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新生儿HIE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2组均采用新生儿HIE综合治疗方案,于生后3d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GM120mg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10%葡萄糖注射液30ml加复方丹参4ml,每天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10%葡萄糖注射液30ml加胞二磷胆碱0.1g静脉注射。2组疗程均为10~14d。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HIE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GM1及复方丹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双军  郑昌玲 《安徽医药》2012,16(5):674-676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8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使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40例)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GM1治疗。观察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恢复时间、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儿的原始反射、意识障碍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前者均少于后者(P0.01);治疗后NBNA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M1治疗HIE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GM)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7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所有患儿均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应用GM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意识障碍、原始反射、惊厥消除以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及出生28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HIE应用GM,能够促进患儿快速恢复,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范晖  刘建汉 《淮海医药》2012,30(6):494-496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HIE患儿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1例,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20 mg/d,1次/d,10 ~ 14 d为1疗程;对照组41例,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静滴0.125 g/d,1次/d,10 ~ 14 d为1疗程.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进行临床体征恢复时间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586,P<0.05).2组患儿在治疗前相关指标无差异.治疗后2组患儿在原始反射、肌张力、意识状态及惊厥的恢复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62、3.516、3.271、2.595,P值均小于<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组临床体征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联合神经节苷脂(GMI)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HIE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TanⅡA 1mg·kg-1·d-1静脉滴注;GMI 20mg/d静脉滴注,7~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100mg/d和脑蛋白水解物2ml/d静脉滴注,连用7~10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nⅡA联合GMI能显著促进新生儿HIE临床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HIE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GM1 20mg,每天1次,10~14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2组治疗后NBN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1对HIE有较明显治疗作用,可促进HIE急性期的恢复,缩短HIE病程,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与胞二磷胆碱(CDP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80例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FDP10g/次,对照组加CDPC0.125g/次,均静滴,1次/d,10d为1疗程。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FDP与CDPC疗效相近,是治疗HIE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胞二磷胆碱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0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治疗,所有病例均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法(NBNA),于生后12~14 d接受NBNA评估.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佐治新生儿HIE能提高治愈率,减轻伤残.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52-55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结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足月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GM1和丹参注射液)52例及对照组(常规治疗加胞二磷胆碱)53例治疗3疗程,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行为神经评分(NBNA)和总体临床疗效以及1周岁时预后和精神运动发育商(DQ)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NBNA、总体临床疗效、1周岁时的DQ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 GM1结合丹参注射液对HIE患儿有较好的近期治疗作用和改善较远期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7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GMI 20 mg/d静脉滴注,疗程10 d.两组患儿由专人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进行登记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0.2%(x2=13.49,P<0.05);两组胃肠功能紊乱消失时间(P<0.05)、循环不良消失时间(P<0.01)、意识恢复时间(P<0.01)、神经反射恢复时间(P<0.01)、肌张力恢复时间(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I治疗HIE能有效控制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水肿,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以评价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两组,一组单独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作为对照组43例,另一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和脑活素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43例,经过检测后,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结果:在性别和出生体重差异不显著的时候,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非常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氧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9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氧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O%,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液体输注前血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输注高氧液后30min、60min的血氧饱和度较输注前均有明显变化,同时与对照组相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改善青紫苍白、呼吸困难、惊厥、血电解质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氧液治疗新生儿HIE安全有效,并能缩短住院天数,明显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联合神经节苷脂(GMI)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HIE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TanⅡA 1mg·kg^-1·d^-1静脉滴注;GMI 20mg/d静脉滴注,7-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100mg/d和脑蛋白水解物2ml/d静脉滴注,连用7-10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nⅡA联合GMI能显著促进新生儿HIE临床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尿酸(UA)、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新Beckman CX9生化分析仪检测29例(轻度10例,中度10例,重度9例)新生儿HIE急性期及其中16例处于恢复期的患儿血清尿酸值及NBNA评分,并与2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新生儿HIE患儿轻度、中度与重度期血清尿酸水平逐渐升高,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IE恢复期血清尿酸水平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IE患儿组NBNA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各组之间的NBNA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尿酸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尿酸及NBNA与新生儿HIE的临床分度密切相关,临床分度越重,血清尿酸值越高,NBNA评分越低,随着病情恢复,血清尿酸值逐渐下降,NBNA评分逐渐升高。血清尿酸结合NBNA评分可作为新生儿HIE早期判断及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HIE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6、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1岁时的智能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6.7%vs 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vs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新生儿HIE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对提高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32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皮下注射r Hu EPO 400 IU/(kg·d),3次/周,总疗程4周。所有患儿28日龄时进行NBNA评分,3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评(CDCC)。结果治疗组28日龄NBNA评分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月龄CDCC评分(包括MDI、PDI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 Hu EP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中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促进红细胞恢复及再生,提高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归红油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将155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5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用综合疗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局部涂搓归红油膏。2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6.19%,75.24%,对照组分别为66.00%,22.00%,2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5.86±1.649)d,对照组为(9.72±2.26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归红油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疗程短,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
谢莹  金轶 《中国药师》2014,(6):997-999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0.25 g,po,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g,po,bid.两组疗程均为7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瘙痒症状、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水平、围产结局及新生儿健康程度.结果:观察组瘙痒的Riikonen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如TB、ALT、AST等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味茵陈蒿汤.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