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丈夫是乙肝“小三阳”病人,我本人则没有患乙肝,乙肝表面抗体也是阳性的。我们最近想要个孩子。我想知道,像我丈夫这种情况,会不会遗传给孩子,导致孩子一出生就成为乙肝携带者? 合肥 吴XX吴读者:首先要纠正的一点是,乙肝并不是遗传病,你所旦心的情况,一般被称为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  相似文献   

2.
李芸 《肝博士》2007,(2):39-41
大多数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有这样的经历:有的专家告诉他“小三阳”不需要治疗,有的专家则告诉他“小三阳”应该治疗,而且“小三阳”的危害更大,更容易转化为肝硬化、肝癌。因而,患者往往陷入困惑,到底该听谁的呢?  相似文献   

3.
张炜 《肝博士》2012,(1):31-31
乙肝“小三阳”是种顽固性疾病,据调查机构证实,乙肝“小三阳”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是乙肝病种中最高的,这其实有较大部分原因是跟“小三阳”患者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养是有很大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服用制何首乌1周后出现巩膜、皮肤黄染,伴乏力、纳差、厌油1天就诊。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生命征平稳,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尢特殊,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轻度叩痛。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52.68mmol/L、谷丙转氨酶(ALT)406u/L;甲肝抗体(HAV—IgM)阴性:乙肝两对半:HBsAg阴性、抗-HBs阴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抗-HBc阴性。  相似文献   

5.
张泽海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X):145-145
1病例资料 患者陈某,男,40岁,乙肝“小三阳”4年。肝区经常隐痛,纳差,乏力,常感冒,于2006年8月接受治疗。初治时生化报告:ALT45.6u/L,HbsAg(+)、抗-Hbe(+)、抗-Hbc(+),用HbsAg试纸检测其反应线非常明显,余皆正常。以“养血活血、健脾祛风、杀气血之蛊”为治疗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肝癌由乙肝发展而来,但是很多患者误以为“大三阳”的致癌率高于“小三阳”。在广东省肝脏病学会3月6日举办的国内病毒性肝炎研究临床应用推介会上,专家表示,研究表明“小三阳”致癌人数多于“大三阳”。专家呼吁重视肝功能不正常的乙肝“小三阳”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宫羽 《肝博士》2008,(5):16-16
性生活是夫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乙肝患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禁欲,那是不对的。但是,毕竞有病在身,夫妻性生活要有节制,双方都应理解和遵守。 对于乙肝患者的配偶,防护措施一定要到位。其配偶一定要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双重免疫接种,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一般来说,配偶一方如没有进行上述保护措施,则必须使用避孕套等防护工具才可进行性生活。  相似文献   

8.
艾米 《大家健康》2013,(2):45-45
“对于乙肝‘小三阳’,你们有什么印象?”“比‘大三阳’好,传染性没那么强,不容易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相似文献   

9.
张科 《肝博士》2010,(4):27-27
<正>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这五项即为通常所称的二对半检查,是检查有无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其中1、3、5项阳性,俗称"大三阳",1、4、5项阳性,俗称"小三阳"。二者的区别是"大三阳"中的HBeAg阳性转为了"小三阳"中的抗HBe阳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临床上常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在体液中的抗原抗体系统作为乙肝感染的依据,其结果中常见的有"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三者同时阳性)和"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三者同时阳性)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赖敏 《肝博士》2012,(6):25-26
感染人群仍然巨大"医生,我这个病会不会传染给家里人啊?我还能跟家人一起吃饭吗?"、"这个病对我就业会不会有影响"、"我以前没有乙肝,怎么现在会是"大三阳"呢?能治吗?"……这些问题,是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就诊时最为担心及感到困惑的问题。的确,曾几何时,人们面对乙肝,谈起色变,社会关系受到影响,就业机会受到阻碍。尽管,国家劳动部和卫生部已经于2007年5月出台了新规定,禁止在招工过程中体检乙肝,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乙肝患者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两对半”酶标法带现象的产生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现象在ELISA检测中的问题已引起国人的关注,而且研究者甚多,其机制尚未清楚,但在免疫学中则常发生和存在。研究资料表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合,而产生的抑制反应现象(抑制带),为什么在同一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可能是带现象呢?因为HBeAg多与HBsAg同时存在,滴度基本平行,HBeAg一般在HBsAg出现后出现,HBsAg消失前消失,所以通常情况下,HBeAg只在HBsAg阳性血清中存在,抗-HBe在HBsAg携带者血清中存在,抗-HBe在低滴度HBsAg标本中存在,故而临床检测结果出现HBeAg阳性,而HBsAg阴性;抗-HBe阳性而HBsAg阴性;抗-HBc阳性而HBsAg阴性者则应考虑为“带现象”。  相似文献   

