%)复发脑梗死,复发和未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脑梗死患者低回声、混合性回声斑块的出现率及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内中膜厚度值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及伴有低回声和混合密度回声斑块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