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福建省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方法:对福州则徐自愿戒毒77例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中医证素采用证素辨证方法采集提取。结果:(1)病位证素出现频数前五位由高到低依次是脾、肝、肾、心、骨;(2)病性证素出现频数前五位由高到低依次是血虚、阴虚、气虚、气滞、阳虚;(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肝血虚证、肾阴证、阳虚证是其主要证候类型。结论:福建省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中医证素分布具有虚实夹杂并且以虚为主的复杂证候。  相似文献   

2.
目的獉獉:吸毒人群痰证病理与相关血清因子间关系研究。方法獉獉:对吸毒者和健康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吸毒者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医病理因素采用证素辨证方法采集。结果獉獉:与健康组相比,吸毒组的五脏病位证素积分平均值均显著差异(P<0.01);与健康组相比,吸毒组的痰、湿与气滞和阴虚等病性证素积分平均值均显著差异(P<0.01);痰与5-HT有等级正相关(P<0.05)。结论獉獉:毒品成瘾形成是多脏腑(肝、肾、脾)功能失调的表现,多属虚实夹杂之证。病性主要以痰、湿、气滞、阴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肝、肾。痰证病理产生可能与5-HT指标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眩晕中医证型与病因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中医内科接受治疗的134名眩晕患者展开研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病因和中医证型等资料进行统计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合并症和病因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阴虚阳亢型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其他两种中医证型;高血压在阴虚阳亢型中占比显著高于其他两种中医证型;阴虚阳亢证型中,脑梗死和后循环缺血患者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痰浊上扰型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人数占比比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气虚清阳不升型中非特异性头晕患者人数占比比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结论:眩晕证候可能与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眩晕的病因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运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临证治疗:高血压,证属阴虚阳亢,治宜育阴潜阳,柔肝息风;脚后跟痛证属肾精不足,治宜补益肾精;糖尿病证属肾阴亏虚,治宜滋阴固肾;痛风,证属脾肾两虚,湿热夹杂,治宜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5.
1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途径1.1辨证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与优势,也是其获取疗效的关键。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也不例外。高血压可根据肝阴虚之主线,分为肝肾虚夹瘀与阴虚及阳夹痰两类证型,前者以六味地黄丸、后者以天麻丸为主方而辨证施治。对于无证可辨者,既可根据饮食、睡眠(如失眠)及大小便(如便秘)等情况而辨证选择用药;也可根据病人的体质状况(如偏阴)、性格特征(如急躁)、个人嗜好(如饮酒)以及气候变化、遗传倾向的不同而辨证选择用药。1.2辨病治疗辨病治疗也是中医治病的核心内容,在中医治病过程中同辨证一样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封闭抗体缺乏性反复自然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探索其病机。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2月间本院生殖门诊治疗的因免疫因素引起反复自然流产患者473例,其中封闭抗体阴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250例、封闭抗体阳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223例,进行证型诊断,分析证型分布规律,得出统计结果。结果两组总体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肾两虚型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瘀滞胞宫型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虚内热型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血亏虚型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痰湿内阻型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封闭抗体缺乏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脾肾两虚及阴虚内热型患者占绝大多数,痰湿内阻、瘀滞胞宫、气血亏虚型相对少数,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脾肾两虚、阴虚内热),夹痰湿血瘀,以虚为主的虚实夹杂病机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并评价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者的血压负荷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高血压1级、2级患者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阴虚阳亢证52例、痰瘀阻络证34例及肾虚证38例患者,采取24 h动态血压监测措施,分析其24 h血压改变情况,对比三组患者间的血压均值以及血压负荷值.结果 肾虚证组患者白天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之间的夜间收缩压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证组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均高于阴虚阳亢证组及痰瘀阻络证(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白天平均舒张压与夜间舒张压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高于阴虚阳亢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虚证患者的血压负荷程度高于阴虚阳亢证型以及痰瘀阻络证型患者,提示老年性高血压肾虚证患者的血压波动幅度大,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控制老年肾虚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性,做好早期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有些人掌握了一个单方或一个秘验方,可以治好这个人的病,而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上就不起作用呢?因为一个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候,而不同的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候,这就是“病同证异”和“证同病异”的关系。病与证本同出一辄,为什么在临床诊疗时,中医强调“辨证”,西医强调“辨病”?这就是中医西医对疾病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这两种医学理论在目前还没有融汇贯通,怎样把中医西医两法治病的技术科学地结合起来,正是我们中西结合的研究课题,因此我们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黄龙颗粒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同亚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江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9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亚型不同进行分类,将注意力障碍为主型的患儿纳入A组(n=30)、将多动/冲动型患儿纳入B组(n=30)、将混合型患儿纳入C组(n=30)。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症状(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临床疗效[采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ASQ)]及中医证候主症积分。结果:治疗后,三组SNAP-Ⅳ症状评分、AS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神思涣散、多动不宁、性急易怒、多言多语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黄龙颗粒对各分型ADHD患儿均有一定疗效,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理因素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可分为脑髓失养、毒邪内生和毒伤脑髓三个病理过程。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和证候的分析,结合常用中药注射剂的特点,探讨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不同病理过程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作用,从而取得更为突出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儿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对6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建立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手段结合临床判定其证候分布.