13.
孔戥 《肝博士》2008,(5):16-17
“小三阳”患者,有三种情况需要分清楚。 第一:如果“小三阳”DNA检测呈阴性,肝功能、B超等均长期正常,说明病毒已不复制,无传染性,所以无需隔离与治疗。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60%~70%,目前国内外尚无进一步治疗的方法。一味追求转阴而服用大量治疗性中西药物只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招致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大三阳”“小三阳”演变看明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肝博士》2006,(3):43-44
俗称的“大三阳”,即是“二对半”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为阳性。  相似文献   

15.
王传敏 《肝博士》2007,(4):24-24
对于肝病专科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是‘大三阳’,怎么治成‘小三阳’?","我的乙肝病毒量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榆林市城区居民(健康体检者)1705例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及其乙肝“两对半”感染模式的调查。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性检测被检者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指标,结果:1705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者91份,阳性率5.3%;HBsAb阳性者724份,阳性率42.5%;“大三阳”17份,占所调查人群的1%,占HBsAg阳性者18.7%;“小三阳”47份,占所调查人群的2.7%,占HBsAg阳性人群的51.6%;HBsAg、HBcAb两项阳性者26份,占所调查人群之1.5%,占HBsAg阳性人群的28.6%,结论:榆林市城区居民HB sAg阳性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资料报道我国人群HBsAg检出率(9.8%)[1];HBsAb阳性率较高(42.5%),可能与城区居民保健意识增强,接种乙肝疫苗有关,“小三阳”感染模式明显多于“大三阳”感染者“小三阳”模式与HBsAg、HBcAb两项阳性模式为HBsAg阳性者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reS1Ag与乙肝病毒"两对半"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388例乙肝患者进行PreS1Ag、乙肝病毒"两对半"及ALT的检测,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PreS1Ag、乙肝病毒"两对半"的检测使用ELISA法;ALT检测采用日本东芝TBA-120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结果 388例HBsAg阳性的患者中,PreS1Ag阳性为346例,阳性比率为89.18%;285例HBeAg为阳性的"两对半"模式中,PreS1Ag阳性为269例,阳性比率为94.39%;346例PreS1Ag阳性的患者中,ALT高于40U/L的有240例,阳性比率为69.36%,明显高于PreS1Ag阴性的患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PreS1Ag检测是对乙肝"两对半"尤其是HBeAg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可作为HBV感染和既往或现症病毒复制的支持性指标,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乙肝标志物(HBVM)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在基层医疗卫生检验机构中,检验室工作人员经常反映在用ELISA法检测时,经常会出现“花板”现象。直接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病程判断。究其原因,除由试剂盒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系统误差外,还与基层检验人员业务素质和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操作有关,现就其基础知识及在实际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Pre- S2 抗原与乙肝“两对半”的关系。方法:检测HBV感染者Pre- S2 抗原及乙肝“两对半”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4 4 8例HBV感染者Pre- S2 抗原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阳性率为:(两对半模式) 1、3、5阳性组131例,检出Pre- S2 抗原阳性12 8例,阳性率97.7% ;1、4、5阳性组171例,检出Pre- S2 抗原阳性14 4例,阳性率83.2 % ;1、5阳性组131例,检出Pre- S2 抗原阳性10 9例,阳性率83.2 % ;单纯1阳性组5例,检出Pre- S2 抗原阳性3例,阳性率6 0 .0 % ;2、4、5阳性组3例,检出Pre- S2 抗原阳性1例,阳性率33.3%。结论:HBV感染者Pre- S2 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关系密切,它可以作为HBV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外形是直径 为42nm的球形颗粒,由外膜和内膜组成。外膜主要有乙肝 表面抗原(HBsAg)组成,HBsAg有多个抗原决定簇,血清 学上分为多个不同的亚型,常见的为adr、adw和ayw。机体 内HBsAg如为阳性,则表示体内感染HBV,因此,HBsAg是 诊断乙型肝炎的特异性指标。如采用夹心法检测人血清(血 浆)中的HBsAg,即用抗-HBs单克隆抗体包被固相板,加 入待测样本和酶标记抗-HBs,当样本存在HBsAg时,可形 成夹心复合物,经过洗涤后的板条,加入底物液A(含 H2O2)、底物液B(含TMB)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显色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