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聚为四类,分别为肝肾阴虚证(占36.1%)、气血两虚证(占24.6%)、阴阳两虚证(占21.3%)、脾肾阳虚证(占18.0%).肝肾阴虚证及气血两虚证的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高于阴阳两虚证(P<0.05).结论:在主要来自于广东省内的小儿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中,中医证候分布为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研究为小儿重型β地中海贫血规范化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中西医诊治现状和规范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具体诊疗措施,便于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52例ACS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D血瘀阻证组(178例)、气阴两虚证组(50例)、心肾阴虚证组(14例)和痰阻心脉证组(1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分析不同证型对住院期间和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252例患者中,三支和二支病变者182例(72.2%),B型和C型病变214例(85.0%),左主干病变44例(17.5%),慢性完全闭塞病变68例(27.0%)。痰阻心脉证组(10例)、心血瘀阻证组(178例)、心肾阴虚证组(14例)、气阴两虚证组(50例)患者SYNTAX评分分别为(33.2±2.0)、(29.7±2.3)、(27.6±1.9)、(28.5±2.5)分,痰阻心脉证组SYNTAX评分明显高于心肾阴虚证组及气阴两虚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一tk,脉证组三支病变(7/10)、左主干病变(5/10)、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4/10)、c型病变(9/10)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4组均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随访半年时痰阻心脉证组MACE发生率(3/10)高于心血瘀阻证组[3.9%(7/178)]、气阴两虚证组[4.0%(2/50)]和心肾阴虚证组(0)。结论ACS主要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尽管痰阻心脉证患者较少,但冠状动脉SYNTAX积分高,病变高危复杂,短期预后较差,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这一证型的患者,及早行冠状动脉检查以明确病变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及中医证型与理化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理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中医诊断及中医证型占比例,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对中医证型与肝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中医诊断为湿阻、占47%,其次主要为胁痛(32.5%)和黄疸(11.6%),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占54.4%,其次为肝郁脾虚证(22.4%)和脾肾阳虚证(17.2%)。肝胆湿热证患者肝功能ALT和AST水平最高,TBIL水平则以肝肾阴虚证最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常见,且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变化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浙江地区小儿性早熟的病因及证候分布。方法采用调查表临床研究的方法共调查儿童192例,经Spearman检验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早熟的患儿中女童占95.8%,男童占4.2%。性早熟的发病情况与食用牛初乳、蜂皇浆、蚕蛹等有相关性;与父母青春期发育情况、患儿出生时情况、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无相关性。186例性早熟儿童中136例属于肾虚火旺型(占73.12%),36例为肝经郁热型(占19.35%),14例为痰湿阻滞型(占7.53%)。结论性早熟以女童多见,病因学分析显示本病发病与使用牛初乳、蜂皇浆、蚕蛹等有相关性,临床中以肾虚火旺型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探讨两种指标在益气滋肾方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在肾阴虚证Ⅱ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肾阴虚证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疗效组(100例)运用益气滋肾方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100例)只进行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中医临床疗效方面,疗效组显效44例、有效52例,有效率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疗效组空腹血糖(6.1±1.6)mmol/L、餐后2小时血精(6.7±2.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8±1.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益气滋肾方联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肾阴虚证Ⅱ型糖尿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证候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证候分为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瘀血瘕积型、肝。肾阴虚型4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180μg治疗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12、36、48周及停药后24周ALT复常率、血清HBsAg水平及HBV—DNA转阴率。结果停药24周时肝郁脾虚组ALT复常率37.9%明显高于肝肾阴虚组的20.7%。治疗第48周、停药24周时,肝郁脾虚组血清HBV—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69.0%、69.0%,均高于瘀血瘕积组的39.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候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干扰素疗效不同,中医证候预测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以便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5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分为有DPN组和无DPN组,再将DPN组患者按照2007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辨证分型标准辨证分为4种证型:痰瘀内阻证、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分型。结果 DPN组中阴虚血瘀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个证型。气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的病程较阴虚血瘀证、痰瘀内阻证长。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的体重指数和收缩压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C肽较其他3证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的餐后2hC肽值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血瘀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重要中医病机。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相较于其他证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体形相对消瘦、血压相对较低的特点。阴虚血瘀证和痰瘀内阻证病程较短,气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19.
心身疾病是现代医学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和人们健康观的改变,促使中医心身病症的提出。根据肝在心身病症中的重要位置,将中医心身病症总结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心肝火旺、肝肾阴虚、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和诸证夹痰夹瘀7种常见证型。中医心身病症的辨证分型有利于整体分析躯体及心理特点,从而促进中医心身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ialaetie Nephropathy,DN)属于中医“消渴”、“虚劳”、“水肿”、“肾劳”等范畴,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由于消渴日久、迁延不愈而并发.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日久可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并可兼夹血瘀、痰湿、浊毒等标证,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在欧美已成为引起终末期肾病的第一位病因,在我国也已成为肾衰竭血液透析的第二位原因,由于具有发病率高、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不良等特点,也是DN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本病多采用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但不能有效控制本病进展,而中医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组方,在提高治疗效果、延缓DN进展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